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北京歷史文化資源調研報告(簡體書)
滿額折

北京歷史文化資源調研報告(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8 元
定價
:NT$ 348 元
優惠價
87303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北京歷史文化資源調研報告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北京歷史文化資源的重要價值”,下面又分為三項內容:一、對北京歷史文化資源的整體評價。二、北京歷史文化資源的突出特色。三、北京歷史文化資源的重要價值。第二部分為“北京歷史文化資源的主要類型及分布狀況”,下面又分為兩項內容:一、北京歷史文化資源的主要類型(共分為11個類型)。二、歷史文化資源的區域分布(共分為6個區域)。第三部分為“北京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開發與利用現狀”,下面又分為三項內容:一、北京市近年來對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的成效。二、北京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方面存在的問題。三、北京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的制約因素。第四部分為“北京歷史文化資源在今后北京發展進程中的地位與作用”,下面又分為兩項內容:一、北京歷史文化資源在今后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地位。二、北京歷史文化資源在今后發展進程中的巨大作用。

名人/編輯推薦

《北京歷史文化資源調研報告集》是歷史研究所對北京市16個區縣的歷史文化資源進行全面調研之后的集體成果,分為總報告和16個區縣的分報告。

目次

北京歷史文化資源調研總報告
東城區歷史文化資源調研報告
西城區歷史文化資源調研報告
朝陽區歷史文化資源調研報告
海淀區歷史文化資源調研報告
豐臺區歷史文化資源調研報告
石景山區歷史文化資源調研報告
門頭溝區歷史文化資源調研報告
房山區歷史文化資源調研報告
通州區歷史文化資源調研報告
順義區歷史文化資源調研報告
大興區歷史文化資源調研報告
昌平區歷史文化資源調研報告
平谷區歷史文化資源調研報告
密云縣歷史文化資源調研報告
懷柔區歷史文化資源調研報告
延慶縣歷史文化資源調研報告

書摘/試閱



3.元大都的遺存
元大都城的西南部位于今西城,西城墻位于今西直門(元代為和義門)、阜成門(元代為平則門)、復興門一代,南城墻位于今長安街南側人行道一線。順承門位于今西單十字路口南側。1969年,拆除北京西直門箭樓時,發現了壓在明代箭樓之下的元大都和義門甕城城門,可惜這一重要遺跡已不存。
元大都下水道(西四新華書店、西四包子鋪),位于西城區西四十字路口地下。修建于元代的下水道,是元大都重要的排水設施,也是元大都重要的建筑遺存。此下水道為南北走向,水道寬約1米,深約1.65米,上覆條石,石壁上刻有“致和元年五月口日,石匠劉三”等字樣。
萬寧橋(地安門外大街),元始建,坐落于北京城中軸線上的一座橋,為元代大都城內通惠河上游的重要通水孔道。橋始建于元代的至元二十二年(1285),開始為木橋,后改為單孔石橋。元代在北京建都城大都后,為解決漕運,在郭守敬的指揮下,引昌平白浮泉水入城,修建了通惠河,由南方沿大運河北上的漕運船只,經通惠河可直接駛人大都城內的積水潭。而萬寧橋是積水潭的人口,并且設有閘口,漕船要進入積水潭,必須從橋下經過。萬寧橋在元大都的建筑設施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元代北京漕運歷史的見證。
4.明代北京城墻遺跡
明永樂元年(1403)改北平為北京,永樂四年遷都后在元大都城的基礎上加以改造。由于北城空曠難于防守,遂將北城墻自今土城一線南遷至今安定門、德勝門一線;南城墻由今東西長安街一線遷至今崇文門、正陽門、宣武門一線,對舊有的東西城墻加以整修。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又增筑南側外城,北京城的“凸”形城郭即成于此時。
明北京城內城西部、外城西部都位于今天的新西城內,屬于原內城的有德勝門、西直門、阜成門、復興門、宣武門、和平門,屬于外城的有西便門、廣安門、右安門。目前,僅存的有德勝門箭樓以及位于復興門南大街的一段不足200米的內城城墻。
德勝門箭樓:與前門箭樓,是僅存的兩處研究明清北京城市布局,城防設施的實物資料。德勝門箭樓同甕城一起,構成保護城門的軍事堡壘,始建于明正統二年(1437)。此后,歷代都對城門和箭樓進行維修。1951年國家撥款修繕。1980年再次進行全面修繕。1982年設立文保所,并對外開放。1992年恢復甕城內的真武廟。現箭樓上長年舉辦歷史古錢幣展。
明北京城城墻遺跡:位于復興門南大街。為明北京城內城西墻南端,全長近200米,是研究北京城市變遷重要的地理坐標和建筑遺存。1949年后對原有的城墻、城門、城樓予以大規模的改造拆除。20世紀60年代末,在修建環城地鐵時,陸續拆除內外城城墻,僅存此段和內城東南角樓殘段。1988年西城區人民政府對此段城墻殘跡進行復原整修并向社會開放。
西板橋——改建皇城的遺存:原名西步量橋,俗稱西壓橋。位于西城區景山西街北日。建于元代。雖稱板橋,實為拱橋,連接什剎海與北海。明永樂年間改建皇城時,皇城北墻壓西步量橋而過,故俗稱西壓橋。與此對稱,皇城北墻自西到東略向南偏斜,沒有壓在東城區境內的東步量橋上,只是擦橋而過,因此東步量橋俗稱東不壓橋。1911年,西板橋所在的街道稱西板橋大街,1965年改名景山西街。1973年因明渠改暗渠,西板橋與暗渠聯結在一起,埋于地下,橋欄桿等被拆除,券石依然完整,但地面上橋跡無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03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