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非搖擺不可
滿額折

非搖擺不可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20 元
優惠價
95304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3元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是一本簡單易懂又實用的爵士樂工具書,書中不僅介紹爵士樂的歷史、爵士大師及著名的爵士專輯,還有其他同類爵士書未曾詳述的爵士樂演奏方式及樂器編制等,更附上紐約職業樂手專為本書錄製的試聽CD。無論是樂迷、樂手或入門者,都能透過本書領略爵士樂的脈絡及奧妙,解開心中長久以來的謎團。
本書作者林煒盛以自身旅居紐約從事職業爵士音樂演奏者十年來的資歷,以最深入淺出的方式,告訴讀者如何欣賞與理解爵士樂,同時,更有來自以「爵士樂之都」著稱的紐約的第一手爵士樂資訊。

作者簡介

林煒盛/爵士樂低音提琴演奏家 Jazz Bass Player

台大哲學系畢業,紐約州立大學普切斯分校(Purchase Colleg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音樂碩士,主修低音提琴。自1999年起旅居美國紐約至今,以演出爵士樂及流行樂為職業,為目前紐約唯一台灣出身的職業爵士樂手。其個人專輯"Gone With the Wind"於2006年10月獲國際知名爵士樂媒體All About Jazz New York介紹及好評,個人更於2007年7月被All About Jazz New York挑選為當月受注目音樂家(Listen Up)。目前居住於紐約,每年約有四分之一的時間停留在台灣,從事職業演出、錄音及教學工作。

目次

自序
概念篇
一.什麼是爵士樂?
二.爵士樂團常見的編制
三.傳承與創新:爵士樂簡史及風格流派簡介
四.巨人的腳步:爵士史上的大師聆賞篇
五.如何聽門道?150張經典爵士專輯推薦
六.暢遊爵士之都──到紐約聽爵士的教戰守則
七.紐約客帶路聽爵士──爵士演出場所及主要爵士音樂節
八.搖擺狂潮:世界知名的爵士音樂節
九.在台灣聽爵士
進階篇
十.爵士貓(jazz cat)怎麼玩?
十一.紐約飆爵士:jam session
十二.Open Mic:歌手練功的好地方
十三.誰是老大?樂團中的Leader與sideman
十四.爵士樂的當代面貌
十五.老邁的爵士道:Miles Davis的音樂發展脈絡與專輯推薦
十六.昔日的流行,今日的傳奇:爵士大樂團(Big band
)附 錄

書摘/試閱

紐約飆爵士:jam session
在談紐約的jam session之前,讓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jam session。

Jam Session-爵士樂精神的最佳表現
什麼是jam session呢?簡單的說,jam session就是未經編排,充滿隨機性的樂手合奏,因此jam session可以說是樂手間交流的一種重要形式。在爵士樂的世界裡,藉由這種合奏的形式,可以認識不同的樂手。Jam session同時也是樂手之間辨別能力高低的最佳途徑,因為它是無法預先排練的,所以樂手的實力很快就可以看出高下。

在爵士樂的聖地──紐約城裡有許多爵士樂俱樂部,都會在一週當中固定安排幾天jam session,總是吸引大批的樂手來此報到。樂手希望自己的聲音能夠在jam session中被更多人認識,同時也希望藉由jam session與不同樂手的音樂互相激盪,讓自己的音樂實力更上一層樓。對樂手而言,舞台上的jam session除了是真正的學校,對我來說,jam session更是爵士樂精神的最佳表現。

Jam session的特性
身為一位樂手,如果想去jam session見見世面,必須先知道jam session的規矩。到紐約的jam session舞台與各方樂手較勁之前,最好先有以下準備。
1、曲目方面
一個合格的爵士樂手,通常會知道數百首以上的爵士樂曲,這些樂曲也可以算是爵士樂的基本曲目,曲目中有所謂的標準曲(standards),也有爵士樂歷代大師所寫的作品,例如Charlie Parker、Thelonious Monk、John Coltrane的部分作品等等,這些爵士樂的基本曲目,是身為一位合格的樂手必須要會演奏的基本曲目。所謂的「會」,某個程度上指的是除了能夠不看譜來演出這些作品外,演奏的內容在和聲和節奏上當然也必須要有基本的程度。

當jam session的主持人宣佈下一首歌曲由哪些樂手演奏之後,樂手們隨即上台,並且討論要彈奏的歌曲,通常整個討論過程不會超過一分鐘。當有人提議要彈哪首歌曲時,如果沒有不同的意見,接下來就是確定每位團員都知道這首歌的和弦進行,如果有人不會這首歌,通常就會換歌,基本上jam session的歌曲必須是台上每位團員都知道的歌。當然,如果開的歌曲屬於基本曲目,卻有人不會的話,如果是在競爭激烈的紐約,這位仁兄就有可能遭到其他樂手的嘲笑,或是不耐煩的眼神或言語相向。

