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歷史總是這樣殘忍(簡體書)
滿額折

歷史總是這樣殘忍(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2 元
定價
:NT$ 192 元
優惠價
87167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人們常說“讀史使人明智”,焉不知讀史更使人垂淚!真實的歷史其實像《紅樓夢》,字字看來皆是血!暴君的統治、盛世的噩夢、女子的哀傷、紅顏的薄命、刑罰的殘酷、歷史的悲涼,等等。《歷史總是這樣殘忍》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事件來揭開歷史的暗角,抒發人文關懷:以隱忍、悲戚的筆調書寫下那些被歷史遺忘的人和事,著眼於宏觀歷史下的微觀生命,以人本主義的立場記錄了當權者的殘忍、封建禮教的嗜血、戰爭的殘酷、百姓生命的輕賤……以最富人文關懷的文字向大歷史主義挑戰,通過那些鮮為人知的沉痛來警示當代的人們,試圖對人們有所啟迪。

作者簡介

周慕白,原名周叢林,安徽師范大學歷史系畢業。有多篇文章散見於報紙、雜誌,著有長篇小說《頹廢的年代》。後又潛心對大唐詩人作另類解讀,讀來別具風情,著成《唐朝詩人那些事兒》系列。

名人/編輯推薦

《歷史總是這樣殘忍》編輯推薦:真正的歷史,是在教科書中看不到的!發現歷史殘酷的美。

不知從何時起,網絡上掀起了一股“趣說歷史”的風潮,其語言風趣幽默,生動多彩,將多數人原本都不愛看的歷史典籍寫成了動人的文字,談笑間便將嚴肅的歷史事件娓娓道來,甚至就連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國》也大抵如此。這對于普及大眾的歷史知識自然是有益的。筆者也是愛讀史籍之人,只是看多了史書之后,才猛然發現,原來真實的歷史竟是血淋淋的,絲毫沒有風趣幽默可言。
的確,真實的歷史更像是《紅樓夢》,字字看來皆是血!
錢鐘書先生在《圍城》中稱鮑小姐為“真理”,因為真理都是赤裸裸的,而真相也往往比人們想象的要殘酷,歷史尤為如此。
暴君的統治、盛世的噩夢、女子的哀傷、薄命的紅顏、殘酷的刑罰等等,大量充斥于歷史當中,讓人猝不及防,更讓人痛心疾首。
對于筆者來說,歷史已不再輕松,不再幽默,它變得猙獰,變得可怕。
在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體制下,人性的丑惡與破壞的欲望被無限放大,暴君們輪番登場,為了一己之私,不惜陷萬民于水火,置國家于不顧,這尤以亂世為甚。即便到了大一統時代,暴君也還是有的,比如患有“大頭癥”的楊廣,在他的幾番折騰之下,昔日強大的隋朝很快就滅亡了。明太祖朱元璋一統九州,建立大明王朝,誰知竟也是個殺人不眨眼的魔頭,其子朱棣更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曾下令活剮三千宮女。
在這種人治的體制下,國家強盛安定與否,完全依賴于君主是否英明,可是多數君主是無法做到善始善終的,即便是那締造了“開元盛世”的唐玄宗也不例外。晚年的唐玄宗只知道一味地享樂,竟讓胡人出身的安祿山有了可乘之機,將一個好好的大唐盛世給葬送了,那“盛唐氣象”也一去不復返了。
也許在那個人治的時代,談人權是荒謬的,談男女平等更是奢侈的。女子在那個時代可謂是倍受欺凌,歷朝歷代的宮女們,終其一生也無法與親人相見。而對于那些世俗的女子們來說,有封建禮教這樣的大山在壓著她們,紅顏們更是成為你爭我奪的“物件”、政治的犧牲品,其薄命的下場當然是注定的了。
為了加強自己的專制統治,維護自己的權威,統治者們更是不惜使用殘酷的刑罰,摧殘那些原本美好的生命,凌遲、剝皮、車裂等酷刑,至今讓人不寒而栗。
除此之外,歷史上還充斥著數不清的暗角:對生命的漠視、視人命如草芥、人殉以及人祭制度……
漢武帝窮兵黷武,好大喜功,年年用兵,倒是成就了衛青和霍去病這樣的千古名將。只是“一將功成萬骨枯”,在他們身后,躺著的是數以萬計的累累白骨。漢武帝終究還是醒悟了,并頒下“罪己詔”,承認自己為政的討失。
此外,還有清朝大興的文字獄,它將一個個良善的讀書人迫害致死,導致文化的荒蕪。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封建時代的文字獄甚至連大文豪蘇軾都未能幸免。
如果說對待乞丐的態度體現一個民族的良心,那么對待知識分子的態度則標志著一個民族文明的程度。不知那些不可一世的君王們可曾聽到飽受冤獄流放邊疆的知識分子的哀鳴!
那些糊涂的君王們根本不可能聽到,他們偏聽偏信小人們的讒言,致使國家敗亡,忠臣含冤,讓無數后人為之扼腕嘆息。
人們常說,讀史使人明智,豈不知讀史更使人垂淚!
歷史不容忘記,因為它浸染了先輩們的鮮血;歷史更不容篡改,因為那是我們中華民族用累累白骨書寫成的。
筆者有一個心愿,就是想通過這本書,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事件,來揭示歷史的暗角,抒發人文關懷;通過那些鮮為人知的沉痛,來警示當代的人們,因為歷史的悲劇不應再重演。
由于水平有限,本書難免存在一些缺點和不足之處,希望各位讀者提出批評和建議。謝謝!
周慕白
2012年4月19日于桐城

