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因果的故事(簡體書)
滿額折

因果的故事(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7 元
定價
:NT$ 162 元
優惠價
87141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因果的故事》是影響一世的東方智慧妙要之一,《因果的故事》講述了:因果是對待世界和一切事物的一種認識和價值觀,有了這種認識和對生活的理解,我們在遇到事情時就不會執著,不會想不開,就會找到事情發生背後存在的本體,透過現象看到本質。
人的改變體現在因果的循環中,現在看到的結果都不是當下所造成的,今天的結果都是過去因緣的對待。抱怨現在毫無用處,自然自艾、怨天尤人只會帶來下一個悲痛傷心的果。前車之鑒在於追溯本源,探求前因。
物極必反,否極泰來。生活中有些人本來擁有成功的事業,但卻在很短的時間內失去了所有的一切,仿佛過眼雲煙般,一切都消弭於無形了。很多時候是由於他們做的事情違背自然原理,其出發點往往只是為了一己私利,並沒有幫助他人的意願。
一個人的得到在於必須對他人有所幫助,我們施予的越多,所得的也就越多。我們應當成為宇宙傳遞活力的渠道。.

名人/編輯推薦

由李鼎昊編著的《因果的故事》通過紀曉嵐和安士全兩位先哲所寫的故事,向讀者展示生活中存在的因果規律。透過一個個啟迪心智的故事,我們希望讀者回想和反思生活中自我的悲歡喜樂,明白現今一切悲歡離合等形形色色的事物,都有各自的因;自己的所作所為,必有相應的果。以此在閑暇之余不斷提醒自己善有善報,從而真正享受生活中的點滴幸福。

因果是對待世界和一切事物的一種認識和價值觀,有了這種認識和對生活的理解,我們在遇到事情時就不會執著,不會想不開,就會找到事情發生背后存在的本體,透過現象看到本質。一切我們所能看到的事物都是我們內心的透射,心就是一個人的所思所念,動機的緣起,所以一切外在的發生都是內心的投射,也就是人行為的反映。因果相循,無因則無果,有因才有果。大多數的人都只注重結果,卻忽視了起因,這樣就會陷入困惑和痛苦之中無法自拔。
人的改變體現在因果的循環中,現在看到的結果都不是當下所造成的,今天的結果都是過去的因緣對待。抱怨現在毫無用處,自怨自艾、怨天尤人只會帶來下一個悲痛傷心的果。前車之鑒在于追溯本源,探求前因。結果是實實在在能看到、感覺到的,它是顯意識,是表相;原因則是潛意識,是真正的源發狀態。
物極必反,否極泰來。生活中有些人本來擁有成功的事業,但卻在很短的時間內失去了所有的一切,仿佛過眼云煙般,一切都消弭于無形了。很多時候是由于他們做的事情違背自然原理,其出發點往往只是為了一己私利,并沒有幫助他人的意愿。財富來自福德的積累,缺乏良好的愿望就很難擁有長久的成功;其次是太淺薄亢奮以致過于急功近利,為眼前的利益興奮,得意忘形。和諧是自然界的不二法則,打破了平衡,必然意味著失敗。但凡一個人的行為超過事物本身的界限,就只有接受事與愿違的苦果。
一個人的得到在于必須對他人有所幫助,我們施予的越多,所得的也就越多。我們應當成為宇宙傳遞活力的渠道。宇宙處于不斷尋求釋放的永恒狀態之中,處于幫助他人的永恒狀態之中,所以它總是在尋求讓自己能夠最好的釋放的渠道,這樣才能做最多有益的事,才能夠給予人類最大的幫助。
人的一生似乎很漫長,其實分解出來,也不過是由一長串的因果關系鏈組成的。不管是哪一個“果”,都會有相應的“因”。而原本的“果”,反過來又成了“因”,從而導致其他的“果”,而這些“果”又成了另外的“因”。因果關系鏈環環相扣,如果中M的某一環節出現問題,整個鏈條就會斷開而無法運行。掌握了因果關系并正確地利用它,我們將會受益無窮,反之必受其累。
本書通過紀曉嵐和安士全兩位先哲所寫的故事,向讀者展示生活中存在的因果規律。透過一個個啟迪心智的故事,我們希望讀者回想和反思生活中自我的悲歡喜樂,明白現今一切悲歡離合等形形色色的事物,都有各自的因;自己的所作所為,必有相應的果。以此在閑暇之余不斷提醒自己善有善報,從而真正享受生活中的點滴幸福。

