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驚天大滅絕:探索消失的生物世界(簡體書)
滿額折

驚天大滅絕:探索消失的生物世界(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9.8 元
定價
:NT$ 179 元
優惠價
87156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驚天大滅絕》是“探索消失的生物世界”系列之一,由吳磊編著。
新陳代謝是宇宙間普遍的永遠不可抵抗的自然規律。地質歷史在前進,環境在轉變,導致地球歷史上不同時代的生物面貌具有千變萬化的差別。據科學家研究,曾在地球出現過而最終滅絕了的生物種類則遠遠超過現生生物的種類。可生命正是經過這種不斷演化、繁衍、絕滅與復蘇的循環,才形成今天這一千姿百態、繁花似錦的生物界。《驚天大滅絕》以新奇有趣的分類方式,對生命的起源與進化、繁榮、滅絕、再繁榮的歷程進行了生動的再現。

名人/編輯推薦

“探索消失的生物世界”這套關于古代生命的叢書,以新奇有趣的分類方式,對生命的起源與進化、繁榮、滅絕、再繁榮的歷程進行了再現,用通俗易懂的優美文字呈現在讀者面前,非常適合于那些想了解地球生命歷史的讀者閱讀,各個年齡段都很適合。
吳磊編著的《驚天大滅絕》為叢書之一,能夠幫助讀者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動植物資源,實現生態和諧的重要性,從而實現人類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新陳代謝是宇宙間普遍的永遠不可抵抗的自然規律。地質歷史在前進,環境在轉變,導致地球歷史上不同時代的生物面貌具有千變萬化的差別。據科學家研究,曾在地球出現過而最終滅絕了的生物種類則遠遠超過現生生物的種類。可生命正是經過這種不斷演化、繁衍、絕滅與復蘇的循環,才形成今天這一千姿百態、繁花似錦的生物界。
自從人類出現以來,人類開始按自己的意識改造世界,致使地球上的物種越來越少。研究表明,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由于對自然資源的過度索取而引起的生存環境惡化,造成了物種的加速滅絕。甚至有人悲觀地認為,由于人類的因素,地球已經開始進入第六次生命滅絕的進程之中。
這套關于古代生命的叢書,以新奇有趣的分類方式,對生命的起源與進化、繁榮、滅絕、再繁榮的歷程進行了再現,用通俗易懂的優美文字呈現在讀者面前,非常適合于那些想了解地球生命歷史的讀者閱讀,各個年齡段都很適合。能夠幫助讀者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動植物資源,實現生態和諧的重要性,從而實現人類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中國北疆博物院 天津自然博物館主任 匡學文
北疆博物院
北疆博物院是北方地區創建最早的博物館,也是中國建立時間最早的博物館之一。在1922年由法國友人桑志華一手籌辦的,舊址位于天津外國語學院內。
到1952年,北疆博物院館藏標本達20萬件,為現在的天津自然博物館的發展奠定了雄厚的藏品基礎。1952年更名為天津人民科學館。1956年更名為天津自然博物館。1997年又新建了規模宏大、館藏達40萬件的大型現代博物館,1998年竣工并向世人開放。
從桑志華來華到如今的近百年間,北疆博物院經歷了西學東漸、中國近代考古學建立和發展的歷程,也經歷了泥河灣遺址重大科學發現的歷程,她將作為中西科學文化交融的結晶永世長存。
本書由吳磊著,參與本書創作的人員還有王梓宇、石磊、楊學亮、李媛、周冠琳、劉慧儒、周鵬、沙樹強、楊桂英、孟旭、閻明、楊晶。

