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宋瓷的工藝精神(簡體書)
滿額折

宋瓷的工藝精神(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28 元
定價
:NT$ 768 元
優惠價
87668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宋瓷的工藝精神》中國傳統陶藝的歷史是那樣的長,一個人無論工作得多麼勤奮,其探索與研究的生涯都是短暫和有限的,何況其間走過的彎路又不知是如何之多,準確選擇值得研究的事與物,將它們弄明白后再清楚地表述出來,實在不容易。更何況任何回憶式的探索都會帶有現世的各種色彩,同時也會因不同思潮的影響而發生質變。每每想到這些,就很容易面對傳統消極而待。

作者簡介

鄭寧,清華大學文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陶瓷藝術設計系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陶瓷藝術委員會委員、ISCAEE國際陶藝教育交流學會副會長、代表著作:《日本陶藝》《陶藝的釉》。

探索中國傳統陶藝的發展史本來應該是件好事,但細想起來,回顧式探索往往使人感到迷茫和缺失,雖然研究的愿望是美好的,結果卻未必理想。
中國傳統陶藝的歷史是那樣的長,一個人無論工作得多么勤奮,其探索與研究的生涯都是短暫和有限的,何況其間走過的彎路又不知是如何之多,準確選擇值得研究的事與物,將它們弄明白后再清楚地表述出來,實在不容易。更何況任何回憶式的探索都會帶有現世的各種色彩,同時也會因不同思潮的影響而發生質變。每每想到這些,就很容易面對傳統消極而待。
這樣思考并非出于悲觀,而是源自更深的動力,總是希望通過自己的經驗和探索,從傳統陶藝中提取一些具有內涵而容易被忽略的東西。有時我會自問,那些驅使大部分陶工一輩子不停地從事的精湛技藝,其價值究竟有多大?同時,我還深切地感到,大部分陶工往時的精神追求被現代人精心地掩飾在漂亮的工藝美術的范式之下。因為在人們的意識中,傳統陶藝有基本的創作原則,被界定在工藝美術的范疇之內,所以注定了每個陶工都要參與這種工藝美術式的追逐。在這種前提下,藝術創作的原則有可能得到了滿足,但作為陶工的人的精神,卻有很多失落,因為陶工們真實思想和感情的存在很容易被忽視。
為了擺脫這種思想困境,大部分陶工所選擇的路,就是技藝的不斷重復與世代傳承,它通過傳統的傳承習慣傳授給每一個學徒。很顯然,這種傳承習慣為陶工建造了一個回避思想的天堂,它讓陶工進入了一個純粹的個體性的技術世界中,愿望、期待、感情都掩埋于此。
我相信技藝之外一定有一個獨立于表象而存在的工藝精神世界,它就像一個偉大而永恒的謎,我們通過觀察和思考只能部分地抵達它。
面對古代陶瓷,常有一個問題使我思考:古代究竟離我們有多遠?
認識時間,有兩個不同的角度。一是物質意義上的,一是精神意義上的。對物質意義上的時間的確認,人們歷來比較自信,如古陶瓷斷代,盡管學術界時有爭議,但通過取證,達成共識是相對容易的。然而,精神意義上的時間如何理解?過去的事有時會覺得很近,有時又覺得很遠,這是心理上的距離。當面對一件件古代陶瓷器時,有時似乎能夠切身感受到陶工的創作狀態,似乎覺得可以直接與他們對話。但是,更多的時候,我們又會覺得很遙遠,遙遠得使人很難揣摩那時人們的心思。歷史滄桑,今天我們所能夠看到的只是殘留的遺址和幸存的遺物。很多本來蘊藏著陶工們無限思緒和真實感受的陶瓷作品,似乎只成了驗證歷史存在的標本,僅靠這些東西去追尋當時陶工客觀的實際創作狀況已經很困難,更何況去了解他們心里的思想與情感。當我們真正想用心和他們對話時,會發現他們距離我們實在太遙遠,因為他們的思想與行為早已隨著他們的生命消失,真正實現與古代陶工對話是不可能的了。但眼前一件件實在的陶瓷作品又那么清晰可見,其對理想追求的表述也是那樣鮮明,不由得誘發了沿歷史長河追尋古代陶工思想的愿望。

