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競爭論(第三版)(簡體書)
滿額折

競爭論(第三版)(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88 元
定價
:NT$ 528 元
優惠價
87459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1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邁克爾波特一直是競爭力戰略研究領域內的泰斗。波特將理論與實踐結合的無與倫比的能力使得本書成為商界領袖、非盈利組織領導、決策者以及學者之必讀。《競爭論》將波特的十餘篇論著收集在一起,每一篇文章都體現了波特對競爭的豐富認識。.

作者簡介

邁克爾波特,哈佛商學院終身教授,當今世界競爭戰略和競爭力領域公認的第一權威,競爭戰略之父,是當經最偉大的商業思想家之一。埃森哲公司和《時代》雜誌對全球最有影響力的50位管理大師的排名中,邁克爾波特位居第一。目前,他擁有瑞典、荷蘭、法國等國大學的8個名譽博士學位。波特博士獲得的崇高地位緣於他所提出的五種競爭力量、三種競爭戰略理論。作為國際商學領域最備受推崇的大師之一,波特博士至今已出版了18本書籍。.

名人/編輯推薦

《競爭論》編輯推薦:邁克爾?波特一直是競爭力戰略研究領域內的泰斗。波特將理論與實踐結合的無與倫比的能力使得《競爭論》成為商界領袖、非盈利組織領導、決策者以及學者之必讀。《競爭論》將波特的十余篇論著收集在一起,每一篇文章都體現了波特對競爭的豐富認識。

目次

第一篇 競爭與戰略:核心概念第一章 五力模型第二章 什麼是戰略第三章 如何利用信息形成競爭優勢第四章 戰略與互聯網第五章 從競爭優勢到公司戰略第二篇 地域的競爭力第六章 國家競爭優勢第七章 產業簇群與競爭:企業、政府和機構的新議題第八章 跨地域競爭:通過全球戰略增強競爭優勢第三篇 以競爭力的方式來即決社會問題第九章 綠色時代的新競爭力第十章 市中心區的競爭優勢第十一章 重新定義醫療保健競爭第四篇 戰略、慈善事業與企業社會責任第十二章 慈善事業的新課題:創造價值第十三章 企業慈善事業的競爭優勢第十四章 戰略與社會競爭優勢與企業社會責任之間的關係第五篇 戰略與領導力第十五章 新任CEO們的七個意外.

書摘/試閱

競爭是社會最重要的力量之一,它能夠促進社會諸多領域的進步。在過去的幾十年時間里,筆者一直都在對競爭和價值創造進行著深入研究。競爭無處不在,無論是對于爭奪市場的各個企業,面對全球化的各個國家,還是對于滿足社會需求的各個社會組織。為了向客戶提供高端產品和服務,每個組織都需要制定出自己的戰略。a
在過去的幾十年時間里,競爭在所有領域都呈現出越來越激烈的趨勢。因此,如今競爭更是在社會各個方面顯示出其強大的影響力。競爭已經跨越了地域界線,各個國家必須通過競爭來保持其現有的繁榮。同時,競爭還遍及社會的各個角落,包括藝術、教育、醫療保健和慈善事業等有眾多需求但缺乏資源的領域。
今天,各個領域內的組織必須通過不斷競爭來創造出價值。企業必須要向客戶提供價值,國家也必須創造出社會價值。現在,不僅企業生產產品或者提供服務是在創造價值,對醫院來講,提供醫療保健服務也是創造價值;對基金會來講,開展慈善捐款活動也是創造價值。創造社會價值(單位投入所帶來的社會效益)已經越來越成為所有致力于為公眾謀利益的組織的要務之一。
在理解競爭和價值創造的過程中,我的目標是要弄清楚復雜的事實及其發生的原因。盡管作為一名經濟學家我善于進行經濟推理,但是我所要做的不僅是提出理論,還要使得我的理論對實踐者產生實際指導作用。我的最終目的是打造出一套嚴謹、實用的體系,從而有效地填補實踐和理論之間的空白。
我在本書中全面地向讀者介紹了我所理解的競爭和價值創造的概念,以及理解這兩者的方法,這包括我新近的研究成果以及原來的研究基礎。本書基于我對競爭的多方位、多層次的研究,這些不同的方位和層次都由一個共同的主線所貫穿。
