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中國流人史(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流人史(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86 元
定價
:NT$ 2316 元
優惠價
872015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在中國古代社會中,流人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群體與社會現象,伴隨著國家的流放制度(流刑)的發展而擴大增多,流人絕大多數被強制遷徙到僻遠的邊疆地區,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不乏受屈辱之士,其間名人輩出,早如屈原、蘇武,以至明清楊慎、林則徐等,不勝枚舉。這類流人在荒涼的邊疆傳播了文明,成了開發拓荒者,也是中原文化與少數民族文化交流的橋梁;對流人群體進行綜合研究,有很重要的學術意義。

李興盛研究員專事流人研究,已三十余年。開始即得著名學者謝國楨先生啟迪指導,后又有羅繼祖、錢仲聯、來新夏等先生支持,對歷史上的流人作了系統的探討研究,他首先撰有地區性的專著《東北流人史》,繼加擴充,寫出了第一部全國性的《中國流人史》,受到學術界的重視和歡迎。他還從理論上探討流人問題,撰寫了《中國流人史與流人文化概論》,在這樣的基礎上,對《中國流人史》做了大幅度的補充修改,完成了二百萬字的《中國流人史》增訂本。

作者簡介

李興盛,男,原籍山東省費縣,1937年11月生于哈爾濱市。黑龍江大學中文系畢業。現為黑龍江省文史研究館館員、黑龍江省社科院歷史所研究員、黑龍江省民族研究學會常務理事。曾任黑龍江省歷史學會理事與黑龍江省旅游協會常務理事等。1991年被黑龍江省政府評為省級優秀專家、省勞動模范與研究員;1992年10月獲國務院特殊津貼,12月被國家人事部批準為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2007年被黑龍江省社科院評為首屆終身榮譽研究員;2008年被省委宣傳部授予“龍江文化建設終身成就獎”。此外,1997年、2002年及2010年,曾應邀赴香港珠海書院、大連白云書院、上海圖書館作流人文化學術報告。30余年來,一直致力于我國流人問題研究,對我國歷代流人這種社會群體與社會現象進行了全方位、多層次、系統化、理論化的深入研究與完整論述,并首次向我國學術界提出了流人文化這一新的名稱、概念與命題。至今其專著與主編之著作已出版32部。專著《中國流人史》(初版)獲黑龍江省社科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與黑龍江省優秀圖書一等獎;《東北流人史》獲1991年中國圖書獎二等獎與黑龍江省優秀圖書一等獎。主編之《黑龍江流寓文化與旅游文化叢書》共8冊,其中本人承擔者7冊。主要有《中國流人史與流人文化論集》、《詩人吳兆騫系列》(傳、年譜、資料匯編各1冊)、《黑龍江山水名勝與軼聞遺事》等,再次獲黑龍江省社科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另有《邊塞詩人吳兆騫》、《黑龍江歷代詩詞選》(另有一名選注者)、《流人史、流人文化與旅游文化》、《塞月邊風錄》、《黑龍江歷代旅游詩選與客籍名人》、《增訂東北流人史》、《黑龍江名人》、《黑龍江漢族文化》及其30年歷史文化論文自選集《大荒集》等均已出版。主編之黑龍江大型地方文獻叢書《黑水叢書》第5至11輯(每輯各一二百萬字不等),也已出版。其中,作為我國第一部流人通史《中國流人史》(初版)、我國第一部區域性流人通史《東北流人史》及我國第一部流人理論問題探討之作《中國流人史與流人文化論集》的出版,結束了我國流人問題研究從來沒有通史專著、沒有理論支撐的局面。其流人問題研究得到了學術界的好評,我國著名學者來新夏教授曾以《流人學的腳步》一文盛譽其流人學研究。2008年5月黑龍江省文史館在其30年流人研究的基礎上舉辦了首屆全國流人文化學術研討會,將流人學的研究推向新的高峰。2011年12月,又應臺灣省學術部門的邀請,參加了一次與流人文化有關的國際學術研討會,這樣其流人學研究影響更遠播海外。此外,近年來又在從事《東北流人文庫》之編纂工作。

名人/編輯推薦

《中國流人史(套裝共2冊)》編輯推薦:世有“顯學”與“晦學”之分,“顯學”為當世所重,而“晦學”雖其學重要,然資料發掘艱難,前人成作較少,一時難見其功,學人潛研者寥寥,若為世所遺忘者,今之流人史、流人文化、流人學類此。

