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中國歷代通俗演義(全10冊)(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歷代通俗演義(全10冊)(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10 元
定價
:NT$ 2460 元
優惠價
872140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6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蔡東藩先生的這套《中國歷代通俗演義》,從秦 漢寫到民國,全書共一千余回,五百多萬字,寫了近 二千二百年的歷史;主本信史,旁征野史,取材審慎 ,觀點平實,內容豐富,敘述有法,用語雅潔,自評 自注,理趣兼備,洵為通俗史著的經典。

《中國歷代通俗演義》這套書出版以后,廣受歡 迎和好評。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葉,毛澤東曾致電李 克農購此書兩部,以解決延安干部學習中國歷史之需 。臥室床畔,長置此書,著名史學家柴德賡認為,此 書作為歷史知識講,雖有不足,但內容是夠豐富的, 敘述是有系統的。著名小說家二月河認為,此書文學 上只能說是中平之作,但讀此書可以入門民族歷史, 且是獨此一家,別無分店。

名人/編輯推薦

《中國歷代通俗演義(套裝共10冊)》由金盾出版社出版。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擁有五千年綿延不斷的歷史的文明古國,其史籍之眾多,卷帙之浩繁,是其他任何國家所無法比擬的。清代乾隆年間官刻的二十四史就有三千多卷,這套正史從《史記》、《漢書》開始,直至《元史》、《明史》,記載了五帝和夏、商、周以來十幾個朝代的歷史,傳承有序,脈絡清晰,人物眾多,材料贍富,成為中華民族十分自豪的文化遺產,也是對人類文明的巨大貢獻。
除了正史以外,中國歷代還有很多私家著作的野史以及記錄遺聞瑣事的稗史。還有根據史傳或傳說,敷衍而成的章回體小說,如《三國演義》、《隋唐演義》等。這些小說藝術上很具特色,在讀者中產生了深刻影響。但它們不能當作正式歷史看待,小說作者們通過藝術構思對歷史人物和事件進行藝術加工,其中不少虛構、夸張或移植的成分,不可當真。然而文藝作品自有其特殊功用,也不可貿然否定。
清代雍正年間,浙江新昌人呂撫所著《二十四史通俗演義》問世。此書共二十六卷四十四回,上起傳說中的盤古開天地,下至明末。和歷史小說不同的是,這部演義主要依據正史,簡單扼要,然而成功地介紹了中國的幾千年歷史。到了民國時期,此書經蔡東藩(1877—1945)增補改寫,續入清代,共四十八回,改名《中華全史演義》,于民國八年(1919)出版。事實上,呂撫一百多年前的原著啟發促成了蔡氏后來的創作。
