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爺爺的爺爺哪裡來(簡體書)
滿額折

爺爺的爺爺哪裡來(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2 元
定價
:NT$ 132 元
優惠價
87115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中國科普大獎圖書典藏書系》囊括新中國成立以來,著名科學、科幻作家經典獲獎作品,展現科學之真、善、美,傳播知識、激發興趣、啟迪智慧!本書是叢書系列之《爺爺的爺爺哪裡來》,書系分爺爺的爺爺哪裡來、悠長的歲月兩模塊。內容包括從“神創論”到認識上的蒙昧時期、“人類起源”科學來之不易、北京人頭蓋骨、北京人頭蓋骨丟失之謎、北京人是最早的人嗎?:一場四年之久的爭論、找到了比北京人更早的人類化石等。

名人/編輯推薦

科普事業需要傳承,需要發展,更需要開拓、創新!當今世界的科學技術在飛速發展、日新月異,人們的生活習慣和工作節奏也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在迅速變化。新的形勢要求科普創作跟上時代的腳步,不斷更新、創新。
“中國科普大獎圖書典藏書系”承載著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科普創作的歷史——歷史是輝煌的,今天是美好的!未來是更加輝煌、更加美好的。書系囊括新中國成立以來,著名科學、科幻作家經典獲獎作品。本書是叢書系列之《爺爺的爺爺哪里來》,由賈蘭坡編著。

我熱烈祝賀“中國科普大獎圖書典藏書系”的出版!“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習近平同志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講得多么深刻!本書系的出版,正是科普工作實干的具體體現。
科普工作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重要事業。1953年,毛澤東同志視察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時說:“我們要多向群眾介紹科學知識。”1988年,鄧小平同志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科學技術研究和科學技術普及是科學技術發展的雙翼。1995年,江澤民同志提出在全國實施科教興國的戰略,而科普工作是科教興國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2003年,胡錦濤同志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則既是科普工作的指導方針,又是科普工作的重要宣傳內容;不是科學的發展,實質上就談不上真正的可持續發展。
科普創作肩負著傳播知識、激發興趣、啟迪智慧的重要責任。“科學求真,人文求善”,同時求美,優秀的科普作品不僅能帶給人們真、善、美的閱讀體驗,還能引人深思,激發人們的求知欲、好奇心與創造力,從而提高個人乃至全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國民素質是第一國力。教育的宗旨,科普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國民素質。只有全民的綜合素質提高了,中國才有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有可能實現習近平同志最近提出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個中國夢!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科普事業經歷了1949—1965年的創立與發展階段;1966—1976年的中斷與恢復階段:1977—1990年的恢復與發展階段:1990—1999年的繁榮與進步階段;2000年至今的創新發展階段。60多年過去了,我國的科技水平已達到“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的地步,而伴隨著我國社會主義事業日新月異的發展,我國的科普工作也早已是一派蒸蒸日上、欣欣向榮的景象,結出了累累碩果。同時,展望明天,科普工作如同科技工作,任務更加偉大、艱巨,前景更加輝煌、喜人。
“中國科普大獎圖書典藏書系”正是在這60多年間,我國高水平原創科普作品的一次集中展示,書系中一部部不同時期、不同作者、不同題材、不同風格的優秀科普作品生動地反映出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科普創作走過的光輝歷程。為了保證書系的高品位和高質量,編委會制定了嚴格的選編標準和原則:一、獲得圖書大獎的科普作品、科學文藝作品(包括科幻小說、科學小品、科學童話、科學詩歌、科學傳記等);二、曾經產生很大影響、入選中小學教材的科普作家的作品;三、宏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方法,時代精神與人文精神俱佳的優秀科普作品;四、每個作家只選編一部代表作。
在長長的書名和作者名單中,我看到了許多耳熟能詳的的名字,倍感親切。作者中有許多我國科技界、文化界、教育界的老前輩,其中有些已經過世:也有許多一直為科普事業辛勤耕耘的我的同事或同行;更有許多近年來在科普作品創作中取得突出成績的后起之秀。在此,向他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科普事業需要傳承,需要發展,更需要開拓、創新!當今世界的科學技術在飛速發展、日新月異,人們的生活習慣和工作節奏也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在迅速變化。新的形勢要求科普創作跟上時代的腳步,不斷更新、創新。這就需要有更多的有志之士加入到科普創作的隊伍中來,只有新的科普創作者不斷涌現,新的優秀科普作品層出不窮,我國的科普事業才能繼往開來,不斷煥發出新的生命力,不斷為推動科技發展、為提高國民素質做出更好、更多、更新的貢獻。
“中國科普大獎圖書典藏書系”承載著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科普創作的歷史——歷史是輝煌的,今天是美好的!未來是更加輝煌、更加美好的。我深信,我國社會各界有志之士一定會共同努力,把我國的科普事業推向新的高度,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目次