目次

第1章 生命從這里啟航/2
1.1 地球/3
1.1.1 地球也有不美的時候——早期的地球/5
1.2.1 地球自生說/7
1.2 地球的嫁妝/7
1.2.1 宇宙誕生說/8
1.3 最早的生命/10
1.3.1 起錨,沿著進化的道路前進/11
1.3.2 地質年代及對應生物圖/11
1.4.1 一切從一開始——單細胞生物的誕生/12
1.4 初步進化/12
1.4.2 其實我并不孤單——單細胞生命的進化/13
1.4.3 從量變到質變——多細胞生命的出現/14
1.5 尋找30億年前的影子/15
第2章 生命的奇跡——寒武紀生命大爆發/16
2.1 我不是暴發戶/16
2.1.1 寒武紀簡介/17
2.1.2 現代是污染,當年是英雄——藍藻的世界/18
2.1.3 我快要窒息了——氧,生命之根/19
2.2 奇跡,真的是奇跡。/21
2.2.1 比中五百萬還難——生命的爆發/23
2.2.2 爆發就要有爆發的樣——生物多樣性/24
2.2.3 古生物的巨星——三葉蟲/25
2.2.4 掠食者的鼻祖——奇蝦/27
2.2.5 它們從哪里來?/29
第3章 噩夢來襲——第一次生物大滅絕/30
3.1 海洋時代/30
3.2 到處都是蟲/31
3.2.1 我們也有骨頭/33
3.2.2 龐大的家族——各種各樣的無脊椎動物/34
3.3 生命的轉折/40
3.4 死神來了/43
第4章 噩夢重演——第二次生物大滅絕/44
4.1 休養生息/44
4.1.1 這是筆石的時代/45
4.1.2 我咬你哦——有頜魚類的產生/47
4.1.3 史上最牛的登陸——植物登陸/48
4.2 灘頭陣地/51
4.2.1 大陸時代的來臨——泥盆紀簡介/51
4.2.2 蕨類植物的天堂/53
4.2.3 魚來了/54
4.2.4 青蛙?蟾蜍?還是娃娃魚?——兩棲動物的出現/57
4.3 北風蕭蕭,白雪飄飄/58
第5章 噩夢沒完沒了——第三次生物大滅絕/60
5.1 讓我喘口氣/60
5.1.1 我的名字是小黑——重要的成煤時期/62
5.1.2 再見,三葉蟲/64
5.1.3 我的地盤我做主——陸生生物大發展/65
5.1.4 霸王的前世——爬行動物的誕生/67
5.1.5 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石炭紀末期的物種滅絕/69
5.2 恐龍的前夜/69
5.2.1 讓我們一起爬山吧——古大陸的形成/70
5.2.2 你好,我是活化石——以松柏、蘇鐵為代表的裸子植物/71
5.2.3 我是恐龍的兄弟——早期的爬行動物/72
5.3 火山噴發燃燒了我/73
5.3.1 請注意,這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物種滅絕(超過95%的物種滅絕)/73
5.3.2 罪魁禍首——火山/74
5.3.3 自己動手好過飯來張口——幸存下的物種/75
第6章 恐龍時代的前夜——第四次生物大滅絕/76
6.1 這是一個全新的時代/76
6.1.1 災后重建——二疊紀物種滅絕后的恢復/77
6.1.2 沿海很熱情,內陸很寂寞——三疊紀的古大陸及氣候/77
6.1.3 裸子植物繁盛,爬行動物加速發展/78
6.2 爬行的日子/79
6.2.1 爬行動物的發展/79
6.2.2 我是恐龍的大哥——獸孔目爬行動物/80
6.2.3 真命天子尚未登基——恐龍的祖先(祖龍和古蜥)/83
6.2.4 從陸地到天空——爬行動物的異類(翼龍)/84
6.2.5 喝奶的蜥蜴——哺乳動物的產生/86
6.3 多災多難的時代/89
6.3.1 還是火山惹得禍/90
6.3.2 兇手也可能是天外飛仙/90
6.3.3 滿目瘡痍——滅絕場景再現/90
第7章 恐龍說:給朕爬著唱征服——爬行動物的地球/92
7.1 天崩地裂/93
7.1.1 大陸四處是春風——侏羅紀時的地質與環境/93
7.1.2 其實我并不稀有——以松柏、銀杏為代表的裸子植物達到極盛/94
7.1.3 帝王登基——恐龍時代真正來臨/95
7.1.4 我要飛得更高——鳥類的誕生/100
7.2 與天堂為鄰/103
7.2.1 最原始的“三高”癥——白堊紀時期的地質與環境/104
7.2.2 咱們搬家吧——大陸板塊和大陸漂移/105
7.2.3 花開花落——開花植物的出現/106
7.2.4 盛極必衰(一)——被子植物的發展和裸子植物的衰亡/107
7.2.5 盛極必衰(二)——恐龍最后的瘋狂和哺乳動物的曙光/109
第8章 適者生存還是靠運氣吃飯?——第五次生物大滅絕/112
8.1 意外,純屬意外/112
8.1.1 我是路人甲——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概率/113
8.1.2 撞擊學說的由來/115
8.1.3 恐龍,快來看上帝——撞擊過程推演/117
8.2 上帝也是死神/119
8.2.1 撞擊后的慘烈/120
8.2.2 生不如死——最后一批恐龍的滅亡/121
8.2.3 我是幸存者——哺乳動物和鳥類的存活/123
第9章 自掘墳墓——第六次生物大滅絕/124
9.1 上帝更是造物主/124
9.1.1 王族的后裔——幸存的鳥類/124
9.1.2 海陸空大演習——生物種類的多樣性/125
9.1.3 戰國風云——那些稱霸一時的動物/126
9.2 王者降臨/128
9.2.1 人類的演化過程/129
9.2.2 盤中美味——那些被人吃掉的物種/132
9.3 自我毀滅/133
9.3.1 假如沒有博物館——那些因人類滅絕的生物/133
9.3.2 我們已經在行動——我國采取的行動/138

