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文學翻譯主體性範疇之主:客體互動性研究(簡體書)
滿額折

文學翻譯主體性範疇之主:客體互動性研究(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9 元
定價
:NT$ 234 元
優惠價
87204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文學翻譯主體性范疇之"主客體互動性"研究》從理論研究的范疇化視角出發,結合馬克思主義實踐哲學的有關原理重新審視現有研究,旨在論證譯者主體性發揮的理據性,反撥有關此問題的極端化傾向。從馬克思主義的實踐哲學為理論框架來研究主客體互動性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與實踐價值”。

作者簡介

楊潔,男,湖南籍,1971年生,翻譯學博士,現為重慶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翻譯與文化研究所負責人。近年來主持或參與省部級科研項目3項、教育部重大課題1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出版譯著1部,主編或參編教材5部。主要研究興趣為翻譯倫理、翻譯美學、認知詩學等。

名人/編輯推薦

《文學翻譯主體性范疇之"主·客體互動性"研究》編輯推薦:本研究還通過考察譯者主體性發揮物化形態的可能形成過程,對文學翻譯譯者主體性發揮之主一客體互動本質特征進行了可描寫性和可證性研究,做到既從宏觀理論上說明問題,又從微觀實踐層面佐以客觀事實加以印證。

目次

序言
前言
導論
第一節 研究的緣起
第二節 原理性闡述
第三節 研究的目標與研究問題
第四節 研究的對象及方法
第五節 研究的意義
第六節 本書的結構
小結
第一章 譯者主體性發揮問題研究的概況
第一節 譯者主體性問題的由來
第二節 西方語境中的譯者主體性研究
一 古希臘羅馬時期的極端譯者主體性意識
二 語文學研究時期矛盾的譯者主體性
三 結構主義時期譯者主體性的遮蔽
四 后結構主義時期對譯者主體性的發現和認可
五 后殖民主義時期對極端譯者主體性的復歸
第三節 中國語境中的譯者主體性研究
一 傳統譯論在譯者主體性問題上的爭論
二 當代譯論對譯者主體性研究的系統化
小結
第二章 譯者主體性發揮之主一客體互動性的哲學基礎及分析框架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的“新世界觀”——實踐哲學
一 馬克思主義實踐哲學的基本特點
二 馬克思主義實踐哲學下的主體和客體及其相互關系
三 馬克思主義實踐哲學下的主客體關系的性質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實踐哲學觀照下的文學翻譯主體和客體
一 文學翻譯的主體
二 文學翻譯的客體
第三節 文學翻譯客體的意義形態化及其定性
第四節 文學翻譯客體的價值屬性化及其重構之原理
第五節 把握文學翻譯客體的語境參數論分析框架
小結
第三章 譯者主體性發揮之主一客體互動性的必然性分析
第一節 譯者的主體結構及其功能
一 譯者的主體結構
二 譯者主體系統結構及其基本功能特征
第二節 文學文本的結構與意義存在方式
一 文學文本的結構特征
二 文學文本意義的存在方式
小結
第四章 譯者主體性發揮之主一客體互動的發生過程描述
第一節 社會異域文學藝術需要的驅動
第二節 文學翻譯的動機和目的的產生
第三節 譯者的主體尺度對文本屬性的價值化
第四節 語境重構與暫構意義的生成
第五節 文學翻譯的藝術重現
小結
第五章 譯者主體性發揮之主一客體互動性的實踐可描寫性和可證性
第一節 文學翻譯譯者主體性發揮表現形態的研究范疇
一 廣義的譯者主體性發揮研究范疇
二 狹義的譯者主體性發揮研究范疇
第二節 文學翻譯譯者主體性發揮的描寫和實證
一 譯者主體性發揮之主一客體互動性的自證描述
二 譯者主體性發揮之主一客體互動性的他證解析
小結
結論
第一節 本研究的總結
第二節 本研究的創新點
第三節 本研究的主要發現
第四節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可拓展的空間
參考文獻
后記

書摘/試閱



第一節譯者主體性問題的由來
主體性是和主體聯系在一起的,是人作為活動主體的質的規定性,包括人在活動中的自覺性、為我性、主動性、能動性和受動性等。因此,所謂的譯者主體性也就是指作為翻譯主體的譯者在翻譯實踐活動的自覺性、為我性、主動性、能動性和受動性。在具體的文學翻譯實踐活動中,譯者的主體性發揮主要體現在他的藝術再創造或者說二度創作上。主體和主體性原是哲學范疇,在西方哲學界由來已久,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Plato,427 BC—347 BC)的理性主義。不過,明確的主體及主體性則源自笛卡兒(Ren Descartes,1596—1650)的“我思故我在”。也就是說,主體和主體性問題是伴隨著近代哲學的認識論轉向而產生的。長期以來,其研究基本局限于哲學層面,很少進入具體學科領域。后來,隨著哲學解釋學、現象學等思想的廣泛傳播,哲學層面的主體及主體性討論開始進入文藝領域,并產生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如解構主義、女性主義、后殖民主義等理論。語言邏各斯中心主義被解構以后,一直被視為天經地義的意義客觀性被顛覆,作者的權威性被消解,翻譯研究領域內的譯者主體性問題也開始凸顯出來。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翻譯研究發生了文化轉向。這一轉向突破了傳統的語文學研究范式和結構主義語言學研究范式,把人們的視線從作者身上和文本結構中引向了更為宏觀和更為開放的視野,“不僅開拓了翻譯研究的新空間,也將翻譯主體研究提上了譯學研究的重要日程,而譯者的文化身份及其主體性問題也自然成為其中重要的研究課題”。從此,譯者主體性問題研究逐漸成為中西方翻譯研究的熱點。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04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