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秦漢史(文白對照版.全3冊)(簡體書)
滿額折

秦漢史(文白對照版.全3冊)(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48 元
定價
:NT$ 1488 元
優惠價
871295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3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秦漢史》是呂思勉先生四部斷代史中的第二部,寫于20世紀30、40年代之交,初版于1947年,此后多次再版,是近現代研究秦漢時期歷史的經典之作。
本書沿用先秦史的體例,全書分前、后兩部分,前半部分為政治史,按歷史事件的順序編排(上、中兩冊);后半部分為文化史(下冊),采用分門別類的辦法敘述。政治史貫通精當、一氣呵成,將中國秦漢時期歷史發展的脈絡清晰地展現給讀者;文化史通過敘述秦漢時期社會、經濟、政治制度與文化學術的歷史發展狀況,以探求中國歷史發展的規律及對現實的裨益,考證翔實、論見獨到。呂先生認為,《秦漢史》“敘西漢人主張改革,直到新莽;及漢武帝之尊崇儒術,為不改革而轉入觀念論之開端;儒術之興之真相;秦漢時物價及其時富人及工資之數;選舉、刑法、宗教各章節,均有特色”。
呂思勉先生研究中國歷史自成一格,見解獨到,對秦漢時期的社會及政治方面的研究甚為透徹,因此書中將秦漢時期作為中國歷史大變動一個分水嶺,作為中國社會革命的一個關鍵點,論述尤為人所嘆服。對秦漢帝王的評價,可謂見識卓絕,最是符合人性本質。為了將這部經典作品推向更廣大的讀者,我們在再版時,吸取多個版本的編校成果,將原書的繁體豎排改為簡體橫排,保留雙行夾注(呂思勉先生認為雙行夾注為我國書中“最善之款式”),不僅訂正了原書的一些訛誤,還將其他版本編校未精的地方加以修正。因為原書為文言文寫就,不少地方若無深厚的文言和史學功底便難理解,我們請來專業人士將原書翻譯成白話,采用文白對照形式,使其相得益彰。

作者簡介

呂思勉(1884—1957),字誠之,江蘇常州人,是中國近代著名歷史學家。生于一個“世代仕宦”的書香之家,自學成才。自1905年始,先后任教于蘇州東吳大學、江蘇省立第一師范專修科等校(文史大家錢穆、趙元任等都是他的學生),并任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編輯。1926年后,任上海光華大學國文系、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戰期間,歸鄉閉戶著書。抗戰勝利后,重返光華大學。1949年后,任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江蘇省政協委員。

呂思勉畢生致力于歷史研究和歷史教學工作,一生著述800多萬字,其著作有1923年出版的《白話本國史》四冊,后又著成《呂著中國通史》兩冊。晚年從事斷代史研究,先后出版有《先秦史》《秦漢史》《魏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等著作,還著有《中國民族史》、《史通評》等作品。

呂思勉是中國近代史學史上唯一一位在通史、斷代史和專史等方面都作出重大貢獻的歷史學家。著名史學家嚴耕望先生對其頗為推重,曾說 “論方面廣闊,述作宏富,且能深入為文者,我常推重呂思勉誠之先生、陳垣援庵先生、陳寅恪先生與錢穆賓四先生為前輩史學四大家。”他不僅是一位史學專家,而且對經學、文字學、文學都有深刻研究。他治學嚴謹,作風踏實,為人誠樸,謙虛謹慎,深為時人所稱道。

名人/編輯推薦

《秦漢史(文白對照版共3冊)》是呂思勉先生的四部斷代史之一,是研究秦漢史的最基本參考書之一,已成為中國近代學術史上的經典著作。《秦漢史》分前后兩部分,前半部為政治史,按歷史事件的順序編排;后半部為社會經濟文化史,采用分門別類的辦法敘述。本書為文白對照版,將原著的文言文輔以白話對照,方便讀者閱讀。

