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俄漢文學翻譯變異研究(簡體書)
滿額折

俄漢文學翻譯變異研究(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0 元
定價
:NT$ 120 元
優惠價
87104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由前言、六個章節和結束語組成:首先界定"翻譯變異"的概念,梳理與其他相關概念的異同,指出翻譯變異的屬性,分析形成翻譯變異的原因,明確翻譯變異自身的限制,對整個翻譯活動做了相對宏觀和客觀的解釋。

翻譯等值是文學翻譯實踐的終極目標,然而譯本的多樣性和重譯現象的客觀存在都表明要達到“翻譯等值”是十分艱難的。對詞與詞、句與句對應關系的傳統研究已經無法對翻譯活動做出完美的詮釋,這就迫使我們尋找新的突破點來重新審視翻譯現象。達爾文的生物進化理論以其巨大的理論魅力影響著人類發展的各個領域。生物界普遍存在的選擇、淘汰、變異現象在語言演變中同樣存在,在文化更替中依然恪守,在紛繁復雜的翻譯活動中也比比皆是。我們從其他學科對生物變異的引用中得到啟發,總結生物變異的理論精髓,將生物變異的規律納入到翻譯研究中,為翻譯研究提供一個生物學視角。
本書以“變異”為突破口,通過分析生物變異、語言變異和文化變異等普遍規律,得出結論認為:翻譯活動實際上是一種變異行為,并將之命名為“翻譯變異”。為此,本書的研究任務是從生物變異的角度對翻譯研究中的翻譯變異作出科學的界定,同時結合生物變異屬性論述翻譯變異的相關屬性,研究影響翻譯變異的原因,分析翻譯變異的限制因素,在歸納翻譯對等觀的基礎上提出翻譯變異和翻譯對等的相互轉化關系,從翻譯變異的角度揭示目的語文本、源語文本的關系問題。
本書的研究語料以俄羅斯名著漢譯本為主,主要包括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草嬰、周揚、智量、力岡四個譯本片斷,陀思妥耶夫斯基《罪與罰》韋叢蕪、汝龍譯本片斷,《卡拉馬佐夫兄弟》中譯本片斷,萊蒙托夫、普希金等詩歌中譯本。理論闡述方面包括生物學、文化學、文本研究、哲學闡釋學等相關資料以及國內外翻譯理論的相關專著和材料等。
全書由前言、七個章節、結束語及參考文獻組成。
第一章“緒論:變異和翻譯研究”。在這一章中我們首先對生物變異的相關規律做了簡要回顧,對語言學和文化學中有關變異的研究作了必要總結,進而論證翻譯變異研究的可行性。
第二章“翻譯變異的界定”。通過對翻譯中有關“變異”問題研究的簡要回顧,我們提出“翻譯變異”的概念,并將“翻譯變異”概括為譯者在同一時代或者不同時代,由于各種控制因素的影響而在目的語文本中表現出來的有一定允許度的不同表達。此外,我們提出對翻譯變異的研究應該是“內”“外”兼修,即聯系內外界因素研究翻譯變異產生的原因。
第三章“翻譯變異的屬性”。在對翻譯變異做了必要界定之后,翻譯變異的相關屬性成為關注的焦點,它是翻譯變異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通過研究我們明確,生物變異所具有的各種屬性在翻譯變異中也同樣存在。這些屬性包括翻譯變異的相關性、翻譯變異的歷史性、翻譯變異的連續性。其中翻譯變異的相關性如同生物變異的相關變異屙眭一樣是翻譯研究中應該予以強調的重點。
第四章“翻譯變異的成因”。翻譯變異既然存在,則一定有它存在的原因。翻譯變異和生物變異的不同之處在于翻譯變異要借助有智力的人來完成。因此,譯者自身的差異對翻譯變異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翻譯變異的研究必須將內、外界因素聯系起來,不能孤立、靜止地看待事物的發展,語言差異、文化差異對變異的影響也就自不待言。在翻譯過程中,還有一個特殊的對象,即文本。文本自身所具有的開放性特征同樣促使翻譯變異的發生。根據伊瑟爾的文本開放性特征,譯者在閱讀文本的時候總是要對文本中的空白點和未定點加以填充和具體化,但是由于不同譯者的填充方式和具體化方式是迥然有異的,所以翻譯變異也就不可避免。這也是我們認為產生翻譯變異的最主要原因。
