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人文地理學導論(簡體書)
滿額折
人文地理學導論(簡體書)
人文地理學導論(簡體書)
人文地理學導論(簡體書)
人文地理學導論(簡體書)
人文地理學導論(簡體書)
人文地理學導論(簡體書)
人文地理學導論(簡體書)
人文地理學導論(簡體書)
人文地理學導論(簡體書)

人文地理學導論(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9 元
定價
:NT$ 414 元
優惠價
87360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人文地理學導論》按人文地理學導論、人文地理學研究方法和人文地理學進展的三層次教學體系設計,專門為本科生編寫用於人文地理學教學的基礎教材。全書圍繞空間和地方這兩個地理學的核心論題介紹人文地理學的基本理論和近年來人文地理學最新研究進展,包括空間、全球化、城市化、人口、遷移、文化、景觀、發展、地緣政治和人地關係等內容,具有可讀性、趣味性和前沿性的特點。全書按四條主線展開: ①社會經濟發展的全球化特徵與地區差異之間的關係。 ②人類與其生活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 ③不同空間尺度(包括世界、國家、地區和城市)的政治、經濟演化特徵與趨勢。 ④與民族、種族、性別、年齡、階級等因素相聯的社會文化特徵及其對空間發展的影響。.

作者簡介

顧朝林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城市與區域規劃理論、城市地理學和區域經濟學研究。現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未來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地理學會常務理事、城市地理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常務理事、城市經濟與區域規劃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等職。已出版著作31部,發表中英文學術論文330餘篇。.

名人/編輯推薦

中山大學保繼剛教授認為:“中國人文地理學教材需要站在全球化平台上重構體系,《人文地理學導論》達到了這一目標”。
法國奧爾良大學蔡宗夏教授評價本書:“突出‘空間’和‘地方’核心論題,深入淺出論述了人文地理學理論,引導學生從事人文地理學深入研究方向。”
北京大學柴彥威教授評述本書為“全方位解說,視角獨特,反映學術前沿的國內最新的人文地理學優秀教材。”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樊傑研究員認為:“該書兼具基礎性、系統性、前沿性特徵,是我國迄今為止全面討論人文地理學學科性質、研究範疇、基本理論最優秀的著作之一。”
美國著名華裔人文地理學家馬潤潮先生認為:“教材對影響人們生活的地理因素有很清晰的總結。本書觀念新、重實際,論述深入淺出,適合專業學生及地理愛好者學習。”
華東師範大學曾剛教授高度評價本書為“一部系統性很強的人文地理學本科生創新型教材,也是人文地理學理論與應用的一部力作。”
北京師範大學週尚意教授認為:“該教材集國內外大學人文地理學導論教材之精華,讀者可從中體會到地理學特有變量對我們生活世界的影響。”
國內外知名人文地理學家馬潤潮、蔡宗夏、週尚意、樊傑、保繼剛、曾剛、柴彥威等教授聯名推薦:該教材站在全球化平台上重構內容體系,集國內外大學人文地理學導論教材之精華,讀者可從中體會到地理學特有變量對我們生活世界的影響,同時,該書視角獨特,注重理論聯繫實際,論述深入淺出,是一部系統性很強的人文地理學本科生創新型教材,適合專業學生及地理愛好者學習。
《人文地理學導論》有以下幾個特點:
國際化視野,本土化實踐,緊扣學科發展前沿;
以“空間”和“地方”為內核,融理論、方法與進展於人文地理學各分支內容中,便於學習和查閱;
每章文後附推薦閱讀材料及復習思考題,便於學生復習鞏固所學內容和拓展學科視野;
教材版式採用雙欄雙色設計,易讀性強。

