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國際傳播系列案例分析(簡體書)
滿額折

國際傳播系列案例分析(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2 元
定價
:NT$ 252 元
優惠價
87219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數字未來與媒介社會叢書·國際傳播與跨文化傳播系列:國際傳播系列案例分析》通過近幾年出現的具體的案例來分析國際傳播問題。這些案例包括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杭州最美媽媽事件、溫州助車出軌事件,哥本哈根氣象會議等,研究者通過中外媒體對這些事件報道,進而分析中國國家形象建構問題。另外,研究者還分析了半島電視臺代表的國際傳播信息逆流現象,以環境非政府組織綠色和平組織為例分析了非政府組織及其國際傳播策略,通過《環球時報》的內容分析,探討中國國家形象塑造在國內媒體的體現。

“國際傳播,”尚無一個廣泛認同的、準確描述的界定。有人認為,“國際傳播是世界各國政府之間、人民之間的一種相互關系和相互影響。因而,國際傳播的研究是一種由各國或各文化的政府和人民的傳播努力所體現的一種政治、社會、經濟和文化的關系和互動行為”。與此類似的表述是馬克海姆
的界定,他認為“國際傳播可以被認為是一個國家以上的個人、群體或政府官員的跨越被承認的地理性政治邊界的各種傳播”?。這兩種定義都提及國家作為國際傳播的一個劃分單位,具體的傳播行為都是在跨越國界的情況下涉及政府、人民、機構或組織之間的傳播。類似的定義還有美國學者羅伯特.福特納的,他認為,“國際傳播的簡單定義是超越各國國界的傳播,即在各民族、各國家之間進行的傳播”。他還明確提出,對于人際的交流或非大眾的交流將不進行討論。這種定義就是在國際劃分單位之外增加一個“民族”,并強調了大眾傳播形式?。國內學者關世杰教授從“國際傳播常是跨文化傳播”來分析國際傳播,他寫道,兩者的區別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從研究范圍上看,一個關注國家邊界,一個關注文化差異;其二,從研究形式上看,國際傳播側重于大眾傳播,跨文化傳播側重于人際傳播;其三,從研究的學術淵源來看,國際傳播的由升冗起源于國際政治和國際關系的研究,跨文化傳播的研究則起源于文化人類學。?
總之,國際傳播的定義大同小異。同,在于基本都以民族或國家為劃分單位,或者說是傳播的邊界;異,在于傳播的形式,強調大眾傳播,一般被看作是國際傳播的狹義定義,而除了大眾傳播形式之外,不忽略人際傳播等其他形式,則被視為是廣義的國際傳播。
2011年1月17日上午,時長60秒的《中國國家形象宣傳片之人物篇》在美國紐約時代廣場的巨型電子屏幕首次亮相。片中,59位中國人以他們的微笑向美國和全世界詮釋“體驗中國”的主題。從2009年11月23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亞洲頻道滾動播出的30秒“中國制造”廣告,到新一輪國家形象宣傳片的海外投放,再到中國新華新聞電視網(CNC)的開播,有論者認為,中國已經進入著力提升軟實力的“國家公關”時代。
與此相關,隨著國際關系格局的變動,新的傳播手段和傳播終端的日新月異,國際傳播主體開始變化,新聞信息傳播生產方式和傳媒格局產生重大變革,這些改變使得國際傳媒市場出現了融合與平衡的契機,同時也加大了國際傳播的差距與失衡,進而催生出一系列值得關注的理論與實踐問題。
基于此,我們推出這一套叢書。這幾本書,是我主持的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國際傳播的理論、現狀與發展趨勢研究”(批準號09ZJD0010)的部分成果,包括國際傳播的理論研究和案例分析兩類內容。本課題的研究目標為兩個方面:一是彌補現有理論研究的空缺點,提升國際理論的解釋力;二是盡可能將國際傳播理念與”富國強民”的社會實踐結合起來。從第一個層面看,比照現有的研究成果,我們發現國際傳播理論需要在如下幾方面加強:傳播思想史的梳理,傳播世界觀的梳理,國際傳播政策的變遷,傳播技術和政治、文化的互動關系模式研究建構,從西方國際傳播政策的變遷過程中研究總結出規律。從第二個層面看,我們需要將相關的理論同實踐結合起來,以求指導中國在新形勢下的國際傳播戰略的實施和國際傳播理論的建構。
我們認為,國際傳播的核心是如何正面傳播中國的文化觀與價值觀。中國與其他國家在價值觀上存在很多差異,但差異中也存在一些具有普世意義的價值觀,這些價值觀正是傳播國家形象、開展公共關系的基石。
……