目次

緒論
第一編流放制度沒有產生時期——先秦時代的中國流人
第一章古史傳說話流人——帝舜時“三兇”之流放
第二章夏代的流人
第三章商代的流人
第四章西周時代的流人
第五章春秋時代的流人
第一節千古艱難唯一死,傷心豈獨息夫人——入楚無言之息媯
第二節妻衣褐兮為婢,夫去冕兮為奴——臥薪嘗膽之勾踐夫婦
第六章戰國時代的流人
第一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之兩次放逐
第二節私通太后叛贏政——繆毒與呂不韋謀叛案中的流人
第三節易水荊卿去,遼河太子來——燕太子丹質于秦及其抗秦
第二編流放制度初步形成與產生時期——秦至兩晉十六國時代的中國流人
第一章秦代的流人
第二章西漢時代的流人(附新代)
第一節西漢的建立及其對邊疆的經營
第二節西漢時代流人概況
第三節彭越及劉氏諸王的流徙
第四節長沙不久留才子,賈誼何須吊屈平——賈誼之貶謫長沙
第五節不是云中傳雁信,誰知海上牧羊人——蘇武牧羊北海邊
第六節西漢王朝經營西南地區的歷史見證——張光遠徙古夜郎
第七節早期的東北流人
第八節其他幾位流人
第三章東漢時代的流人
第一節東漢的建立及其對邊疆的經營
第二節東漢時代流人概況
第三節外戚與宦官斗爭中的流人
第四節后妃斗爭中的流人
第五節黨錮之禍中的流人
第六節第五種之流徙及逢俠被救
第七節曠世逸才乘塞守烽——蔡邕髡鉗徙朔方
第八節蔡女昔造秋笳聲,一彈一十有八拍——蔡琰沒于南匈奴
第四章三國時代的流人
第一節三國的形成及趨向統一的分裂
第二節三國時代流人概況
第三節生無可與語,死以青蠅為吊客——虞翻以狂直遠徙交州
第四節萬里流離,死生共之——秦旦等人的使遼與被徙
第五節魯王孫霸與太子孫和爭奪儲位中的流人
第六節魏國的東北流人
第七節蜀國的幾位流人
第八節吳末帝孫皓一朝的流人
第五章兩晉十六國時代的流人
第一節兩晉十六國時代的政治形勢
第二節兩晉十六國時代流人概況
第三節晉代的一組東北流人
第四節咄咄書空之殷浩
第五節竇滔被徙與蘇蕙寄詩
第六節東宮謫卒大起義
第七節苻陽與王皮之遠徙
第三編流放制度正式確立、完全形成時期——南北朝至明代的中國流人
第一章南北朝時代的流人
第一節南北朝的形成與政治形勢
第二節南北朝時代流人概況
第三節韓亡子房奮,秦帝魯連恥——謝靈運祖孫的兩次遠徙
第四節禍福本無兆,性命歸有極——宋彭城王義康與文帝斗爭中的流人
第五節達士逢讒,則英才滅耀——南朝其他幾位以語言或文字獲罪的流人
第六節北魏反對孝文帝遷都案中的流人
第七節盛稱無佛,朝野喧嘩——范縝之流徙廣州
第八節呢近兇狡,疏遠忠良——崔季舒等諫阻后主巡幸晉陽案中的流人
第九節南北朝其他流徙人員表
第二章隋代的流人
第一節隋朝的建立及其對邊疆的經營
第二節隋代流人概況
第三節柳述與元巖之遠徙
第四節楊廣爭奪帝位斗爭中的流人
第五節我國第一個可以考知姓名的海島流人
第六節私議得失,被誣誹謗——賀若弼、高颎之被殺及其親屬徙邊
第七節暗牖懸蛛網,空梁落燕泥——薛道衡家屬之遠徙
第八節楊玄感反隋斗爭中的流人
第九節隋代其他流人簡表
第三章唐代的流人
第一節唐朝的建立及前后兩期的政治形勢
第二節唐代流人概況
第三節唐代初期的流人
第四節武則天臨朝稱制初期的流人
第五節張易之兄弟擅權前后的流人
第六節韋后擅權與張柬之等五王之遠徙
第七節安史之亂中的流人
第八節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長流夜郎的李白
第九節只緣汲黯好直言,遂使安仁卻為掾——杜甫之貶官華州
第十節酷吏中的流人
第十一節地遠心難達,天高謗易成——兩次貶謫之劉長卿
第十二節芳草伴人還易老,落花隨水亦東流——李嘉祐之多次貶謫
第十三節賈生只是三年別,獨自無才已四年——顧況貶謫饒州
第十四節天涯憂國淚,無日不沾襟——戎昱之貶辰州
第十五節一身去國六千里,萬死投荒十二年——永貞革新及柳宗元之兩次貶徙
第十六節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劉禹錫之多次貶逐(附韋執誼等)
第十七節十年蹭蹬為逐臣,鬢毛白盡巴江春——李涉之多次貶逐
第十八節衡岳新摧天柱峰,士林憔悴泣相逢——呂溫貶謫道、衡二州
第十九節李吉甫受訐案中的流人——竇群、羊士諤之多次貶謫
第二十節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人寒窗——元稹之兩次貶逐
第二十一節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白居易之貶江州
第二十二節心為西靡樹,眼是北流泉——今狐楚之貶謫
第二十三節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韓愈之兩次流徙
第二十四節風雨瘴昏蠻日月,煙波魂斷惡溪時——萬古良相與一代偉人李德裕
第二十五節其他重要流人
第四章五代十國時代的流人
第一節五代十國時代的政治形勢
第二節五代十國流人概況
第三節封章才達冕旒前,黜詔俄離玉座端——前蜀張道古的兩徙茂州
第四節后唐二宰相的三次貶謫
