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教育良心說(第二版.插圖版)(簡體書)
滿額折

教育良心說(第二版.插圖版)(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9.8 元
定價
:NT$ 179 元
優惠價
87156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2004年,《新教育風暴》首版就揭示和預言著中國教育波瀾起伏的曲折歷程。近10年雖有改革者披肝瀝膽的努,迄今為何沉屙更甚? 作者以《教育良心說》繼續發出追問。他條分縷析應試教育對孩子心靈的戕害,素質教育改革的屢屢受阻;他一如既往實地考察,親睹山村教學點的困窘無奈;他回眸幾千年中國教育發展的歷史,俯仰考試之演變,探究教育的本源;他觀照發達國家教育理念和方法,以他山之石來攻玉。在大開大闔、張弛有度中道盡紛繁複雜的教育問題和窘迫困境。也寫出大山深處教育人的堅守,以及民辦教育不容忽視的偉大意義。 《教育良心說(第2版插圖版)》深刻揭示“自私教育”對孩子對民族的深遠戕害,指出關懷精神有如陽光與空氣那麼重要。他以歷歷在目的現實訴說“成人比成才重要”。反之則會陷入一個爾虞我詐、相欺相殘的世界。當一個社會爭先恐後地致力於成才而非成人,就無法避免道德底線陷落,當道德陷落,還有誰可憑金錢與權力獨享尊貴和幸福?一向用語溫和的王宏甲在本書中嚴詞峻厲,實以其社會責任感訴說情懷。教育是哺育良心啟迪良知的崇高事業,他期望以中國教育和社會正蒙受的損失,喚起整個社會和教育的良心。.

作者簡介

王宏甲,福建建陽人,當代文學家。
文藝理論家馮牧先生曾評價,王宏甲《無極之路》的出版“可以被看作是一種新的文學現象正在出現的一個標志”。在人類全部的文字作品中,記言、記事、記人的作品具有最悠久的歷史,王宏甲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創立了信息時代非虛構文學的一個嶄新風格,這種風格奔放著歷史、哲學、政治、經濟、教育等多學科智識融會貫通的交響,情感與思想并臻,敘事與論述交融,從而拓展了文學的表現空間,創造出一個獨特的閱讀世界,喚起人們對閱讀新的興趣和愉悅。
他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院、魯迅文學院文藝學專業。獲國務院特殊津貼,入選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作品曾獲中國圖書獎、五個一工程獎、魯迅文學獎、徐遲報告文學獎、冰心散文獎、中國廣播文藝獎、中國人口文化獎等多種全國性大獎。《智慧風暴》與《新教育風暴》被認為是作者最具前瞻性的代表作。后者被中央電視臺拍成30集電視片,對中國新世紀的教育轉型產生重要影響。曾赴韓國出席首屆韓日中文學論壇,做《我的中華文明觀》演講;赴法國參加首屆中法文學論壇,做《世界需要良知——兼論文學的社會作用》演講。

名人/編輯推薦

《王宏甲作品:教育良心說(第2版?插圖版)》編輯推薦:一種舉國統一的考試,是國之重器,也是利器,它可以使一個民族興,也可以使一個民族衰。而中國教育的痼疾,為何遷延不愈?王宏甲繼《新教育風暴》在社會掀起狂風浪潮后,攜帶著《教育的良心》給出了我們一個關乎良心的答案。教育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我們今天沒有人不知道應該教育改革,沒有人不知道應試教育不好、素質教育好,但為什么依舊這么做?
《王宏甲作品:教育良心說(第2版?插圖版)》告訴我們:教育它不是一個技術性問題,它是一個良心問題,到底成人重要還是成才重要?他以一個文學家的犀利筆觸直搗教育問題的核心,給教育沉疴注入了一劑強心劑。因為他深知“中國有差不多半個億的差生得不到關愛,最后成為社會的負擔,這也是教育失去良心之后引發的惡果。我們的教育,需要家長,需要所有教育工作者,需要全社會公民的熱情。我們的教育,需要回歸到育人的本質,需要回歸到崇高的地位。我們的教育,需要教育的良心!”一句話,你要愛孩子的生命,不要愛孩子的考試分數!