爺爺的爺爺哪裡來一、從“神創論”到認識上的蒙昧時期二、“人類起源”科學來之不易三、北京人頭蓋骨四、北京人頭蓋骨丟失之謎五、北京人是最早的人嗎?:一場四年之久的爭論六、找到了比北京人更早的人類化石七、人類起源的演化過程八、人類使用工具也是人類起源的證據九、人類誕生在地球歷史上的位置十、21世紀古人類學者的三大課題十一、保護北京人遺址附錄古人類化石表悠長的歲月我的童年斷斷續續的學校生活考上練習生初到周口店狗骨架和兩本書難忘的升級考試學會“四條腿走路”刻在心間的名字主持周口店發掘鹽井溝挖“龍骨”發現了三個頭蓋骨輾轉雲南行升為技士周口店日寇大開殺戒進修解剖學南下受阻“北京人”失蹤“偷”出“北京人”遺址圖結識夏景修美國古生物學家葛利普與胡適談合作重振周口店一場長達四年之久的爭論發現了丁村遺址尋找比“北京人”更早的人廣西探洞尋“巨猿”河西之行在“四清”和“文化大革命”中尋找細石器的起源從死神身邊逃脫路途依然遙遠流逝的歲月留下了什麼

書摘/試閱

一、從‘神創論’到認識上的蒙昧時期
人很早就想知道自己是怎么來的。由于科學的落后,人們得不到正確的認識,說人是用泥土造的,也就是“神創論”。“神創論”在世界上流傳很廣,東、西方都有這樣的神話故事傳播。
在中國廣為流傳的是盤古開天辟地和女媧摶土造人。古人們認為,世界上最初沒有萬物,后來出現了盤古氏,他用斧頭劈開了天、地,天一天天加高,地一日日增厚,盤古氏也一天天跟著長大。萬年之后,成了天高不可測、地厚不可量的世界,盤古氏也成了頂天立地的巨人,支撐著天與地。他死后化成了太陽、月亮、星星、山川、河流和草木。天地星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出現了,只是世界上還沒有人。這時女媧出現了,她取土和水,摶成泥,捏成人,從此世上就有了人。
在國外的神話中,也有相似的說法。埃及的傳說中,人是由鹿面人身的神哈奴姆用泥土塑造成的,并與女神赫脫給了這些泥人生命。在希臘的神話中,普羅米修斯用泥土捏出了動物和人,又從天上偷來火種交給了人類,并教會了人類生存技能。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神話傳說被宗教利用,成為宗教的經典,并撰成教義,更加在人們心目中廣為流傳。關于“上帝造人”,古猶太教《舊約全書》的創世記部分,說上帝花了6天時間創造了世界和人類:第一天創造了光,分了晝夜;第二天創造了空氣,分了天地;第三天創造了陸地、海洋、各種植物;第四天創造了日月星辰,分管時令節氣和歲月;第五天創造了水下和陸上的各種動物;第六天創造了男人和女人及五谷、牲畜;第七天上帝感到累了,休息了。在基督教《圣經》中的“創世說”中說耶和華上帝創造了天地之后,世界仍一片荒蕪,于是他降甘露于大地,長出了草木。耶和華用泥捏了一個人,取名“亞當”,造了一個伊甸園,把亞當安置在里面。伊甸園中有各種花木,長著美味的果實。后來耶和華上帝感到亞當一個人很寂寞,在亞當熟睡之時,抽出他的一根肋骨造了一個女人,取名“夏娃”,上帝把各種飛禽走獸送到他們跟前。后來,夏娃偷吃了禁果。上帝把亞當、夏娃貶下塵世,隨后發了一場洪水以對世間罪惡的懲罰,并造了一條諾亞方舟,來拯救世間無辜的生靈。