目次

第一章 總論
第二章 秦代事跡
第一節 始皇治法
第二節 始皇拓土
第三節 秦之失政
第四節 二世之立
第三章 秦漢興亡
第一節 陳涉首事
第二節 劉項亡秦
第三節 諸侯相王
第四節 楚漢興亡
第四章 漢初事跡
第一節 高祖初政
第二節 高祖翦除功臣
第三節 高祖和匈奴
第四節 漢初功臣外戚相誅
第五節 漢初休養生息之治
第六節 封建制度變遷
第五章 漢中葉事跡
第一節 漢代社會情形
第二節 儒術之興
第三節 武帝事四夷(一)
第四節 武帝事四夷(二)
第五節 武帝事四夷(三)
第六節 武帝事四夷(四)
第七節 武帝事四夷(五)
第八節 論武帝用兵得失
第九節 武帝求神仙
第十節 武帝刻剝之政
第十一節 巫蠱之禍
第十二節 昭宣時政治情形
第十三節 昭宣元成時兵事(一)
第十四節 昭宣元成時兵事(二)
第十五節 昭宣元成時兵事(三)
第十六節 昭宣元成時兵事(四)
第六章 漢末事跡
第一節 元帝寬弛
第二節 成帝荒淫
第三節 哀帝縱恣
第七章 新室始末
第一節 新莽得政
第二節 新室政治(上)
第三節 新室政治(下)
第四節 新莽事四夷
第五節 新莽敗亡
第八章 后漢之興
第一節 更始劉盆子之敗
第二節 光武定河北自立
第三節 光武平關中
第四節 光武平群雄(上)
第五節 光武平群雄(下)
第九章 后漢盛世
第一節 光武明章之治
第二節 匈奴分裂降附
第三節 后漢定西域
第四節 漢與西南洋交通
第五節 后漢平西羌
第六節 后漢開拓西南
第七節 后漢時東北諸族
第十章 后漢衰亂
第一節 后漢外戚宦官之禍(上)
第二節 后漢外戚宦官之禍(下)
第三節 后漢羌亂
第四節 黨錮之禍
第五節 靈帝荒淫
第六節 后漢中葉后外患
第七節 后漢中葉后內亂
第十一章 后漢亂亡
第一節 何進之敗
第二節 董卓之亂
第三節 李傕郭汜之亂
第四節 東諸侯相攻
第五節 曹操平定北方(上)
第六節 曹操平定北方(下)
第七節 孫氏據江東
第八節 赤壁之戰
第九節 劉備入蜀
第十節 曹操平關隴漢中
第十一節 劉備取漢中
第十二節 孫權取荊州
第十二章 三國始末
第一節 三國分立
第二節 三國初年和戰
第三節 諸葛亮伐魏
第四節 魏氏衰亂
第五節 魏平遼東
第六節 司馬氏專魏政
第七節 蜀魏之亡
第八節 孫吳盛衰
第九節 孫吳之亡
第十節 三國時四裔情形
第十三章 秦漢時社會組織
第一節 昏制
第二節 族制
第三節 戶口增減
第四節 人民移徙
第五節 各地方風氣
第十四章 秦漢時社會等級
第一節 豪強
第二節 奴客門生部曲
第三節 游俠
第四節 秦漢時君臣之義
第五節 士大夫風氣變遷
第十五章 秦漢時百姓生計情形
第一節 秦漢人訾產蠡測
第二節 秦漢時豪富人
第三節 秦漢時地權不均情形
第四節 漢世禁奢之政
第五節 漢世官私振貸
第十六章 秦漢時實業
第一節 農業
第二節 工業
第三節 商業
第四節 錢幣
第十七章 秦漢時人民生活
第一節 飲食
第二節 倉儲漕運糴糶
第三節 衣服
第四節 宮室
第五節 葬埋
第六節 交通
第十八章 秦漢政治制度
第一節 政體
第二節 封建
第三節 官制
第四節 選舉
第五節 賦稅
第六節 兵制
第七節 刑法
第十九章 秦漢學術
第一節 學校
第二節 文字
第三節 儒家之學
第四節 百家之學
第五節 史學
第六節 文學美術
第七節 自然科學
第七節 經籍
第二十章 秦漢宗教
第一節 祠祭之禮
第二節 諸家方術
第三節 五德終始之說
第四節 圖讖
第五節 神仙家
第六節 道教之原
第七節 佛教東來