目次

第一部分紀曉嵐講因果故事
護救母棺
一心尋父
義叟免難
奸邪欺人
貪欲妄殺
放豬救生
長舌婦
持戒修嚴
人生際遇
積德救人
福祿有定
虐待下人
有恩必報
公忠體國
行兇害人
姦情遭報應
賣弄機巧
至誠孝婦
報應不爽
孝事婆婆
前世積怨
侍奉菩薩
惡言的報應
船家篤信孝道
修善積德
善不圖報
殺牛積怨
不孝兒子
上輩子造孽
貞潔烈婦
殘殺動物
未盡孝,遭天譴
取巧施詐
屠夫殺驢
負約於人
善惡有報
潑婦遇災
行善積德
強盜伏法
因果循環
埋屍積德
持善修身
為官不正
善心孝行
及時悔改
孝順的丐婦
作惡自斃
貪戀財富
推測命數
因果報應
恩怨有源
偷牛殺牛
逼寡婦再嫁
殺人償命
工於心計
功名由命
牛狗相鬥
兇殘的下場
惡人終有報
恩怨終有報
殺生罪重
貪利忘義
貪便宜自以為是
毫無私心的老婦
不顧良心羅織罪名
阻人作惡
積善行德
害人終害己
知恩感恩
爭強好勝的下場
算命自誤
千里相逢
忠厚老實
弄巧成拙
兇殘殺牛
英勇救人
淫人妻子的下場
狐妖的勸誡
輕薄婦人的下場
偷盜的報應
孝迎父骨
造謠生事
害人子女
耍弄機巧
捨身救婆婆
忘義貪財
積德行善
欺侮兄長
邪念方生
惡醫貪財害命
陰謀算盡
尖酸刻薄
巧舌搬弄是非
殺生是大罪過
屠夫殺生
續弦遺患
誹謗他人
耍弄陰謀詭計
借喻教化
剛愎老儒
狡詐欺天
惡有惡報
僧戲腐儒
人心可畏
儒佛比較
陰吏談命
犯下罪孽
輕薄婦人的後果
強盜救貞婦
積福行善
兇悍暴虐

第二部分安士全講因果故事
空談善理
誠意嗔獨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子女早亡
救入老母
交友論心
身體皮囊
不隨俗流
心鏡難逃
狐償宿怨
僧箴怨鬼
卑劣的醫生
邪不壓正
正氣凜然
瀆職枉法的下場
劫後長齋
懸崖勒馬
抑制情欲
報應及身
積德行善
鬼猶救生
鬼全孝悌
夫婦和解
悠悠佛心
護法示警
以孝贖罪
謬見誤人
誠心懺晦
影隨心變
真誠孝順雙親
惡念一生
淳樸得福報
恩怨報應
疑神質鬼
四救先生
恩怨難消
黠評惡吏
堅抵誘惑
賭徒醒晤
狐狸的報復
小人得志
橫財難久
輪回實有
鬼嘲懺師
福由命定
恃強犯險
吝嗇貪財
憫人之孤
容人之過
舉不避仇
賜汝以福
治理刑獄
犯顏申辯
公正判案
生命的價值
濟人之困
堅持行善
免除田租
救蟻性命
義埋蛇身
誤殺一蛇
手指出食
十粒除貧
消除弊政
平買平賣
大買義田
一心為民
忠心事主
僕為主亡
出家修道
棄老愚昧
異香遠聞
真正的孝行
愛敬其兄
真誠待兄
不負前約
佛法無邊
皈依三寶
經救全城
對症下藥
誠感父骨
酬恩護法
佛教因果
培植真儒
佛教真義
鏟佛滅僧
免難濟厄
遙救堂崩
免官救吏
替人贖罪
救護孤兒
逼人再嫁
救助孤弱
宣子脫難
雪中送衣
仗義掩骸
幫助親友
賑濟鄰朋
抗疏救遼
假秤受罰
作奸變牛
子毀父秤.