目次


第一章 宋瓷工藝精神的研究
第一節 宋瓷工藝精神的研究意義
第二節 宋瓷工藝精神的基本認識
第三節 宋瓷工藝精神的本質特征
第四節 宋瓷工藝精神的形成要素
第五節 宋瓷工藝精神的研究途徑

第二章 宋瓷的地域特征與社會屬性
第一節 宋瓷鮮明的地域特征
第二節 宋瓷獨特的社會屬性

第三章 宋瓷豐富的生活意趣
第一節 飲食與宋瓷工藝
第二節 飲酒與宋瓷工藝
第三節 飲茶與宋瓷工藝

第四章 宋瓷造型與官窯意識
第一節 宋瓷造型的主要類型
第二節 宋瓷造型的官窯意識

第五章 宋瓷裝飾與民窯情趣
第一節 宋瓷的裝飾工藝與內容
第二節 宋瓷裝飾的民窯情趣

第六章 宋瓷釉色的工藝特點與道儒美感
第一節 宋瓷釉色的工藝特點
第二節 宋瓷釉色的道儒美感

第七章 宋瓷突出的審美特征
第一節 青瓷之純靜
第二節 黑瓷之幽玄
第三節 白瓷之明潔
第四節 窯變之燦爛
第五節 官瓷之雅正
第六節 民瓷之質樸

第八章 宋瓷蘊含的工藝精神
第一節 源自人生理想的意志精神
第二節 源自生命本能的創造精神
第三節 富有生活意趣的詩性精神
第四節 充滿睿智哲思的理性精神
第五節 源自生存本能的民族精神
后記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中國的官營手工業發展較早,唐五代以來,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和手工業生產的發展,除了兵器制造、鑄錢、奢侈消費品以及禁榷品生產等幾個特殊的領域被政府壟斷,生產規模有所擴大外,在整個社會手工業生產中,官營手工業的比例呈不斷下降的趨勢。但是,官營手工業特殊的組織方式和流通方式使其擁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宋代的官營手工業機構名目繁多,分為院、作院、作坊、庫、務、場、局、作等名稱,并可分為集中于京城(北宋為汴京,南宋為臨安)的中央機構和分散于各路、州的地方機構。中央的官營手工業機構和作坊主要隸屬于少府、將作及軍器三監,三監之下又有若干院,如少府監下屬有文思院、綾錦院、西染院、裁造院、文繡院、鑄印司,將作監下屬有修內司、東西八作司、事材場、東西退材場、東西窯務、麥麩場、丹粉所,隸屬于軍器監的有東西作坊、作坊物料庫、皮角庫場、斬馬刀局、廣備攻城作、弓弩院、造箭院。地方諸路的官營手工業機關,以礦冶、鑄錢、酒務等監及軍器作院為主。除了路州設置的作院外,中央有時也會直接遣官在地方置局,總領造作。
有的官營手工業工場規模相當大,東京以東西作坊為首,全盛期有兵校及工匠7931人。為了提高生產效率、保證產品質量,在工場里以“作”為基本單位對生產過程進行了細密的分工,如東西作坊下分51作;文思院原有32作,后從后苑造作所撥調來10作,共42作;內侍省領的后苑造作所由74-發展為81作等。
官營手工業的項目繁多、規模巨大,相應地也就需要大量的勞動者。在宋代,各官工場都有固定的工匠編制,有缺額的時候才能填補。工匠主要由雇募而來,所以在各監的本錢計算中就包括了付給工匠的工雇費。一般來說,官營工場都采用募天下良工,散為匠師的方式,所以雇募制是官匠來源的主要方式之一。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668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