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宋詩敘事性研究(簡體書)
滿額折

宋詩敘事性研究(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8 元
定價
:NT$ 408 元
優惠價
87355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宋詩敘事性研究》選取宋代作為詩歌敘事傳統研究的突破口,嘗試突破古代詩歌史研究中偏重抒情的思維慣性,致力于梳理宋詩中關于敘事的重要創作現象和詩學觀念,分析與之相關的詩歌表現和詩學內涵,由此探討宋詩的敘事性,并為古典詩歌敘事傳統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礎,以完善對中國古典詩歌的全面認識。

名人/編輯推薦

周劍之編著的《宋詩敘事性研究》致力于梳理宋代詩學中與敘事有關的重要創作現象和詩學觀念,分析與之相關的表現形態和詩學內涵,由此揭示宋代詩學的敘事性轉向,《宋詩敘事性研究》并為古典詩歌敘事傳統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礎,以完善對中國古典詩歌的全面認識。

目次

緒論:中國古典詩歌敘事傳統的再認識
一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敘事傳統
二“敘事”與“敘事性”
三研究現狀
四宋詩敘事性研究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第一章宋代敘事詩的發展
第一節宋人對過程的理性體認
第二節本末式敘事詩的凸顯
一敘事始末的清晰
二敘事安排的豐富多變
第三節人物傳記式敘事詩的新變
一人與事的緊密結合
二以人為中心的“事”的剪裁
三紀傳體敘事的成功借鑒:蔡襄《四賢一不肖詩》
第四節自傳詩的成熟
一宋前詩歌自傳因素的發展
二自傳意識的成熟
三自傳模式的形成
第五節代言體敘事詩的發展
一代言與敘事的結合
二代言敘事模式的故事化
第二章宋代詩歌“紀事"的發達
第一節紀事觀念由史人詩
第二節宋詩紀事的表現特點
一詩歌“紀事”的雜記性與片斷性
二事件要素的提取
三片斷式的呈現方式
四以點代面的紀事效果
第三節宋詩紀事的紀實傾向
第四節“詩史”的紀事與紀實
第五節劉子暈與范成大的紀事詩
一劉子罩《汴京紀事》二十首
二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及使金七十二絕句
第三章宋詩詩題、詩序、自注的敘事性
第一節宋詩詩題、詩序、自注的敘事表現
一詩題
二詩序
三自注
第二節宋詩詩題、詩序、自注敘事的意義
一記事精細化的傾向
二詩題、詩序、自注敘事與詩歌敘事的互動
三文天祥《指南錄》中的詩、序、事
第四章題材視角下的宋詩敘事拓展(上)
第一節詠史懷古詩敘事的成熟
一宋代詠史懷古詩敘事性的進一步增強
二敘述視角的豐富多變
三重寫歷史的加減法:以《明妃曲》等昭君題材詠
史詩為例
第二節社會政治題材詩歌敘事性的強化
一社會政治題材敘事范圍的拓寬
二社會政治詩歌敘事中的思考深化
三“開口攬時事”:蘇舜欽詩歌敘事的社會關懷
第三節宋詩中的傳奇與志異
一“傳奇”與“志異”
二曲折情節的有意營構
三梅堯臣的傳奇志異詩
第五章題材視角下的宋詩敘事拓展(下)
第一節由山水詩到記游紀行詩
一山水詩在宋代的蛻變
二對“游”與“行”的記述
三蘇軾的記游紀行詩
第二節日常瑣記和記夢詩的敘事性
一日常瑣記
二記夢詩
三陸游的日常瑣記詩與記夢詩
第三節敘事在其他詩歌題材中的應用
一詠物詩
二題畫詩
三寄贈、送別、哀悼及其他
第六章詩體視角下的宋詩敘事新變(上)
第一節兼采眾長的樂府敘事
一新題樂府敘事的現實針對性
二對樂府傳統敘事方式的改造
三《催租行》與《牛酥行》
第二節歌行體敘事的發展
一意脈連貫、敘事緊湊的宋代歌行
二范仲淹《和葛閎寺丞接花歌》
第三節以文為詩與宋代古體詩的敘事新變
一以文為詩對古詩的直接影響
二敘事分層與逐層推進
第七章詩體視角下的宋詩敘事新變(下)
第一節宋代律詩敘事功能的增強
一“事象”:西昆體的貢獻
二歷時性格局的追求
第二節小篇幅中的彈性伸縮:宋代絕句的敘事特色
一敘事容量的拓展
二以絕句說事的巧思
三楊萬里絕句的敘事藝術
第三節組詩的組合敘事法
一網狀透視的立體圖景
二由隱而顯的敘事線索
三流動的卷軸:汪元量《湖州歌》九十八首
第八章宋詩敘事性的整體觀照
第一節宋詩敘事性增強的動力
一宋詩敘事性增強的文化背景
二詩歌敘事傳統的內在積淀
三宋代詩人對敘事的主動追求
第二節宋詩敘事與抒情言志之關系:“事貴詳,情貴隱”
第三節宋詩敘事的總體特點:對事境的營造
結語
附錄:本書所涉宋代詩人簡歷
參考書目
索引
后記

書摘/試閱



皇祜辛卯冬,十月十九日。御史唐子方,危言初造膝。“朝有巨奸,臣介所憤嫉。愿條一二事,臣職非妄率。巨奸丞相博,邪行世莫匹。曩時守成都,委曲媚貴妃。銀珰插左貂,窮臘使馳駟。邦媛將侈夸,中金賚十鎰。為言寄使君,奇紋織纖密。遂傾西蜀巧,日夜急鞭扶。紅經緯金縷,排枓斗八七。比比雙蓮花,篝燈戴心出。幾日成幾端,持行如鬼疾。明年觀上元,被服穩賢質。燦然驚上目,遽爾有薄詰。既聞所從來,佞對似未失。且云虔至尊,于妾豈能必。遂回天子顏,百事容丐乞。臣今得粗陳,狡獪彼非一。偷威與賣利,次第推甲乙。是惟陰猾雄,仁斷宜勇黜。必欲致太平,在列無如弼。弼亦昧平生,況臣不阿屈。臣言天下言,臣身寧自恤。君傍有側目,喑啞橫詆叱。指言為罔上,廢汝還蓬蓽。是時白此心,尚不避斧锧。雖令御魑魅,甘且同飴蜜。既其弗可懼,復以強辭窒。”
帝聲亦大厲,論奏不及畢。介也容甚閑,猛士膽為栗。立貶嶺外春,速欲為異物。外內官忷忷,陛下何未悉。即敢救者誰,襄執左史筆。謂此儻不容,盛美有所咈。平明中執法,懷疏又堅述:“介言或似狂,百豈無一實。恐傷四海和,幸勿苦蒼卒。”亟許遷英山,衢路猶嗟咄。翌日宣白麻,稱快頗盈溢。阿附連諫官,去若壞絮虱。其間因獲利,竊笑等蚌鷸。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55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