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我心中的文化山水(簡體書)
滿額折

我心中的文化山水(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0 元
定價
:NT$ 180 元
優惠價
87157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我心中的文化山水》這本書涉及的“人物”,不少是文化名人,包括金庸、艾青、卞之琳、陳之藩、聶華苓、黃春明、林青霞、胡金銓等等,都是作者與之交往有素的文化名家,其中不乏逸聞、趣事。此外,還傍及親情、友情包括母子情、父女情、師友情……,行文中泛溢一縷縷一絲絲酸甜苦樂的況味;“書話”一輯,多是讀書札筆,隨手拈來,輕松而雋永;至于篇末的“景色”,是大都會背后的一片山水和由此引發的聯翩思緒。看似零篇什章,在文化鏈的串連下,別有一番韻致,趣味盎然

作者簡介

潘耀明,筆名彥火、艾火等。

名人/編輯推薦

《我心中的文化山水》(作者彥火)收錄了《翻命運的“冤案”的史鐵生》;《法國人拍胡金銓紀錄片》;《寫給天堂的母親》;《我的父親》;《林青霞新的一頁》;《芝蘭的風骨》;《感情的鏈帶》;《黃春明的傷痛》;《新年康樂》;《新加坡的國寶》;《趙泰來的傳奇》;《揭開中國最大收藏家之謎》;《我所認識的聶華苓》;《陳嘉庚精神不死》;《父女情、女兒心》等作品。

目次

第一輯 人物
我與金庸
“我愛這土地”一一紀念“人民的詩人”艾青
時代的詩人
宋慶齡、藤家私與李姐
張充和與她的墨寶
探索生命之源一一記韓國版的“新愚公”
關于劉亞洲的一二
別出蹊徑一一粵北山區二度尋訪焦墨畫家劉國玉
記蔡瀾的父親、詩人柳北岸
陳之藩的點滴
王蒙永遠的伴侶
懷念紅學大師俞平伯
不平庸的金庸
金學成熱門課
喬布斯的成功路
“小皇帝”的背后
飄來舊上海的歌聲
上海灘三劍俠
召喚那逝去的精神
翻命運的“冤案”的史鐵生
法國人拍胡金銓紀錄片
寫給天堂的母親
我的父親
林青霞新的一頁
芝蘭的風骨
感情的鏈帶
黃春明的傷痛
新年康樂
新加坡的國寶
趙泰來的傳奇
揭開中國最大收藏家之謎
我所認識的聶華苓
陳嘉庚精神不死
我的老師,我的母校!
父女情、女兒心
中國人的第四大發明
第二輯書話
文化找一一略談香港三聯書店初辦的十六年
香港與世界華文文學
在你心中流過的情感
一次文學山水的約會
串起香港歷史的珠子
花非花
法國將出版金庸作品全譯本一一從法譯文《鹿鼎記》說起
活著是寄宿,死了是回家
《海洋文藝》點滴
話說《春香傳》
紙上遨游記
佛學文化的經典
云筆會233
第三輯景色
尋找失落了的香港文化景點
關于云松書舍
南京的緬懷
“丹竹”頌
同里的躑躅
紐約的人、事
大唐大明宮的思考
編鐘之鄉一一隨州
尋覓虛靜的香格里拉
尋找天險背后的凈土
翩若驚鴻的藏羚
成都大廚的金庸美食
要命的春天!
天地入沉吟一一漫談旅游文學

