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中國百年新聞經典:攝影卷(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百年新聞經典:攝影卷(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8 元
定價
:NT$ 408 元
優惠價
87355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奉獻給讀者朋友的這部由於甯主編的《中國百年新聞經典(攝影卷)》是從100年來數百位元攝影記者和攝影師的數千件作品中精選出來的,我們力求選人本書的作品能夠經得起歷史的檢驗,稱得上是經典或有經典性的意義,能夠成為百年來中國新聞攝影事業發展史上某一階段或某一事件的代表性作品。為此,特作幾點說明:(一)所選作品大多具有正面的價值和積極的意義,但是也有個別作品只是某個特定時期有代表性的符號,這並不表示編者對那一時期或那一事件持肯定的評價。 (二)對領袖人物、重大事件可能有很多出色的攝影報導,為儘量減少雷同的題材,我們只能好中選好、優中選優,從中選擇比較起來影響最大的,其餘的只能割愛。(三)外國的新聞記者和攝影師也有很多關於中國的優秀攝影作品,例如愛德格斯諾和羅伯特·卡帕等都拍過很多,本書均未選,只選中國記者和攝影師拍攝的作品。(四)為了吸納更多作者的作品,在本書中一個記者和攝影師的作品一般只選一幅,個別作者確有多幅作品特別優秀、影響重大的,則選了兩幅,例如沙飛、 吳印咸、石少華、侯波、呂厚民、賀延光等。(五)因為《中國百年新聞經典(攝影卷)》選的是新聞攝影的經典,而不是藝術攝影的經典,所以許多優秀的藝術攝影作品,包括風光攝影、景物攝影、人像攝影、創意攝影等,未在本書的選擇之列。

名人/編輯推薦

《中國百年新聞經典:攝影卷》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目次

總序
創新理論精研一事物我兩善
前言
光影“史記”傳千秋
佚名孫中山主持第一次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會議
顧淑型“3·18”慘案后北平學生示威游行
毛松友萬頭攢動看飛機
沙飛魯迅與青年木刻家
聶榮臻將軍和日本小姑娘
戰斗在古長城上
方大曾保衛盧溝橋之我二十九軍戰士
王小亭日機空襲下的上海南站兒童
吳印咸白求恩大夫
艱苦創業
羅光達太行山上
佚名宋氏三姊妹視察防空洞
徐肖冰彭德懷在前線
雷燁慘不忍睹
周從初三五九旅南泥灣大生產運動
劉峰救救孩子
李峰切斷敵人的補給線
石少華白洋淀上的雁翎隊
杜倫上尉在地道隱蔽獲救
佚名日本遞交投降書
胡崇賢毛澤東與蔣介石合影
袁克忠夜渡黃河
張祖道清華大學“反饑餓反內戰”游行隊伍通過東四牌樓
吳群劉少奇在全國土地會議上作報告
高帆開赴前線
馮文岡不屈的王孝和
鄭景康鄭洞國到達哈爾濱
郝世保淮海戰場一角
高糧北平入城式
鄒健東占領總統府
陸仁生露宿街頭
陳正青開國大典
齊觀山斗地主
徐永輝葉家的全家照
黎民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
高亞雄上甘嶺戰役
侯波毛澤東與達賴喇嘛和班禪喇嘛
我們的朋友遍天下
錢嗣杰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
袁苓我國生產出第一輛解放牌汽車
郝純一天塹變通途
陳勃雨越大干勁越大
劉東鰲劉少奇在車廂中
牛畏予“小高爐”煉鐵
呂厚民歡送志愿軍回國
劉主席接見清潔工人時傳祥
茹遂初引洮上山
臧德寬溥儀的新生
陳宗烈攀登珠穆朗瑪峰北峰
喻惠如在城墻上種菜
呂相友在首都機場上
張峻毛主席的好戰士——雷鋒
魏德忠凌空除險
孟昭瑞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安康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到北京機場迎接周恩來
袁汝遜周總理視察邢臺地震災區
杜修賢周恩來機場迎接尼克松
安克仁兵馬俑挖掘
羅小韻力挽狂瀾
安佑忠齊心協力
李曉斌上訪者
顧德華清華大學77級大學生走進了課堂
郭占英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京舉行
胡穎鄧穎超與文藝家在四屆文代會上
齊鐵硯王光美親迎劉少奇同志骨灰
司馬小萌如此教室
孫毅夫審判“四人幫”
胡武功洪水襲來之際
孫忠靖個體戶登上領獎臺
胡越歡欣雀躍
王東小平您好
王敬德鄧小平向撒切爾夫人談“一國兩制”
段繼文中國南極長城站建成
才龍說唱格薩爾王傳
朱憲民深圳外來打工妹宿舍外
高秀峰民主的權利
鄭鳴倒閉后的滋味
江志順中華健兒勇闖虎跳峽
王文瀾走向開放
喬天富瀆職者的窘境
錢捍招工市場的“熱”與“冷”
蔣鐸開學典禮上的新教師
孟仁泉’90亞運滿堂彩
解海龍大眼睛
江式高東方風來滿眼春
張蔚飛稀客光顧大商場
李前光兩條路
鄧維大娘看洋展
土登藥箱書記孔繁森
柳軍雪域親情
劉宇十世班禪的母親與小班禪
于文國小煤窯業主和礦工
官天一王軍霞奪冠之后
徐步薩馬蘭奇給鄧亞萍頒獎
周朝榮山村小站的特別風景
梁文輝彭去董來
武進群柯受良駕車飛越黃河
居楊丟丟的故事
劉杰敏日本首相橋本在9.18事件發生地
孫榮剛三峽工程勝利實現大江截流
余海波中國大芬油畫村
王景春大海中的一條船
李舸悲憤的吶喊
王瑤60歲舞蹈家重返舞臺
雍和那只爐子
賀延光面對生命
兩黨一小步民族一大步
王建民千年夢圓
徐京星劉翔獲雅典奧運會110米欄金牌
陳燮火車來到長江源
唐光峰34座校車擠了118個孩子
陳慶港走出北川
姚大偉告別北川
吳曉凌血染賽場
周國強武廣高鐵3小時飛廣州
參考文獻
后記