目次

中國立場 中國言說
中國媒體對外宣傳的話語研究
A Discourse Research on International Publicity of Chinese Media
亞洲中心論的意涵探索從歐洲中心論與非洲中心論出發所進行的反思
A Probe into the Meaning of“Asiacentric Theory”
論國際傳播研究中的亞洲主張何以可能
How the Asian Communication VJew in International Research Be Possible
由宣傳至營銷:中國國家形象建構話語的另一種解讀
From Publicity to Marketing:A New Perspectiv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 Image
試論議程融合視閾下國家形象的網絡傳播問題
Internet Communicaton of China Image Placed on Combined Agenda

此在彼在 他山之石
剖析“伯爾基金會研究報告”
An Analysis of“Heinrich BOll Foundation Research Report”
從傳播學視角看美國國家戰略傳播體系
An Analysis of USA State Strategic Communication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on Studies
國家旅游品牌與形象塑造的六國經驗比較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National Tour Branding and Image Construction of Six Countries
在國際傳播視角下中國國家形象塑造分析以《人民日報》海外版與《紐約時報》的上海世博會報道為例
Analysis of China Image from a Perspective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oin

全球視野 華人力量
基于語料庫的個體傳播與國家形象的互動路徑探究以姚明個體傳播為案例
A Corpusbased Approach to Interaction between 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State Image Construction
消費社會下媒介產品的消費對跨文化傳播的影響
Effects of Eproducts Consumption o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the Consumer Society
華人媒體的海外跨文化傳播以阿拉伯亞洲商務衛視的中東實踐為例
International Publicity of Overseas Chinese Mass Media
關于浙江籍人士在海外投資創辦媒體情況及提升國際傳播能力的調查與思考
A Probe into and Reflections upo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A Case Study of Investment of Overseas Mass Media
民企投資海外電視臺的案例分析和對策研究
A Case Study of Private Entrepreneurs’Investment in Overseas TV Stations and Analysis of Responding Strategies
杭州“最美媽媽”事件成為國際傳播熱點的幾點啟示
Some Enlightenment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Hot Issue of“MostBeautiful Mom in Hangzhou”
索引
Index

 

書摘/試閱

4.直白表述與弦外之音
在結構主義與二元對立思想的影響下,西方的話語研究認為,語言形式可以展現部分或全部的含義,導致篇章優于語境(包括歷史、文化、社會和認知)。它們認為篇章是分析的核心,且尤為重視分析其形式和結構特點,許多文章與著作均主要研究上下文關系或結合文字重塑語境。然而,中國人或亞洲人認為,“言有盡而意無窮”。莊子曾云“得魚而忘筌,得意而忘言”。也就是說,語言形式只能部分地展現其真正含義,話語之中蘊含著無盡的含義。研究者要不斷與生活對話,依靠自身的經歷、直覺、想象等來深入解讀話語的含義。
5.說話人為主導與聽話人為中心
無論是在理論還是在話語實踐中,作為研究客體的話語都被認為是單一說話人的事情。說話人是整個話語活動的中心,決定話語的目的,控制整個話語過程。這一點在話語研究實踐中得到了證實:通常情況下,說話人的語料是研究的中心、是判斷語義的關鍵;語境僅為字面含義的分析,為闡釋提供背景;而聽話人對話語的理解卻完全被忽略。話語研究變成了僅對“說話人表達的含義”,包括其說話的目的、意圖(認知、觀念)和文本功能(策略、修辭)的分析。但是,對中國人或者亞洲人來說,這樣的單一說話者的模型僅反映了社交中的一方,并不全面。在中華文化語境中,對說話人和聽話人雙方都有具體的規范,任何一方的缺失都會導致對話語解讀的失誤。因此,一方面說話人的話語要顧及聽話人的立場,而非咄咄逼人地灌輸自己的意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外,說話人對聽話者要講“仁”,其話語對社會要起到“和”的作用。另一方面,聽話人在聽的過程中要公正地、批判地、全面地理解說話人的意思(正如儒家所言,“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非禮勿聽”、“聽其言而觀其行”)。因而,研究不是為了依據說話人的話語探尋其背后的觀念、意圖和社會功能等,而是聽話人和研究者對話語的理解,以及整個社會和文化對話語的反應。
6.批判話語研究:排外文化的話語
除了不同的思想根源、思考模式外,批判話語分析在國際學術界中非中立的、優越的、非獨立的文化學術話語,還表現在其特殊的參與者、分析模式、展示方式、國際市場與分銷渠道、全球化的教學、網絡及廣泛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資源上。首先,正如米格諾羅(Mignolo,1993)所說,批判話語分析的傳播軌跡表明其是一種作為主宰形式的話語,且多數情況下,都表現為男性白人或深受西方思想教育的研究者在其出版物或講座中,以西方都市為中心,向世界各地傳播該理論思想。其次,批判話語分析直接或間接地、白以為是地(批判其他事物虛偽、錯誤,卻缺乏對自身文化局限與偏見的反思)認為其理論具有理性、普世性(為各類話語、社會和認知提供寶貴的敘述)。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19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