書摘/試閱

自來治史學者,莫不以周秦之間為史事之一大界,此特就政治言之耳。若就社會組織言,實當以新漢之間為大界。蓋人非役物無以自養,非能群無以役物。邃古之世,人有協力以對物,而無因物以相爭,此實人性之本然,亦為治世之大道。然人道之推行,不能不為外物所格。人之相人偶,本可以至于無窮也,而所處之境限之,則爭奪相殺之禍,有不能免者矣。爭奪相殺之局,不外兩端:一恃強力奪人之所有以自奉,或役人勞作以自養。其群之組織,既皆取與戰斗相應;見侵奪之群,亦不得不以戰斗應之;率天下而惟戰斗之務。于是和親康樂之風,渺焉無存;誅求抑壓之事,扇而彌甚。始僅行于群與群之間者,繼遂推衍而及于群之內,而小康之世所謂倫紀者立,而人與人相處之道苦矣。又其一為財力。人之役物也,利于分工,而其所以能分工,則由其能協力,此自遽古已然。然協力以役物,僅限于部族之內,至兩部族相遇,則非爭奪,亦必以交易之道行之;而交易之道,則各求自利。交易愈盛,則分工益密,相與協力之人愈眾,所耗之力愈少,所生之利愈多,人之欲利,如水就下,故商業之興,沛乎莫之能御。然部族之中,各有分職,無所謂為己,亦無所謂為人,有協力以對物,而無因物以相爭之風,則自此泯矣。蓋商業之興也,使山陬海滋不知誰何之人,咸能通功易事,分工協力之途愈廣,所生之利愈饒,其利也;而其相交易也,人人以損人利己之道行之,于是損人利己之風,亦遍于山陬海滋,人人之利害若相反,此則其害也。語曰:“作始也簡,將畢也巨。”至于人自私其所有,而恃其多財,或善自封殖以相陵轢而其禍有不忍言者矣。由前之說,今人所謂封建勢力;由后之說,則今人所謂資本勢力也。封建之暴,尤甚于資本,故人必先求去之。晚周以來,蓋封建勢力日微,而資本勢力方興之會。封建勢力,如死灰之不可復然矣,而或不知其不可然而欲然之;資本勢力,如洪水之不可遽湮也,而或不知其不可湮而欲湮之。此為晚周至先漢擾攘之由。至新室亡,人咸知其局之不易變,或且以為不可變,言治者但務去泰去甚,以求茍安,不敢作根本變革之想矣。故曰:以社會組織論,實當以新漢之間為大界也。
長期以來,從事史學研究的人都認為從西周至秦朝是歷史發展的一大分界線,這是專門從政治的角度而言的。如果從社會組織的角度而言,則應當以新莽、東漢之際為一大分界線。因為人不役使外物就不能供養自己,不團結協作就不能役使外物。在遠古時代,人們團結協作以對抗惡劣的自然環境,而不會因為物質利益而相互爭斗,這確實是人的本性,也是治理天下的大道。然而隨著人類社會關系的不斷發展,必然會為外界的物質利益所制約。人與人團結協作的力量,本來可以達到無窮無盡的地步,然而由于所處環境的限制,相互爭奪、自相殘殺的禍亂,日漸不可避免。相互爭奪、自相殘殺的局面,不外乎有兩種情形:一是依仗自身力量強大強奪別人擁有的東西以供養自己,或者役使別人勞作以供養自己。這個群體的組織結構,就會與戰爭的體制一一對應;被侵犯、被掠奪的群體,也不得不以戰爭的體制來應對;天下人都以戰斗為要務。于是和睦、親善、康樂的風氣蕩然無存,貪求、壓榨的事情也越來越盛行。這樣爭斗的情形開始只限于群體與群體之間,繼而逐漸推衍到群體內部,因而小康時代所謂的倫理綱紀就建立起來了,那么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方式就變得很痛苦。另一個是財力。人們之所以能夠役使外物,得益于他們之間的分工,而他們之所以能夠分工,則是由于他們能夠團結協作,自遠古以來就是這種情形。然而團結協作以役使外物,僅限于部族內部,到兩個部族因財物而發生關系時,如果不是爭奪,也必定以交易的方式進行,而以交易的方式進行,那樣會讓雙方各自追求自己的利益。交易越是興盛,那么分工就會越精細,相互團結協作的人就會越多,所費的力氣就會越少,所產生的利益就會越多。人對利益的追求,就如水從高處向下流一樣,所以商業的興盛,生機勃勃,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沒有什么力量能夠阻擋它。然而部族內部,人們各司其職,沒有所謂的為自己,也沒有所謂的為他人,團結協作以應對外物,而不因為物質利益而產生相互爭奪的風氣,自此也就泯滅了。