目次

朱元璋是個大魔頭安祿山:大唐帝國的噩夢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明皇朱棣活剮三千宮女王安石因變法而毀譽千年宮怨與《何滿子》楊廣的“大頭症”史上最讓人痛惜的投降:李陵兵敗自古紅顏多薄命歷史上文人的非正常死亡古人對生命的漠視男尊女卑的古代社會:從《水滸》中的女子地位說起貞節牌坊下的徽州女人圓明園的無聲哭泣清朝的文字獄說一說那些變態的古代刑罰江山變故與女子之笑慘絕人寰的“人殉”和“人祭”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由小人引起的國破家亡敵國破,謀臣亡“色”字頭上一把刀甯為太平犬,莫作亂離人:說一說中國歷史上的那些亂世袁崇煥含冤受“磔刑”被流放的文明嶽飛:青山有幸埋忠骨封建禮教害死人李香君血染桃花扇一個道士與敦煌的災難……

書摘/試閱



朱元璋是個大魔頭
中國的古代歷史漫長而復雜,期間有太平歲月,更有割據紛爭;有名相輔政,更有奸臣當道。而留給后世印象最深的當是那些擁有無上權力的帝王們了,這其中尤以那些開國帝王更為耀眼。說到開國帝王,必然是歷經磨難,必然是雄才大略,比如說秦始皇,比如說漢高祖劉邦,再比如說明太祖朱元璋。
作為中國歷史上僅有的兩位平民出身的帝王,劉邦與朱元璋有著很多相似的地方,故而朱元璋早年在內心深處也是以劉邦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的。正如清代史學大家趙翼在《廿二史札記》中所說:“明祖亦遂有一漢高在胸中,而行事多仿之。”
其實,朱元璋除了出身與劉邦相當之外,其所用的謀臣將帥與之也很相似。不難看出,明太祖麾下的劉基、李善長、徐達等人與“漢興三杰”——張良、蕭何、韓信驚人地類似。漢高祖劉邦在總結自己成功的經驗時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說到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劉基堪與張良比肩;至于主持政務、籌餉理財方面,李善長亦不輸給蕭何;而功勛卓著、戰無不勝的徐達則是明太祖的“韓信”。可以說,明太祖之所以能滅陳友諒,剿張士誠,平定天下,一統河山,此三人功不可沒。
但是,所謂“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在誅殺功臣方面,劉邦與朱元璋也很相似,后者更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在他即位之初,就開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大屠殺。
當我們回顧歷史時,其實不難發現,中國歷朝歷代的君王,甚至包括那些亂世的梟雄們,都比不上朱元璋在屠殺功臣方面的“業績”。武則天在女皇之路中固然也是經過了血腥的屠殺,但那些被殺之人多半都是李氏宗親和那些反對她的人,其范圍以及數量都不能與朱元璋相提并論;劉邦也殺功臣,但只局限于少數倨傲的將領們,一代名將韓信歸根結底還是呂后所殺。韓信死后,劉邦甚至還很可憐他。史書記載,劉邦聽到韓信被殺時,“且喜且憐之”。比起劉邦的豁達表現,朱元璋就冷血得多,也殘酷得多——
朱元璋通過“胡惟庸案”,一次性便殺掉了1萬余名官員。在這場長達十年的大屠殺中,他連跟隨自己幾十年的兒女親家、開國第一功臣李善長都沒有放過,并且還誅其三族,時年李善長已經77歲。
然而這一切僅僅是一個開始……