這一修訂版包括5 個部分。第一篇《競爭與戰略:核心概念》列出了企業競爭戰略的一些核心概念,其范圍從單一產業延伸到多業務或多元化經營的企業。
產業競爭的驅動因素、企業獲得并保持競爭優勢的方式以及制定獨具特色的戰略原則都是競爭的核心。深入理解如何在某一特定業務中保持競爭力,為企業的其他選擇奠定了基礎。比如,多元化的獲得離不開其與單個產業中的競爭力的有機結合。同時,第一篇中寫到的原則對非營利性組織以及企業同樣適用。
第二篇《地域的競爭力》闡述了地域在競爭中所扮演的角色。隨著競爭范圍的擴大和競爭強度的提高,人們對國家、州以及城市之間的競爭力顯示出了越來越濃厚的興趣。隨著科技使得企業的行為越來越國際化,資本在國際間的流動越來越自由,許多專家都認為,地域的重要性正在逐漸消失。然而,本書第二篇則向這一論斷發起了挑戰。在本篇中,我對企業和整個國家如何依賴于競爭發生的環境進行了論述。傳統意義上,一個區域或者一個國家的競爭力一直被看做主要是為促進投資和創造就業機會而由政府做的事情。競爭的新模式則使企業必須扮演一個其并不熟悉的角色,它們必須學會塑造競爭環境。企業、政府和其他當地機構之間需要建立一種新形式的關系,同時,我們對政府政策也應當有新的認識。
要制定企業的全球戰略,在第一篇的觀點之外,我們還必須懂得地域對競爭所帶來的影響。第三篇《以競爭力的方式來解決社會問題》沿用前兩篇的理論體系討論了一些重要的社會問題。環境、城市貧窮、收入不均和醫療保健等通常都被看做是重要的社會問題。本篇說明上述社會問題與經濟(更確切地說是競爭)是分不開的。
我越來越相信,要長久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必須從競爭中有效地吸取經驗。
如果能夠正確處理諸如環境、弱勢群體以及醫療保健問題,我們的社會和企業便有機會取得共贏。這一過程將會創造出正和博弈,從而促進改革,為社會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第四篇《戰略、慈善事業與企業社會責任》闡述了組織和企業的慈善事業的戰略原則。在一個缺乏公共資源和社會需求迫切需要得到滿足的世界,通過慈善事業來創造價值已是當務之急。社會必須將足夠多的資源用于慈善事業,這些行為很多都會有稅費方面的補貼,因此會得到民眾的支持。我們再也不能誤將慈善事業看做是一種個人的行為,實際上,它的確能夠創造出真正的社會價值。
目前,企業前所未有地被要求加入到社會事務的大潮中去。在這一過程中,企業高舉的旗幟一般是企業社會責任。企業如何能夠參與社會事務,從何處著手,以及它們如何投資于慈善與公益事業中去,是目前每一個企業決策者所面臨的緊要課題。這一課題的關鍵在于,要看到社會事務與經濟事務并不是相互獨立的,它們之間是可以互促互進的,本篇將就此展開討論。因此,參與社會事務能夠而且應當成為企業戰略的一部分,而不應當被獨立出去。
第五篇《戰略與領導力》闡述的是,要創造出更大的價值,領導力是必不可少的。對任何組織來講,戰略的制定都是一種領導行為。為使組織中的所有個體都朝著一個目標與方向努力,戰略也許是領導者手中最為有力的武器。如領導力一樣,我們對領導者的作用不能小覷,特別是那些位居《財富》100強或者500強之列的大型企業或組織的領導者。這些機構異常龐大和復雜,以至于沒有哪一位領導者能夠全面掌握其業務,完全管理好數千名員工中的每一名,甚至是作出全部決策中的哪怕一小部分。在這些機構中,領導者所扮演的角色是很微妙和間接的。最近,我們已經針對這一角色開始了研究和探索。
競爭與戰略:核心概念
第一篇的第一章是《五力模型》。此章內容能夠有助于最終確定一些商業慣例和學術思維方式。任何產業中的任何企業都可以被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歸屬于其所在產業,第二部分歸屬于企業在產業中的相對盈利能力。經常有人問我,要讀懂我的作品應當從何處入手。我認為,即便是對那些認為自己已對“五力模型”很熟悉的讀者,本章也無疑是一個基本的切入點。經過改寫之后,我更新了對戰略者與投資者的產業分析的認識。
