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中國孟學史(上下)(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孟學史(上下)(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46 元
定價
:NT$ 876 元
優惠價
87762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2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孟子,戰國中期著名的儒家大師,中國傳統儒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之一。他在論述與品德高尚的人交友時提出了著名的『知人論世』主張。《孟子.萬章下》載:『孟子謂萬章曰:「一鄉之善士斯友一鄉之善士,一國之善士斯友一國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為未足,又尚論古之人。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提出的與不同範圍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的修養方法,反映了孟子嚴以責己,奮發進取的高尚品格。通觀《孟子》一書,孟子將身、家、國、天下及天人視為一個緊密相連的整體。他主張,『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居下位而不獲於上,民不可得而治也。獲於上有道,不信于友,弗獲於上矣。信于友有道,事親弗悅,弗信于友矣』……人們加強修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像妻子』,『人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孟子》所論問題甚多,像從孟子思想的內在整體聯繫劃分,不外乎個體問題、社會問題和天人問題,孟子的思想體系就是由個體論、社會論、天人論三個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子系統構成的系統整體……孟子所追求的個體的完善、社會的協調、天人的和諧,構成了孟學體系的主要內容。

名人/編輯推薦

《中國孟學史(套裝共2冊)》由王其俊主編。孟子,戰國中期著名的儒家大師,中國傳統儒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之一。他在論述與品德高尚的人交友時提出了著名的『知人論世』主張。《孟子·萬章下》載:『孟子謂萬章曰:「一鄉之善士斯友一鄉之善士,一國之善士斯友一國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為未足,又尚論古之人。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提出的與不同范圍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的修養方法,反映了孟子嚴以責己,奮發進取的高尚品格。

目次

緒論第一篇 孟學概述第一章 孟子所處的時代第一節 戰國時代的政治結構第二節 戰國時代的經濟結構第三節 戰國時代的意識形態結構第二章 孟子的生平和著作第一節 孟子的生平第二節 孟子的著作第三章 孟學產生的特殊原因第一節 鄒國地理環境及家庭環境的影響第二節 坎坷經歷的影響第三節 思想淵源第四章 孟學體系(上)第一節 個體論第二節 社會論(上)第五章 孟學體系(下)第三節 社會論(下)第四節 天人論第五節 孟學體系的基本特徵第二篇 先秦時期的孟學第六章 孟子與孔子、《大學》第一節 孟子對孔子的繼承和發展第二節 孟子與《大學》第七章 孟子與《中庸》第一節 人生和諧第二節 社會和諧及天人和諧第三節 關於思孟學派第八章 孟子與郭店楚墓儒簡第一節 對個體的認識第二節 對社會的認識第三節 對天人關係的認識第九章 孟子與荀子第一節 對個體的認識第二節 對社會的認識第三節 對天人關係的認識第十章 孟子與百家爭鳴(上)第一節 孟子與墨家第二節 孟子與道家第十一章 孟子與百家爭鳴(下)第三節 孟子與法家、農家第四節 孟子與稷下學宮第十二章 帛書《五行》、《呂氏春秋》與孟學第一節 帛書《五行》與孟學第二節 《呂氏春秋》與孟學第三篇 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的孟學第十三章 西漢時期的孟學第一節 陸賈、賈誼、韓嬰與孟學第二節 董仲舒與孟學第三節 司馬遷、劉向、揚雄與孟第四節 《鹽鐵論》與孟學第十四章 東漢時期的孟學第一節 王充、王符、仲長統與孟學第二節 趙岐著《孟子章句》第十五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孟學……第四篇 宋元明時期的孟學

書摘/試閱



公元前322年,孟子居鄒。是年,魯平公即位③。“魯欲使樂正子為政”,孟子聞之,“喜而不寐”④。大概經過樂正子的引薦,魯平公欲會見孟子。嬖人臧倉阻撓說:您為什么輕視自己的身份,先去拜訪一個身份低于自己的匹夫呢?孟子辦理母親的喪事超過辦理父親的喪事,因而不能稱為賢者。結果,魯平公取消了會見。雖后經樂正子的勸告,仍未說服魯平公。⑤在這里,臧倉稱孟子為“匹夫”和“后喪逾前喪”,表明孟子至魯是在去齊、至宋、經薛返鄒之后。他雖是著名的儒家學者,但此時無任何官職。約在此時,“魯欲使慎子為將軍”,孟子對慎子說:“不教民而用之,謂之殃民。殃民者,不容于堯舜之世。一戰勝齊,遂有南陽,然且不可……”由于孟子未受魯平公的禮遇,因而在魯國的影響便打了折扣。慎子“勃然不悅”而打斷孟子的話說:“此則滑厘所不識也。”接著,孟子批評魯國以戰爭手段取得土地的不仁行為,斥責為君“辟土地,充府庫”、“約與國,戰必克”的所謂“良臣”是“富桀”、“輔桀”的“民賊”。⑥孟子在魯未遇,遂返回鄒國。
公元前322年,滕定公死。前述孟子在宋時,滕世子曾兩次拜訪孟子,獲得不少教益。他曾對師傅然友說:“昔者孟子嘗與我言于宋,于心終不忘。”⑦于是兩次派然友至鄒向孟子請教喪葬之禮。孟子力主實行三年之喪,認為能否實行三年之喪,關鍵在太子本人,“是在世子”。滕世子聽從孟子的意見實行三年之喪,在喪廬中守喪五個月,未頒布任何命令和告誡,百官、族人皆稱贊世子知禮。舉行葬禮時,四方來觀禮的人見世子悲傷、哀慟,非常滿意。
滕定公喪畢,受滕文公之聘,“孟子之滕,館于上宮”⑧。孟子在滕時,多次與滕文公交談。滕文公詢問怎樣治國,孟子比較系統地闡述了“民事不可緩也……有恒產者有恒心,無恒產者無恒心”、“賢君必恭儉禮下,取于民有制”、“設為庠序學校以教之……學則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倫也。人倫明于上,小民親于下”①等重視農事、賦稅有制、加強道德教化之仁政理論和措施。此時,滕文公即位但未逾年,所以孟子與他的談話稱其為“子”,如“子力行之,亦以新子之國”②。當逾年改元后,即滕文公元年(前321),孟子與其問答則多次稱君。如滕文公“使畢戰問井地”,孟子對畢戰說:“子之君將行仁政,選擇而使子,子必勉之……此其大略也;若夫潤澤之,則在君與子矣。”③當齊人準備加固薛地城池,滕文公十分惶恐而去請教孟子,孟子舉大王居、遷于岐山的事例,勸告滕文公努力實行仁政,“君如彼何哉?強為善而已矣”④。孟子在與畢戰的談話中,闡述了“夫仁政,必自經界始”、“分田制祿”的土地制度和“請野九一而助,國中什一使自賦”的賦稅制度,提出了“無君子,莫治野人;無野人,莫養君子”的社會分工論,描繪了“死徙無出鄉,鄉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則百姓親睦”⑤的自給自足的封建自然經濟的理想畫圖。
孟子在滕時,曾批駁了農家許行“賢者與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的取消社會分工的主張,較系統地闡發了“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義”的社會分工論,農夫“以粟易械器”和“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的產品交換論,“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萬。子比而同之,是亂天下也。巨屨小屨同賈,人豈為之哉”⑥的等價交換論,批評許行的主張是率領人們走向虛偽而無法治理的國家。孟子在滕國的一系列主張,進一步豐富、深化了其仁政理論,為其后來游說梁惠王、齊宣王奠定了理論基礎。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76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