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青少年應該知道的京韻大鼓(簡體書)
滿額折

青少年應該知道的京韻大鼓(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2 元
定價
:NT$ 132 元
優惠價
87115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中華民族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依靠勤勞的素質和智慧的力量,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從文學到藝術,從技藝到科學,創造出數不盡的文明成果。國粹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顯示出中華民族獨特的藝術淵源以及技藝發展軌跡,這些都是民族智慧的結晶。《閱讀中華國粹》叢書囊括占今,泛攬百科,不僅有相當的學術資料含量,而且有吸引人的藝術創作風味,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經典之作。王紅娟編著的這本《青少年應該知道的京韻大鼓》就是其中一冊。
《青少年應該知道的京韻大鼓》共分十一章,內容包括:京韻大鼓概述,京韻大鼓的鼓詞、音樂、表演,劉派京韻大鼓及其代表人物,白派京韻大鼓及其代表人物,張派京韻大鼓及其代表人物,少白派京韻大鼓及其代表人物,駱派京韻大鼓及其代表人物,京韻大鼓中的女演員,京韻大鼓的代表曲目等。

名人/編輯推薦

京韻大鼓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地融合吸收,最終成為現在這種極具觀賞性的中華國粹。諸多名家在傳承的過程中功不可沒;京韻大鼓的鮮明特點更是其長盛不衰的基礎。由王紅娟編著的這本《青少年應該知道的京韻大鼓》將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帶領廣大青少年去認識、了解京韻大鼓。全書共分十一章,內容包括:京韻大鼓概述,京韻大鼓的鼓詞、音樂、表演,劉派京韻大鼓及其代表人物,白派京韻大鼓及其代表人物,張派京韻大鼓及其代表人物,少白派京韻大鼓及其代表人物,駱派京韻大鼓及其代表人物,京韻大鼓中的女演員,京韻大鼓的代表曲目等。