書摘/試閱

護救母棺
乾隆年間,有一次濟南城南門內的西橫街發生了大火,火勢自東而西燃燒起來。這條街巷路面狹窄,再加上那天風急火猛,那一片居民區很快就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有位姓張的人家有三間草屋,坐落在那條街巷的路北。當大火還沒撲來之前,他原可以帶領妻兒老小轉移到安全的地方,但是因為家里安放著他母親的靈柩,在火勢蔓延之際,他們還在想方設法如何把靈柩移離火區。
沒有多久,大火逼近,看情形全家已經不能逃出火海了。張某夫婦和他們的四個兒女抱著棺材大哭,誓死要以身為老母親殉葬。
當時,濟南巡撫的屬下撫標參將,正在現場指揮軍隊士兵救火。隱隱約約聽到街北有哭聲,就命幾名士兵登上后巷屋頂尋聲救人。他們找到張家六口人,便從房上垂下一根大繩,讓他們系住,好一一營救上來。
張某夫婦卻大喊:“母親的靈柩在這兒,我們怎能棄而不顧?”那四個兒女也不肯上,哭喊道:“爸爸媽媽要殉身奶奶,我們也要陪同爸爸媽媽死在一塊兒。”
正在爭論的時候,大火燒了過來,士兵們只好跳上旁邊沒有著火的房屋上,才得以脫身。當時人們都以為張某一家六口,連同那三間草屋,必定化為灰燼。眾人望著熊熊烈火,都連連搖頭。
大火熄滅之后,人們巡視現場,意外地發現張家三間草屋依舊完好。原來,當火勢將要撲向張家時,忽然刮起一陣暴風,把火勢卷而向北,繞過張家屋后,燒掉鄰居的一座倉庫,又轉而向西。結果,周圍的房屋都被燒毀,唯獨張家無事。人們紛紛議論,若非鬼神的呵護,哪有可能?
一人為孝,尚且不易,而能做到夫妻、子女六人齊心同德,誓死殉孝,實在是難而又難了。常言說“二人同心,其利斷金”,何況他們是父母子女六人同心呢?張家六口皆是至孝啊!精誠之至,必能感通天地神靈。即使命數有定,神鬼也不得不給予挽回。這也是人定勝天的一例吧!這個故事聽來奇異,但說它順乎情理也是可以的。
智慧感悟
精誠之至,必能感通天地神靈。即使命數有定,也有可能得到
意外的幫助。
一心尋父
在寧河艾鄰村,有個叫艾子誠的人。他父親名叫艾文仲,以做木工活養家。有一次,艾文仲因為小事與別人爭斗,不小心把對方打昏在地,他以為打死人命,便畏罪潛逃,就連他的妻子也不知他的去向。后來有人傳聞,好像說他到了山海關外。
在艾文仲出走之前,他妻子已經懷了身孕,后來生下的孩子就取名艾子誠。艾子誠從小由母親撫養長大,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在哪里。艾文仲也不知道自己已經有了兒子。
等到子誠長大懂事后,便問母親:“我父親哪兒去了?”他母親哭著把丈夫出走的原委詳細地告訴了他。從此,子誠便很想和父親相見。于是他總是不厭其煩地向親戚、朋友和鄰里詢問父親的年齡、相貌及其他外貌特征,以及祖輩人的姓名,親戚朋友之間的關系,與他們的鄉里住址,等等。人們見他年少,猜不出他打聽這些的真實用意,姑且一一告訴他。
十幾年后,子誠長大成人,長輩們便張羅著要為他娶親。子誠一再辭謝說:“哪有父親流離失所,做兒子的卻成家立業,安居家室的?”人們才知道他立志尋父。只為老母在堂,暫時不能脫身遠離。
