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菜籃:蔡瀾食材全書‧素之味(簡體書)
滿額折
菜籃:蔡瀾食材全書‧素之味(簡體書)
菜籃:蔡瀾食材全書‧素之味(簡體書)
菜籃:蔡瀾食材全書‧素之味(簡體書)
菜籃:蔡瀾食材全書‧素之味(簡體書)
菜籃:蔡瀾食材全書‧素之味(簡體書)
菜籃:蔡瀾食材全書‧素之味(簡體書)
菜籃:蔡瀾食材全書‧素之味(簡體書)
菜籃:蔡瀾食材全書‧素之味(簡體書)
菜籃:蔡瀾食材全書‧素之味(簡體書)
菜籃:蔡瀾食材全書‧素之味(簡體書)
菜籃:蔡瀾食材全書‧素之味(簡體書)
菜籃:蔡瀾食材全書‧素之味(簡體書)
菜籃:蔡瀾食材全書‧素之味(簡體書)

菜籃:蔡瀾食材全書‧素之味(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9.8 元
定價
:NT$ 239 元
優惠價
87208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蔡瀾私家解讀你廚房裡最常見的近60種果蔬食材。你最熟悉的蔬果,你不一定嘗過的美味。從最普通的土豆、白菜到清爽的蓮藕、冬瓜;從北方的蘋果、西瓜到南方的菠蘿、榴蓮,經過蔡瀾的私家解讀與地道烹飪法的傳授,你會發現一果一蔬都那麼的與眾不同。 蔡瀾,著名作家、美食家、主持人。《舌尖上的中國》系列紀錄片片總顧問,世界華人健康飲食協會榮譽主席,與黃沾、倪匡、金庸並稱「香港四才子」。

作者簡介

蔡瀾,著名作家、美食家、主持人。《舌尖上的中國》系列紀錄片片總顧問,世界華人健康飲食協會榮譽主席,與黃沾、倪匡、金庸并稱“香港四才子”。

名人/編輯推薦

1.《舌尖上的中國》系列紀錄片總顧問蔡瀾私家解讀你廚房里最常見的近60種果蔬食材Br2.最精致的版本,最溫暖的美食回憶。雙封全彩印刷,大幅棚拍美圖,還原每一種食材的色香味Br3.本書為“蔡瀾食材全書”(全兩冊)之一,該套書精選我們廚房里最常見的食材,作者娓娓道來每種食材的做法細解,怎么做才不辜負食材,怎么吃才對得起味蕾,無論對初學者,還是資深廚房達人,都很實用。看蔡瀾食材,初下廚房,精進廚藝,這一套就夠了!Br4.在一蔬一菜里,尋回原滋原味。Br

目次

蔬菜
芥 藍 \ 002
洋 蔥 \ 006
芋 \ 009
椰 菜 \ 013
薯 仔 \ 018
番 茄 \ 023
玉 蜀 黍 \ 027
筍 \ 031
蕹 菜 \ 036
椰 菜 花 \ 040
蘆 筍 \ 044
紅 蘿 卜 \ 048
綠 豆 芽 \ 051
茄 子 \ 055
青 瓜 \ 059
豆 角 \ 063
苦 瓜 \ 068
大 芥 菜 \ 072
菜 心 \ 076
蓮 藕 \ 080
菠 菜 \ 083
四 季 豆 \ 086
生 菜 \ 090
南 瓜 \ 094
芹 菜 \ 098
萵 苣 \ 102
菊 芋 \ 106
白 菜 \ 108
茼 蒿 \ 112
西 洋 菜 \ 116
冬 瓜 \ 120
水果
蘋 果 \ 128
桃 \ 132
櫻 桃 \ 138
柿 子 \ 141
西 瓜 \ 146
蜜 瓜 \ 149
蜜 棗 \ 152
檸 檬 \ 156
橙 \ 161
香 蕉 \ 165
菠 蘿 \ 169
大 樹 菠 蘿 \ 172
火 龍 果 \ 176
奇 異 果 \ 180
無 花 果 \ 183
木 瓜 \ 186
枇 杷 \ 190
荔 枝 \ 193
龍 眼 \ 196
芒 果 \ 201
柚 \ 205
榴 蓮 \ 209
椰 子 \ 213