二十多年前,文藝理論家馮牧先生在《關于(無極之路>》一文中寫道:“我認為,這部作品的出版,可以被看作是一種新的文學現象正在出現的一個標志。”
隨著王宏甲一系列作品問世,不少評論家從不同角度論及宏甲作品出現了新的風格、新的表現方式。雷達說:“王宏甲已經建立了他在中國報告文學領域里的一個獨特風格。”張炯說,從宏甲作品中“感到一種新的文體在作家的創造中如何走上文壇”。崔道怡說:“王宏甲是把政治、經濟、文化、教育、歷史、科技等學科熔于一爐,把敘事、抒情、思考編織在一處,從而形成一種花團錦簇、萬紫千紅的嶄新文體。”梁鴻鷹寫道:“王宏甲是當代作家中一個標桿式人物”,“他的所有作品均具有可反復欣賞的特點。”
我們發現最突出的特點是:王宏甲系統地研究了中國科技、經濟、教育在社會中運行的狀況和發展趨勢,并以文學將其融會貫通,這是具有信息時代典型特征的文學作品,也是這個信息時代特別需要的讀本。它對于培養當今文理科學生都需要的通識能力,殊為難得。不僅成年人讀之有重大認識價值,而且在“教育”的意義上,對于青少年認識人生和社會,認識中國和世界,均具有獨特的啟迪和引領意義。
“當世界再一次變成需要重新認識的對象,人生也會成為一個陌生的難題。”這是王宏甲二十多年前寫下的一句話。那時他從閩北來到北京上學,“忽感不認識祖國,遑論世界”。日后他寫出,當喬布斯推出的蘋果機已經為全球的臺式電腦“定調”時,比爾·蓋茨的軟件在不斷更新,一個改變世界的新經濟時代已經由一批美國青年拉開序幕,而我們對此一無所知。王宏甲渴望認識正在發生重大變化的世界,這幾乎是我們解讀他一系列作品的一把鑰匙。
可以從哪里開始?他想身為中國人首先要認識中國,而中國有占人口80%的農民,若不認識農村,恐難說認識中國。于是決定先去了解農村,三年后寫出《無極之路》。
“此后想去認識工業。”王宏甲寫下:“二十世紀,機器改變了每個中國人的生活,要認識一個齒輪同市民的關系,卻很不容易。”又歷七年他寫出《現在出發》,這是宏甲作品中又一個可以稱之為“重要的起點”的書,初名的含義便是表達一種新的開始。本次修訂版易名為《現代社會》,則是更準確地標識出本書的內涵。試想,迄今,一個在校生,可知自己所學的知識怎樣才能變成產品,產品要經歷怎樣的艱辛才能變成社會化的商品?若不知,是很難避免走出校門就茫然的。王宏甲把知識、科研、產業、市場聯系起來考察,一個現代社會的運行狀態就在我們眼前生動起來。宏甲是在“很多大學生與千百萬下崗職工一道尋找飯碗”的時期寫的這本書,揭示出一個世界性的新技術新經濟時代對中國社會的全面沖擊,書中充滿著人的命運。一個學生讀之,僅因為了解到自己正在學的知識將會以怎樣的方式融入社會,則在學時就大不一樣了。
他接著寫出《智慧風暴》,這是中國第一部報告了世界正從傳統工業時代向計算機時代全面轉型的文學著作,描述了計算機時代萌起于美國進而風暴般席卷全球的來龍去脈,在這大背景下史詩般地描繪了中國知識經濟在中關村的誕生與崛起。對讀者而言,更重要的是,揭示了這場世界性的變遷會怎樣深刻地影響每一個人。《智慧風暴》更加顯示出王宏甲作品具有啟迪讀者認識社會和認識自己的雙重功能。評論家吳秉杰說:“這是一本認識時代與自己的書,一種啟示錄似的書。”評論家李炳銀說:“《智慧風暴》的作用不僅僅是在文學方面,對人們的思想、精神、行為方式都會有重大的影響。”
《新教育風暴》使王宏甲成為中國第一位向國民鄭重報告“中國亟需創建信息時代新教育”的人。他把人類有文字記載以來的教育分為青銅時代、鐵器時代、蒸汽機時代和計算機時代的教育,指出每當生產力發生革命性進步,引起經濟社會遷變,教育必發生重大轉型。并指出每次重大教育轉型,都是從變革課程開始的;中國從新世紀初開始的課程改革,就是創建信息時代新教育的突破口和發軔工程。這是一千多萬教師率領著三億學生從工業化的教育時代向創建信息化的新教育時代浩浩蕩蕩的偉大遷徙。沒有哪個學生和教師可以游離其外。王宏甲提出的“新教育”概念便筑基于此。
