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脊柱相關疾病學(簡體書)
滿額折

脊柱相關疾病學(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89 元
定價
:NT$ 534 元
優惠價
87465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脊柱相關疾病,是指脊柱軟組織損傷引起脊柱以外相關系統出現功能紊亂的疾病。整脊手法治療該病具有獨到之處。脊柱相關疾病診治的理論及技術來源於長期醫學實踐的積累和總結,早在《黃帝內經》即描述了人體的經絡系統和作用。整脊手法著眼於脊柱兩側穴位,通過手法而達到治療各種內臟疾患的目的。 為了使整脊手法更快地發展、便於推廣,在骨傷科診療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該書通過對脊柱相關疾病的病因、病理、臨床表現的闡述,治療手法的詳細介紹,不但保持了整脊手法的傳統特色,而且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學術體系。 該書圖文並茂,形象生動,可操作性強,旨在使讀者易懂、易學、易掌握,為臨床醫師提供了骨傷臨床診療技術,也為管理者提供了改進醫療質量的標準和方法。本書重點突出,詳略得當,集專業性、學術性、規範性於一體,為醫務人員和醫務管理者的必讀之物。 為了進一步推動整脊手法治療脊柱相關疾病,故欣然命筆,以賀成書。.

作者簡介

作者:韋貴康 (美國)王守東 張俐

韋貴康,男,1938年出生。1964年畢業于河南平樂正骨學院,后分配在廣西中醫學院(廣西中醫藥大學)從事教學、醫療、科研工作。現為廣西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主任醫師。先后擔任廣西中醫學院第二附院院長,廣西中醫學院院長,廣西中醫學院骨傷科研究所所長。兼任廣西政協常委、醫藥衛生委員會主任,廣西科協副主席,廣西國際手法醫學協會理事長,中華中醫藥學會骨傷科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骨傷科研究會資深會長,世界中醫骨科聯合會資深主席,世界手法醫學聯合會主席,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科技進步獎終評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研項目評審專家等。作為全國骨傷名師培養國內外中醫骨傷科碩士生103人,博士生5人;撰寫醫學論文80多篇;作為主編或副主編出版專著26部;開展脊柱病損、脊柱相關疾病及整治手法研究,通過技術鑒定成果9項,獲省部級科技成果獎5項,國家專利3項。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為全國優秀教師、全國骨傷名師、跨世紀骨傷杰出人才、全國名老中醫。應邀到亞、歐、澳、美洲等十多個國家與港臺地區講學或進行學術交流,在國內外有一定學術地位。由他發起,聯合學術界,在中國注冊成立的廣西國際手法醫學協會與美國注冊成立的世界手法醫學聯合會,舉辦國際學術會議十多次,與會者近5000人,來自五十多個國家與地區。曾受聘為:俄羅斯依爾庫骨科研究所及醫學院客座教授、新加坡中醫學院客座教授、澳大利亞自然醫學院客座教授、美國疼痛醫學研究院名譽院長、美國國際中醫藥研究院名譽院長、國際中醫藥學院(美國注冊)院長、我國香港骨傷學院院長等職。學術成就:手法整治頸椎性血壓異常,脊柱相關疾病群分類與診治,脊柱生理曲度內在聯系及其變化對頸肩腰背痛影響和診治,脊柱病損整治三聯手法的應用,移動式均衡架的發明與應用,經方“痛安湯”、“脊髓康”、“骨堅散”、“解痙散瘀湯”、“三路燙療藥’’等的臨床應用。學術著作:《中國手法診治大全》《實用中醫骨傷科學》《脊柱相關疾病》(中國中文版與美國英文版)《脊柱與四肢軟組織損傷治療手法彩色圖譜》《脊柱相關疾病與手法治療》等。
王守東,博士,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1983年本科畢業于遼寧中醫學院(遼寧中醫藥大學)中醫系,獲中醫學士學位,之后獲美國伯林頓大學紐約分校健康科學管理博士學位和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學博士學位。現任美國國際中醫藥研究院院長和美國全國健康產業集團董事長,兼任新疆醫科大學等國內十幾所中醫院校、醫科大學的客座教授,擔任美國(舊金山)國際醫藥大學教授和博士生導師。從20世紀80年代起先后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國內醫院、醫藥研究所深造和進修,曾師從尚天裕等多位國內著名專家。近30年來一直從事中西醫臨床、教學、科研及醫療管理工作,擅長運用中醫骨傷科手法、針灸療法、中草藥及美國整合醫學療法治療常見病和疑難病癥。主編或參編《中國醫學非藥物療法》《中醫推拿治療軟組織損傷學》《現代老年骨科全書》《中西醫結合骨科臨床手冊》《當代中國骨科臨床與康復》《中國手法診治大全》《中國推拿治療學》《國際骨傷科臨床醫師交流手冊》《臨床脊柱相關疾病》《延年益壽話靈芝》《眾香國里話沉香》等二十余部醫學專著;擔任衛生部“十二五”規劃教材、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教材、全國高等醫藥教材建設研究會規劃教材《推拿手法學》副主編,高等中醫院校骨傷專業研究生系列教材《軟組織損傷臨床研究》副主編,國際高等中醫院校系列教材《中藥學》主編、《方劑學》主編,任《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醫類)叢書》編委。