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文化遺產.思行文叢:論文卷 3(簡體書)
滿額折

文化遺產.思行文叢:論文卷 3(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7 元
定價
:NT$ 222 元
優惠價
87193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作者簡介

單霽翔,1954年7月出生,1980—1984年赴日本留學,從事關于歷史性城市保護規劃研究。回國后歷任北京市文物局局長,房山區區委書記,北京市規劃委員會主任,國家文物局局長,現任故宮博物院院長。中國文物學會會長。為第十屆、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畢業于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城市規劃與設計專業,師從兩院院士吳良鏞教授,獲工學博士學位。被聘為北京大學等高等院校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2005年3月,獲美國規劃協會“規劃事業杰出人物獎”。出版《城市化發展與文化遺產保護》、《從“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從“文物保護”走向“文化遺產保護”》、《文化遺產保護與城市文化建設》、《從“館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等多部專著,并發表數十篇學術論文。

名人/編輯推薦

《文化遺產?思行文叢:論文卷3》僅僅是筆者在國家文物局工作的總結,是在近十年從事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思考與行動的真實寫照,是心靈隨筆、情感記錄與親身經歷。

目次

寫在前面
2010年
守護千年古道再書世紀新篇
關于城市文化遺產保護的思考
從“館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關于廣義博物館的思考
關于新時期博物館功能與職能的思考
從“館舍天地”到“大千世界”
博物館的社會責任與社會教育
2011年
試論考古遺址公園的科學發展
博物館的社會責任與社會發展
博物館的社會責任與城市文化
實現考古遺址保護與展示的遺址博物館
文化遺產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社區博物館的社會職能初探
關于博物館的社會職能
博物館的社會責任與改善民生
關于浙江安吉生態博物館聚落的思考
中國大運河的突出普遍價值研究
讓名街評選成為城市特色文化建設的積極力量
讓西藏文化遺產永久傳承
實現保護性再利用的,日址博物館
堅守中國建筑文化遺產傳播的理想
實現原生環境保護的生態博物館(一)
實現原生環境保護的生態博物館(二)
關于“廣義博物館”的思考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加快推進新疆文物事業繁榮發展

書摘/試閱



1965年6月,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幫助下,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在華沙召開了成立大會,并于1971年正式與國際博物館協會相分離,建立了一個新的致力于文化遺產保護的非政府組織。由于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擺脫了博物館傳統職能的束縛,得以不斷地擴大自己的職能和影響。同時,國際博物館協會也在調整博物館功能和職能方面進行探索。l968年7月在聯邦德國科隆和慕尼黑召開的國際博物館協會第8屆全體會議強調“應把博物館視為真正向研究開放的機構,而不是一些傳統的‘堂皇的隔絕’理論的支持者,或是一種私人領域”。1971年8月在巴黎和日內瓦召開的國際博物館協會第9屆全體會議主題是“博物館以人為本,今天和明天:博物館的教育和文化角色”。
1972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支持下,在當時國際博物館協會主要領導人的倡導和推動下,國際博物館協會在智利首都召開了著名的“圣地亞哥圓桌會議”,目的在于反思博物館的社會作用,討論博物館如何對社會全面滲透的問題。該次會議除了有博物館方面的專家外,還邀請了一批教育、文化、科學機構的學者出席。這些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將博物館引入社會改革與發展的大環境中去思考博物館改革之路。H.戴瓦蘭(H.de Varine)指出:本次會議應該被視為一座將兩個不同領域的科學家聯系在一起的橋梁。經過深入討論,會議提出了關于“整體博物館”概念。這一新的博物館概念遠遠超出了對傳統博物館的固有認識,而是將博物館與社會“整合”在一起。所以博物館史專家認為,“圣地亞哥圓桌會議”所形成的“整體博物館”思想,第一次將一個新博物館學運動公之于眾,并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新博物館”,或稱新類型的博物館,例如生態博物館、社區博物館、鄰里博物館、地區博物館、整體性博物館等,它們的核心特征有很多相近之處,其所依據哲學通常被人們稱之為“新博物館學”。“圣地亞哥圓桌會議”所通過的《圣地亞哥宣言》,雖然沒有使用“新博物館學”的名詞,但是其基本原則已基本確立。
1974年在丹麥哥本哈根召開的國際博物館協會第10屆全體會議,主題是“博物館和當今世界”。這次大會決定了國際博物館的未來,所有與會者都清楚地意識到《國際博物館協會章程》已經不適應博物館的發展,不能再代表國際博物館協會的真正目標,為此,決定對博物館的定義進行修改,由此產生了新的章程及其新的定義,給予博物館更多面對社會、面對未來新的意義,即“博物館是一個為社會和社會發展服務的不以營利為目的的永久性機構,它向公眾開放,以研究、教育、欣賞為目的而征集、保存、研究、傳播和展出人類及人類環境的物證”。上述定義得以獲得通過,被看做各方面都能認可的結果,保持了博物館不同思想路線的平衡,保持了博物館的平穩發展。雖然這個表述框架一直存在爭議,但是一直沿用至今。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93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