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中國研發產業成長機理及其激勵政策研究(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研發產業成長機理及其激勵政策研究(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5 元
定價
:NT$ 270 元
優惠價
87235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中國研發產業成長機理及其激勵政策研究》在對研發(R&D)產業的基礎理論和成長體系研究的基礎上,厘清R&D產業的歷程、成長動力、影響因素等基礎命題,進而研究R&D產業在中國的成長實踐,從投入產出角度分析R&D產業的發展,對區域R&D的發展也進行了聚類分析。在此基礎上,分析中國的相關R&D激勵政策,從宏觀、中觀、微觀層面分析現行的財政稅收政策,就當前R&D發展遇到的問題提出具有實踐意義的對策和建議。《中國研發產業成長機理及其激勵政策研究》可供從事技術創新管理的政府工作人員閱讀,也可供從事相關研究的學者參考,還可作為高校技術經濟及管理專業學生的學習參考書。

名人/編輯推薦

王文亮等編著的這本《中國研發產業成長機理及其激勵政策研究》共分5章,內容包括:緒論,R&D產業的基礎理論體系,R&D產業成長理論,中國R&D產業成長實踐,中國R&D產業成長的激勵政策。
本書在寫作過程中貫徹理論和實踐結合的原則,在理論上,強調分析的具體性、現實性和可操作性;在與實踐結合上,注重現狀與理論相結合。本書不但對理論工作者有參考價值,對實踐工作者也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目次

前言
第1章緒論
1.1引言
1.2R&D產業
1.3中國R&D產業
1.4R&D產業成長的激勵
1.5本書內容結構
第2章R&D產業的基礎理論體系
2.1R8LD產業形成
2.2R&D產業的主要特點
2.3R&D產業形成的影響因素
第3章R&D產業成長理論
3.1R&D產業系統
3.2R&D產業的成長
3.3R&D產業成長動力體系
3.4R&D產業成長結構方程建模
3.5R&D產業成長的生命週期分析
第4章中國R&D產業成長實踐
4.1中國R&D產業現狀
4.2中國R&D產業關聯及波及特點分析
4.3中國R&D產業投入與產出的相關性分析
4.4中國R8LD產業成長的區域分析
4.5中國R&D產業成長發展思考
第5章中國R&D產業成長的激勵政策
5.1R&D產業成長的相關激勵政策
5.2中國R&D產業發展的激勵政策評價
5.3中國R&D產業發展的激勵政策改進思路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1《企業研發活動和國家自主創新能力建設若干配套政策落實現狀》調查
附錄2中國R&D產業投入產出情況
附錄3激勵政策計量分析的主要數據

書摘/試閱

第1 章 緒論
1.1 引言
20 世紀以來,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的相互促進,世界經濟正在經歷著從以物質資源和簡單勞動投入為主的傳統經濟向以知識和信息投入為主的知識經濟的歷史性轉變,經濟增長越來越依賴于科技的發展。20世紀末,自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首次正式提出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簡稱知識經濟)概念以來,知識經濟已經真實地展現在我們的視野當中。知識作為主要生產要素,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已經成為全球共識。進入21世紀,在新的國際政治、經濟和軍事格局中,科學技術的決定性作用無論在深度上還是在廣度上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強。科學技術在自身取得快速發展的同時,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速度也日益加快,已經成為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科技創新能力,特別是自主創新能力,已經成為國家競爭力的核心要素,世界各國紛紛將研究開發、科技創新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加大投入力度,以期提高國家的科技競爭力和創新能力,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主要國家已經將促進科技創新作為國家發展的基本戰略。隨著R&D活動的日益市場化和國際化,越來越多的發達國家將R&D項目外包給低成本的發展中國家。與此同時,世界經濟的產業結構也正在加速調整:以信息產業為代表的高技術產業快速發展;制造業不斷提升技術水平,國際生產網絡基本形成;傳統服務業融入新的內涵,新興服務業蓬勃發展,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呈上升趨勢。