2001年,泰山出版社編纂、出版一部千萬言的大書:《中華名人軼事》。當時我應邀撰一序言,認為這部書“為我們提供了開發我國豐富史學資源的經驗,使學術資料性與普及可讀性很好地結合起來,也可以說是新世紀初對傳統文化現代化的一次有意義的探討”。我覺得,這也可以用來評估這部《閱讀中華國粹》,作充分肯定。且這部《閱讀中華國粹》,種數100種,字數近2000萬字,不僅數量已超過《中華名人軼事》,且囊括古今,泛攬百科,不僅有相當的學術資料含量,而且有吸引人的藝術創作風味,確可以說是我們中華傳統文化即國粹的經典之作。
國粹者,民族文化之精髓也。
中華民族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依靠勤勞的素質和智慧的力量,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從文學到藝術,從技藝到科學,創造出數不盡的文明成果。國粹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顯示出中華民族獨特的藝術淵源以及技藝發展軌跡,這些都是民族智慧的結晶。
梁啟超在1902年寫給黃遵憲的信中就直接使用了“國粹”這一概念,其觀點在于“養成國民,當以保存國粹為主義,當取舊學磨洗而光大之。”當時國粹派的代表人物黃節在寫于1902年的《國粹保存主義》一文中寫道:“夫國粹者,國家特別之精神也。”章太炎1906年在《東京留學生歡迎會演說辭》里,也提出了“用國粹激動種性”的問題。
1905年《國粹學報》在上海的創刊第一次將“國粹”的概念帶入了大眾的視野。當時國粹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章太炎、劉師培、鄧實、黃節、陳去病、黃侃、馬敘倫等。為應對西方文化輸入的影響,他們高揚起“國學”旗幟:“不自主其國,而奴隸于人之國,謂之國奴;不自主其學,而奴隸于人之學,謂之學奴。奴于外族之專制謂之國奴,奴于東西之學,亦何得而非奴也。同人痛國之不立而學之日亡,于是瞻天與火,類族辨物,創為《國粹學報》,以告海內。”(章太炎:《國粹學報發刊詞》)
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艱難跋涉,中華民族經歷著一次偉大的歷史復興,中國崛起于世界之林,隨著經濟的發展強大,文化的影響力日益凸顯。
20世紀,特別是80年代以來,國學已是社會和學界關注的熱學。特別是當前新世紀,我們社會主義經濟、文化更有大的發展,我們就更有需要全面梳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加以宣揚和傳播,以便廣大讀者,特別是青少年,予以重新認知和用心守護。
因此,這套圖書的出版恰逢其時。
我覺得,這套書有四大特色:
第一,這套書是在當下信息時代的大背景下,立足中國傳統文化經典,重視學術資料性,約請各領域專家學者撰稿,以圖文并茂的形式,煌煌百種全面系統闡釋中華國粹。同時,每一種書都有深入探索,在“歷史——文化”的綜合視野下,又對各時代人們的生活情趣和心理境界作具體探討。它既是一部記錄中華國粹經典、普及中華文明的讀物,又是一部兼具嚴肅性和權威性的中華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說是學術性與普及性結合。這當能使我們現代年輕一代,認識中華文化之博大精深,感受中華國粹之獨特魅力,進而弘揚中華文化,激發愛國主義熱情。
第二,注意對文化作歷史性的線索梳理,探索不同時代特色和社會風貌,又溝通古今,著重聯系現實,吸收當代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新鮮知識,形成更為獨到的研究視野與觀念。其中不少書,歷史記述,多從先秦兩漢開始,直至20世紀,這確為古為今用提供值得思索的文本,可以說是通過對各項國粹的歷史發展脈絡的梳理總結規律,并提出很多建設性的意見和發展策略。
第三,既有歷史發展梳理,又注意地域文化研索。這套書,好多種都具體描述地方特色,如《木雕》一書,既統述木雕藝術的發展歷程(自商周至明清),又分列江浙地區、閩臺地區、廣東地區,及徽州、湘南、山東曲阜、云南劍川,以及少數民族的木雕藝術特色。又如《飲食文化》,分述中國八大菜系,即魯菜、川菜、粵菜、閩菜、蘇菜、浙菜、湘菜、徽菜。記述中注意與社會風尚、民間習俗相結合,確能引起人們的鄉思之情。中華民族的文化是一個整體,但它是由許多各具特色的地區文化所組成和融匯而成。不同地區的文化各具不同的色彩,這就使得我們整個中華文化多姿多彩。展示地區文化的特點,無疑將把我們的文化史研究引向深入。同時,不少書還探討好幾種國粹品種對國外的影響,這也很值得注意。中華文明在國外的傳播與影響,已經形成一種異彩紛呈,底蘊豐富的文化形象,現在這套書所述,對中外文化交流提供十分吸引人的佳例。
第四,這套書,每一本都配有圖,可以說是圖文并茂,極有吸引力。同時文字流暢,饒有情趣,特別是在品賞山水、田園,及領略各種戲曲、說唱等藝術品種時,真是“使筆如畫”,使讀者徜徉了美不勝收的藝術境地,閱讀者當會一身輕松,得到知識增進、審美真切的愉悅。
時代呼喚文化,文化凝聚力量。中共中央十七屆六中全會進一步提出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建設。我們當遵照十七屆六中全會決議精神,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力發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我們希望這套國粹經典闡釋,不僅促進青少年閱讀,同時還能服務于當前文化的開啟奮進新程。鑄就輝煌前景。
2011年10月