原國家教委副主任、國家總督學柳斌說:“宏甲以一個作家獨特的視野,把當前教育改革領域一個非常重大的主題,作如此深刻的表述,我認為是非常成功的。”教育部課程改革專家劉堅說:“據我所知,這一次參與課程改革的很多專家,得到這本書后,這書成為他們的案頭之書,他們也表示非常的敬佩。”中國社科院評論家白燁說:“宏甲是通過新教育說到了大教育,對我們有很多觀念的撞擊,其影響會超出教育。”在中國作協召開的研討會上,專家們認為這本書“是在時代轉型的坐標上,撰寫劃時代的人才培養工程”。宏甲提供了一個不僅值得師生閱讀,也值得社會各界和各級領導者閱讀的生動讀本。這部作品被中央電視臺拍攝成三十集同名電視片,對創建中國新世紀的新教育產生著深遠影響。
王宏甲接著寫出《貧窮致富與執政》,本次修訂版易名為《民生大事》。作品描寫了一群與貧窮搏斗的平民的生活,并通過城鄉調查指出,中國農村人口眾多,可是散落在窮鄉僻壤的很多“村”卻人口太少。沒有足夠多的人口聚居,就不可能有商場、醫院、銀行和企業,也不可能有較大的學校,這些村就永遠無法走出貧困。村是農業時代的產物,信息時代到來,人類越來越需要通過資源共享創造能夠互利互惠的生活。因而組織小村農民遷出山溝,并入較大的村,使人口集聚向小鎮發展,這是一項政府應發揮作為的工程。或靠農村青年自己走出來。王宏甲說,去遠方打工并不是農村青年的唯一出路,新興的小鎮里百業待興,青年們可以運用自己的文化創造出新的就業點,你們會成為一個新興小鎮的祖先。王宏甲還指出,中國沿海一批城鎮正處在千古難逢的城市升格良機,能不能像歷史上的佛羅倫薩、威尼斯那樣把自己變成舉世聞名的城市,不在于有沒有經濟實力,而是要有大力發展文化的頭腦和激情。我們認為,這部書中坦示著當今很多農村青年的前途。
中科院院士楊叔子買這本書送給他的博士生每人一本,還要他們交讀書心得,并在兩岸EMBA高峰論壇上把這本書同《論語》((孫子兵法》《商務圣經》一起推薦給大家。文學評論家繆俊杰說:“這個作品表現得最突出的是,以史論結合的敘事方式,強烈呼喚提升民族文化。”文學評論家閻綱指出,作品中的相關思索“縱橫馳騁,畫龍點睛,把文化的震撼力,以及創建新文化與和諧文化的迫切性、嚴重性提到驚人的歷史高度,文采飛揚,十分精當。”
人類經歷了農業時代、工業時代、信息時代,王宏甲如此有意識地描述了這三大時代社會生活的運行狀態,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矛盾中揭示出一定時期社會生活的本質特征和發展趨勢,幫助讀者在萬種信息激烈碰撞的時代看清自己的位置,選擇前途,有切實的認識價值。更可貴的是,他是通過人物命運去寫出時代和社會,無論書中人物的得與失,讀者都可以從中得到文學的熏陶,包括理想、情感、勵志、精神與人格的熏陶。文學評論家包明德指出,宏甲作品“有一種健全的精神緯度,一種健康的靈魂,一種健康的精神的敘事”,并稱之“體現著文學的想象和魅力,體現了思想的啟迪和震撼,也有一種精神的開掘和引領”。
馮牧先生在評論《無極之路》中還曾寫道:“我從來認為,文學作品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這就是提高人的思想素質與精神境界。這可能是這部作品的最大的長處。”馮牧當年只讀過《無極之路》。如今我們看到,王宏甲作品還有《災難時期》《世界需要良知》《教育良心說》等等,其作品都鮮明地體現出馮牧所評價的“最大的長處”。宏甲本人亦認識到:“精神境界,是一種從萬千滄桑、無限坎坷中升華起來的可以震撼心靈,也可以撫慰靈魂、啟迪心智、激勵志向的東西。倘能寫出境界,那是一種超越了認識的高妙之境,將不因時代和人物的局限而具有久遠的欣賞意義。”文學評論家張守仁說:“王宏甲是用心寫作。”這句評價很中肯,因為深刻的真實與高妙的境界都來自于坦誠的心。
世界從哪里來,到哪里去?我從哪里來,到哪里去?一直是哲學追問的命題。我們認為,王宏甲這一系列作品都在做這樣的追思,所達到的廣度、深度和精神境界,均獨到而可貴。這些作品所獲獎項包括中國圖書獎、五個一工程獎、魯迅文學獎、徐遲報告文學獎、冰心散文獎等等。而且,重要的不僅是宏甲寫了什么,而是他的觀察和追思方式具有開人心智的功能。所以我們認為,這些作品是很好的課外閱讀選本。
借用評論家何西來寫在評《新教育風暴》一文中的最后一句話來說:“感謝王宏甲交給了我們一把開啟觀察和思考之門的鑰匙。”這把“鑰匙”是超越內容和時代的。
以上就是我們鄭重出版這套書的原由。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 2年5月1日

