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徐世澄集(簡體書)
滿額折

徐世澄集(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9 元
定價
:NT$ 354 元
優惠價
87308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文選》中所收學術論文,以作者在社科院工作期間的作品為主,同時也兼顧了作者在院外工作期間的代表作;對少數在建國前成名的學者,文章選收的時間范圍更寬。
這本《徐世澄集(精)》(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組織)是其中一冊。
《徐世澄集(精)》收錄了《古巴民意調查研究》;《拉美學者對“后新自由主義”和“新發展主義”的探索》;《拉丁美洲國家發展戰略的經驗與教訓》;《新自由主義對拉美的影響》;《拉美:新崛起的能源大陸》;《墨西哥經濟發展模式轉換的經驗和教訓》;《墨西哥與泰國金融危機的異同》等文章。

作者簡介

科研局(學部工作局)是我院科研管理工作的職能部門和學部主席團的辦事機構。中國社會科學院於1977年建院,曾設科研組織局和規劃聯絡局。1982年兩局合併成立科研辦公室,1985年更名為科研局。200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成立學部,科研局更名為科研局(學部工作局)。

名人/編輯推薦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文選》是根據李鐵映院長的倡議和院務會議的決定,由科研局組織編選的大型學術性叢書。它的出版,旨在積累本院學者的重要學術成果,展示他們具有代表性的學術成就。
這本《徐世澄集(精)》(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組織)是其中一冊,適合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我這一生的大部分時問是在拉美研究和與拉美交往中度過的,可以說,是情系拉美研究一輩子。1959年考大學時,我報考的是復旦大學新聞系,后來,我所在的上海敬業中學決定保送我去蘇聯留學,因此我進入了北京外國語學院留蘇預備部。1960年因中蘇關系惡化,我沒能去蘇聯留學。1959年初,位于西半球的古巴取得了革命的勝利,古巴是講西班牙語的國家之一,出于形勢的需要,我被組織上安排到北京大學西語系學習西班牙語。1961年7月,當時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簡稱“學部”)拉丁美洲研究所成立時,我正在北大學習,我被選為“學部”在北大定向委托培養的學生,即“代培生”。
1964年1月至L967年2月,我被公派到古巴哈瓦那大學文學和歷史學院進修。在古巴進修的三年,正是古巴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初期,古巴人民在以卡斯特羅為首的古巴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革命和建設的熱情都十分高漲。我和其他中國留學生與古巴大學生一起,除在學習上相互切磋外,還手持步槍、站崗放哨;手持砍刀,多次去農村砍甘蔗;下過兵營,挖過戰壕;乘上火車,周游古巴全國各省。我無數次聆聽過卡斯特羅、格瓦拉等古巴革命領導人激動人心的演講。青年時代在古巴的種種經歷,至今仍歷歷在目,終身難忘。
1967年我從古巴回國時,國內的“文化大革命”已經開始,我到拉美所報到,正式成為拉美所的一員。當時拉美所已歸屬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拉美所的業務工作由于“文化大革命”而停止了。回國后不久,我被借到中聯部業務局,陪同西班牙共產黨(馬列)一代表團訪華,一借好幾個月。送走代表團回所后不久,所里兩派已經聯合,軍管小組駐所代表讓我與另外一位同志去外地搞“外調”,以落實干部政策,解放干部。12月初回北京后,根據上級指示,我又被下放到廣東汕頭牛田洋部隊農場去鍛煉,直到1970年5月19日,緊接著又被下放到中聯部河南沈丘“五七”干校,直到1970年年底才回中聯部拉美局工作。1972 1976年我被中聯部派遣,在中國駐阿爾巴尼亞使館調研室工作。回國后,“文化大革命”中被撤銷的拉美所已經恢復,我被任命為拉美所領導小組成員兼南美研究室主任。
