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陸機詩歌的語言風格研究
滿額折
陸機詩歌的語言風格研究
陸機詩歌的語言風格研究
陸機詩歌的語言風格研究
陸機詩歌的語言風格研究
陸機詩歌的語言風格研究
陸機詩歌的語言風格研究
陸機詩歌的語言風格研究
陸機詩歌的語言風格研究
陸機詩歌的語言風格研究
陸機詩歌的語言風格研究
陸機詩歌的語言風格研究
陸機詩歌的語言風格研究
陸機詩歌的語言風格研究
陸機詩歌的語言風格研究
陸機詩歌的語言風格研究
陸機詩歌的語言風格研究
陸機詩歌的語言風格研究
陸機詩歌的語言風格研究
陸機詩歌的語言風格研究
陸機詩歌的語言風格研究
陸機詩歌的語言風格研究

陸機詩歌的語言風格研究

商品資訊

定價
:NT$ 570 元
優惠價
90513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56元
庫存:6
可得紅利積點:1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本書嘗試運用現代語言學中「文體學」(stylistics)的理論和方法,以探討中國古典詩歌的語言風格。

西晉陸機的詩篇對南朝詩家曾產生重大影響,並在古典詩歌語言發展過程中扮演極重要角色,但古今研究者甚少探討陸詩的語言風格。本書作者網羅及梳理古今中外有關資料,運用統計分析、圖表說明和分類整理等方法,深入探討陸機詩歌語言的結構規律、風格特徵及其文學效果;進而論證在古典詩歌語言由魏晉發展至南朝的過程中,陸機詩歌的樞紐及主導地位,指出文體分析法能為中國古典詩歌的研究和教學開展新視野和空間。

作者簡介

何成邦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主修中國語言及文學, 獲哲學博士學位。現任香港浸會大學語文中心高級講師,中文組主任。

名人/編輯推薦

中國學者論風格鮮從語言分析入手,大概還是重神輕形的一貫態度。成邦的研究,顯然超越了前人研究陸機的規模。本書通過分析大量統計資料,探求語言變異引起的心理效應,以顯現一個時代及個人的風格特徵,從而對陸詩的繁多、富贍作具體描述。這種風格分析,作為前驅,已足珍貴。 ——鄧仕樑(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前系主任)


鄧仕樑
我們面對文學作品,或可謂之賞析。「賞析」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思維活動呢?不妨從這個詞的源頭去探索。陶淵明「移居」詩第一首:

昔欲居南村。非為卜其宅。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
懷此頗有年。今日從茲役。敝廬何必廣。取足蔽牀席。
鄰曲時時來。抗言談在昔。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末兩句是賞析二字之所從出。陶公不是論詩名家,但傳統讀詩,一般是泛覽流觀,即陶〈讀山海經〉說的「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陶公讀詩,或可代表一般讀者的態度。從此詩的語境,可以提出幾點觀察:

第一,「賞」字前冠以「欣」,表示讀詩是愉悅的經驗。
第二,從「共」和「相與」,可見文學經驗可以分享。而「抗言」表示參與者都是平等的,大可放言高論,沒有誰是權威,陶只是南村一居民耳。有考證謂當時鄰曲不乏知名之士,包括與謝靈運並稱的顏延之。但也不必深究,即使有顏謝,毋須視為權威,不妨抗言相與爭論。這倒合乎今天論學應有的態度。
第三,「疑義」表示對文學作品不會有定於一尊的說法,有疑義倒是常態。這符合現代的詮釋觀,即作品的內涵是無限的,過去的眾多解說或分析,不可能窮盡作品的意義,讀者對任一文學作品,可以作無止境的探索。
上面提出陶的讀詩態度,未必就是歷來文人都接受的,但至少說明對待文學,可以有這樣的取態。今世讀詩者,讀而有得,倘若還要進一步深究,面對的問題,當然跟過去大為不同。
簡單地說,今天的學術研究,旨在探究、解釋事物的真相,可以說從知識論出發。對自然、社會、人文等現象認識既深,就較有把握解決問題。近世科學有長足發展。科學的真相,基本可以驗證,因此可以視為最可靠的學問。現代一切學術研究,大抵由科學方法發展起來。日本京都大學早設有「人文科學研究所」,而數十年來,中國已把文學研究歸入「科研」的一部分。
然而,切實從科研的角度去從事文學研究,不見得是普遍的現象。
譬如傳統看文學重神輕形,重情意輕語言,因此詩話詞話一般都屬於印象式批評。印象式批評對讀者時有高妙的啟發,如謂丘遲詩點綴映媚,似落花依草;范雲詩清便宛轉,如流風迴雪。細味其言,或當有所感悟。但即使深有感悟,這樣的印象概括,已經屬於藝術的層次。今天的「科研」,要把問題細加剖析,講究論據組織和論證過程,並非印象式的點到即止。至於論據是否充分,論證是否嚴謹,論斷是否精闢,是研究成績高下之判。文學研究固有的困難是用理性的語言去剖析感性的語言。劉若愚說得好:所有文學藝術理論都是試圖闡明無法闡明之物。少不免有人說,反正無法闡明,不如且用形象化的語言去概括。可是這種思維活動本身就是文學創作,及其得意,比文學研究更有價值,卻不能算研究。
研究文學和科學,不免有實質上的不同。西方學者也曾詳細探討文學批評算不算科學。這些探討可能有益而恐怕不會有定論。批評可以有強大的說服力,卻不如自然科學之可以驗證。不過在研究的取向上,兩者有相通之處。文學創作可以就個人感興落筆,研究卻不得不注意前人的成果,更要掌握當前的理論和方法。試舉一例。李陵〈報蘇武書〉見於《文選》,是歷來傳誦名篇。五十年代賴寶勤教授已撰文從時代背景、語言分析、文學技巧、創作風氣諸端,論證此文必屬後人代言之作。而時至晚近,仍有論文肯定此文絕不可能出自他人之手,理由是他人無其情自不能有此至情之文。不過這個理由經不起推敲。如其果然,則竇娥哀訴冤情,感天動地,豈不是該說竇娥冤雜劇必當出於竇娥之手?而Hamlet王子的獨白,揭示自己的內心世界,也自不能假手於莎士比亞了。後來學者,當然不必接受賴教授的判斷,但倘別有所見,必須就其論據論證一一加以駁斥,不能無視前人的研究。我們得承認每個時代都有其局限,但一切研究,都應該站在當前的時空去檢視問題。如六朝文論大家劉勰、鍾嶸,對西漢五言詩沒有懐疑。今天看來,倘早在西漢已經有這樣成熟的五言,則詩歌的發展就要改寫,建安諸子,也就不足貴了。劉鍾地位雖高,但識見自有局限,不必視其主張為定論。
其實即使是自然科學,也沒有絕對的定論。打破了前人的立論,正是科學進步的常態。科學精神可貴之處,是不承認絕對的權威,因之只能不斷向前探索。文學作品的意義既然是含蘊無窮的,更加宜於用開放的態度,嘗試提出新論述新體會。
龐德(Ezra Pound)說過研究文學和研究微生物有相同的地方。這是說研究微生物要把對象置於顯微鏡下細觀,研究文學則必須對文本細加考察。文本是作品的形相,具體見於構成作品的語言。作家的創作過程,其實是選言以成篇。不同的選言,形成了不同的風格。
研究風格的學問,西方稱為Stylistics,一般名為風格學。風格的概念在中國出現相當早。早期如劉勰稱之為「體」,今天不少學者仍用「文體學」之名。中國傳統論述風格,傾向於注意作者個性、品格、學養、際遇等背景。構成風格的因素固然非常複雜,劉勰早有「筆區雲譎,文苑波詭」之說。Thomas A. Sebeok 在1960 年編了Style in Language一書,收錄二十餘篇論文,分別由文學批評家、語言學家、文化人類學家執筆,從不同角度探索風格問題。可見編者認為要了解風格的本質與特徵,須以語言學、文學批評、哲學、心理學、民俗學為基礎。當然,探索的核心,仍然在於語言,因為作者的性情閱歷、所感所思,必須形之於作為素材的語言,始能構成文學作品。
中國學者論風格鮮從語言分析入手,大概還是重神輕形的一貫態度。西方學者論詩風,則非常重視語言,甚至有人認為詩歌的真正歷史,其實是歷代詩歌所用語言的變遷史。西方有系統地研究語言,不過始於十九世紀。而數十年來,研究者利用語言學方法,細緻地分析文本,遂發展為今天的風格學。
從創作過程說,文學家無法不重視語言,猶之畫家不得不注意筆墨色調、線條佈局。杜甫廣為人知的兩句詩:「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正表示他一生致力的,是在詩歌語言上求突破。語要「驚人」,必須打破常規,達到人所未到之境。此在杜公晚年的力作如〈秋興八首〉清晰可見。清末以來,研究杜甫者殊多,卻似乎倒真是研究「杜甫」,並不以杜甫的詩作為核心。於是或引證其詩史,或標舉其忠愛,鮮有觸及詩的本質。十多年前王蒙在〈文體學叢書序〉還感歎:「長期以來我們不談文學所以是文學的道理」,正是指論文學不能究心於語言風格的分析。是以杜甫研究雖盛,而杜之苦心孤詣,尚待解人。恐怕杜公
新詩改罷長吟之際,難免有魚龍寂寞秋江冷之歎吧。