目次

致讀者 呼延華
出版前言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引言 王宏甲
第1章:考試!考試!
1.一句話誤導三億人
2.“指揮棒說”與“綁架說”
3.改變命運還是摧殘命運
4.再看每逢高考
5.一個鐵絲網圍住的地方
6.一座空城里燈火通明的考試院
7.一個人的考場
8.值得重視的非常舉措
9.再看世紀之交的課程改革
10.我的詩意觸礁
第2章:應試教育回潮
1.夏季里的一篇短文
2.對素質教育的聲討
3.教育界人士的憂慮
4.一個偽命題
5.南京教育開始悲傷地倒退
6.巨大的應試教育消費群體
7. 向應試教育投降
8.南京被當成素質教育失敗的典型
9.全國課程改革遭遇巨大阻力
第3章:陽光下最崇高的事業
1.教輔書覆蓋到汽車到不了的村莊
2.教育最寶貴的資源在哪里
3.告別校園的農村孩子
4.請接受我們深深的鞠躬
第4章:中小城市學生的拼搏
1.零抬頭,無聲音
2.向一個生命下跪
3.高中三年像煉獄一樣
4.在心靈最孤獨最苦悶最危機的時候
第5章:生命的意義
1.富裕的留守少年
2.象牙塔里的隕星
3.生命的追問
4.紅領巾上的死結
5.對中小學生自殺的調研
6.山東力圖克服“應試魔箍”
7.紀念楊昕涵
第6章:三千年前的讀書考試指揮棒
1.士的來歷
2.教育是范天下的重器
3.西周的小學和大學
第7章:比長城更有保障力的文化平臺
1.春秋戰國時代的士
2.士是克服世襲制的主力
3.西漢的察舉賢良
4.漢武帝把孔子請回來
5.兩漢太學人才輩出
6.科舉制萌芽于漢代
第8章:黑暗時代促使科舉制橫空出世
1.曹操的唯才是舉
2.科舉制創始于隋
3.確立于唐
4.完備于宋
第9章:八股文的沉痛教訓
1.何謂八股文
2.八股文有什么不好嗎
3.康雍乾三朝廢八股之聲
4.歷史常有驚人的相似
5.國難迫使廢科舉變教育
6.不能讓考試戕害教育
第10章:外國的教育指揮棒
1.美國大學招生方式
2.怎樣才有更真實的成績
3.大學招生為美國教育造益
4.英國的證書考試
5.法國憑高中會考成績申請上大學
6.加拿大淡化考試的教育
7.新西蘭大學的招生方式
8.韓國高考制度的變革
9.日本的高考
10.考生與大學雙向選擇至關重要
第11章:德國教育的指揮棒
1.自成面目的高等教育
2.世界一流的執行力
3.能充分選擇才能人盡其才
4.誰在指揮德國的教育
第12章:要愛差生
1.一個政法委書記的來電
2.差生幾乎都從“英語”先夸下來
3.要特別關愛那半個億的差生
4.“玉石俱焚的年輕的生活”
5.多一所學校,少一座監獄
6.永遠不要對自己的孩子失望
第13章:總有些人令我們感動不已
1. 萬古不變的永恒是存在的
2.我心中的中國版“鄉村女教師”
3.一把二胡和一篇日記
4.彎彎的木頭隨性使
5.大地震后的北川中學
6.一個鄉下學生對城里學生的沖擊
7.中國有很多優秀教師
第14章:民辦教育的遠大前途
1.關于“新讀書無用論”
2. 在平凡中磨礪
3. 求真理,做真人
4.在民間需要中開辟民辦教育
5、未來學校
6.創辦大學
7.進北京辦高校
8.到巴西辦孔子學院
9.懷天下,興中華
10.前途未可估量
第15章:成人比成才重要
1. 在鋼鐵堡壘上砸了一道縫
2.秘密狀態的高考改卷
3.高校自主招生相繼結盟
4.要變“選拔功能”為“造就功能”
5.在巴黎孔子學院講“七字經”