書摘/試閱

芥藍
芥藍,為十字花科蕓苔屬,其特色是帶了一點點的苦澀味。
芥藍是一種百吃不厭、最普通的蔬菜。不能生吃,要炒它一炒,至少要用滾水過一下。
和其他蔬菜一樣,天氣愈冷芥藍愈甜,熱帶地方種的并不好吃。西方國家很少看到芥藍,最多是芥藍花,味道完全不同。
在深秋,吃肥美芥藍為最佳。用水一洗,芥藍干脆可折斷,燙熟加蠔油即可。
炒芥藍要有點技巧,先放油入鍋,油冒煙時,加點蒜蓉,加點糖,待油冒煙就可把芥藍扔進鍋里,翻炒幾下就行,記得別炒得過老。在炒的過程中加點紹興酒,添幾滴生抽,即成。
潮州人喜歡用大地魚干去炒,這樣的做法更香。做法和清炒一樣,不過先要爆香大地魚干。
看到開滿了白花的大棵芥藍時,買回來燜排骨。用個大鍋,熱油爆蒜頭和排骨,加水,讓它煮15~20分鐘;把大芥藍整棵地放進去,再燜個15~20分鐘即成,過程中放一湯匙的寧波豆醬,其他什么調味品都不必加,燜后自然甜味溢出,咸味亦夠了。
用枝和葉去燜,把最粗的干留下。將干的硬皮撕開,切成片,用鹽加以揉之,用水洗凈,再倒魚露和加一點點糖去腌制,第二天成為泡菜,是做粥的絕品。
餐廳的大師傅在炒芥藍時,喜用滾水焯一焯,再去炒,這種做法令芥藍味盡失,絕對不可照炒。芥藍肥美時很容易熟,不必焯。
把芥藍切成小條,用來當炒飯的配料,也是一絕,比青豆更有味道。
芥藍和肉類一起炒的話,與牛肉的配搭最適合,和豬肉則格格不入。牛肉用肥牛亦可,如果你選塊包著肺部的“封門腱”切片來炒,味道夠,更有咬頭,又甜又香。冬天可見芥藍頭,圓圓的像粒橙,大起來有柚子那么大。削去硬皮,把芥藍頭切成絲來炒,看樣子很難辨清這是什么食材,以為生炒蘿卜絲或薯仔絲之類,入口芥藍味十足,令人驚奇。不能死板地教你炒多久才熟,各家的鍋熱度不同,試過兩次,一定成功。
洋蔥
凡是帶著個“洋、番、胡”等字的都是由外國輸入的東西,洋蔥原產于中亞。
家里不妨多放幾個洋蔥,它是最容易保存的蔬菜,不必放在冰箱中,所以也不占位置,可以存放兩三個月。那洋蔥什么時候便不能吃呢?洋蔥整個枯干了,或者洋蔥頭上長出幼苗來,就是它壽終正寢,或是繁育下一代。
外國人不可一日無此君,許多菜都以洋蔥為主料,連煲湯也必須有之,例如,有名的法國洋蔥湯。
切洋蔥很容易被那股味道刺激出眼淚來。有許多方法克服,比方說先浸鹽水等等,但最基本的還是把手伸長,盡管離遠眼部就沒事了。
先爆熱油,把切好的洋蔥扔下,煎至略焦,打一個蛋進去,是最簡單不過的早餐。大人放點鹽,給小孩子吃則加點糖去引誘他們。這道洋蔥炒蛋,人人喜歡。
同樣的方式還可以用來炒牛肉,開一罐腌牛肉罐頭入鍋,翻炒它,又是一道很美味的菜,不過腌牛肉罐頭記得要用阿根廷產的才夠香。
印象中洋蔥只得一個“辣”字,其實它很甜,用它熬湯或煮醬,愈多愈甜。
燒咖喱不可缺少洋蔥,將1~2個洋蔥切片或剁成茸,下鍋煎至金黃,撒咖喱粉,再炒它一炒。咖喱膏味溢出時就可以拿它來炒雞肉或羊肉,炒至半生熟,轉放入一個大鍋中,加椰漿或牛奶,至滾熱,就是一道好吃的咖喱,你試試看,便發現不是那么難。
或者在即食面中加幾片洋蔥,整碗東西就好吃起來,它是變化無窮的。
基本上,洋蔥肥美的話可以生吃,外國人的漢堡包中一定有生洋蔥,色拉中也有洋蔥的份兒,但選用意大利的紅洋蔥較佳,顏色也漂亮,更能勾起人們的食欲。
有種洋蔥甜得很,在三藩市倪匡兄的家,看見廚房里放了一大袋洋蔥,他說:“試試看,吃起來像梨。”
我咬了一口,雖然比意料中還要甜,但是洋蔥吃后和大蒜一樣,口中難免有一股古怪味,所以要和倪匡兄兩個人一起吃,就是名副其實的“臭味相投”了。