目次

第一章 京韻大鼓概述
第一節 什么是京韻大鼓
第二節 京韻大鼓的形成
第二章 京韻大鼓的鼓詞
第一節 鼓詞的文學地位
第二節 鼓詞的體制
第三節 鼓詞的平仄與押韻
第四節 鼓詞的修辭
第三章 京韻大鼓的音樂
第一節 唱腔的體式
第二節 京韻大鼓的六腔
第三節 京韻大鼓的板眼
第四節 京韻大鼓的起平落
第五節 京韻大鼓的樂器
第六節 京韻大鼓的的過門音樂
第四章 京韻大鼓的表演
第一節 說唱結合
第二節 伴奏形式
第三節 身段步法
第五章 劉派京韻大鼓及其代表人物
第一節 大鼓的流派與傳承
第二節 鼓界大王——劉寶全生平
第三節 劉寶全對藝術的追求
第四節 劉寶全對京韻大鼓的貢獻
第五節 劉派京韻大鼓的其他代表人物
第六章 白派京韻大鼓及其代表人物
第一節 白派京韻大鼓創始人——白云鵬
第二節 白云鵬對藝術的追求
第三節 白云鵬對京韻大鼓的貢獻
第四節 白派京韻大鼓的其他代表人物
第七章 張派京韻大鼓及其代表人物
第一節 張派京韻大鼓創始人——張小軒
第二節 張小軒對藝術的追求
第三節 張小軒對京韻大鼓的貢獻
第四節 張派京韻大鼓的傳承
第八章 少白派京韻大鼓及其代表人物
第一節 少白派京韻大鼓創始人——白氏兄弟
第二節 白氏兄弟對藝術的追求
第三節 白氏兄弟對京韻大鼓的貢獻
第四節 少白派京韻大鼓的傳承
第九章 駱派京韻大鼓及其代表人物
第一節 駱派京韻大鼓創始人——駱玉笙
第二節 駱玉笙對藝術的追求
第三節 駱派對京韻大鼓的貢獻
第四節 駱派京韻大鼓的傳承
第十章 京韻大鼓中的女演員
第一節 更姑娘和林紅玉
第二節 良小樓、小黑姑娘、章 翠鳳
第三節 孫書筠、小嵐云
第四節 桑紅林、侯月秋
第十一章 京韻大鼓的代表曲目
1、丑末寅初
2、劍閣聞鈴
3、文人與酒
4、大西廂
5、黛玉焚稿
6、俞伯牙摔琴