書摘/試閱



“文化大革命”后,國家在1977年恢復高考,當年報考人數570萬,錄取人數27萬,錄取率只有4.7%。渴望上大學的人太多,錄取名額少。從那以后,加強應試能力的訓練,逐漸在教學過程中形成一種教育模式。
20世紀80年代,我國從美國引進標準化考試,1985年在廣東開始實驗,第二年在其他省市擴大實驗。1989年國家教委發出《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標準化實施規劃》,標志著標準化考試正式進入實施階段。至此,高考指揮棒產生了空前的指揮效應,標準化考試促使全國的基礎教育都不得不跟著應試教育走。
在那之前和之后,我國教育界都有志士在探索克服應試之弊的良策,由此提出素質教育和探索課程改革。直到2001年教育部發動全國性的課程改革實驗,就是要改變傳統工業時代“同口徑、同規格、標準化,如同在流水線上生產產品那樣生產學生”的教育方式,從而創建信息時代的新教育,這是非常重要、非常重大的舉措。
但是,事關一個民族的重大教育轉型,事關我國一千二三百萬教師需要率領我國三億學生,從工業化教育的時代向信息化的新教育時代遷徙,2001年發動的這場意義深遠的重大教育變革,在出征之時和之后,都缺乏在全國教育系統進行足夠深入和普及的宣傳推廣,在社會上的聲音就更加不夠。
當“高考之痛”的討論在南京出現時,不少慷慨激昂的聲音是似是而非的,包括有的從事高等教育的教授的文章,包括有些專家的文章,一些記者對課程改革、素質教育尚缺乏足夠的認識,便是不奇怪的。可他們有媒體的“話語權”,信息時代的話語比從前更沒有疆界。南京“高考之痛”的討論持續一個多月,其影響則遠遠超出了南京和江蘇范圍。
這場討論使南京成為“素質教育失敗的典型”。
各地屢屢拿南京的例子教育學校、教育老師、教育家長,聲稱:在這個“考試的功利時代”,不扎扎實實地抓考試是不行的,你們看看南京,南京就是例子,南京搞素質教育失敗了,還得走回頭路。
9 全國課程改革遭遇巨大阻力
按教育部的既定部署,2005年秋季,全國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起始年級有90%左右的學生進入課程改革,這意味著課程改革正進入全面推廣階段。可在這時,上年的“南京高考之痛”成為無數學校引以為戒的“前車之鑒”,全國的課程改革都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和困難。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5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