不管是女媧摶土造人也好,還是上帝造人也好,這些神話的傳說都并非出于偶然,而是人們很想了解和知道自己是怎么來的。由于不得其解才造出了“神創論”。
我小時是在農村度過的。逮蟈蟈、掏蛐蛐、捉鳥、拍黃土蓋房是我們那個時代兒童最普遍的游戲。每逢我玩后回家,母親都要為我沖洗,有時一天兩三遍。母親邊搓邊嘮叨:“要不怎么說人是用土捏的呢!無論怎么搓。都能搓下泥來。”我6歲時到離我家不遠的外祖母家讀私塾,也常聽老師和外祖母這樣說。可見“人是泥捏的”的傳說流傳得多廣、多深了。
何時出現的傳說,不得而知,想來在有文字之前就已經開始了。而與“神創論”唱反調的還得說是中國的學者。遠在2000多年前我國春秋時代(我國歷史上一個時代名稱,從公元前770一前476年)的管仲(?一前645年)在《管子·水地篇》上說:“水者何也?萬物之本原也。諸生之宗室也。”意思是說:水是萬物的根本,所有的生物都來自于水。他的這句話說出了牛命的起源。
戰國時代的偉大詩人屈原對自然現象、神話傳說,在詩歌《天問》中,一口氣提出了100多個問題。對女媧摶土造人也提出了質疑:“女媧氏有體,孰制匠之?”意思是說,女媧氏既然也有身體,又是誰造的呢?
最使人驚奇的是,山東省微山縣出土的東漢時期的“魚、猿、人”的石刻畫,原石橫長1.86米,縱高O.85米(現藏于曲阜孔廟),作者不知是誰。在原石的左半部,從右向左并排著魚、猿、人的刻像。讓人看了之后,很自然地會想到“從魚到人”的進化過程。
18世紀的法國博物學家喬治·比豐雖然也曾指出,生命首先誕生于海洋,以后才發展到了陸地——生物在環境條件的影響下會發生變化,器官在不同的使用程度上也會發生變化的科學論證。但是并沒有指出從魚到人的演化關系。
指出從魚到人的演化關系并發表名著的是美國古脊椎動物學家威廉·格雷戈里。1929年他發表的《從魚到人》,把人的面貌和構造與猿、猴的哺乳類、爬行類、兩棲類相比較,把我們的面形一直追溯到魚類。在當時,由于獲得的材料有限,在演化過程中缺少的環節太多,有人嫌他的說法不充分,甚至指責他的某些看法是錯誤的。把從魚演化到人的一枝一節都串聯起來,談何容易,你知道演化經過了多少時間嗎?魚類的出現,從地質時代的泥盆紀起,到現在已有3.7億萬年了,這是多么漫長的時代啊!
能夠說明演化資料的來源,并非是虛構的,而是來自于地下。地層內就是一部巨大的“書”,它包羅萬象。有許多許多東西是由地下取得的,就拿脊椎動物化石來說吧,其實也就是老百姓經常說的“龍骨”。它們絕大多數是哺乳動物的骨骼,由于在地下埋藏的時間較長,得以鈣化。但是要成為化石,還要有一定的條件。首先,包括人在內的動物死亡后,能盡快地被埋藏起來,使其不暴露,然后,經過風吹雨淋,年代久之即可成為化石——我們所要研究的材料。P1-3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1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