書摘/試閱

3.2.2 龐大的家族——各種各樣的無脊椎動物
如果說寒武紀的生命大爆發帶來的是無脊椎動物的大量出現,那么這個家族在奧陶紀只能用繁榮昌盛來形容了,僅僅從數量上來說,很可能就已達到寒武紀無脊椎動物數量的4倍以上,種類更是異常豐富繁多,出現了如筆石、珊瑚、腕足、海百合、苔蘚蟲等比寒武紀生命更高級的生命形式。只是那時候的陸生植物和動物,在奧陶紀尚未找到可靠的代表。
筆石
在寒武紀就已經出現的一種非常奇特的動物,因為它們的化石非常像用筆在巖石上書寫的痕跡,“筆石”一名即由此而來。這種動物在奧陶紀時期達到了極盛,遍布大海的各個角落。
嚴格意義上說,在筆石的口部已經發現了原始的脊索,是口索動物的一個分支。它具備了無脊椎動物和脊索動物的雙重特征,但無脊椎動物的特征更明顯罷了。
筆石的種類很多,一般大小為長幾厘米或幾十厘米,較大的可達70厘米或更長。它們的生活習慣也不相同,區別就好像農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一樣,有的筆石類喜歡像樹一樣扎根在海底,附著在海底的泥沙或者巖石上,過著底棲固定生活;有的筆石卻又像水母那樣隨著海水的流動過著漂移不定的生活。
時至今日,像很多古老的物種一樣,筆石已經完全滅絕,它們在石炭紀末期的那次物種大滅絕后從地球上完全消失,甚至沒有任何相似的親屬活在今天的生物圈內。
三葉蟲
和筆石一樣,三葉蟲也是在寒武紀誕生的。到了奧陶紀,三葉蟲繼續興盛發展,雖然從種類上說,比寒武紀時期少了很多,但它們的數量卻極其龐大,達到繁育高潮。現在發現的三葉蟲化石更多來自奧陶紀時期的地層,迄今為止發現的個體最大的三葉蟲化石也來自那個時期。
奧陶紀時期的三葉蟲要比它們的祖先進化得更高級。由于當時海洋里的大型捕食動物越來越多,這些兇猛的動物很多都是以三葉蟲為捕食對象的,很多三葉蟲的化石上都發現了被動物啃噬的痕跡。一些三葉蟲為了保護自己,便在自己胸部和尾部的外殼上進化出一些尖刺,像豪豬和刺猬那樣讓捕食者無從下口。
與此同時,一些出現在奧陶紀晚期的三葉蟲還進化出了非常巧妙的類似脊椎的結構,這讓它們對周邊環境的適應能力也大大增強了。
俗話說:“盛極必衰。”在奧陶紀達到繁盛的巔峰后,三葉蟲也逐漸走向衰落,從奧陶紀晚期開始,三葉蟲數量隨著門類眾多的海相無脊椎動物的大量涌現而減少,中生代到來時終于絕滅。
海蝎子
在奧陶紀的海洋里,還出現了一種兇猛的海洋殺手——海蝎子。
海蝎子并不是生活在海里的蝎子,但它們卻是蝎子的近親,也是第一種從水中移居到陸地,并知道如何蛻殼的動物。
海蝎子擁有堅固的盔甲。它們用6條腿走路,后面還有2條扁平如槳的腿。它們原本在靠近沿岸的溫暖海水中活動,后來轉移到淡水生活。這些龐然大物一旦離開了水,便會行動笨拙,如果在水下,則可以游一段距離。
海蝎子的性情非常兇猛,在當時的海洋里,這個揮舞著一對巨螯的家伙算得上是一方霸主,早期的海洋動物對它根本構不成威脅。它經常潛伏在淺水區,尋找小魚、三葉蟲和其他泥沙中的動物,有時連同類也不放過。
它們的體形一般有1~2米長,但也有像“帝鱟”這樣的另類,體長可以達到2~3米,足足像轎車二樣大。“帝鱟”光鉗子就有40多厘米長,巨大的鉗子可以鉗斷任何物體,經常隱藏在海底的泥沙中,以伏擊的形式獵取食物,沒人能逃脫它的巨鉗,它是那時的海洋霸主,橫行無阻,經常以其他的海蝎子為食,甚至在饑餓的時候,兩只“帝鱟”會拼得你死我活,直到一方成為另外一方的食物。
雖然帝鱟曾經八面威風,在奧陶紀的海洋里四處揮舞著它們巨大的鉗子耀武揚威,可是當海洋中出現鸚鵡螺這樣的頂級掠食動物時,帝鱟的時代就結束了,在體型更大、性情更兇猛的鸚鵡螺面前,帝鱟反而像是一只待宰的羔羊,被鸚鵡螺視為美味佳肴。所以有科學家推測,帝鱟的滅絕正是由于鸚鵡螺的大量出現。
鸚鵡螺
素有“活化石”之稱,是在奧陶紀大量出現的新物種,一直到今天它依然生存在我們的地球上,但是種類只剩下6種,數量也非常稀少,被列為最高級別的保護動物。
P34-37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5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