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空印案”拉開了序幕。如果說“胡惟庸案”有些人確實是罪有應得的話,那么這件“空印案”則完全是一件冤案了,涉案人員甚至比竇娥還要冤,而且還無處申訴,因為這件案子是專制皇帝朱元璋一手炮制的。在這次大屠殺中,朱元璋又殺了一萬余名官員,很多清廉正直的官員都遭到了無辜的屠殺,其中就有方孝孺的父親方克勤。這樣的大冤案還不是“絕后”的,因為后面還有“郭桓案”。這件所謂的貪污案牽涉之廣、影響之大可謂真正的空前絕后了。在錦衣衛和詔獄的殘酷逼供之下,一人供出了十人,十人供出了一百人,這樣一供十、十供百、百供千,使此案變成了波及全國的驚天大案。此案一共3萬余人被殺,大多數為官員。
朱元璋似乎對殺人還沒有盡興,于是又有了后來的“藍玉案”。藍玉為一代名將,只是此人的性格有很大缺陷。在殺人狂魔朱元璋的凌厲目光下,即便是謹慎小心的劉基都無法保全,何況是藍玉這種性格張揚之人。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錦衣衛告發藍玉謀反,于是,又一場曠日持久的大屠殺拉開了序幕。此案也是遵循前面一貫的作風,一個人謀反,揪出十個同黨,再由這十個同黨揪出一百個、一千個、一萬個,最終,共查出藍玉同黨15000人。無疑,這些所謂的“同黨”都死在了朱元璋的屠刀之下。
以上就是朱元璋洪武年間的“四大案件”了。通過這四大案件,朱元璋幾乎殺掉了所有的開國功臣及大部分官員。嚴格說起來,只有一個人例外,這個人就是朱元璋的老鄉湯和。常遇春很幸運,早在征戰中就去世了,否則等待他的也將是被屠殺的命運。明初第一名將徐達也算是死在朱元璋之手。據說徐達患了背疽,最忌吃鵝肉了,可是朱元璋卻偏偏送了一碗鵝肉給他,徐達只得含淚吃掉了,結果當天晚上便毒發身亡。應該說,朱元璋在殺人方面,有著大義滅親的“良好品質”:李文忠是他的外甥,也是一代名將,為他的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結果朱元璋仍然要殺他,后來虧得馬皇后出面阻止方保全了性命。作為一個冷血的殺人狂,朱元璋也不待見讀書人,比起宋太祖,可謂陰暗得多。宋濂乃是明朝初年的著名學者,也是太子朱標的老師,結果因為孫子參與了胡惟庸謀反案,朱元璋便將賦閑在家的宋濂也抓來京城,準備殺了他,最后還是由馬皇后出面阻止了,可是年邁的宋濂仍然死在了被貶的途中。
學而優則仕,很多讀書人為了進入仕途,不惜寒窗苦讀十幾載。可是他們卻不知道,等待他們的竟是恐怖與屠殺。也許在任何朝代任何時候,做官都是非常好的一個職業,可謂是金飯碗了,但只有一個朝代不是這樣的,這就是朱元璋的洪武年間。只能用一個字來形容官員們的生活狀態,那就是“慘”。朱元璋為了懲治貪官污吏,創造出了一個史無前例的懲罰措施,那就是“剝皮實草”。朱元璋規定,凡貪污60兩以上銀子者,即處死并剝皮。朱元璋在各縣都設有“剝皮亭”。后來干脆沒有限額規定,只要是貪污了,不分多少,一律處斬。據統計,明朝開國以后,因貪污受賄被殺死的官員多達幾萬人。
如果說這些貪官因貪婪被處斬那確實罪有應得,可關鍵問題是朱元璋給官員們定的俸祿實在太低,一品大員一年的俸祿才1044石米,而一名知縣一個月俸祿只有7.5石米,養活一家人都成問題。這與宋朝士大夫的待遇比起來可謂是天壤之別。有明一代,僅靠俸祿養活一家人的官員只有一個,他就是海瑞。既然當官如此悲慘,那為何還有人愿意當官呢?說實話,實在是被逼無奈。面對朱元璋的大屠殺,官員們人人自危,哪個不想辭職回家?哪個不想自然死亡?可關鍵是朱元璋是否會允許的問題,稍有不慎,便是人頭落地。這樣一來,走也不是,留也不是,滿朝文武都活在恐怖之中。
關于朱元璋為什么如此大規模地屠殺功臣,史學家們一般都認為,那是由于朱元璋擔心太子懦弱,恐日后駕馭不了這些厲害的文臣武將。后來太子朱標早逝,朱元璋對太子朱標感情太深,故而決意要將皇位傳給皇太孫朱允炆。年幼的朱允炆那就更駕馭不了群臣了,故而朱元璋才展開了這樣的大屠殺。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67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