1979年4月至6月,我作為中國人民對外友協代表團團員到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和墨西哥三國訪問,這是我第一次訪問這三個拉美國家。1981年年初,經中央批準,拉美所隸屬中國社會科學院領導,中國社科院是1977年在原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的基礎上成立的。可以說,拉美所又回娘家。
說實在的,我真正坐下來投入拉美問題研究,是在改革開放之后,特別是在拉美所回歸社科院之后。在此前,我與拉美所的其他同志一樣,不是投入政治運動(“文化大革命”)就是下放勞動(我曾三次下放),或在中聯部從事黨的聯絡工作。 我先后在拉美所擔任經濟和國際關系研究室主任、科研處處長和副所長(1985—1995),并長達十多年兼任拉美所主管的中國拉丁美洲學會的秘書長。在我擔任科研處處長和副所長的十多年“雙肩挑”時間里,我積極配合蘇振興所長的工作,在全所同志的努力下,所里的科研工作和國內外的學術交流有了顯著的進展。
1995年上級領導批準我去墨西哥進修,根據規定,我辭去了副所長的工作。從1995年我卸任副所長職務至2008年年初我退休的10多年時間,是我從事拉美研究以來科研成果最多的時期。一共獨著、主編、合著、獨譯或合譯了近20本書,撰寫了數百篇論文、文章和研究報告。可以說,這一時期是我的“豐收”年份。
2008年年初我正式退休。但我仍筆耕不輟,并未放下我的研究工作。當年12月,我有幸隨同中聯部考察團到玻利維亞和厄瓜多爾考察社會主義思潮,取得了不少收獲。2009年1月,我不幸大病一場,先后住了10次醫院,進行了8次化療和1次手術。所領導和同事們以及我的拉美學界朋友對我十分關心,使我深受感動。經過積極的治療、組織和同志們的關心和我的愛人的精心照料,我終于在死亡線上逃脫出來。病魔并沒能摧毀我的意志。2010年我的身體狀況有所好轉,我在積極進行治療疾病的同時,完成并出版了由我主持的《拉丁美洲現代思潮》這一社科院重點項目。
2011年4月,我撰寫的《查韋斯傳——從玻利瓦爾革命到“21世紀社會主義”》一書共50萬字,由人民出版社出版,這部傳記是我向拉美所所慶50周年的小小的獻禮。同年7月,我榮幸地當選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這既是對我的鼓舞,又是對我的巨大鞭策。2011年9月28日是中國和古巴建交51周年,古巴駐華使館舉行了招待會,在招待會上,正在中國訪問的古巴與各國人民友好協會主席凱尼婭-塞拉諾和古巴新任駐華大使白詩德代表古巴國務委員會為我和其他5名為中古友誼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人士授予“友誼獎”獎章和由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勞爾-卡斯特羅親筆簽名的證書。這是對我多年來從事對古巴研究和致力于中古友好工作的一種肯定吧1
2012年5月底,應拉美大學聯合會和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的邀請,我到墨西哥參加了第一屆“中國和拉美加勒比:21世紀的條件與挑戰”的國際研討會,隨后,又應多米尼加共和國全球民主與發展基金會和多米尼加駐華貿易發展辦事處的邀請,于6月1日至7日訪問了多米尼加共和國,多米尼加科學院于6月4日舉行隆重儀式,授予我多米尼加科學院通信院士的稱號。6月6日晚,多米尼加現總統萊奧內爾·費爾南德斯參加了我在全球民主與發展基金會的報告會,并親切地接見了我。
收人這本文集的三十多篇文章都是從我20世紀80年代以來發表過的文章、研究報告或專著中挑選的,以最近十幾年發表的文章為主。根據文章的內容分成“政治篇”、“經濟篇”、“對外關系篇”‘和“社會文化篇”四個部分。有些文章述及整個拉美和加勒比地區,有的文章只述及某一個拉美國家的某一個問題。其中不少文章是對拉美國家時局和政治、經濟、社會形勢的分析和評論,因此文章內容有一定的時間局限性。有些分析從現在的目光來看,未必都很準確。但這是一個真實的歷史記錄。這次我在編文集時,除個別地方作了一些必要的修改外,基本上“原封未動”,把它們一一呈現給讀者。
我從事拉美研究幾十年來,取得了一點微小的成績和進步,這是與國內改革開放創造的“社會科學的春天”大環境密切相關的,是與院、所領導的正確指導以及我的同事們、中外同行們和朋友們的幫助分不開的。我總的體會是:從事拉美問題研究,需要的是對拉美研究的熱忱和深情,對拉美研究魅力的感受和追求。從事拉美研究就像耕種土地一樣,誰灑的汗水多,誰的收獲也就豐碩。“春蠶到死絲方盡”,我愿意為我所鐘愛的拉美研究事業貢獻我的余生!
徐世澄
2012年7月北京