第五章“翻譯變異的限制”。翻譯變異在所難免,翻譯變異的原因也普遍存在。但盡管如此,翻譯變異也是有限度的。對翻譯變異的限制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文本的確定性使然,另一方面是翻譯規范的有效制約。首先,文本除了自身含有大量的未定點和空白點的開放型特征之外,文本自身的封閉性和文本理念意義的客觀性限制了對文本的理解。其次,正是有了翻譯規范的概念,才對翻譯變異的限度有了最終評判的標準,并且在評判翻譯變異行為的時候要時刻考慮到翻譯規范歷時性制約和共時I生制約兩個要素。
第六章“翻譯變異和翻譯對等”。對翻譯變異的承認并未從根本上否認翻譯對等的存在。這一章中我們首先簡要回顧了翻譯理論中的幾種翻譯對等觀,之后對翻譯歷史長河中翻譯變異的顯隱問題做了必要的概括,最終認為翻譯對等和翻譯變異之間應該是相互轉化、相互制約的關系。總之,翻譯變異是有限度的變異,翻譯對等是建立在翻譯變異基礎上的相對對等。
第七章“翻譯變異和目的語文本、源語文本關系研究”。目的語文本和源語文本關系問題是翻譯理論中一直比較關心的問題,從翻譯變異角度對這一問題的思考并不多見。實踐證明目的語文本和源語文本之間是既同又異的關系。它們相互依存,又相互獨立。也正是因為有了翻譯變異這個“紐帶”,才把不同的目的語文本也串成了一個連續體,使不同的目的語文本之問呈現出互補的關系,它們各自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對源語文本作無休止的闡釋。
“結束語”主要是對以上所探討的內容進行總結和概括,指出本書的主要貢獻,存在的不足和今后進一步探討和改善的問題。
此書以探索文學翻譯的本質特征為起點,以生物變異的相關規律為基礎,巧妙地將變異核心內容有機地“植人”翻譯研究中,使我們更進一步認清翻譯活動的本質:翻譯對等是以翻譯變異為基礎的,正是有了翻譯變異的存在才有了翻譯對等的“度”。
作者在以下幾個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1)提出“翻譯變異”的概念,指出翻譯變異具有生物變異一樣的重要屬性:相關性、歷史性、連續性。從翻譯變異的界定到翻譯變異的成因、再到翻譯變異的限制為翻譯變異研究建立了一個相對完整的研究體系。
2)在探討翻譯變異的過程中發現翻譯變異與翻譯對等并非非此即彼的關系,而是相互轉化的關系。這一方面顛覆了傳統翻譯對等觀一統天下的定律,另一方面也避免出現解構主義學派以來對翻譯對等觀徹底否定的極端。
3)將翻譯變異連續性屬性用于目的語文本、源語文本關系研究,指出目的語文本和源語文本之間應該是一種既同又異的關系,為目的語文本關系研究找到了新的理論依據。

目次


前言
第一章 緒論:變異和翻譯研究
第一節 生物變異
第二節 語言變異
第三節 文化變異
第四節 本書的意圖
第二章 翻譯變異的界定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翻譯變異及其相關概念
第三節 翻譯變異的界定
第三章 翻譯變異的屬性
第一節 翻譯變異的相關變異性
第二節 翻譯變異的歷史性
第三節 翻譯變異的連續性
第四章 翻譯變異的成因
第一節 文本的開放性和翻譯變異
第二節 語言差異和翻譯變異
第三節 文化差異和翻譯變異
第四節 譯者個性和翻譯變異
第五章 翻譯變異的限制
第一節 文本的確定性對翻譯變異的限制
第二節 翻譯規范對翻譯變異的限制
第六章 翻譯變異和翻譯對等
第一節 翻譯理論中的對等理論綜述