其中主編的《中醫骨傷科臨床手冊》(1996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和《中國針灸學位辭典》(1999年中國中醫藥出版社)被美國國家圖書館收藏并頒發收藏證書;先后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近50篇并多次獲獎。1995年獲第二屆世界傳統醫學大會“超人杯”世界傳統醫學優秀成果大賽國際優秀成果獎;2000年獲尚天裕科學獎科技進步一等獎,2002年被授予世紀骨傷杰出優秀人才榮譽稱號,2009年榮獲中華中醫藥學會頒發的“中醫藥國際貢獻獎”,1996年被收入美國ABI和英國IBC傳記名錄。20世紀90年代赴美國,榮獲美國政府頒發的杰出專業技術人才綠卡。2000年后參加由哈佛大學醫學院等世界頂尖癌癥中心發起的ISO組織,對整合腫瘤學有較深入的研究,并在癌癥的臨床整合治療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同時在中醫藥標準化、國際化、現代化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貢獻,特別是在美國推動中醫藥的市場化運作和研究美國FDA(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相關法規及中醫藥如何進入美國市場做了積極的和有意義的工作。在骨關節保健和運用整合醫學抗腫瘤臨床方面先后研發出關節王、美國1號等多種產品并取得美國FDA自由銷售證書。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執業醫師資格證書,受聘中國中醫科學院門診注冊主任中醫師。1997年通過美國國家NCCAOM執照中醫藥針灸師特考文憑(National Certification Commissionfor Acupuncture and Oriental Medicine),先后取得美國佛蒙特州、馬薩諸塞州和紐約州的針灸中醫師執照及加利福尼亞州的手法按摩執照等。現任(美國)世界手法醫學聯合會執行主席,世界骨科聯合會常務副主席,全國高等中醫院校骨傷科研究會副理事長,中華中醫藥學會骨傷分會副主任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骨傷、風濕病、手法、信息專業委員會副會長,美國《世界手法醫學》雜志社長等職務。
張俐,教授,福建中醫藥大學骨傷學院院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骨傷重點學科的學科帶頭人,新世紀百千萬國家級人選,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獲“福建省杰出科技人才”、“福建省教學名師獎”等。2008年,作為第一完成人榮獲福建省科學技術一等獎,2004年榮獲福建省科學技術成果二等獎(排名第一),2005年榮獲中華中醫藥科學技術二等獎(排名第一)。2009年榮獲福建省教學成果二等獎(排名第一)。2005年獲得福建省教學成果特等獎。負責的“中醫骨傷新型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被評為福建省首批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009年中醫學被評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發表學術論文56篇,其中在美國、英國sCI雜志發表并被SCI收錄的論文8篇。近5年,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教育部重點項目,人事部、教育部、衛生部科研課題及福建省國際合作重點課題15項。是我國中醫骨傷第一個女博士,1999年作為福建省首批優秀科技專家選派到美國杜克大學進修并從事博士后研究。2000年受邀前往德國洪堡大學醫學院從事相關學科的研究工作,擔任該院客座教授。由于在德國期間的突出表現,2002年4月江澤民主席訪問德國時,作為留德學者、學生代表受到江總書記的接見并合影留念。在創傷的修復和重建,尤其是中醫藥改善骨折端微循環代謝及中藥干預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損傷方面的研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04年、2005年榮獲福建青年科學技術獎、運盛青年科技獎和福建省巾幗發明獎等榮譽;2009年榮獲“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2008年被評為“福建省三八紅旗手”。主編全國研究生骨傷教材《骨病臨床研究》和北京市精品課程教材《中醫正骨學》,擔任國家精編教材《中醫傷科學》副主編及《脊柱相關疾病與手法治療》副主編,當選中華中醫藥學會骨傷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世界中醫藥聯合會骨傷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世界手法醫學聯合會常務副主席等,在中醫骨傷教學、科研和醫療方面享有一定的學術地位。