書摘/試閱

戲曲研究大家趙景深在《曲藝叢談》中曾說“倘若說,小曲是明代的一絕,大鼓怕是清代的一絕了吧。”而京韻大鼓則是吸收了眾多鼓曲特點而形成的一種最受人喜愛的鼓曲形式。
有關鼓曲的起源,根據藝人們的傳說,可以上溯到上古時代。據說在東周時期,周桓王的二太子周莊王姬佗繼位時,狼煙四起,叛臣作亂,圍困了都城的四個城門,姬佗很著急。正在這時,周莊王的四大丞相梅子清(一說梅自清)、青云峰(一說清峰亭)、趙恒利、胡鵬飛(一說胡鳳境)跪于金殿前要求守城退敵。經莊王同意,四丞相到城頭各守一門,僅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得叛軍卷旗撤退。周莊王大悅,于是命令四丞相大興教化,并允許他們授徒傳藝。3年中共收下3600勸善士,由此產生了“梅、青、胡、趙”四大門派。因此鼓書藝人都供周莊王為祖師爺。據說早年師傅授徒的場所,都有一張神桌,桌上設著個牌位,上邊寫著“周莊王之神位”。在封建社會里,藝人們認為唱大鼓也是繼承了周莊王的事業,用以正風化俗,教化人民的。他們每逢祖師的誕辰日,都要舉行儀式隆重的慶祝,實質上是為了免遭封建統治者的歧視,用任重道遠的正統觀念來提高藝人的社會地位。
且不論上面的傳說是真是假,總之鼓曲作為一種人們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生生不息地流傳至今。人們常把這種曲藝稱為“大鼓”。所謂“大鼓”,原本是指演唱時所敲的那個樂器——扁鼓而言的,后來演變成對以它為主要樂器的曲藝形式的稱呼。“大鼓”最初是農民們在勞動余暇演唱的鄉間小調,流行于河北、山東兩省,品種繁多,農民在演唱的時候,為了擊打節拍、演唱中間歇息或者召集觀眾,便敲打犁鏵片、竹板子、木板子、小鈸和大鼓等,做打擊樂器。后來逐漸涌現出了一批專業藝人,隨地域和表演形式的不同衍生出各種大鼓形式。
其中有一種叫木板大鼓,它流行于河北省大部分地區,用河北省保定、滄州一帶的語音說唱,表演時一人左手持木板,右手持鼓楗,站立說唱時輪番敲擊木板和書鼓,使其與說唱相配合,另有一人持三弦專司伴奏。木板大鼓的曲調和伴奏都很簡單,唱的中間夾有大段的說白。所說書目最初都是以長篇為主。
19世紀末,木板大鼓開始走進天津、北京當時的一些演藝場所,如茶館、雜耍園子等進行演出。在演出的過程中,演員發現木板大鼓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木板大鼓所演出的書目多是長篇,雖然木板大鼓也有短的唱段,但是它只作為開書之前的鋪墊,而不是其主要表演形式。長篇大書一說就是兩三個月,但是北京演藝場所的觀眾流動很強,這種長時間的連續表演很難引起觀眾的興趣。像北京雜耍園子這類人來人往的地方,需要的是各種短小精悍的節目而不是長篇大書。第二,受演員本身文化水平的限制,木板大鼓的一些唱詞比較粗糙,藝術性不夠,影響觀眾的審美追求。第三,演員們演唱時河北方音很重,影響京津兩地的觀眾對演唱內容的理解。京、津的人們認為其語音有一股“怯”味,所以又稱木板大鼓為“怯”大鼓。第四,在藝術形式上,伴奏比較簡單,只有木板和大鼓。演唱時腔調缺少變化,音樂性不強,演唱技巧較粗,不細膩、不傳神。第五,俗話說“唱情眼神帶,話白身段引”,戲劇演出時形體表現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但木板大鼓對眼神與步法、手法、身法沒有講究,吸引不了觀眾的注意力。
這些缺點促使當時的藝人們不得不想辦法求師訪友,相互切磋,去改進木板大鼓。這其中有幾位著名的藝人完成了對木板大鼓的重要部分的改良,成為京韻大鼓的奠基人。他們就是金德貴、宋五、胡十、霍明亮、劉寶全等老前輩。
清代咸豐年間(1851年一1861年)旗籍出身的藝人金德貴,在長期演唱中將有板沒眼的木板大鼓,發展成一板一眼的板式,稱為雙板,字音也改成接近北京的語音。他曾命名為“京氣大鼓”,但沒有流傳開,人們仍然稱他演唱的為怯大鼓。
宋五是指宋玉昆,是一位盲藝人,他在天津賣藝多年,常說大書《吳越春秋》。他特別擅長編唱詞,他與天津文人曲藝票友花桐春(又名花五)合作,由花五給他朗讀三國、水滸等小說,他根據小說內容編成鼓詞,由花五記錄下來,宋五把唱詞背熟后,再行演唱。另外宋五的唱念已經由河北鄉音轉變為帶有天津的語音語調了,被人們稱之為“衛調大鼓”。他的另一個偉大貢獻就是把京劇里的皮黃的旋律加入大鼓中,豐富了大鼓的音樂性。他所做的這些改良使木板大鼓向京韻大鼓的方向又前行了一步。
胡十是指胡金堂,胡十是其藝名。他生于清朝道光年間,是一位盲人,后長年在北京、天津作藝,為提高木板大鼓鼓詞的質量,適應城市聽眾的需要,他開始改編整理了部分子弟書唱詞《長坂坡》等人木板大鼓演唱。子弟書也叫清音子弟書,是清代的一種曲藝形式。曾盛行于北京,沈陽等地。因其創始于八旗子弟并為八旗子弟所擅長,故名子弟書,約在乾隆年間開始流傳,清末即已衰亡。因為它的始創者、作者、演唱者、聽眾等,多以八旗子弟為主,多有較高的文學修養,所以詞婉韻雅,為觀眾所喜愛,當時各地區的大鼓書、快書,甚至馬頭調、牌子曲等曲藝的部分優秀作品,大多是根據子弟書的名篇改編而成。
胡十不僅改編了木板大鼓的唱詞,同時他的演唱嗓音脆亮,一氣呵成,被譽為“一條線”,聲名漸起,而他最擅長的是才子佳人類的抒情段子,如《拴娃娃》、《藍橋會》、《王二姐思夫》、《大西廂》。《大西廂》原是木板大鼓的傳統曲目,他吸收了當時風行一時的蓮花落同名曲目的優長,對其唱詞、唱腔進行了改革,吐字發音改用京音,推陳出新,膾炙人口。這些改良都為木板大鼓的傳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P4-7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1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