第五節家臨涇水隔秦川,來往關河路八千——后晉熊馓的亡命山中
第六節三諫不從為逐客——南唐徐鉉的兩次流徙
第七節南唐保大黨爭中的流人
第八節南唐文字獄案中的流人
第九節最早的一組北方海島流人
第五章宋代的流人
第一節兩宋的建立與政治形勢
第二節兩宋流人概況
第三節問君能有幾多愁?一江春水向東流——日夕以淚洗面的李后主
第四節眾口鑠金,蔓草縈骨——秦王廷關謀逆案與盧多遜之流徙
第五節枯竹生筍迎歸葬——寇準貶死雷州
第六節今到崖州事可嗟,夢中常若在京華——丁謂貶謫崖州
第七節忽從天上謫人間,知向山州住幾年——王禹僻三次貶謫
第八節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之多次貶謫
第九節經年遷謫厭荊蠻,唯有江山興未闌——歐陽修之貶夷陵
第十節千古名樓話名文——滕宗諒謫守巴陵郡
第十一節何人此路得生還——張舜民之多次貶謫
第十二節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蘇軾之三次貶謫(附蘇過)
第十三節獲罪清時人共憎,龍川父老尚相尋——蘇轍之遠謫(附巢谷)
第十四節車蓋亭詩案及蔡確的貶死
第十五節白發坐鉤黨,南遷海瀕州——秦觀之南徙
第十六節去國十年老盡少年心——黃庭堅之多次流徙
第十七節年將半百兩鬢華,謫官憔悴來天涯——張來貶謫黃州
第十八節山猶故險水猶奔,無復前年濺淚痕——晁補之貶謫信州
第十九節身閑愛物外,趣逸諧心賞——宋代理學奠基者程頤之貶竄涪州
第二十節既盲難引望,垂老易悲傷——范純仁之貶居永州
第二十一節改革與保守兩派斗爭中以文字獲罪的幾個流人
第二十二節“六賊”中的流人
第二十三節痛為黎民惜,誰扶大廈傾——李綱之流海外
第二十四節氣作山河壯本朝——趙鼎之流海外
第二十五節天忽崩兮骨欲折,心糜潰兮目流血——張九成之貶大庾
第二十六節區區萬里天涯路,野草荒煙正斷魂——胡銓之流海外(附王庭硅等)
第二十七節已過梅嶺更南征——李光之流海外
第二十八節獲罪皆文字,抗金成謗訕——秦檜專政前后的其他流人
第二十九節生前免見焚書禍,死后重刊黨籍碑——韓侂胄專政時期的流人
第三十節霅川之變加詩案,也使多人瘴地行——史彌遠專政時期的流人
第三十一節只知事去身宜去,豈料人亡國亦亡——丁大全、賈似道擅權時期的流人
第三十二節一寸蠟丸憑寄雁,明年春盡竟生還——雁足傳書話郝經
第六章遼代的流人
第一節遼朝的建立與流人概況
第二節第一個亡國之君向東北的流徙
第三節馬胤卿之流徙東北
第四節李胡、喜隱父子的叛亂與流徙
第五節國破家亡一身存——李芳儀流離絕域
第六節耶律乙辛擅權前后的流人
第七節蕭巖壽與耶律孟簡之流徙(附耶律常哥)
第八節誰知天雨露,獨不到孤寒——以語言與文字獲罪之流人王鼎與李萬
第七章金代的流人
第一節金朝的建立與滅遼、滅宋
第二節金代流人概況
第三節花城人去今蕭瑟,春夢繞胡沙——飲恨塞外的徽、欽二帝(附天祚帝)
第四節飄然一身逐胡兒,被驅不異犬與雞——一組被掠至北方的弱女子
第五節前后十一年,拘囚心似鐵——王倫之拒仕金廷
第六節魂消雪窖,淚灑冰天——朱弁之使金被留
第七節是非留與后人傳——宇文虛中之使金被殺疑案
第八節雪窖冰天十五年——洪皓與張邵之使金被留
第九節國破家亡,正氣長存——其他使金被扣留之宋使
第十節絕塞亂山圍古驛,他時說著也愁人——偽齊皇帝劉豫的流徙
第十一節田玨黨案中的流人
第十二節承安黨爭及周昂之貶謫
第八章元代的流人
第一節元朝的建立及其對邊疆的經營
第二節元代流人概況
第三節雪深沙磧王嬙怨,月滿關山蔡琰悲——汪元量、宋恭帝與王昭儀之北徙(附謝后與全后)
第四節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之視死如歸
第五節濱死孤臣雪滿顛,冰氈嚙盡偶生還——家鉉翁流徙十九年
第六節一批特殊類型的流人
第七節陳韶孫與李謙亨
第八節文、明二帝爭立及王仕熙之遠謫
第九節伯顏、脫脫與哈麻之貶謫
第十節元代其他幾位流人
第九章明代的流人
第一節明朝的建立及其對邊疆的經營
第二節明代流人概況
第三節洪武朝的一組重要流人
第四節遼東雖云樂,不如早旋歸——朱善與孫蕢之貶謫遼東
第五節十年戎馬不離鞍,沙漠長城萬里還——黎貞之貶戍遼東
第六節我國第一部流人詩選《滄海遺珠》中的云南流人
第七節一組涉外的特殊類型流人
第八節一落危途又幾春,百憂交集未亡身——瞿佑之貶保安
第九節阿什哈達摩崖碑及其勒石者劉清
第十節去國孤然一老身,天涯何處避風塵——陳循充軍鐵嶺
第十一節謾道歸來心便了,天涯多少未歸人——郭登之貶謫甘肅
第十二節夢中不識身猶系,又逐東風人紫宸——鄒智之貶海濱
第十三節陽明遺跡瘴溪邊——王守仁遠謫龍場
第十四節“大禮議”案中的流人
第十五節千秋真快士,萬里一孤臣——楊慎之萬里投荒
第十六節八年九死霜前淚,萬里孤臣塞上寒——“李福達獄”案中的東北流人
第十七節到處青山皆吾土——張居正“奪情”案中的流人
第十八節明代其他幾位流人
第十九節神留宇宙的神仙流人張三豐
第二十節明代云南、貴州與西北流人簡表
第四編流放制度由頂峰趨向廢止時期——清代的中國流人
第五編中國流人歷史文獻資料輯錄
第六編中國流人的處境、斗爭及其歷史作用
附錄