名人/編輯推薦

《脊柱相關疾病學》重點突出,詳略得當,集專業性、學術性、規范性于一體,為醫務人員和醫務管理者的必讀之物。

目次

上篇 總論
第一章 概論
第一節 脊柱相關疾病學概念
第二節 脊柱相關疾病學研究范圍
一、研究脊柱相關疾病學的歷史
二、研究脊柱相關疾病的解剖與生物力學
三、研究脊柱相關疾病的病因與病理
四、研究脊柱相關疾病的診斷
五、研究脊柱相關疾病的治療
六、研究脊柱相關疾病的預防
七、有關脊柱相關疾病的實驗研究
第三節 脊柱相關疾病學理論價值
一、新角度揭示了許多常見病及疑難病的發病原因及診治規律
二、打破常規,詮釋脊柱相關疾病的病機
三、中醫經絡與脊神經關系
四、體現了人體的整體觀
五、脊柱相關疾病的生物力學研究
六、揭示脊椎節段與脊柱相關疾病關系
第四節 脊柱相關疾病學的臨床價值
一、提出脊柱相關疾病的診斷
二、脊柱相關疾病的治療選擇——內病脊治
第二章 脊柱相關疾病學說的形成與發展
第一節 古代中醫對脊柱相關疾病的認識
第二節 現代對脊柱相關疾病的研究進展與理論積累
一、脊柱相關疾病的提出與發展
二、病因病機病理研究
三、脊柱相關疾病的生物力學研究
四、脊柱相關疾病的治療方法
五、臨床報道進展
六、目前的現狀和期待解決的問題
第三節 脊柱相關疾病學說的形成與新學科的確立
一、注意處理好個性化診療與規范化技術的辯證關系
二、注意近期療效的統計與遠期療效的隨訪
三、注意各種組織對整脊手法的動態響應特點
四、注意局部癥狀體征與系統反應的調節途徑
第三章 脊柱相關疾病應用解剖
第一節 脊柱骨骼應用解剖
一、脊柱形態
二、頸椎
三、胸椎
四、腰椎
五、骶骨
六、尾骨
第二節 脊柱的連接和椎管
一、椎間盤(椎間纖維軟骨盤)
二、韌帶
三、枕頸部特殊韌帶
四、腰椎與毗鄰結構之間的韌帶
五、關節
第三節 與脊柱相關的肌肉組織簡表
第四節 腦和腦神經
第五節 脊髓和脊神經
一、脊髓的位置和形態
二、脊髓的內部結構
三、脊髓的功能
四、脊神經
五、脊髓的節段性支配
六、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
第六節 脊柱的循環
一、脊柱的動脈系統
二、脊柱的靜脈
第四章 脊柱的生物力學
第一節 脊柱的生理和生物力學特點
一、椎骨的生物力學特性
二、椎間盤的生物力學特點
三、脊柱韌帶的生物力學特點
第二節 脊柱運動功能單位
第三節 脊柱靜態形式及生理運動
第四節 脊柱運動平衡
第五章 病因病理
第一節 病因
一、外來因素
二、內在因素
第二節 病理
一、解剖位移
二、疾病性損傷
三、軟組織損傷
四、自主神經調節障礙
五、炎性變
六、中醫的病機基礎
七、中醫病機內在的因素——氣血、津液、經絡、臟腑
第六章 四診與辨證
第一節 四診
一、望診
二、聞診
三、問診
四、切診
第二節 八綱辨證
一、表里辨證
二、寒熱辨證
三、虛實辨證
四、陰陽辨證
第三節 病因辨證
一、六淫
二、七情
三、勞逸過度
四、外傷
五、痰飲和瘀血
第四節 氣血、筋骨辨證
一、氣血辨證
二、筋骨辨證
第五節 臟腑辨證
一、心病辨證
二、肝病辨證
三、脾病辨證
四、肺病辨證