目次

目錄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人文地理學學科性質 1
第二節 人文地理學發展過程 3
一、古代階段 3
二、近代階段 3
三、現代階段 4
第三節 人文地理學分支學科 8
一、人口地理學 8
二、聚落地理學 9
三、經濟地理學 9
四、社會地理學 11
五、文化地理學 11
六、政治地理學 12
七、歷史地理學 12
八、區域地理學 13
第四節 人文地理學應用領域 14
一、經濟區劃及其規劃 14
二、城市與區域規劃 15
三、社會問題研究與分析 16
四、行政區劃與地名學 16
第五節 人文地理學研究方法 17
一、研究方法論 17
二、分析方法 18
三、分析技術手段 19
第六節 重要人文地理學家 23
一、海外人文地理學家 23
二、中國人文地理學家 25
推薦閱讀材料 27
複習思考題 27
參考文獻 27
第二章 空間分析 28
第一節 空間 28
一、空間的概念 28
二、解釋性空間 29
三、空間的測度 30
四、空間結構 31
第二節 地方 32
一、地方的概念 32
二、區位分析 33
三、地名分析 34
四、場所 35
第三節 距離 36
一、直線距離 37
二、時間距離 37
三、心理距離 37
四、社會距離 37
五、距離摩擦 37
第四節 時間 38
一、時間測度 38
二、時空關係 38
第五節 區域 39
一、區域類型 39
二、區域劃分 40
三、區域一體化 41
第六節 尺度 41
一、地圖比例尺 41
三、空間整合 41
第七節 聯繫 41
一、空間相互作用 41
三、網絡 42
三、可達性 42
第八節 擴散 42
一、遷移擴散 43
二、擴展擴散 44
推薦閱讀材料 46
複習思考題 46
參考文獻 46
第三章 工業化與全球化 48
第一節 工業化過程 48
一、前工業化社會 48
二、英國工業化 49
三、歐洲工業化擴展 50
四、國際勞動分工 54
五、帝國主義塑造的世界格局 56
六、美國工業化 58
七、日本工業化 59
八、中國工業化 61
第二節 世界發展格局的形成 63
一、世界體系 63
二、新殖民主義 65
三、新國際勞動分工 66
第三節 全球化的世界 67
一、全球化 67
二、世界經濟的三大極核 68
三、緊密型的全球網絡 69
四、“快”、“慢”世界出現 71
推薦閱讀材料 72
複習思考題 72
參考文獻 72
第四章 城市化與城市發展 75
第一節 城市 75
一、城市的概念 75
二、城市起源 76
三、城市劃分標準 84
四、中國城市設置 87
第二節 域市化 91
一、城市化的概念 91
二、世界城市化過程 91
三、中國城市化過程 93
四、當代世界的城市化 100
第三節 城市體系 104
一、城市體系的概念 104
二、城市體系的理論 104
二、世界城市體係發展 107
四、中國城市體係發展 108
第四節 城市空間結構 113
一、城市空間結構的構成 113
二、城市空間結構的形成 114
三、不同的城市空間結構 116
四、大城市空間形態 122
五、城市規劃與設計 125
第五節 城市問題 128
一、郊區化的代價 128
二、貧困問題 129
三、交通和基礎設施問題 132
四、環境問題 134
第六節 鄉村聚落 134
一、村落的產生
二、鄉村聚落類型 135
三、中國的農材城市化 136
四、鄉村規劃 138
推薦閱讀材料 138
複習思考題 139
參考文獻 139
第五章 發展與重構 140
第一節 發展 140
一、發展的概念 140
二、發展水平評價 141
三、發展的能源資源依賴 147
四、技術進步與經濟發展 151
第二節 經濟空間結構變化 154
一、區位理論 154
三、經濟空間結構及其變化 156
三、全球重建與轉移 159
第二節 製造業重構與轉移 162
一、工業生產方式的轉變 162
二、去工業化 162
三、產業集群的出現 163
四、製造業的空間轉移 164
第四節 服務業重構與轉移 169
一、服務業類型 169
二、服務業發展 169
三、基於商務服務業的世界城市等級體系 172
四、旅遊業與經濟發展 174
第五節 農業與食物生產 179
一、第三次農業革命 180
二、農業的工業化 180
三、全球農業系統重建 180
推薦閱讀材料 183
複習思考題 183
參考文獻 183
第六章 人口與遷移 185
第一節 人口與人口普查 185
一、人口的概念 185
二、人口普查 185
二、中國的人口普查 186
第二節 人口動力學 187
一、自然增長 187
二、人口轉型模式 191
三、人口結構 192
第三節 人口分佈 193
一、人口密集區 193
二、人口稀少區 195
三、人口密度 196
第四節 人口遷移 197
一、人口移動 197
二、遷移方式 197
三、遷移原因 198
四、遷移類型 199
五、移民政策 201
六、中國流動人口 202
七、海外華僑 204