第二節 翻譯理論中翻譯變異的顯隱
第三節 翻譯變異和翻譯對等之間的關系
第四節 翻譯變異和雙語詞典
第七章 翻譯變異和目的語文本、源語文本關系研究
第一節 目的語文本、源語文本關系回顧
第二節 目的語文本、源語文本關系新探
結束語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第四章 翻譯變異的成因
要找出影響翻譯變異的因素,我們要先從方法論上確立幾條原則,首先要在文本內部尋找原因,因為畢竟翻譯是對原文文本進行的翻譯,體現給讀者的是譯文文本。文本在翻譯過程中是最為看得見、摸得到的客觀實在。文本自身的特點是否會對翻譯變異有影響不得不令我們深思。第二,不能僅僅局限于文本內部,要將文本以外的因素同樣考慮進去,這也正是“變異”給我們提供的方法論要求,即要聯系內、外控制因素去考察各種變異。生物體變異自身的基因因素固然重要,但是外界環境的改變、時代的差異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體現在翻譯過程中,我們要十分關注語言、文化和語境對翻譯變異形成的影響。第三,最最要引以為重的是整個翻譯活動的施動人——譯者,這是翻譯變異同生物變異的不同之處。生物變異無論是親代特征明顯地傳遞給子代,還是外界環境促使生物改變某些特征以求適應生存環境,所有的變異都是生物自身完成的結果。而文學翻譯活動翻譯變異的產生必須借助人來完成,因此,譯者在翻譯變異形成的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
我們說,翻譯過程一般分為兩個階段:即譯者對原作的理解階段、譯者對譯文的表達階段。原作必須有譯者主動的、創造性的翻譯方可成為譯語文化中的文學作品,而翻譯文學作品還必須有譯文讀者的主動參與方可完成,否則也永遠只是一個藝術半成品,沒有什么生命力和價值。
在理解階段,譯者的主要目的是要準確而忠實地對源語文本作出自己必要的解釋。從這一點上來看,對文本意義的解讀就成為譯者在翻譯過程中的首要一步。那么,文本的意義是什么呢?文本的意義確定的方式是不是唯一的呢?
在表達階段,譯者的主要任務是要將自己所理解的含義用語言表達出來。我們不可否認的是,似乎沒有哪個流派可以忽視不同語言之間的差異而開展自己的研究。但是,以往研究者們多是以語言的共性論為基礎,以語言共性論為基礎建構起來的翻譯理論認為可以找到對等的規律完成翻譯。然而,語言只是具有共性嗎?如果說語言之間的差異在翻譯中的體現已經為大家所共識,那么文化之間的差異則越來越引起翻譯理論界的重視。從靜態地對微觀文化因素的強調(指在翻譯過程中揭示原文中所隱含的文化信息)到動態地對宏觀文化功能的傳達(指在翻譯過程中使源語文本在譯語的文化里發揮跟在源語文化里一樣的功能),翻譯變異在這里體現得最為徹底,文化因素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翻譯文化學派的應運而生則是最好的證明。無論是對文本意義的理解、語言的表達、文化信息的傳遞都離不開翻譯的主體——譯者。而譯者由于生活環境和生活經歷的不同,個人興趣愛好和性格脾性的不同,智力水平和表達能力的不同,人生觀和世界觀有別等,都會導致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根據不同的翻譯標準、翻譯目的采取不同的翻譯策略,從而形成不同的目的語文本,使目的語文本之間呈現差異。
由此,我們按照翻譯完成的順序來考察各個階段影響翻譯變異的因素,具體從四個方面來探討,它們分別是:文本的特征、語言因素、文化因素、譯者因素。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04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