蔡東藩名廊,浙江蕭山人,有時自署“古越蔡東帆”。生于光緒三年,十三年后(1890)考中秀才,宣統二年(1910)赴北京朝考得中,分發福建,以知縣候補。官場惡習使他厭惡,第二年就稱病歸里,從事寫作并在小學教書。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他充滿對實行民主政治的期盼,開始為上海會文堂書局撰寫《歷朝通俗演義》。首先出版的是《清史通俗演義》(1916),繼而問世的是《元史通俗演義》(1920)、《明史通俗演義》(1920)、《民國通俗演義》(1921)、《宋史通俗演義》(1922)、《唐史通俗演義》(1922)、《五代史通俗演義》(1923)、《南北史通俗演義》(1924)、《兩晉通俗演義》(1924),最后完成的是《前漢通俗演義》(1925)和《后漢通俗演義》(1926)。整套書共11部,1040回,600多萬字。其中《民國通俗演義》實為未完成稿,如不計在內,這套書記事時間自秦贏政時代(前246一前210)到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清朝(1644—1911),共2156年,堪稱世界上最漫長的封建帝國史。
《歷朝通俗演義》對朝代的劃分與一般史學家略有不同。如對秦王朝,蔡東藩認為“名為一朝,但聞暴政,未底于治,實為由周至漢之過渡時代,附入于漢,存其名而已足矣。”因此10部演義經歷的朝代是:秦、西漢(《前漢演義》),東漢、三國(《后漢演義》),西晉、東晉(《兩晉演義》),南北朝、隋(《南北史演義》),以下唐、五代、宋、元、明、清同習慣的刮分一致。
蔡東藩用十年多時間完成了這套巨著,其堅毅卓絕的精神令人欽佩。他依據正史,旁采稗官野史,兼及民間傳說,通過章回體形式,用說書人口氣,按朝代年份,有條不紊地把秦漢以來兩千多年的歷史娓娓道來。書中對一些著名人物和一些重大事件夾敘夾議,并加以適當的描寫,頗為引人人勝。
民國二十四年(1935),上海會文堂新記書局把這套書連同許廑父續寫的《民國通俗演義》后40回再次出版,書名為《古今通俗演義》。當時異常風行,江蘇省立南京中學校長張海澄致信給會文堂新記書局,說此書“于中等學校學生文史知識裨益匪淺,特采作課外補充讀物。”
毛澤東在紅軍到達陜北延安后不久,曾致電給李克農,請他在國統區代購兩套《古今通俗演義》,以解決延安干部學習中國歷史的需要。現在北京中南海毛澤東故居的書房內,就有毛澤東閱讀過的一套。
史學家顧頡剛(1893一1980)重視蔡東藩的通俗史著,他認為這套書“不但可以作為一般人的讀物,并且也可以作為愛好歷史的人們的參考。因為一部《二十四史》,分量太多,就是歷史專家也不容易把它完全熟記,倒不如這部演義,隨意翻覽一下,說不定有提綱挈領的功效。”
蔡東藩寫作《歷朝通俗演義》,志在實事求是地談中國歷史,以史為鑒,開啟民智。這套書照顧了普通讀者對歷史知識的渴求,同時又能融知識性與趣味性于一爐,在眾多介紹中國歷史的書籍中獨樹一幟,至今仍有其不可取代的地位。改革開放以后,蔡氏的通俗演義重新以各種形式出版。現特參照《二十四史》等經典校訂,加上注釋,將《中國歷代通俗演義》一套10部連同《中華全史演義》一并奉獻給各界人士。
本套演義最大的特點是:經過校訂、注釋,更加通俗易懂,在方便讀者閱讀的同時,也提供了具有珍藏價值的版本。