大概商業的興盛,使偏遠地區相互不認識的人,都能分工合作、互通有無,分工協作的途徑越廣,所產生的利益就越多,這是十分有利的;然而他們之間進行交易時,人人都以損人利己為當然,于是損人利己的風氣也推行到偏遠的地區,人與人之間的利益似乎是對立的,這就是其中的壞處。古人云:“開始做的時候很簡單,將要結束的時候就會變得很復雜。”至于人們想方設法地增加自己的財富,而且依恃自己豐厚的資本,時而發生因為增加自己的財富而相互欺凌的情況,因此而產生的危害有時甚至讓人不忍心說出口。前一種情形所描述的,就是今人所說的封建勢力;后一種情形所描述的,則是今人所說的資本勢力。封建勢力的暴虐,比資本勢力要厲害得多,所以世人總想先除去它。自周代晚期以來,就是封建勢力日趨微弱,資本勢力逐步興起的時代。封建勢力就像死灰一樣不可能重新燃燒,而有的人不知道它已經不可燃燒卻想點燃它;資本勢力像洪水一樣不可能被堵塞,而有的人不知道它不可被堵塞卻想堵塞它。這就是西周至西漢社會混亂的緣由。到新朝滅亡,人們這才知道這個局面不容易改變,有人甚至認為這種局面不可改變,主張治世的人但愿除去極端的局面,以求茍安,不敢有進行徹底變革的想法。所以說,從社會組織方面進行考察,確實應當以新漢之際為一大分界線。
《漢書·貨殖列傳》曰:“昔先王之制,自天子公侯卿大夫士,至于皂隸、抱關擊柝者。其爵祿、奉養、宮室、車服、棺槨、祭祀、死生之制,各有差品,小不得僭大,賤不得逾貴。夫然,故上下序而民志定。于是辨其土地川澤、丘陵、衍沃、原隰之宜,教民樹種、畜養五谷、六畜,及至魚鱉、鳥獸、藿蒲、材干器械之資,所以養生送終之具,靡不皆育。育之以時,而用之有節。草木未落,斧斤不入于山林;豺獺未祭,置網不布于野澤;鷹隼未擊,繒弋不施于篌隧。既順時而取物,然猶山不槎蘗,澤不伐夭。蟓魚麝卵,咸有常禁。所以順時宣氣,蕃阜庶物,蓄足功用。如此之備也,然后四民因其土宜,各任知力,夙興夜寐,以治其業,相與通功易事,交利而俱贍,非有征發期會,而遠近咸足。故《易》曰:后以財成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及周室衰,禮法墮,諸侯刻桷丹楹,大夫山節藻稅,八佾舞于庭,雍徹于堂,其流至乎士庶人,莫不離制而棄本。稼穡之民少,商旅之民多,谷不足而貨有余。陵夷至乎桓、文之后,禮誼大壞,上下相冒,國異政,家殊俗,耆欲不制,僭差亡極。于是商通難得之貨,工作亡用之器,士設反道之行,以追時好而取世資。偽民背實而要名,奸夫犯害而求利;篡弒取國者為王公,圉奪成家者為雄杰;禮誼不足以拘君子,刑戮不足以威小人;富者木土被文錦,犬馬余肉粟,而貧者桓褐不完,晗菽飲水。其為編戶齊民同列,而以財力相君,雖為仆虜,猶亡慍色。故未飾變詐為奸軌者,自足乎一世之間;守道循理者,不免于饑寒之患。其教自上興,由法度之無限也。”此文最能道出東周以后社會之變遷及其時之人之見解。蓋其所稱古代之美,一在役物之有其方,一則人與人相處之得其道,此實大同之世所留詒,而非小康之世,世及為禮之大人所能為,《先秦史》已言之。然世運既降為小康,治理之權,既操于所謂大人者之手,人遂誤以此等治法,為此大人之所為,撥亂世,反之正,亦惟得位乘時者是望。其實世無不自利之黨類(Class),望王公大人及所謂士君子者以行太平大同之道,正如與虎謀皮。然治不至于太平大同,則終潛伏擾亂之因;其所謂治者,終不過茍安一時,而其決裂亦終不可免。此孔子所以僅許為小康也。先秦諸子,亦非不知此義,然如農家、道家等,徒陳高義,而不知所以致之之方;墨家、法家等,則取救一時之弊,而于根本之計,有所不暇及。儒家、陰陽家等,知治化之當分等級,且知其當以漸而升矣,然又不知世無不自利之黨類,即欲進于升平,亦非人民自為謀不可,而欲使在上者為之代謀,遂不免與虎謀皮之誚。
P2-4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29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