目次

自序
政治篇
20世紀以來拉丁美洲的變革和發展
安第斯五國是發展中的民族資本主義國家
拉丁美洲地區的安全形勢與安全合作
世紀之交墨西哥政黨政治制度的變化
拉丁美洲左派的近況和發展前景
古共“六大”與古巴經濟模式的“更新”
委內瑞拉查韋斯“21世紀社會主義”初析
古巴民意調查研究
拉美學者對“后新自由主義”和“新發展主義”的探索
經濟篇
拉丁美洲國家發展戰略的經驗與教訓
新自由主義對拉美的影響
拉美:新崛起的能源大陸
墨西哥經濟發展模式轉換的經驗和教訓
墨西哥與泰國金融危機的異同
西班牙經濟的發展與啟示
古巴求變
對外關系篇
世界格局的變化對拉丁美洲的影響
拉丁美洲與國際經濟新秩序
美國對拉美霸權政策的演變
冷戰結束后墨西哥的外交政策中的變與不變
亞洲與拉美的關系:回顧和展望
中拉全球治理和區域一體化的合作
社會文化篇
拉丁美洲家庭的變化及其特征’
二戰后拉丁美洲社會科學研究的發展和特點
巴西勞工黨應對社會矛盾的主要做法
墨西哥革命制度黨和國家行動黨如何應對社會矛盾
拉丁美洲與華人
方興未艾的拉丁美洲印第安人運動
玻利維亞的民族關系與民族政策
中拉文化的特點、歷史聯系與相互影響
美洲的古代文明
全球化與拉丁美洲文明
主要著作目錄