當時,艾文仲離去后便杳無音訊,子誠自幼不出鄉里,天南海北,到哪兒去找父親呢?人們只信他有那份心意,未必真的會去尋找。而子誠也從未透露他要去尋父,只是努力地經營,盡量多掙些錢來贍養老母。
一晃過了二十年,子誠的母親因病去世。子誠為母親辦妥喪事之后,便整裝備糧,準備去遼東一帶尋找父親。
好心的鄰居勸他說:“子誠呀,你父離家已二三十年了,至今存亡難定,你到哪兒去找?還是算了吧!”
子誠聽了,噙著眼淚說:“我此行決心已定,萬一尋得父親,則父子倆一塊兒回來拜見鄉親。萬一父親客死他鄉,也得背回他的尸骨。若是尋不著他,寧可老死路邊,也決不獨身回來見大家。”眾鄉親無奈,只得與他揮淚送別。
子誠出關之后,思忖父親是因逃避命案而出走的,不大可能留連于繁華街市,必是隱匿在荒郊山野。所以,凡深山幽谷,窮鄉僻壤,乃至險阻幽隱的地方,都一一探尋過,但仍蹤影全無。時間一長,他身上有限的錢財也花盡了。他就靠著乞討過日子,繼續尋父。這樣到處奔波了二十年,仍沒有找到父親,但他的決心卻沒有動搖。
有一天,他行至馬家城山中,遇見一位老人,老人家憐他窮困饑寒,主動上前和他說話,問明了原委之后,也感動得潸然淚下。便把他帶到家里,備酒食款待他。這時,有位木匠背著工具走進來,看他那年齡,估計與其父差不多。
子誠的心忽然一動,再端詳那木匠的長相,竟和母親平日給他描繪父親的形象相似。不。由得拉住木匠的衣袖,哭訴父親出走的原因、年月,并訴說祖上的淵源,及幾門親朋好友的舊事,希望那個木匠就是自己的父親。
那木匠聽了后,表現出驚愕、悲凄的神情。想要相認,又懷疑自己離家出走時并沒有兒子。子誠猜透了他的心思,就把他從出生到為母親養老送終的經歷說了一遍。那木匠終于號啕大哭,于是父子相認。
原來,艾文仲不斷輾轉逃避,來到了馬家城山,已有三十多年了。他自己改名換姓為王友義,所以就沒有了關于艾文仲的消息。直至此時,父子才偶然相遇。
那位老人被子誠的孝心所感動,積極為他們父子還鄉想方設法。但艾文仲在外漂泊日久,負債尤多,一時滯留,不得脫身。子誠又匆匆忙忙奔回家鄉,變賣了部分家產,又向親友借貸了一部分錢,湊足了銀兩,返回馬家城山,還清了父親的債務,父子這才同歸鄉里。七年后,艾文仲壽終正寢。
子誠迎父還鄉之后,才娶妻成家。后來,他有了四個兒子,個個聰明能干,勤儉持家,生活其樂融融。
明朝時文安縣有個王原,曾尋親于萬里之外,他的子孫后代繁衍興盛,至今稱為望族。子誠的故事與王原的事跡相類似,想來上天同樣會使艾家繁榮昌盛的。
按子誠千里尋父,偶然相遇,父子團圓。這故事的情節,又和《宋史》所載朱壽昌尋母的故事相類似。似乎皆有神助,非人力所能為。只因精誠之至,故能感天地、動鬼神,說是人力所為也合乎情理。
智慧感悟
孝心能夠感動天地,子孫自受佑護,皆循因果。P2-4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4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