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關注氣候:中國氣候及其文化影響(簡體書)
滿額折

關注氣候:中國氣候及其文化影響(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8.8 元
定價
:NT$ 173 元
優惠價
87151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獨辟蹊徑,在介紹中國氣候特點及其成因的基礎上著重分析中國氣候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的關聯性,講述中國氣候與中國古代二十四節氣、中國人民的衣食住行及中醫科學等方面千絲萬縷的聯系,頗具趣味性。

作者簡介

林之光,1936年1月生,江蘇太倉市人。1959年畢業于南京大學氣象系。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曾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1991-1994任《中國氣象報》總編輯。氣象學專著有《地形降水氣候學》,《中國氣候》(合著)等3部,發表中英文論文70余篇,成果曾獲省部級科研二等獎。92萬字的《中國氣候》(合著)曾在上海、臺北(繁體字版)和美國(英文版)出版。1992年開始獲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榮譽理事。《氣象知識》雜志編委會顧問。科普著作有《環球涼熱》,《氣象萬千》,《氣象與生活》,《中國氣候及其文化影響》等約20余部(含主編),科普文章數百篇。作品曾多次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獎勵。1990和2007年兩次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評為“中國有突出貢獻的科普作家”,1996年被國家科委,中國科協授予“全國先進科普工作者”稱號。
近十余年來,致力于氣象學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的研究,已有初步成果問世。

名人/編輯推薦

《關注氣候:中國氣候及其文化影響》由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出版。

我1959年南京大學氣象系氣候專業畢業,國家統一分配到中央氣象局工作。我一輩子從事科學研究(其中僅1991年~1994年任《中國氣象報》總編輯),主要從事中國氣候方面研究。在我迄今53年研究過程中,對中國氣候的認識共有3次飛躍,使我對中國氣候的研究,突破了氣象學和自然科學的范疇,進入到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交叉領域,第一次提出了“中國氣候深刻影響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從形成外因看,實質上是一種寒暑文化”,提出了“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自然科學(也)有責”,提出了“母親氣候”(類似“母親河黃河”)等新觀點。當然,它們還有待讀者的批評和時間的檢驗。

目次

中國傳統文化從形成外因看,實質是“寒暑文化”(代序)
第一章氣壓與季風
一、中國冬夏季節氣壓場的分布和形勢
二、中國季風氣候及其成因
三、季風氣候對中國的主要影響
第二章中國的氣溫
一、中國(最冷)1月平均氣溫分布
二、中國冬季是世界同緯度上最冷的國家
三、中國冬季中最冷的地方——“北極村”漠河
四、中國(最熱)7月平均氣溫分布
五、中國夏季氣溫最高的地方——新疆吐魯番盆地(火爐高溫)
六、中國夏季最悶熱的地方——長江中下游地區(蒸籠高溫)
七、“冬冷夏熱春秋急”——中國平均氣溫年較差分布
八、“早穿皮襖午穿紗”——中國平均氣溫日較差分布
第三章中國的四季
一、四季如何劃分
二、四季哪天開始
三、中國四季短長
四、中國四季更替世界最鮮明
第四章地形對中國氣溫的主要影響
一、“高處不勝寒”——海拔高度對氣溫的影響
二、四川盆地孤立無霜區——地形影響氣溫的世界奇跡
三、四川盆地“沒有海洋的海洋性氣候”——地形對氣溫年、日較差的影響
第五章中國的降水
一、從“雅州天漏”說起——中國年平均雨量分布
二、中國年雨日、年雨時分布
三、中國的暴雨
四、中國的降雪和積雪
第六章中國的雨季和旱季
一、華北春旱和江南春雨
二、黃梅時節家家雨——江淮梅雨
三、夏雨與伏旱
四、秋高氣爽與秋雨綿綿
五、中國冬季中最鮮明的晴雨對比區——川西、云南VS四川盆地、貴州
六、“風調”才能“雨順”
七、中國豐富多彩的雨旱季節類型
第七章地形對中國降水的影響
一、沙漠地區有森林——海拔高度對降水的影響
二、森林緯度帶上的沙漠——坡向對降水的影響
三、金沙江河谷的“西南干旱中心”——多重山脈背風坡減雨效應疊加造成的中國氣候奇跡
……
第八章中國的風速、濕度和蒸發
第九章中國的云量和日照
第十章 中國的霧、雷、雹、霜、凇和沙塵暴
第十一章中國氣候區劃
第十二章寒寒熱熱度春秧
第十三章中國氣候對我國衣、食、住、行、民間體育競技等文化的影響
第十四章 中國氣候與二十四節氣文化
第十五章中國氣候與中國園林文化
第十六章 中國氣候與中國古詩詞文化
第十七章 中國氣候與中醫、中醫養生文化——中國氣候影響中國傳統文化之六
后 記