書摘/試閱

進口替代工業化發展模式的弊端與70年代后期出現的一系列不利因素結合在一起,導致了拉美地區經濟形勢的急劇變化。70年代后期,不少拉美國家沒有根據世界經濟形勢和國際經濟關系的變化及時調整自己的發展戰略和政策,而是追求高速度、高指標,推行過于龐大的發展計劃。為了解決資金的不足,實行負債發展經濟戰略,過分依靠舉借外債來發展經濟。而西方發達國家通過大量輸出過剩資本,向拉美國家轉移危機并獲取高額利息,使拉美所欠外債總額迅速增長,從1975年的685億美元增至1982年的3287.11億美元。1982年,拉美償債率(債務償付占出口總額的比重)高達4l%;負債率(債務總額與同期出口總額的比率)高達331%。1982年8月,債務大國之一的墨西哥首先宣布無力償還到期債務,緊接著,幾乎所有拉美國家都先后陷入了一場嚴重的債務清償危機。
拉美所欠外債‘1986年增加到3994 29億美元。1989年又增加到4175.25億美元。與此同時,拉美外債的結構也發生變化,中短期債務所占比重增加。外債負擔越來越沉重,其償債率遠遠超過國民經濟的承受能力。
為了應付日益沉重的債務負擔,緩解債務危機引發的其他一系列矛盾,也為了與債權國和債權銀行重新安排到期的債務,拉美國家被迫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要求,以控制國內總需求為基本手段,以對外改善國際收支狀況和消除外部失衡、對內控制通貨膨脹和實現經濟復蘇為目標。為此,拉美國家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壓縮進口,其中包括生產性投入;第二,削減公共部門開支;第三,緊縮貨幣政策,凍結物價和工資。這些措施雖然壓縮進口后國際收支狀況得到了改善,但生產活動則陷入了蕭條。由于削減了公共部門開支,社會發展項目受到了不良影響。而通貨膨脹率卻依然居高不下。此外,凍結工資后,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80年代拉美經濟的發展受到嚴重影響,發展停滯,整個80年代拉美國內生產總值只增長了I.2%,人均增長為一0.9%,使80年代對拉美來說成為“失去的十年”。從1982年至1989年底,拉美地區以償付外債形式向發達國家轉移的資金約2500億美元;地區年通貨膨脹率從1980年的57.6%.E升到1989年的1161%。有的國家,如尼加拉瓜1988年年通貨膨脹率竟高達5位數(33602%)。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率使經濟形勢不穩,投資減少,失業率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貧富差距懸殊,社會更加動蕩。
80年代這場危機使拉美國家深刻地認識到其發展戰略和經濟政策的失誤和缺陷。為了克服經濟危機,自80年代中期起。拉美多數國家對本國原來實行的進口替代工業化內向型經濟發展模式進行調整,開始實施以貿易自由化和國有企業私有化為主要內容的新自由主義外向型發展模式,減少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實行市場化的經濟體制;大力推行國有企業私有化;實行對外貿易自由化,大幅度降低進口關稅,取消出口管制;減少或取消對外資的種種限制,全面開放資本市場,實現國民經濟外向發展。盡管80年代拉美國家經濟的調整并沒有在發展速度上得到體現,但是,多數拉美國家的經濟調整是有成效的,它使拉美國家變更了發展模式,逐步從嚴重的困境中擺脫出來,為90年代及后來的發展打下了一個比較堅實的基礎。
(三)對外關系:從單向依附到多元化和獨立自主
從獨立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多數拉美國家尚未形成自己獨立的外交政策。先是依附于英國;從20世紀三四十年代開始,美國在拉美地區的影響逐步占上風。至60年代,大多數拉美國家執行同美國結盟和“單向依附”美國的政策。
1959年1月初古巴革命的勝利使美國在拉美的霸權地位開始受到挑戰。60年代,隨著民族經濟的發展和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拉美國家的對外獨立性不斷增長。1969年5月,拉美國家在智利比尼亞德爾馬舉行了排除美國參加的拉丁美洲特別協調委員會會議,通過了《比尼亞德爾馬協議書》,要求“深刻變革”拉美同美國的經濟貿易關系。協議書強調,“應當采取具體、有效的措施,以利于消除損害拉美國家加速發展的外部障礙”,這些措施應能“保障有關國家的政治和經濟獨立。特別應當遵循各國在法律上平等的原則,不得通過任何有損于別國國格及其政治、經濟和文化的方式來干涉他國的內外事務……各國有權自由支配其自然資源主權的原則以及經濟合作不能附帶政治和軍事條件的原則”,協議書還重申“拉丁美洲本身的特點”,要“按自己的觀點制定反映其民族特點的解決方案”。這次會議及通過的協議書是拉美外交獨立性增強的重要標志。
70年代拉美外交政策的顯著特點是獨立自主傾向增強,拉美國家對美國離心傾向的增長,在一些問題上同美國進行抗衡,開展反對美國控制的斗爭。70年代,拉美大多數國家針對以美國為主的外國跨國公司的剝削和掠奪,紛紛掀起國有化的浪潮。拉美國家還針對美國尼克松政府1971年8月宣布的對所有進口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征收10%附加稅的限制及美國國會1974年12月通過的《1974年貿易法》對委內瑞拉、厄瓜多爾等拉美和其他地區發展中國家強制性和歧視性措施展開了堅持不懈的斗爭。在1976—1979年召開的美洲國家組織第6、第7、第8次和第9次大會上,許多拉美國家繼續抨擊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1980年3月.美國卡特政府在拉美國家的壓力下,不得不取消了《新貿易法》中對委內瑞拉、厄瓜多爾等國的歧視性條款。
70年代,拉美國家維護200海里海洋權,反對超級大國海洋霸權的斗爭達到了新的高潮。1970年5月,拉美9國在烏拉圭首都蒙得維的亞簽署了《蒙得維的亞海洋法宣言》。同年8月,20個拉美國家又在利馬召開拉丁美洲海洋法會議,發表了《拉丁美洲國家關于海洋法的宣言》。1972年6月,加勒比地區15個國家在圣多明各舉行地區性海洋法會議,有10個國家同意并簽署了《圣多明各宣言》。除召開國際會議外,一些拉美國家還對非法闖人其200海里海域的美國等外國船只采取拘捕、罰款等措施,打擊了海洋霸權主義的囂張氣焰。
70年代,巴拿馬人民收回運河主權的斗爭進入新的階段。t972年托里霍斯執政后,宣布廢除前政府于1967年同美國商定的關于運河問題的3個條約,明確提出收回運河主權。經過艱苦斗爭,1977年8月10日,巴、美兩國就新運河條約的基本內容達成原則協議。同年9月7日,巴、美兩國正式簽署了《巴拿馬運河條約》和《關于巴拿馬運河永久中立和營運條約》。新的《巴拿馬運河條約》規定,在1999年12月31日期滿后,巴拿馬將完全控制運河和運河區。P8-11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0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