唐松波

目次

《清史演義》目錄:
第一回
溯往事慨談身世
述前朝細敘源流
第二回
喪二祖誓師復仇
合九部因驕致敗
第三回
祭天壇雄主告七恨
戰遼陽庸帥覆全軍
第四回
熊廷弼守遼樹績
王化貞棄塞入關
第五回
猛參政用炮擊敵
慈喇嘛偕使傳書
第六回
下朝鮮貝勒旋師
守寧遠撫軍奏捷
第七回
為敵作倀滿主入邊
因間信讒明帝中計
第八回
明守將獻城賣友
清太宗獲璽稱尊
第九回
朝鮮主稱臣乞降
盧督師忠君殉節
第十回
失輜重全軍敗潰
迷美色大帥投誠
第十一回
清太宗賓天傳幼主
多爾袞奉命略中原
第十二回
失愛姬乞援外族
追流賊忍死雙親
第十三回
闖王西走合浦還珠
清帝東來神京定鼎
第十四回
抗清廷丹忱報國
屠揚州碧血流芳
第十五回
棄南都昏主被囚
捍孤城遺臣死義
第十六回
南下鏖兵明藩覆國
西征奏凱清將蒙誣
第十七回
立宗支粵西存殘局
殉偏疆巖下表雙忠
第十八回
創新儀太后聯婚
報宿怨中宮易位
第十九回
李定國竭忠扈駕
鄭成功仗義興師
第二十回
日暮途窮寄身異域
水流花謝撒手塵寰
第二十一回
弒故主悍師徼功
除大憝沖人定計
第二十二回
蓄逆謀滇中生變
撤藩鎮朝右用兵
第二十三回
馳偽檄四方響應
失勇將三桂回軍
第二十四回
兩親王因敗為功
諸藩鎮束手聽命
第二十五回
僭帝號遘疾伏冥誅
集軍威破城殲叛孽
第二十六回
臺灣島戰敗降清室
尼布楚訂約屈俄臣
第二十七回
三部內哄禍起蕭墻
數次親征蕩平朔漠
第二十八回
爭儲位冢嗣被黜
罹文網名士沉冤
第二十九回
聞寇警發兵平藏衛
苦苛政倡亂據臺灣
第三十回
暢春園圣祖賓天
乾清宮世宗立嗣
第三十一回
平青海驅除叛酋
頒朱諭慘戮同胞
第三十二回
兔死狗烹功臣驕戮
鴻罹魚網族姓株連
第三十三回
畏虎將準部乞修和
望龍髯苗疆留遺恨
第三十四回
分八路進平苗穴
祝千秋暗促華齡
第三十五回
征金川兩帥受嚴刑
降蠻酋二公膺懋賞
第三十六回
御駕南巡名園駐蹕
王師西討叛酋遭擒
第三十七回
滅準部余孽就殲
蕩回疆貞妃殉節
第三十八回
游江南中宮截發
征緬甸大將喪軀
第三十九回
傅經略暫平南服
阿將軍再定金川
第四十回
平海島一將含冤
定外藩兩邦懾服
第四十一回
太和殿受禪承帝統
白蓮教倡亂釀兵災
第四十二回
誤軍機屢易統帥
平妖婦獨著芳名
第四十三回
撫賊寨首領遭擒
整朝綱權相伏法
第四十四回
布德揚威連番下詔
擒渠獻馘逐載報功
第四十五回
撫叛兵良將蒙冤
剿海寇統帥奏捷
第四十六回
兩軍門復仇慰英魄
八卦教煽亂鬧皇城
第四十七回
聞警回鑾下詔罪己
護喪嗣統邊報驚心
第四十八回
愚慶祥敗死回疆
智楊芳誘擒首逆
第四十九回
征浩罕王師再出
剿叛徭欽使報功
第五十回
飲鴆毒姑婦成疑案
焚鴉片中外起兵端
第五十一回
林制軍慷慨視師
琦中堂昏庸誤國
第五十二回
關提督粵中殉難
奕將軍城下乞盟
第五十三回
效尸諫宰相輕生
失重鎮將帥殉節
第五十四回
弈統帥因間致敗
陳軍門中炮歸仁
第五十五回
江寧城萬姓被兵
靜海寺三帥定約
第五十六回
怡制軍巧結臺灣獄
徐總督力捍廣州城
第五十七回
清文宗嗣統除奸
洪秀全糾眾發難
第五十八回
欽使迭亡太平建國
悍徒狡脫都統喪軀
第五十九回
駱中丞固守長沙城