其實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梅祖麟、高友工二教授曾從語言結構入手,對杜甫的〈秋興八首〉作了細緻考察,發表了〈分析杜甫的秋興—試從語言結構入手作文學批評〉(原文“Tu Fu’s Autumn Meditation: AnExercise in Linguistic Criticism” 於1968 年刊於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Studies)。這樣的考察,固需藉語言學為工具。現代語言學發展迅速,新理論新方法迭出,而且跟哲學、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等學科都有關連,古典文學研究者,不容易掌握前沿知識,固然是難處。不過風會既開,好學深思之士,不能不嘗試朝這個方向進發。可喜的是,文學研究的演化,雖時有緩急,到底還是在進步的。時至上世紀末,資訊和文化交流愈益頻繁,研究古典文學的觀念,不能不受到衝擊。例如六朝文學過去曾受許多學者貶抑,二十年來卻有不少新的看法。六朝大家如潘岳、陸機,陸侃如、馮沅君的「中國詩史」乾脆指為「低能詩人」。後世貶斥潘陸固無不可,但在詩史的立場,至少該探討一下低能詩人在當時何以名重一世。晚近已有學者主張重新評論陸機,這本研究陸機詩歌風格專著的出版,正配合了學術上的需求。
本書作者何成邦博士,上世紀八十年代寫過以陸機為研究對象的碩士論文。當時我在日本京都大學當研修員,成邦來信詢問能否做他的論文導師。成邦在中文系當本科生時,除了敏而好學,思理縝密,更表現了勇於探索的獨立思考能力。我在京大着手寫的論文,都圍繞着六朝文學(其中一篇〈六朝詩人的評價問題—以陸機為例的探討〉,1985年刊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第十六卷),也就欣然同意。
到了九十年代,成邦已在香港浸會大學教書,卻有意進中大研究院深造博士課程,我仍忝任導師。從他呈交的研究計劃,可以看出成邦畢業後多年,工作雖忙,學問工夫卻沒有擱下來。計劃中研究的對象,仍然是陸機。倘若博士論文只是碩士論文的延續,即使資料更為詳盡,論述更為細緻,不過是碩士論文的增訂本,意義不大,更不符合博士學位的要求。針對同一對象進行考察,必須取徑迥異,尤須根據新理念,釐定清晰目標,配合適當的方法論,始能有所創獲。而且作為「科研」,當然不可能期待必然作出成果,更不能先有既定的成果。有些研究只是羅列資料,對成說加以印證,恐怕不能算「科研」。成邦計劃中的風格分析,本來難有把握一定能作出甚麼成果,不過這正是值得深入研究之處。經過幾年努力,成邦的研究,顯然超越了前人研究陸機的規模。書中有三章值得特別注意。
第三章〈陸機詩歌的文本整理〉,佔全書篇幅五分之一。用了不少工夫,看似繁瑣,其實不是徒作考訂校勘,因為沒有這些基礎,就不能進行句法、意境、音韻、文字視象等等分析。上文提及的杜甫〈秋興八首〉,周策縱教授很關注各本文字往往有異。如第八首最末一句:「白頭吟(今)望苦低垂」,周教授認為早期各本皆作「吟望」,而杜詩中用「白頭吟」,除〈秋興〉外,尚有八處,因而傾向於用「吟」字。葉嘉瑩教授則引清人黃生諸家之說,以為「吟」應作「今」,以與上句「綵筆昔曾干氣象」之「昔」字相對。且全詩以身居今日之夔府,追憶昔日之長安為骨幹,故採「今望」。二說孰為優且不論,卻可見一字之異、一音之殊、一義之別,在語言分析上關係至大,這方面的研究,需要堅實的版本校勘工夫。
第四章〈陸機詩歌語言風格的專題研究〉及第五章〈從「前景化」及「偏離」角度綜論陸機詩歌的語言風格〉,共佔全書篇幅三分之二以上,是研究的核心。作者直接針對文本細加考察,有別於一些論文着眼於背景及周邊資料,對文本倒是着墨不多的進路。
專題中如陸機行旅詩五首,歷來論者無不注意,而本書從語音、詞義、句法諸角度描述這組詩的語言,藉以掌握其風格,以見陸機可能有意或潛意識利用聲情詞意的配合,顯示「文賦」所謂聲音迭代、五色相宣,會是怎樣的效果。
至於「前景化」及「偏離」概念,近年中國學術界也有介紹。然而分析大量統計資料,探求語言變異引起的心理效應,卻是新的嘗試。通過這樣的分析,可見一個時代及個人的風格特徵,從而對陸詩的繁多、富贍具體描述。這部分的探索有時讀來吃力,但這種嘗試是值得的。身為導師,我對成邦的取徑自然認同,有些處理卻也覺得不易掌握,原因是我在語言學的訓練有所不足。成邦受中文系訓練,我系向來重視學生閱讀原典,而今天要徹底了解經典,也得用當代最能解決經典上疑難的方法,包括傳統以外、甚至本科以外的知識。成邦深知在研究上要有所突破,必須克服許多語言分析上的困難,因此在攻讀博士期間,選修了別系開設的語言學課程。陸機是我熟悉的詩人。六十年代以來,我寫過幾篇有關陸機的論文,也嘗試提出一些詩歌語言和結構上的分析。成邦的探索成果,大大超越了過去學者包括我個人的陸機研究。這是極可鼓舞的,非如此學術何能有進步?上文說詩歌的涵意無盡而且是可以通過論析分享的,則此書讀來也許有吃力的地方,但收穫應該是愉悅的。也許有人懷疑用西方語言學方法論析古典詩歌是否合宜。其實時至今天,應該再沒有「西方」語言學這回事,語言學跟別的學問如物理學、心理學無殊,都是普世的。研究者無法不用迄今最能解決問題而自己能掌握的方法。錢鍾書在〈走向世界叢書序〉說:「走向世界?那還用說!難道能夠不走向它而走出它嗎?」
成邦於2003 年完成論文,同年獲「香港中文大學青年學人論文獎」。本書得以出版,既是作者應得的榮譽,更是對研究的鼓勵。成邦潛心學問,不慕榮利。學者最大的喜悅,是解決了治學上的問題,問題愈不容易,滿足感愈大。當然這種風格分析只能說是初步,而作為前驅,已足珍貴。我自己從事文學教學多年,到退休之際,看到向來關心的治學路向,出現了新景象,自然是莫大的欣慰。