近年來,世界服務業發展最突出的一個特征就是科學技術與服務廣泛融合,從而大力推動了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借助科技創新的力量,傳統服務業不斷推出新的服務產品,原來沒有的全新的服務業形態不斷出現。現代服務業依托科技創新不但已經成為獨立的、高速成長的、越來越強大的經濟部門,而且大范圍地深度融化到全部經濟活動中,對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勞動生產率起到了關鍵的促進作用。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經濟進入了一個重要的轉型期,在資源和環境的雙重約束下,經濟發展必須實現由依賴資源投入的粗放型向集約型和質量效益型的轉變,走上依靠科技和創新、集約型發展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我國正在進行以產業結構調整為核心的經濟結構調整,經濟發展從總量擴張為主轉向質量提高為主,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增長為主轉向集約型增長為主,工業化從規模擴大為主轉向結構升級為主,市場化取向的改革進入更深層次的攻堅階段。要順利完成產業結構調整,就必須通過科技創新來帶動產業技術升級,緩解“技術瓶頸”的制約。黨的十七大突出強調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這是順應當今時代特征和著眼我國發展全局審時度勢做出的戰略抉擇。
1.2 R&D產業
R&D 是英文“research and development”或“research and experimental development”的縮寫,是一個國際通用的科技術語,中文意思就是研究與開發(簡稱研發)。OECD的定義是,R&D是一種系統的創造性工作,其目的在于豐富人類文化和社會知識寶庫,并運用這些知識去進行新的創造。R&D通常分為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開發三個階段(王永杰,2004)。基礎研究是為獲得關于現象和可觀察的事實的基本原理、新知識而進行的實驗性或理論性的工作;應用研究則主要是為獲得新的知識而進行的創造性研究;開發研究是利用前兩者及實際經驗獲得現有知識,為生產新的材料、產品和裝置,建立新的工藝、系統和服務,以及對已生產和建立的上述各項進行實質性的改進而進行的系統性工作。三者構成R&D過程中相互影響、相互銜接的循環活動。
R&D產業是新興的現代服務業,作為決定技術創新能否最終實現的關鍵環節之一,以其高附加值、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以及人才密集型的特點,在凝聚科技創新資源、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發揮帶動功能等方面將起到積極的作用(馬林,2005)。R&D產業活動包括兩類:一類是自主性R&D活動,它是指R&D服務和產品的供給者自主確定R&D項目,并通過市場向外提供R&D產出的活動;另一類是外部性R&D籌供的活動,它是指R&D服務和產品需求者,主動從外部尋求R&D服務支持的活動(李京文和黃魯成,2004)。外部性R&D籌供是R&D產業存在的主要形式,R&D產業的主要活動內容包括工業設計、工程服務、實驗室的試驗活動、計算機系統及相關服務、科學技術咨詢服務(李京文和黃魯成,2004)。
R&D產業處于價值鏈的頂層,對區域經濟和科技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發展的進一步深化,決定一個國家或地區三方面知識能力的將是三個新興的產業:R&D產業、教育產業和信息產業(胡鞍鋼和熊義志,2000)。
從企業內部開始設立R&D機構到企業R&D的外部化的發展歷程,以及當前政府對R&D的投入不斷加大,R&D產業的從業人數日益增多的趨勢來看,R&D產業的產生和發展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胡鞍鋼和熊義志,2000)。
R&D產業的發展不僅對供需雙方都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經濟與科技的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第一,R&D產業對經濟發展與就業產生直接影響。以美國為例,2002年工程領域和生命科學領域等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發營業額為547億美元,行業從業人數為374497人,企業總數為4873個。第二,R&D產業對經濟發展與就業產生間接影響,這主要體現在R&D產業對下游行業的促進和支持作用,由此帶動整個經濟發展和就業。與工程領域和生命科學領域等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發相關的下游行業主要包括食品業、制藥業、農業設備制造業、工業機械制造業、計算機與外圍設備制造業、地球物理及測量和醫學。第三,R&D產業具有明顯的溢出效應。R&D產業的產品(服務)主要為信息或知識,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因而具有明顯的溢出效應,即R&D知識一旦被發現,便會立即擴散并引起社會經濟、技術和生產力的進步。但創造R&D知識的企業并沒有獲得全部收益。溢出效應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某企業的R&D活動有助于另一企業技術的提高;一個企業的R&D產出,可以使下游企業的產出質量得以提高。