戰略中的許多誤解來自于對競爭概念及其作用機理的基本面的錯誤認識。人們經常把競爭定義得過于狹隘,從而使其看上去似乎只發生在直接競爭對手之間。
本章基于經濟理論論述了用于評價所有產業中競爭行為的一套體系。這套體系為我們提供了一種評價任何產業結構及其可能發生變化的系統的方法。“五力模型”的焦點在第一部分,也就是它能夠解釋巨大的產業平均盈利能力并持續存在的差別以及戰略的確切含義。采用“五力模型”(包括買方的議價能力、供應商的議價能力、新進入者的威脅、替代產品或服務的威脅以及現有競爭者之間的競爭)的分析方法,可以使人們能夠很好地理解所有產業的長期盈利能力,以及企業如何能夠沿著對自己有利的方向對產業競爭施加影響。
第二章《什么是戰略》則闡述了盈利能力的第二部分:為什么有些企業能夠擊敗其競爭對手。在我的《競爭戰略》一書中,我介紹了一般戰略的概念,從而第一次對產業競爭先進方法的定位和創立進行了討論。其后,在《競爭優勢》一書中,通過引入價值鏈的概念,問題得到了進一步的闡述。本章則進一步對定位的概念作了論述。一家企業通過較之競爭對手更高的產品價格或者更低的生產成本會獲得很高的產業盈利能力。在本章中,我論述了競爭者之間的價格或者成本差別是如何從兩種不同的源頭出現的,這兩種源頭分別是運作效率(也就是企業是否具備最佳表現)和戰略定位。在獲得最佳表現方面進行的競爭我稱其為“最優者競爭”。所有企業都必須不斷改進其運作效率,然而,這是一場極難勝出的競爭。盈利能力的差異大都來自于戰略定位的不同,我稱其為“獨一無二性競爭”。
最終,通過競爭實現自己獨有的特點,要比取得更好的量上的優勢具有更好的可持續性,本章便對此課題進行了闡述。
《什么是戰略》這一章闡述了戰略定位的理論。戰略的不同取決于價值鏈活動的不同,比如企業物流、訂貨、產品設計、組裝和培訓等方面的不同。戰略之所以具有可持續性,原因是企業能夠進行取舍或者選擇提供某種形式的價值,而同時犧牲價值鏈中其他方面的價值。競爭優勢取決于特定價值鏈所提供的獨特價值主張,包括不同于競爭對手的取舍以及能夠互相促進的諸多行為。
第一篇中的前兩章為所有產業水平的戰略制定提供了核心分析體系:產業結構與競爭定位。接下來的兩章《如何利用信息形成競爭優勢》以及《戰略與互聯網》則為您解讀了現代競爭中無處不在的信息技術所發揮的作用。這些章節運用并擴展了核心體系,并且對如何將其用于更好的理解與創新進行了論述。
《如何利用信息形成競爭優勢》這一章對競爭中信息技術所發揮的作用進行了全面地論述。在此章中,維克多?米勒與我都認為,信息技術在產業結構和競爭定位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五力模型”提供了一種分析產業效果的方法,而價值鏈則提供了一種在發展迅速的領域中解讀競爭優勢的方法。本章寫作多年以后,其內容仍具有時代意義,因為它所揭示的是基礎理論,而不是對一些現代趨勢的論述。因此,要理解每一代新技術體系的競爭意義,此章仍能夠提供一套分析方法。
我們經常會聽到一種說法,叫做“互聯網改變了一切”。《戰略與互聯網》這一章論述了互聯網在競爭中所起到的作用,并探索了互聯網改變了什么和沒有改變什么,以及所有組織應當如何評估互聯網對其競爭力的影響。對于那些努力尋求一種強有力的變革工具的組織來講,產業結構分析再一次被證明是一種有效的戰略方式。盡管許多人都認為,互聯網會使戰略過時,但事實正好相反。本章論述了互聯網為什么削弱了產業盈利能力而沒有催生自有優勢,從而使人們懂得戰略實際上較之以前更為重要。