2、沒有預先的編曲
真正的jam session充滿許多無法預期的部份,當樂手決定好要彈奏什麼歌曲之後,有些歌曲如果不需要前奏(intro),吹主旋律的管樂手會說“right on it”,意思就是不需要前奏(intro),直接從主旋律開始;相反的,如果需要前奏的話,那麼彈和聲的樂器(鋼琴或吉他)便會彈一段前奏(這部份當然也是十足的即興演奏),鼓手和貝斯手必須能夠分辨出是什麼和聲,馬上跟上來。接下來,吹完主旋律後,即進入即興演奏的部份,整個過程完全沒有任何預先編排的部份,所以中間會有很多需要互相仔細聆聽,並且互相跟隨(follow)的情形,這也可以真實地考驗出一個樂手的程度為何。

在jam session的舞台上,一個樂手的程度可以說當下立判。首先是節奏的部份,由於每位鼓手的風格有其不同,跟從來沒有合作過的鼓手合作,必須能夠在第一時間掌握該鼓手下拍的律動。第二是和聲的部份,即使是同樣一首爵士樂曲,不同的鋼琴手所伴奏的和聲,也有殊異之處,所以其他樂手也必須能夠在第一時間聽到鋼琴手彈出的和聲,樂團的每個人也才能夠彈出對的東西。從以上兩件事就能夠看出一個樂手的能力為何,愈是好的樂手,即使是跟從來沒有合作過的樂手彈奏,也能讓整個樂團無論在和聲或是節奏上,都可以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這也是一般在jam session中可以很明顯分出樂手程度高下的地方。

3、無法知道會跟誰合奏
在一般jam session的場合中,基本的運作方式為樂手將自己的姓名和演奏樂器填在店家提供的表格上,而jam session的主持人(host)就會依照樂手的樂器及先來後到的順序,來決定樂團的演出組合。以爵士樂手如雲的紐約來說,幾乎每次jam session來的樂手都不盡相同,也因此樂手每次來jam session時,就會很容易跟不認識或是沒有合作過的樂手一起jam session。這麼一來的好處是,你必須跟不同程度或風格的樂手一起合作,而樂手上了台之後,也大概只有不到一分鐘的溝通時間,便要開始演奏。所以,這時候就可以看出一個樂手的真正功力了。一個好的樂手即使是跟從來沒有合作過的樂手合作,一樣會讓音樂聽起來好像這是一個已經排練很久的樂團一樣地熟練,而如果樂團出現樂手程度參差不齊的情況時,有時候整體呈現出來的音樂品質也會受到不少的影響。

4、樂手間建立人脈網絡的重要場所
樂手間要彼此認識,甚至開始一同演出或合作,通常就是從jam session開始的。基於jam session特有的不可預期性,因此從jam session便很容易看出一個樂手真正的程度在哪裡,於是jam session也成為樂手自我介紹、將自己推銷出去的地方。

當不同的樂手在台上jam session各顯神通時,台上也有許許多多的樂手正睜大了眼睛看著表演,仔細觀察每位樂手的功力,如果聽到有傑出的樂手,等到那位樂手一下台時便會有其他樂手上前跟他要名片,以便日後有演出的話,可以邀約合作。所以jam session除了是樂手磨練技藝的地方,更可以說是樂手間建立人際關係網路的重要場所,換句話說如果你表現傑出,而且歷經多次的jam session所表現出來的程度都一致,慢慢地就會有人找你合作演出;反過來說,如果表現得不夠好,恐怕你的「名聲」也會很快地傳出去。所以上台前必須要先確定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和程度,而不是只是想上去「玩玩」而已。

當然,除了音樂表現之外,台下樂手間的交談或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些樂手在台上的表現非常傑出,然而下了台之後卻表現出一副傲慢或是不想跟人說話的態度,這樣的話,恐怕會找他要名片的人就很少了;如果樂手在台下能夠主動與人熱切地交談,並專心聆聽台上樂手的演出,且不吝於大聲拍手,這樣的樂手通常會比較受歡迎,相對的這也會提高自己被找去演出的機會。

Jam session是一門重視「溝通」和「團隊合作」的藝術,好的樂手不僅知道讓自己在台上表現傑出,更懂得透過樂手之間的通力合作,讓整個樂團聽起來非常精采,除了適度表現自己,同時也要讓樂團中的其他成員有表現的機會,如此一來,樂團演奏出來的聲音,我相信才是最好聽的。Jam session是殘酷舞台,也是進步契機