企業沒有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單靠廉價的勞動力資源,很難在知識經濟下的市場環境中獲得競爭優勢。為了能夠在下一輪的市場競爭中與國外企業公平競爭、獲取利潤,中國企業必須發展自己的技術和知識產權,制定技術標準戰略、知識產權戰略等,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以期在更加自由的市場經濟環境中,搶占科技制高點。在這種形勢下,中國市場上出現了一類新型企業,以技術、專利、標準、方案等無形產品為主,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提供原動力,在高新技術產業的產業鏈上游與國外企業進行競爭,以新型產業模式賺取市場利潤。這類企業和機構的集合就形成了R&D產業。
1.3 中國R&D產業
目前我國產業自主創新能力的缺失或不足,更多地表現為生產性服務業的結構缺陷和低質量運行。圍繞產業創新鏈條所必需的各種創新活動所形成的服務環節,基本上還處于相對分散的、不系統的自然發育過程當中。而對產業創新服務需求的滿足,更多地依賴于企業內部尚不完善的創新組織體系,社會創新資源還沒有自覺進入產業體系,其支持產業的創新服務環節還沒有完全進入經濟活動的神經系統。生產性服務體系及高效的科技服務中介體系尚不完善,產前、產中、產后服務業發育都不充分,特別是創新型生產服務業還很不發達,還不能對產業發展中的創新需求形成系統的支撐。
國家統計局統計信息顯示,我國最近幾年一直在增加對研究開發的投入,但是R&D投入強度仍然不高。2003~2009年,R&D經費投入分別為1539.63億元、1966.33億元、2450億元、3003.1億元、3710.2億元、4616億元、5791.9億元;投入強度(R&D經費支出占GDP的比重)依次為1.13%、1.23%、1.34%、1.42%、1.49%、1.47%、1.7%。我國中小企業的R&D投入強度(投入占銷售額的比例)總體水平偏低,長期徘徊在0.4%左右。創新效率低下,創新能力不足仍然是制約我國企業創新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而R&D投入水平低的根本原因在于R&D激勵不足。這是因為研發具有明顯的溢出效應,這種溢出效應將導致研發中出現“搭便車”行為,并且往往使競爭性市場結構對研發的激勵效能大打折扣,大大制約企業研發投入的積極性。這就需要更深層次探討適合我國國情的研發激勵機制,強有力的研發激勵體系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根本性制度保障。
企業是R&D產業的重要行為主體。當前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提高和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企業之間的競爭日益加劇,技術競爭帶給企業的壓力和動力越來越直接和強烈。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要提高企業核心技術能力,使企業保持持續的競爭優勢,僅依賴引進、模仿創新是不行的,企業必須擁有自主創新能力,而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的關鍵在于加強自身技術R&D能力(萬鋼,2008)。目前,我國自主創新成果的轉化率仍然較低,僅為3%左右,轉化速度也較慢。這種結果的出現,第一是由于我國產學研合作比例不高,科研院所的一些科技成果在發表幾篇論文后被束之高閣,無法找到實施主體,而企業發展所需要的科技成果又極其短缺,經濟發展所需的科技助力難以得到滿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科技資源的極大浪費。第二是由于企業和政府對R&D活動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不清晰,對企業R&D活動缺乏足夠的引導和支持。
1.4 R&D產業成長的激勵
激勵機制是通過一套理性化的制度來反映激勵主體與激勵客體相互作用的方式。激勵機制的內涵就是構成這套制度的幾個方面的要素。根據激勵的定義,激勵機制包含誘導因素集合、行為導向制度、行為幅度制度、行為時空制度、行為歸化制度五方面的內容。激勵機制對組織的作用具有兩種性質,即助長性和致弱性。也就是說,激勵機制對組織具有助長作用和致弱作用。