同時,本章還對如何戰略性地思考任何技術上的非連續性進行了討論。很多人都認為,許多關于創新的工作會導致破壞性結果,使得產業中的既有企業遭受滅頂之災。產業結構工具能夠幫助經理層評估一項新技術的誕生是否會影響到企業的盈利能力。競爭優勢的思維邏輯能夠指明既有企業在什么情況下會比新進入者更具備駕馭新技術的能力,并幫助所有企業(新企業或者既有企業)在產業轉型時思考其新的盈利定位。我們可以預見,在21世紀,技術革新將會層出不窮,從而重塑既有的產業經濟。這一加劇競爭的趨勢已經普遍存在,勢不可當。我認為,在面臨重大技術變革時,企業經常難以及時地采取戰略思維方式,這會使企業處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第一篇的前四章闡述了單個產業的戰略,我將其稱為“競爭戰略”。在單個產業中,競爭處于戰略的核心地位,因為正是這一點決定著產業的盈利能力和競爭優勢的存亡絕續。然而,許多企業的業務遍及不同的產業。《從競爭優勢到公司戰略》這一章便從另外一個重要層面—業務范圍涉及多個產業的企業的總體戰略—對戰略進行了論述。我將此稱為“企業戰略”。
許多人都認為,多元化與企業的競爭戰略格格不入。這一錯誤的分立思想恰恰能夠解釋眾多多元化企業的不佳表現,對此我在這一章中作了論述。如果企業將其對多元化的思考與其在多個產業的競爭現實分立起來,那么企業便會遇到麻煩。
《從競爭優勢到公司戰略》一章認為,盡管企業戰略會牽涉到競爭戰略方面的不同問題,但兩者必須緊密聯系起來考慮。從產業的角度來講,企業戰略需要考慮企業選擇產業的種類以及如何進入這些產業。從競爭優勢的角度來講,企業的核心問題在于如何利用其他業務來提高(而不是破壞)每項業務的競爭優勢。如何利用產業結構概念和價值鏈,本章對這些問題再次進行了探索。本章說明的是,要獲得多元化帶來的成果,應當如何利用行為概念去理解多元化的戰略邏輯以及如何將企業戰略與組織結構和運作方式緊密聯系在一起。
自本章首次發表以來,企業一直沒有喪失其對多元化的興趣。但同時,多元化的發展歷程仍存在問題。許多關于企業多元化核心競爭力與關鍵資源的觀點已經取代了一些不足信的多元化模式。然而,這些觀點也是沒有遠見的,多元化的結果仍使許多企業受害不淺。事實證明,對企業來講,不符合可持續性競爭優勢的多元化很可能會毀掉企業所創造的經濟價值。
地域的競爭力
競爭戰略與企業戰略的核心概念為解讀所有競爭形勢提供了基礎,如今這也經常意味著跨國競爭。企業會通過國家、地區和全球戰略來實施跨地域競爭。同時,國家和地區必須同其他地域進行競爭,從而創造出一個具有商業吸引力的環境。無論是企業還是國家,實施跨地域競爭需要認識到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競爭的地域作用。由于企業的跨地域競爭,它們便具備了在任何地域進行活動的能力。地域如何影響到競爭優勢對于企業至關重要,但這同時對經濟發展政策也起到了關鍵的指導作用。第二個問題是關于國際競爭的,即企業通過擴大在地區或者全球范圍內的跨地域價值鏈活動獲得競爭優勢的方式。現在,價值鏈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進行著跨界傳播,原因是貿易與投資門檻降低,而且許多國家通過外包,提高了地域效率。
第二篇開篇便提到了地域問題。在《國家競爭優勢》一章中,我提出了一個國家、州和其他地域競爭力的新理論。對于競爭力,由于諸如勞動力、自然資源和資本等生產要素的存在,許多人看重的是宏觀經濟政策(比如政府預算赤字、貨幣政策、市場開放程度和私有化程度等)或者相對優勢,而本章中的觀點則截然不同,我認為地域競爭源自于其提供給企業的產業環境的性質。勞動力、資本和自然資源等已不再是決定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因為它們已變得越來越容易獲取。實際上,競爭力來源于生產效率,地域內的企業正是利用這一效率生產出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在既定領域中,企業的生產效率與經濟狀況并不取決于其所在的競爭產業,而在于他們的競爭方式。高科技與低科技、制造業和服務業之間的傳統區別并不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經濟狀況,因為制造業和服務業的界限正越來越模糊,而且實際上所有產業都能夠通過先進技術和技能的使用實現高水平的生產效率。