書摘/試閱

不是開玩笑,記得十多年前,早年做過金庸秘書凡八年的作家莫圓莊(筆名圓圓),從加拿大返港,某日上《明報》來找我。我與她在會客室打對面而坐,聊了片刻,她倏地對我說,她愈看愈覺得我的樣子像金庸,她臨走又很認真地重復了一遍。我莊容地說,金庸是俠之大者,身懷絕技,十八般武藝樣樣精妙,打遍天下無敵手,我正在偷師,希望學得一招半式用來防身。
提起我與金庸的關系,不知應從何說起。
近年來凡是有關金庸的大小新聞,甚至關于紅白二事的傳言,我都會接到海內外傳媒電話,不下數十起,要我發表意見。
特別是內地傳媒,都把我冠以“金庸的秘書”、“金庸的代言人”、“金庸的親信”的名銜,對此,我不敢掠美。我為此發表過無數聲明、澄清啟事,甚至對每一位來訪者和電話訪問的傳媒記者一再表白:我既不是“金庸的秘書”,也不是“金庸的代言人”,金庸是我的前輩,我頂多可以說是“金庸的小字輩朋友”。
金庸于我是亦師亦友的關系,是仰之彌高的崇碑,我只是他卑微的學生。但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我這兩個身份,似乎已經被傳媒大佬欽定、并給度身定造的銅頭罩鉗住,恁地是脫不掉、甩不了。
為此,我不得不在這里鄭重其事地把我與金庸的關系公諸于世,以厘清外間加之于這種關系厚重的迷霧。
我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進入《明報月刊》的。當初這一步踏進《明報月刊》的門坎,就跨越了兩個世紀。究其實,我在《明月》攏共二十年,那是處于上一世紀之末新世紀之初的交替時期,也是平面出版開始受到網絡文化沖擊的艱難之秋。
過去不少傳媒朋友問我是怎么進入《明月》的,我說是受到金庸文化理念的感召。這是實話。
上世紀的某一天,金庸讓董橋打電話給我。董橋說:“查先生要見你。”我聽罷有點意外,也有點興奮。在此之前于《明報》副刊寫了一個每天的專欄外,與查先生大都是在文化聚會上遇見。他是公眾人物,我不過是文化界晚輩,大家只是點頭之交而已。
且說我誠惶誠恐地跑到當年北角舊明報大廈查先生的辦公室,查先生與董橋已坐在那里。查先生與我寒暄過后,讓我坐下稍候片刻,他則移步到辦公桌去伏案寫東西。時間像墻上掛鐘發出的嘀嗒聲,一秒一秒地過去,空氣靜寂得像凝結了。為了打破這悶局,我偶爾與董橋閑聊幾句,都是不著邊際的話題。
大抵過了約半旬鐘后,查先生從書桌起身向我走來,親自遞了一份剛謄寫好、墨香撲鼻的聘書給我。接到聘書后,我很激動,也很沖動,只粗略瀏覽了聘書內容,便不假思索地簽署了。當時我是某大出版社的編輯部主管和董事,事前未向原出版社提出辭呈。
這是我迄今接到的第一份手寫聘書,而且出自大家之手。豈能不為之動容?!
與前幾任的主編不一樣,查先生在聘書上寫明,除要我當總編輯之外,還兼任總經理。這也許與我之前在美國紐約大學(NYu)念的出版管理學和雜志學有關。直到二年之后《明報》上市,《明報月刊》也不例外受到市場的沖擊,我才幡然省悟查先生良苦的用心:他希望我在文化與市場之間取得平衡,可見他的高瞻遠矚。
第一天上班,例必向查先生報到,希望查先生就辦《明報月刊》給我一點指示。令我感到意外的是,查先生說話不多,依稀記得,他只淡淡地說了一句:“你瞧著辦吧!”當我向他征詢,除了之前他在《明報月刊·發刊詞》揭橥的“獨立、自由、寬容”辦刊精神外,他在商業社會辦一份虧蝕的文化性雜志有什么其他特殊原因嗎?他回答得簡潔:“我是想替明報集團穿上一件名牌西裝。”
換言之,辦《明報月刊》的另一層意義,也是為明報集團打造一塊文化品牌。后來他在另一個場合對我說,《明報》當初上市的股票,實質資產只有一幢北角明報大廈,每股港幣一角,上市后第一天的股值躍升了二元九角。換言之,有二元八角是文化品牌的價值。他說,文化品牌是無形財產,往往比有形資產的價值還要大。
正因為查先生的睿智,經過多年經營,《明報》成為香港“公信力第一”的報紙,相信這也是《明報》無形的財產。
查先生在香港九七回歸前,審時度勢,急流勇退,賣了明報集團。從經濟利益而言,查先生是一個大贏家,但其真正得失菪何,相信只有他最清楚。套羅孚先生的話, 《明報》是查先生畢生的事業。查先生沒能實現他最終的理想——找到一個如他所言的為他“真正度身定造的接班人”,相信是極大的遺憾。明報集團其后的發展是可預料的。
沒有查先生主持大局的明報集團,市面上頻頻傳出對明報集團不利的消息,加上經營失利,陣腳不穩,明報集團很快被震散,差點成為孤兒。還幸馬來西亞的殷商張曉卿先生見義勇為,接手了這一爛攤子,經過好幾年刻苦經營,使她重入軌道。當然經營環境已大不如前了。
查先生賣了《明報》,也曾想過另起爐灶,做一番文化事業。首先他想辦一份類似歷史文化的雜志,他準備寫長篇歷史小說,并在這份新雜志連載。于是他找我過檔到他自己經營的明河出版社集團有限公司,為他策劃新文化雜志和管理出版社。須知明報集團臥虎藏龍、人才濟濟,他單挑了我,令我不禁受寵若驚。為此,我們曾在他位于北角嘉華國際中心的辦公室把酒聊天過好幾次。每一次聊天,查先生運籌帷幄,興致很高,他從一個隱蔽的酒柜取出瓶威士忌來,親自給我斟酒,然后自己斟小半杯。都不加冰,是純飲式的。P3-5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5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