錢東平獻取江南策
第六十回
陷江南洪氏定制
攻河北林酋挫威
第六十一回
創水師衡陽發軔
發援卒岳州鏖兵
第六十二回
湘軍屢捷水陸揚威
畿輔復安林李授首
第六十三回
那拉氏初次承恩
圓明園四春爭寵
第六十四回
羅先生臨陣傷軀
沈夫人佐夫抗敵
第六十五回
瓜鎮喪師向營失陷
韋楊斃命洪酋中衰
第六十六回
智統領出奇制勝
愚制軍輕敵遭擒
第六十七回
四國耀威津門脅約
兩江喋血戰地埋魂
第六十八回
戰皖北諸將立功
退丹陽大營又潰
第六十九回
開外釁失律喪師
締和約償款割地
第七十回
聞國喪長悲國士
護慈駕轉忤慈顏
第七十一回
罪輔臣連番下詔
剿劇寇數路進兵
第七十二回
曾國荃力卻援軍
李鴻章借用洋將
第七十三回
戰浙東包團練死藝
克江寧洪天王覆宗
第七十四回
僧親王中計喪軀
曾大帥設謀制敵
第七十五回
潰河防捻徒分竄
斃敵首降將升官
第七十六回
山東圈剿悍酋成擒
河北解嚴渠魁自盡
第七十七回
戮權閹丁撫守法
辦教案曾侯遭譏
第七十八回
大婚禮成坤闈正位
撤簾議決乾德當陽
第七十九回
因歡成病忽報彌留
以弟繼兄旁延統緒
第八十回
吳侍御尸諫效忠
曾星使功成改約
第八十一回
朝日生嫌釀成交涉
中法開釁大起戰爭
第八十二回
棄越疆中法修和
平韓亂清日協約
第八十三回
移款筑園撤簾就養
周齡介壽聞戰驚心
第八十四回
葉志超敗走遼東
丁汝昌喪師黃海
第八十五回
失律求和馬關訂約
市恩索謝虎視爭雄
第八十六回
爭黨見新舊暗哄
行新政母子生嫌
第八十七回
慈禧后三次臨朝
維新黨六人畢命
第八十八回
立儲君震驚匕鬯
信邪術擾亂京津
第八十九回
袒匪殃民聯軍入境
見危授命志士成仁
第九十回
傳諫草抗節留名
避聯軍蒙塵出走
第九十一回
悔罪乞和兩宮返蹕
撤戍違約二國鏖兵
第九十二回
居大內聞耗哭遺臣
處局外嚴旨守中立
第九十三回
爭密約侍郎就道
返欽使憲政萌芽
第九十四回
倚翠偎紅二難競爽
剖心刎頸兩地招魂
第九十五回
遘奇變醇王攝政
繼友志隊長亡軀
第九十六回
二顯官被譴回籍
眾黨員流血埋冤
第九十七回
爭鐵路蜀士遭囚
興義師鄂軍馳檄
第九十八回
革命軍云興應義舉
攝政王廟誓布信條
第九十九回
易總理重組內閣
奪漢陽復失南京
第一百回
舉總統孫文就職
遜帝位清祚告終
……
《明史演義》
《元史演義》
《宋史演義》
《五代史演義》
《唐史演義》
《南北史演義》
《兩晉演義》
《前漢演義》
《后漢演義》

書摘/試閱



第二十一回
弒故主悍師徼功除大憝沖人定計
卻說康熙帝即位,由四位輔政大臣盡心佐理,首擬肅清宮禁,將內官十三衙門盡行革去。什么叫作十三衙門?即司禮監、尚方司、御用監、御馬監、內官監、尚衣監、尚膳監、尚寶監、司設監、兵仗局、惜薪司、鐘鼓司、織染局便是。這十三衙門中,所用的都是太監。順治帝在日,曾立內十三衙門鐵牌,嚴禁太監預政,只因衙門未撤,終不免鬼鬼祟祟,暗里藏奸。康熙帝即位,就裁撤十三衙門,宮廷內外,恭讀上諭,已自稱頌不置。到了元年三月,平西王吳三桂、定西將軍愛星阿,奏稱:“奉命征緬,兩路進兵,緬酋震懼,執偽永歷帝朱由榔獻軍前,滇局告平。”此奏一上,特降殊旨,進封三桂為親王,鎮守如故,命愛星阿即日班師。