在《國家競爭優勢》一章中,我對生產效率如何取決于國家和地區競爭環境進行了論述。本章推出了競爭力的“鉆石體系”,包括4個方面:生產要素、需求條件、戰略與競爭環境以及相關產業與支持性產業。政府政策可以從正面或負面影響“鉆石體系”的4個方面。本章對這些競爭力的來源、變化以及它們對政府與企業的意義進行了探索。“鉆石體系”不僅是一種經理人使用的工具,而且能夠從微觀經濟學上協助政府促進經濟的發展。(這些觀點在我的《國家競爭優勢》一書中有更為詳細的解讀。)
《產業簇群與競爭:企業、政府和機構的新議題》探討了一個貫穿我的競爭理論體系的重要觀點—“產業簇群”概念。產業簇群是指地域上高度集中的企業、供應商、相關產業以及專業機構,它們可以在一個國家的范圍內,也可以在州或者城市范圍內。產業簇群的例子有金融服務業的華爾街、娛樂業的好萊塢以及汽車制造業的德國南部區域。本章闡述了我對產業簇群的全部理解—從產業群理論、產業簇群在競爭中的作用,產業簇群對政府政策、企業行為以及諸如大學和行業協會等機構的影響方面,進行了調查與實踐層面的研究。對于每一個發達經濟體來講,產業簇群都是一個普遍的現象,產業簇群的形成是經濟發展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產業簇群能夠提供關于經濟和經濟發展的新的思維方式,能夠加強企業、政府及其他機構所起到的新作用,并且能夠理順企業與政府間以及企業與大學間的關系。目前,世界上已經出現了數百種產業簇群,本章便對來自于發達經濟體與發展中經濟體的集中產業簇群進行了總結。
第二篇的最后一章《跨地域競爭:通過全球戰略增強競爭優勢》將跨界競爭的兩種因素—地域和全球網絡—結合在了一起。活動與價值鏈的定義對于理解競爭優勢至關重要,因為它為國際戰略也提供了基礎體系。在開展跨界競爭時,企業能夠將其活動擴展至多個地域,并掌握當地的競爭優勢,同時通過將許多零散的活動集合在一起獲得全局的競爭優勢。
這一章對特別產業中的全球戰略進行了解讀。企業的全球戰略能夠將企業總部或者“大本營”的創新和生產力優勢擴展至一些產業簇群所涉及的地域,并將其他活動進行擴展,從而能夠獲得低成本生產要素和進入國外市場的機會。協作能夠將這些分散的活動轉型為一種全球網絡。早期關于全球戰略的思想關注的只是全球化,這顯然過于簡單。地域也會起到很大的作用,本章的目的便是要將人們對于全球化的戰略思維模式推進到更高的層次。本章還說明,全球化戰略只是跨地域競爭這個一般現象中的特例。同樣的體系還可用于解析區域性生產商通過努力成為全國性生產商的例子。
以競爭力的方式來解決社會問題
對競爭與價值創造的深入了解能夠為應對諸多社會問題提供強大的思維工具。
第三篇的《綠色時代的新競爭力:打破僵局》(與范德林德教授合寫)對環境進行了論述。環境的改善經常被認為與經濟競爭力背道而馳,因為要達到環保標準便必須付出代價。然而,這一觀點來自于對競爭的靜態和過于簡單的認識。本章認為,“環境與競爭力的勢不兩立”是一種錯誤的二分法。
我們提出的新觀點認為,競爭力來自于資源使用過程中生產力效率的不斷提高。生產效率必須得到不斷的提高,在這種情況下,各種形式的企業污染實際上都只能說明經濟過程中的浪費行為,比如低效率的資源使用、能源的浪費以及廢棄的有價值的原材料。因此,通過更好的技術和方法改善環境面貌便可以提高生產效率并抵消或者部分抵消作出這一改進的成本。這一觀點已作為“波特假設”被環保界所熟知了。這意味著,環保制度應當著重提高環境標準,這一過程中不需要規定具體的方法,從而降低了制度本身所引起的不必要的成本,推進了產品與工藝的創新。本章曾經引起了廣泛的爭議,但現在得到了人們的廣泛認可,特別是在某些領域中。企業不應當把環境的改善看做是一種制度上的障礙,而應當將其看做是提高生產效率和競爭力的必要因素。