第五節 人口問題 207
一、世界人口問題 207
二、中國人口問題 209
推薦閱讀材料 211
複習思考題 211
參考文獻 211
第七章 文化與宗教 213
第一節 地域文化系統的構成 213
一、文化的概念與組成 213
二、地域文化系統 214
三、文化生態系統 215
第二節 文化的起源與擴散 215
一、文化的起源 216
二、文化的形成 218
三、文化傳播 221
第二節 文化區 224
一、文化區的概念與類型 224
二、文化邊界與文化認同 227
三、中華文化圈的形成與發展 228
第四節 語言 230
一、世界語系分佈 230
二、漢語的形成與發展 232
三、語言的地理學研究 233
第五節 宗教 234
一、宗教分類及其分佈 234
二、宗教的起源與傳播 237
三、宗教的組織空間 239
四、宗教的衝突與融合 243
第六節 民居 244
一、特色建築材料 244
二、文化習俗與房屋朝向 245
三、民居形式與環境 246
四、中國民居形式 246
五、美國民居形式 247
第七節 風味特色食物 250
一、食物多樣化 250
二、食物偏好與食物禁忌 250
三、大眾食物習俗 251
四、中國飲食 252
第八節 性別 252
一、性別特徵、文化與空間 252
二、性別地理學 253
第九節 大眾文化的全球化 256
一、全球化的大眾文化 256
二、大眾文化的影響 259
推薦閱讀材料 262
複習思考題 262
參考文獻 263
第八章 種族與社會 265
第一節 從種族到社會空間 265
一、種族 265
二、種族空間形態 266
三、社會及其運行 266
四、社會空間及其測度 267
第二節 種族歧視與種族隔離 268
一、美國黑人與種族歧視 268
二、南非的種族隔離 270
第三節 移民社會 274
一、美國華人社會 274
二、美國猶太人社會 276
第四節 城市種族群聚區 277
一、美國城市的種族群聚區 277
二、歐洲城市的種族群聚醫 279
三、中國城市流動人口聚居區 279
第五節 種族主義及其後果 283
一、德國納粹種族主義 283
二、南斯拉夫的產生與消亡 286
三、猶太復國主義與中東戰爭 287
四、中非的種族清洗 290
五、斯里三卡的種族鬥爭 291
推薦閱讀材料 293
複習思考題 293
參考文獻 293
第九章 國軍與地緣政治 294
第一節 民族體 294
一、民族體類型 294
三、民族體形成 295
三、民族體地理景觀 297
四、世界民族體分佈 299
五、民族體衝突 301
第二節 國家概念及其發展 306
第二節 國家的基本要素 308
一、國民 308
二、領土 309
三、國家主權與國界 311
四、國家政府組織形式 313
五、國家首都 313
第四節 國家的內部組織 314
一、行政區 314
二、選區 315
第五節 國家的形成與演化 318
一、古代國家 318
二、古代帝國 320
三、帝國主義和後殖民國家 321
四、現代國家蘇聯的誕生 323
五、超國家組織 325
第六節 地緣政治 328
一、地緣政治理論 328
二、戰後兩極世界的形成 332
三、冷戰及其副產品 334
第七節 地緣政治新格局 337
一、冷戰後新格局 337
三、弧形不穩定地區 338
三、主要衝突地帶 340
四、中國的地緣政治背景 341
五、中國內部分離主義 343
推薦閱讀材料 344
複習思考題 344
參考文獻 344
第十章 景觀及其解讀 346
第一節 從空間到景觀 346
一、空間與景觀的連接 346
二、農業景觀與鄉村景觀變異 347
三、文化景觀 349
第二節 景觀描述與解釋 351
一、文本方法 351
二、背景方法 352
三、話語及其解讀 352
四、符號及其解讀 354
第三節 景觀解讀與創造 356
一、現代景觀 356
二、後現代景觀 359
三、地方營銷 361
推薦閱讀材料 363
複習思考題 363
參考文獻 363
第十一章 人地關係 365
第一節 自然觀概述 365
一、宗教的自然觀 365
二、環境哲學與政治觀 366
第二節 人地關係理論發展 367
一、經典人地關係理論 368
二、人地關係理論的發展 370
三、人地關係地域系統 372
第三節 人類行為與環境變遷 375
一、能源需求對環境的影響 375
二、全球環境變化與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377
三、地方性城市空氣活染 382
第四節 人口、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382
一、資源的概念 382
二、人口、資源、環境、發展系統 38......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60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