政策是指國家政權機關、政黨組織和其他社會政治集團為了實現自己所代表的階級、階層的利益與意志,以權威形式標準化地規定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應該達到的奮斗目標、遵循的行動原則、完成的明確任務、實行的工作方式、采取的一般步驟和具體措施。政策是國家或者政黨為了實現一定歷史時期的路線和任務而制定的國家機關或者政黨組織的行動準則。R&D產業的激勵政策可以表述為我國政府為促進我國R&D產業發展而頒布的一系列激勵政策,主要包括稅收、財政投資、財政補貼等直接的財政政策和專利保護、政府補貼、合作研究開發及特許使用權等間接措施。
R&D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政府對R&D產業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政府扮演的角色:一是本身承擔著R&D基礎性的研究活動;二是政府參與R&D成果轉化和R&D產業化;三是協調、服務與管理角色。政府對R&D產業的發展主要是通過制定相關激勵政策來發揮作用的,政策制定得好,可以極大地促進我國R&D產業的發展,政策制定得不好,則會阻礙R&D產業的發展。對于國家來說,越來越多的國家傾向于間接激勵,除了直接的財政政策外,通過專利保護、政府補貼、合作研究開發及特許使用權等內部化機制,部分消除R&D的外部性,從而激勵企業研發。財政投入日益成為引導和激勵企業自主研發的重要因素,這一做法直接或間接地增加了企業研發的邊際效益,從而成為影響中小企業技術研發的內部誘因和改善技術研發的外部環境(丁偉國,2008)。
1.5 本書內容結構
要解決目前R&D產業在我國成長過程中的市場供給與需求脫節、R&D成果市場化程度低、R&D產業成長的影響因素,以及相關的R&D產業成長政策等方面的問題,就要找到R&D產業成長的影響因素和成長機理,研究對R&D產業扶持的宏觀微觀政策,從而為今后以系統、全面的眼光,制定促進其發展的整體策略做好鋪墊。
在查閱大量的國內外相關文獻,對R&D產業的基礎理論和成長體系研究的基礎上,厘清了R&D產業的歷程、成長動力、影響因素等基礎命題,進而研究了R&D產業在中國的成長實踐,從投入產出角度分析了R&D產業的發展,對區域R&D的發展也進行了聚類分析。在此基礎上,分析中國的相關R&D激勵政策,從宏觀、中觀、微觀方面分析現行的財政稅收政策,就當前R&D發展遇到的問題提出具有實踐意義的對策和建議。這樣既可以解決我國科技工作中的一些深層次問題,將科教興國和自主創新戰略落到實處,推動國家創新系統建設,帶動產業結構升級,促進我國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也可以為我國政府、企業決策者提供借鑒,為加強企業R&D投入、優化R&D投入結構、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和增強我國企業國際競爭能力提供強有力的理論依據。對推動R&D產業健康成長,對我國從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轉變,走創新型國家之路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研究內容如下所述。
緒論
介紹R&D產業及其在中國的發展狀況,簡述R&D成長的激勵政策,論述本書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研究框架、內容體系等。
R&D產業的基礎理論體系
在分析R&D產業形成的歷程的基礎上,分析R&D產業的主要特征,進而分析R&D產業形成的影響因素,對R&D產業的基礎理論體系有一個較清晰的理解。
第一,從R&D產業的出現、發展、壯大的時間軸線出發,歸納總結R&D產業發展的階段及其重大事件,對R&D產業發展的歷史進行綜述。
第二,從R&D產業的歷程出發,總結R&D產業的主要特征,即以知識資本密集為基礎,以提供非物質產出為主,具有很強的滲透性和帶動性。
第三,從R&D產業形成的關聯影響因素、緊密影響因素、核心影響因素等方面分析R&D產業形成的影響因素,為推動R&D產業發展提供基礎。
R&D產業成長理論
從系統論和產業成長兩方面分析R&D產業成長的動力,并構建一個相對完整的R&D產業成長動力因素研究框架,該框架包含內在動力與外在動力兩大動力體系。對R&D產業成長提出相關理論命題,并對命題進行結構方程分析。運用生命周期理論分析R&D產業的發展,對各階段提出相關的策略選擇。
第一,從系統論和產業成長兩方面分析R&D的產業系統及其特征。
第二,從R&D產業成長的含義、特征、表現等方面分析R&D的產業成長性。
第三,從內在動力和外在動力兩個方面入手,構建R&D產業成長的動力因素研究框架。
第四,提出R&D產業成長的相關命題假設。
第五,采用結構方程方法對相關命題進行驗證,得到R&D產業成長的相關結論。
第六,從生命周期角度出發,闡述R&D產業成長的生命周期,指出各個階段內R&D產業的特征,以及成長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從政府和企業兩個層面對各個階段內R&D產業的健康成長提出對策建議。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3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