《市中心區的競爭優勢》一章闡述了美國城市核心鄰近區域的經濟困境。城市貧困已被看做是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解決方案的焦點在于滿足市中心區居民急切的人性化需求。然而,這同時也是一個經濟問題。如果沒有健康的經濟,沒有哪一個社會能夠健康地運行下去;沒有足夠的就業機會并創造出足夠的財富,僅靠社會投入遠不能獲得持久的效益。基于市中心區面對許多競爭劣勢的假設,“經濟”發展經常還在很大程度上包括了創立非營利性組織。同時,為了阻止企業對地域的選擇,政府大規模啟用了補貼政策。
本章并沒有專注于競爭劣勢,而是反其道行之。在本章中,我認為只有通過專注于市中心區域的可持續競爭優勢,我們的經濟才能得以持續發展。我將很大一部分篇幅用在了對市中心區競爭力的研究上,從而大體上闡述了市中心區的優勢。這些優勢催生出了基于美國主要城市市中心區的數千家成功企業。一個基于這些優勢發展起來的經濟發展方式為解讀目前最為困難的社區提供了較好的模式。如果我們將注意力從降低貧困轉移到創造就業機會和提高收入及福利水平上,那么城市完全可以擺脫走向衰落的厄運。本章的中心思想在于引出一家非營利性組織ICIC(創建富有競爭力的內城計劃),這家組織加大了對內城經濟的研究力度,并且協助將一些觀點付諸實施。 同時,我還將這一想法運用到了解讀農村地區所面臨的經濟發展挑戰方面上。
醫療保健是目前美國及許多國家都面臨的一個緊迫的社會問題。在美國,醫療高成本以及大量沒有醫療保險的人群引發了整個國家關于如何優化醫療衛生體系的一場爭論。在《重新定義醫療保健競爭》一章中,伊麗莎白?泰斯伯格和我都認為,錯誤的競爭方式已經攪亂了美國的醫療保健體系。正確的競爭方式應當著重于為患者創造價值,并提供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方案。在這里,價值的定義便是單位投入所帶來的患者健康的改善程度。只有通過持續不斷地專注于提高醫療保健價值的創新,醫療成本才能得到控制,而且醫療質量也不會下降。實際上,真正能夠降低醫療成本的方法是改善醫療質量,因為只有人們健康水平提高了,尋求醫療救助的情況少了,醫療成本才會降低。
本章還對醫療保健競爭成為一種零和博弈(參與者瓜分價值而不是增加價值)的原因進行了解析:在錯誤的層面針對錯誤的目標出現競爭。為了從更多的患者身上獲取更多的收入,醫療成本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議價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要改變這一狀況,需要將競爭的焦點從“誰付錢”轉移到“誰能夠提供最高的價值”上。為了說明醫療保健體系中的正和博弈,我們提出了一種觀點,并在本章中作了詳盡的解析,闡述了醫療保健如何進行轉型,以及每一名醫療制度的參與者如何能夠為患者的健康創造出價值。
第三篇闡述了一種將經濟政策與社會政策融為一體的新觀點。傳統觀點認為,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是存在區別甚至是水火不相容的:經濟政策通過提供動機、鼓勵儲蓄和投資以及最大限度降低政府干預,創造出價值;社會政策則專注于公共教育及其他人性化需求,救助社會弱勢群體,通過各種政策保護市民利益以及最近實施的環境保護。社會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對市場的干預、補貼和再分配。
社會政策制定者傾向于將市場看做是發生問題的根源,因此他們會千方百計改變這一現象;經濟政策制定者則傾向于將政府干預看做是一個問題。社會宣傳組織經常將企業看做是一個問題;而企業則認為社會問題與己無關,并認為社會組織是特殊利益的代表。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59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