五、腎病辨證
六、臟腑兼病辨證
第七章 脊柱病的檢查
第一節 一般檢查
一、病史采集
二、體格檢查
第二節 神經系統檢查
一、感覺的檢查
二、生理反射
三、病理反射
第三節 肌力檢查
一、肌力測定
二、肌力檢查
第四節 特殊試驗
一、頸椎的特殊試驗
二、胸腰椎的特殊試驗
三、骨盆特殊試驗
第五節 影像學檢查
一、X線平片檢查
二、CT與ECT
……
中篇 各論
下篇 脊源性亞健康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5)半椎體:椎體的一半可完全不發育,剩余的一半受上、下椎體的擠壓呈楔形,亦可以呈兩個對稱的楔形,中間為椎體裂;或在兩個近似正常的椎體之間有一個多余的半椎體。在這種病例,如為胸椎,往往只有一側有肋骨,同時在相鄰兩個椎體之間,出現多余半椎體,患側被撐開,而健側被壓縮,因此,這類患者全都有脊柱側凸畸形。半椎體的作用不僅作為楔形體使相鄰兩個椎體分開,如繼續生長,最后會在凸側與相鄰椎體融合,結果凸側上下終板及椎間盤將被壓縮。
(6)腰椎骶化及骶椎腰化:腰椎骶化是指一側或兩側橫突過長,與骶骨形成假關節或相融合;骶椎腰化是指SI外側部游離,與骶椎椎板不聯合。這兩種畸形均常見,可為單側,亦可為雙側,以兩側者居多。這兩種畸形常是引起下腰部疼痛的原因。理由是:①兩側不對稱,造成關節或韌帶損傷;②橫突與骶骨之間的組織可形成滑液囊;③過大的橫突頂于髂骨使該側骶髂關節發生分離;④造成椎間隙變窄,使椎間神經受壓。
單側腰椎骶化較雙側者所造成的腰骶部疼痛更為劇烈,因一側運動幅度較對側大時,可迅速引起創傷性關節炎,使同側疼痛;如同側較為固定而對側運動增多時,則對側疼痛。腰椎骶化常伴有脊柱側凸,如為單側,在機體為了維持平衡而增加其側凸或反扭轉時,一般僅在運動時發生疼痛;如側凸經常存在,則極易并發椎間盤突出。腰椎骶化能使脊柱運動失去平衡,加重了腰4~5椎問盤的負擔,易使椎間關節及椎間盤過早出現退行性改變。
(7)關節突異常改變:常見腰骶椎間關節突兩側不對稱,一側呈額狀位,一側呈矢狀位。由于兩側小關節運動不相協調,可引起退行性改變,腰骶關節的穩定性亦隨之降低,容易引起創傷性關節炎及韌帶損傷從而出現脊柱不穩。
(8)腰椎橫突骨橋形成:多在相鄰兩個橫突或多個橫突間形成,常為一側性。如兩側同時存在,則很少在同一平面。骨橋的外形可光滑整齊,亦可不整,呈鹿角狀或蝶狀,其間常形成假關節。此種畸形常同時伴有骶隱裂,腰椎骶化或腰5橫突增大等現象,病因通常為先天性,但也有系腰部外傷造成者,很可能是因橫突骨折伴橫突間組織骨化發炎所致。常常引起下肢麻木,活動受限等。
(9)棘突異常:當骨化的棘突與椎弓之間只借軟骨或韌帶相連時,在正位x線片棘突上呈“游離”狀態,即稱游離棘突。如隱性骶椎裂處存在的游離棘突與腰5棘突相融合,形成一個較長的棘突,插入隱裂之間,則形成似棘突或折刀樣棘突。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65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