2011 年春日序於雪梨

目次

序 vii
前言 xiii
第一章 導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意義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8
第三節 研究的理論基礎 9
第四節 研究範圍—陸機詩歌文本及相關的詩作 15
第五節 研究內容大綱 16
第二章 研究理論與方法 21
第一節 西方文體學的理論與方法 21
第二節 中國文體學的理論與方法 58
第三節 本章總結 89
第三章 陸機詩歌文本的異文整理 93
第一節 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對陸機詩歌
異文的整理 94
第二節 逯輯本陸機詩歌異文統計及整理 96
第三節 從異字看陸機詩歌語言研究的問題 105
第四節 逯欽立輯本疏失舉隅 113
第五節 陸機詩歌文本的異文整理 117
第四章 陸機詩歌語言風格的專題研究 171
第一節 陸機行旅詩的語言特色 171
第二節 陸機樂府詩的語言特色 194
第三節 陸機贈答詩的語言特色 238
第四節 陸機擬古詩的語言特色 279
第五節 本章總結 302
第五章 從「前景化」及「偏離」角度綜論陸機詩歌的語言風格 307
第一節 量的偏離(一):陸詩語言的繁密 308
第二節 量的偏離(二):陸詩語言的妍鍊 331
第三節 質的偏離:陸詩語言的新變 341
第四節 本章總結 352
第六章 陸機詩歌語言的淵源與影響 353
第一節 鍾嶸《詩品》對陸機詩歌源流的評論 356
第二節 陸詩源出陳思的探討 362
第三節 陸機詩對謝靈運詩的影響 378
第四節 陸機詩對顏延之詩的影響 395
第五節 本章總結 411
第七章 餘論及結論 415
第一節 餘論:文體學在古典詩歌教學中的價值 415
第二節 結論 424
後記 429
附錄 431
一、中古音「聲紐表」和「韻母及韻部表」 431
二、陸機樂府詩十七首中古音擬音 435
主要參考文獻 455
人名、篇名、書名索引 469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無庫存之港版書籍,將需向海外調貨,平均作業時間約3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縮短等待時間,建議您將港書與一般繁體書籍分開下單,以獲得最快的取貨速度。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513
庫存:6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