書摘/試閱



那么,四季是怎樣劃分的呢?
古代,以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2月4日)到立夏(5月6日)為春季,立夏到立秋(8月7日)為夏季,立秋到立冬(11月7日)為秋季,立冬到立春為冬季。現在習慣上通常以3月~5月為春季,6月~8月為夏季,9月~11月為秋季,12月~2月為冬季。這種劃分季節的方法,每季都是3個月,整齊劃一,明確易記,而且夏季也確是最熱,冬季也確是最冷。
可是,這類劃分季節的方法,有一個嚴重的缺點,這個缺點恰恰也是從“整齊劃一”這點上產生的,就是許多情況下不能正確地反映當地的氣候特點和物候景象。比如,同樣是3月份,海南島已經感到夏熱的時候,黑龍江仍然是冰天雪地的嚴冬天氣,而長江中下游廣大流域,卻又是“春風又綠江南岸”的初春景象。同是春季3月,祖國各地卻是春夏秋冬四季氣候都有,這豈不是亂了套嗎?
因此,還有第二種劃分季節的方法,就是根據當地大自然面貌,即物候景象的變化來進行自然季節劃分。
劃分自然季節的關鍵是確定溫度指標。
大家都有這樣的體驗:冬天是冷的,夏天是熱的,而春季溫暖,秋季涼爽,不冷不熱。因此,劃分四季實際上只要確定兩個溫度界限就可以了。一個是冬季和春秋之間,也就是冷和暖之間的界限。另一個是確定夏季和春秋之間,也就是熱和暖之間的界限。
那么,冷、暖、熱之間的溫度指標,該怎樣確定呢?
天氣的冷暖變化,動植物反應最靈敏。比如,嚴冬即將過去,天氣開始轉暖的時候,桃杏花開,萬紫千紅,這可以作為春季來臨的指標,平均氣溫大約是10℃;當天氣由暖轉冷,自然界梧桐葉落,柳色飛黃的秋盡冬來景象出現時,日平均氣溫也大約是10℃。因此,我們可以大體把10℃作為冬和春秋,冷和暖之間的界限指標溫度。燕子是我國著名的候鳥,隨著季節的變化而北來南歸。它的北來,表示天氣開始熱起來了;它的南歸,又表示熱天就要過去了。據有的學者的多年觀察,南京、上海一帶燕子北來南歸時,平均氣溫都是在22℃左右,因此,22℃可以作為夏季和春秋,即暖和熱之間的界限指標溫度。
當然,上面說的劃分四季的溫度指標還并不很完善。因為任何一種指標都會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國幅員遼闊,任何一種指標都不可能使劃出的季節和各地的物候景象、農事活動完全一致。不過,把它用來進行地區之間四季情況的相對比較,那大體還是可以的。
二、四季哪天開始
何時春到人間?
福建、云南兩省南部、兩廣、臺灣省和海南島,是我國春來最早的地方。秋季剛過去,春季就接著來到了,因為這里隆冬季節平均氣溫也在10℃以上沒有氣候學意義上的冬季。1月中下旬,—氣溫降到全年最低,接著往上回升的時候,就可以認為秋季結束、春季開始了。南嶺以北的浙江、江西和湖南三省南部大都在3月上旬進入春季。4月初,春季已經來到華北平原的最北部——京津地區。“五一”勞動節前后,黑龍江省南部開始春回大地,要到5月下旬,春天的氣息才能吹遍我國最北的黑龍江省的每個角落。
何時炎夏方臨?
祖國的南沙、西沙、中沙諸島四季皆夏。而在東沙群島、海南島南端和臺灣南端就開始有一個短短的晚春初秋季節。4月上旬,夏季漫步來到雷州半島。“五一”節,暑夏進入江西、湖南南部。“六一”兒童節前首都北京也已人夏。6月底,夏天才姍姍來到黑龍江省的中部地區,再向北去,天氣過涼,按照22℃指標,這里已經就不是每年都有夏天。大興安嶺和黑龍江最北部是我國的無夏區。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5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