書摘/試閱



隋代的疆域,東南和西南與三國、晉、南朝略同,是流放犯人的主要地區之一。隋朝前期,西北流放之地也是基本同于前代,僅至敦煌附近而止。但到煬帝在西域設立且末等四郡后,西域正式成為流放地,這是隋代流人史上的一個特點。這樣,西北也構成一個主要流放地區。至于東北,由于魏、晉的徙所玄菟郡、樂浪郡等地區已為高句麗所據,而煬帝的三次用兵高句麗又并未取得勝利,因此徙所內移,最遠達柳城(今遼寧朝陽附近)。根據上面的論述,結合《隋書》中的有關文獻資料,現將隋代的主要徙所介紹如下。
東南與西南地區主要集中在日南(治所在今越南)、珠崖郡(治舍城,今海南島瓊山東南)、桂林(廣西桂林市)、桂州(治今廣西桂林。另外,煬帝年間桂州郡又曾改稱始安郡)。還有寧越(今廣東欽縣東北)、龍川(今廣東惠陽縣東北)、建安郡(今福建建甌)、蜀郡(治今四川成都市)。另外,隋代文獻中流人徙所大量出現的嶺表、嶺南、嶺外,均為一地,泛指今五嶺以南地區。范圍約為今廣東、廣西大部分和越南北部地區。其中,珠崖郡成為戍所,標志著我國海島流人的首次出現,這也是本時期流人史的一個特點。
西北地區主要集中在敦煌郡(煬帝年間改稱瓜州,治今甘肅敦煌縣西)、且末郡(今新疆且末附近)、西海郡(今青海省青海湖西伏俟城)等地。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015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