紐約從30年代以來就是爵士樂的發展重地,無論是40年代咆哮樂(bebop)的興起,或是之後各種新風格爵士樂的陸續發展,紐約都是這些音樂的發展中心。直至今日,據我估計,具國際知名度的爵士樂手中,十個有九個都住在紐約,而每年更有大量來自全世界的爵士樂手,希望到紐約發展爵士樂的職業生涯,爵士樂手的水準由此可見一般。而紐約的jam session,更是許多初來乍到的爵士樂手發展人脈關係的重要所在,因此無論對爵士樂手來說,或對想觀賞爵士樂演出的樂友來說,jam session都是一個非常好的去處。

如果有機會去紐約看看的話,不管是觀光旅遊或是長住一段時間,jam session其實都是一個可以充分把握的機會。剛開始到紐約唸書時,我在第一個學期就常常跑去曼哈頓的jam session場合觀賞別人jam session。一開始覺得那好像很難,而且站上舞台時,人家開歌你都不會彈的感覺,應該也很難為情,所以那時候我一方面看看人家常常在jam 什麼樣的歌,二方面也自己在家準備。準備的方法不外乎就是把最常演奏的大約五、六十首歌先好好聽熟,然後慢慢地練熟。這樣一來,最起碼出去外面跟人jam session時,會有一個基本曲目。不然的話,無論去那裡,都只是在浪費其他同台樂手寶貴的時間而已,而且通常人家不會給你好臉色看。

我一開始去jam session的最大理由,就是希望能夠多增加一些跟樂手合奏的經驗,同時也希望讓自己會演奏的曲目愈來愈多。每次去jam session,通常在那裡等了兩個小時,真正上台大概只有十幾分鐘而已,其他時間都是坐在台下看。但是我覺得從台下看台上樂手的互動,一樣可以讓我學到很多東西。如果聽到不知道的歌,我也會問旁邊的樂手,並把曲名抄下來,日後再去唱片行找CD。而到了台上,因為自己的經驗或能力不足,一開始的半年或一年左右,也常常有人給我臉色看。不過,我還滿習慣這種場面的,因為以前在台灣當樂師時,也常常遇到類似的情形,但我一直覺得應該要謝謝這些給你臉色看的人,因為他們願意告訴你事情的真相(就是自己能力不行),剩下的其實就只有你的自尊心願不願意接受而已。通常自尊心很強的人,會把音樂跟人的自尊,或其他的個人情感因素混在一起,而沒辦法接受事實的人,通常音樂上的進步可能也就到此為止。

我自己有一些外國的朋友,住在紐約一、兩年了,卻從來沒去過jam session。有時候會問他們原因,大多數的回答是沒時間,或是沒準備好,再不然就是“Timing is not right.”。其實我個人覺得,不想去參加jam session比較像無法克服自己心中的恐懼,若是怕自己上台不會彈,又害怕別人嘲笑的眼光,去jam session自然就變成一項「不可能的任務」(Mission Impossible)。事實上,當別人踐踏你自尊心的同時,也可能就是你可以真正審視自己的程度並且進步的開始。我常常覺得,去jam session最大的意義,就在於知道自己現在的程度在哪裡。

剛來紐約時,我住在曼哈頓的北邊,開車到曼哈頓至少約一個半鐘頭,但是我還是每個禮拜都盡量逼自己去jam session兩到三次。有一些jam session是從凌晨一點到五點,如果提早到jam session地點,我就會把後車廂準備好的睡袋拿出來,調好鬧鐘,先在車上休息,等時間到的時候再出現。不過有幾次實在睡太熟了,睡醒時已經天亮了。

回想剛到紐約的前一、兩年,藉由jam session的確學到很多東西。從曲目的熟練,到心態上的輕鬆,其實很多都要感謝那一、兩年的jam session,另外,我也學到職業樂手出門演出(做gig)不帶譜是怎麼一回事,這跟台灣是不大一樣的。觀眾看熱鬧也看門道

如果你是一般的遊客或觀眾,而不是想上台參與jam session的樂手,事實上,jam session本身一樣可以帶來極大的樂趣。除了聆聽音樂,並隨著節奏擺動之外,其他還有很多值得欣賞的部份,例如可以觀察並欣賞彼此完全不熟的樂手,如何互相聆聽,以及一起合奏時的眼神或是音樂上的交會等等。也許演奏者剛開始時因為彼此不熟,無法馬上聽起來很整齊,但是在幾個回合過後,你會發現他們聽起來愈來愈契合,我相信在這種合奏之中,樂手彼此用心靈互相溝通的過程,不只對於樂手,就算對觀眾來說,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不管是樂手或是非樂手,如果有一天到紐約,不管是長住或是觀光,如果想知道或體驗一下爵士樂的精神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的話,除了去看表演之外,jam session更是一定不可錯過的地方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5 304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