書摘/試閱



創新能力魏德忠用鏡頭忠實記錄了河南人民在社會主義建設征途上的風風雨雨,拍攝了中國第一個人民公社成立時的情景,為大躍進、大煉鋼鐵、“文化大革命”等不同時期留下了真實的歷史寫照。他在編輯、負責《河南畫報))時,認真鉆研繪畫、書法藝術,并將其融于攝影作品的版面設計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主編的《錦繡河山》畫冊受到同行和讀者的好評。
作品點評
背景林縣位于太行山區,水源奇缺,把山西漳河水引到林縣(現為林州市)是林縣人民祖祖輩輩夢寐以求的愿望。時任縣委書記楊貴組織了10萬勞動大軍開進太行山,從1960年2月開始動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上開鑿了一條全長1500多公里的紅旗渠。在施工過程中為了避免爆破后松動的巖石落下傷人,每天都要組織除險隊員凌空排險。
特色這幅作品表現的是除險英雄任羊成在懸崖上飛身排石的場面,畫面具有視覺沖擊力和心靈震撼力,生動體現了林縣人民在建設紅旗渠時戰天斗地的英勇氣概。除險英雄腰系繩索悠蕩在險峰陡壁之間似乎翱翔在藍天白云里,使人感受到一種飄逸的壯美。作品見證了紅旗渠的修建過程相當艱苦,也向我們傳遞出勞動人民不怕犧牲、努力奮斗的精神。
意義這幅作品反映20世紀60年代河南林縣人民在生產力水平很低的條件下,經過10年的艱苦奮斗,靠一錘一釬,創造了被人們譽為“人工天河”的紅旗渠的壯舉,體現了林縣人民艱苦奮斗、團結協作,凝聚一個時代和民族的紅旗渠精神。這張題為《凌空除險》的經典照片,已經成為紅旗渠的形象符號和永久記憶。
影響這張照片和其他紅旗渠的照片一起被編入《紅旗渠))畫冊,畫冊入選《世界名人大辭典》,成為永恒鮮活的歷史見證。紅旗渠建設者勇于吃大苦、耐大勞、無私奉獻的精神,隨著畫冊化為整個國家和民族不朽的精神財富。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5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