原來桂王寄居緬甸,本已困辱萬分。李定國時在景線,連上三十余疏,迎駕往彼,都被緬人阻住。定國復出軍攻緬城,緬人固守不下,忽聞清兵亦來攻緬,只得引還景線。適緬酋巴哇喇達姆摩弒兄自立,欲借清朝的勢力壓服緬人,遂陰使通款清兵,愿執獻桂王。三桂應允,限期索獻。緬酋遂發兵三千,圍住桂王住所,托名詛盟,令從官出飲咒水。馬吉翔先出,開了頭刀,李國泰作了吉翔第二,接連是走出一個,殺死一個,共死四十二人。惟沐天波與將軍魏豹,格死緬人數名,自刎而亡。桂王自知不免,含淚修書,遣人投遞清營,交與吳三桂,其辭非常沉痛,詳錄如下:
將軍新朝之勛臣,亦舊朝之重鎮也。世膺爵秩,封藩外疆,烈皇帝之于將軍,可謂厚矣。國家不造,闖賊肆惡,覆我京城,滅我社稷,逼我先帝,戮我人民。將軍志興楚國,飲泣秦庭,縞素誓師,提兵問罪,當日之初衷,固未泯也。奈何遂憑大國,狐假虎威,外施復仇之名,陰作新朝之佐?逆賊既誅,而南方土宇,非復先朝有矣。諸臣不忍宗社之顛覆,迎立南陽,枕席未安,干戈猝至,弘光北狩,隆武被弒,仆于此時,幾不欲生,猶暇為社稷計乎?諸臣強之再三,謬承先緒,自是以來,楚地失,粵東亡,驚竄流離,不可勝數。猶賴李定國迎我貴州,接我南安,自謂與人無患,與世無爭矣。而將軍忘君父之大德,圖開創之豐功,提師入滇,覆我巢穴,由是仆渡荒漠,聊借緬人以固我圉,山遙水長,言笑誰歡,只益悲矣。既失山河,茍全微息,亦自患矣。乃將軍不避阻險,請命遠來,提數十萬之眾,窮追逆旅,何以視天下之不廣哉?豈天覆地載之中,猶不容仆一人乎?抑封王賜爵之后,猶欲殲仆以徼功乎?既毀我室,又取我子,讀鴟鶚之章,能不慘然心惻乎?將軍猶是世祿之裔,即不為仆憐,獨不念先帝乎?即不念先帝,獨不念列祖列宗乎?即不念列祖列宗,獨不念己之祖若父乎?不知大清何恩何德于將軍,仆又何仇何怨于將軍也?將軍自以為智,適成其愚,自以為厚,適成其薄,千載而下,史有傳,書有載,當以將軍為何如也?仆今日兵衰力弱,煢煢之命,懸于將軍之手矣。如必欲仆首領,則雖粉骨碎身,所不敢辭;若其轉禍為福,或以退方寸土,仍存三恪,更非敢望,茍得與太平草木,同沾雨露于新朝,縱有億萬之眾,亦當付于將軍矣。惟將軍命之!
這封書信,若到別人手中,也要存點惻隱,為桂王顧恤三分,偏這忍心害理的吳三桂,毫不動心,仍檄催緬酋速獻桂王。桂王方等三桂復書,忽見緬兵七八十名,蜂擁而入,不問情由,把桂王連人帶座,抬了就走。還有桂王眷屬二十五人,號哭相隨。桂王此時精神恍惚,由他抬著,經過了若干路程,滿望是荊蔓葛藤,無情一碧。到了緬都城外,見有大營數座,旗幟分懸,右首是“平西大將軍”字樣,左首是“定西大將軍”字樣。緬兵從平西大將軍營內進去,放下桂王,出營自去。這里自有營兵接住,桂王問此處是哪里,營兵道:“是清平西大將軍吳王爺大營。”桂王道:“是否平西王吳三桂?”營兵應了一個“是”字,桂王嘆了數聲。又見眷屬多蓬頭赤足,被緬兵押令人營,到桂王前,個個放聲大哭。營內走出一員部將,大喝道:“王爺出來,休得胡鬧!”眷屬被他一嚇,噤住哭聲。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140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