芋是根狀植物,小的像菠蘿,大的有人頭那么大,圓圓胖胖的。
芋從前是鄉下人的主要糧食,如今來到城市,做法已漸失傳。客家人把它磨成魚丸般的菜,叫作“芋丸”,現在已經沒多少人吃過。
在廣東很流行的碎仔鵝,鵝肉下面一定鋪著芋頭片,芋頭比鵝還香。
其實烹調為其次,芋頭本身的好壞有天淵之別。最好的吃起來口感如絲,香噴噴地細磨在舌頭上。差的芋頭不粉不沙,硬邦邦的,像在嚼塑膠。
香港能吃到的最好的芋頭是從廣西運來的,至于好壞怎么選,單看外表很難識別,只有向相熟的小販請教。
芋很粗生,世界各地皆有,菲律賓人尤其喜歡。第一次吃到芋頭雪糕,就是在馬尼拉,西方人倒是很少食之。
把芋做得出神入化的是潮州人,他們的芋泥聞名于世,百食不厭。
一般家庭很少做芋泥,一來這種甜品太甜太膩,吃得不多。另外是做起來麻煩,很費時間。
大家的印象中,做芋泥時將芋蒸熟,放在細孔的篩子上碾壓,讓軟綿的芋泥從篩孔中壓出來,才算大功告成。
其實不是這樣的,要是喜歡吃的話,我們也可以在家中做很簡單的芋泥。
請小販選上好芋頭,多貴也不要緊,反正吃得并不多。將芋頭橫切,切成圓圓一塊塊,再蒸半個小時左右。
芋頭拿出來,很容易就能剝掉皮。把芋片放在砧板上,用那把長方形的菜刀橫擺在芋片上,大力一壓一搓,即成芋泥。
鍋下油,用微火將芋泥上下翻炒,不怕熱的話用手搓之。加糖,再炒再搓,什么時候夠熱,看芋頭是否呈泥狀就知道了。
上桌之前,爆香紅蔥頭放在芋泥上面,吃時攪拌著,更香。但是要做好的芋泥,有一條不變的規律,那就是要用豬油。沒有豬油,一切都免談。
椰菜
粵人之椰菜,與棕櫚科毫無關聯,樣子也不像椰子。北方稱為“甘藍”,俗名“包心菜”或“洋白菜”。閩南及臺灣則叫作“高麗菜”,是不是韓國傳來,現已無法考據。
洋人多把它拿去煲湯,或切成細條腌制,德國人吃咸豬手的酸菜,就是椰菜絲。
高麗人吃高麗菜,也是腌制的居多,加辣椒粉泡制,發酵后味帶酸。友人鴻哥也用番茄醬腌它,加了點糖,樣子像韓國金漬,但吃起來不辣又很爽口,非常出色。
至于北方人的泡菜,用一大缸鹽水就那么泡起來,沒什么特別味道,過于單調,除非你在北方長大,不然不會喜歡。
菜市場中賣的椰菜,又圓又大,屬于扁形的并不好吃,要買的話最好買天津生產的,像一個圓球,味道最佳,向小販請教即可。
椰菜保存期很久,家中冰箱放上一兩個月,吃面時剝幾片下鍋,再加點天津冬菜,味道已非常美味。
冬菜和椰菜的搭配奇好,正宗海南雞飯的湯,拿了煲雞的湯熬椰菜,再加冬菜已成。不必太多花巧,香港人賣海南雞飯,就永遠學不會煮這個湯。
其實椰菜的做法很多,任何肉類都適合炒之,是一種極得人歡心的蔬菜。我們也可以自制泡菜,把椰菜洗凈,抹點鹽,加多一些糖,放它幾個小時就可以拿來吃了,不夠酸的話可以加點白米醋。
羅宋湯少不了椰菜,把牛腩切丁,加大量番茄、薯仔和椰菜,煲上兩三個小時,便是一碗又濃又香的湯,這很容易做,只要小心看火,不煲干就行。
女人一開始學做菜,很喜歡選椰菜當材料,她們一看到雜志和電視把椰菜燙了一燙,拿去包碎肉,再煮,即是一道又美觀又好吃的菜,于是馬上學習。結果弄出來的形狀很讓人崩潰,肉淡而無味,椰菜過老。馬腳盡露,羞死人也。
現在教你們一個永不失敗的做法,那就是把椰菜切成細絲,加點鹽,加大量黑胡椒粉,滴幾滴橄欖油,就那么拌來生吃,味道好得不得了。加味精,更能騙人。試試看吧。
薯仔
廣東人叫作“薯仔”的,北方人稱之為“土豆”,后者像是比較貼切。
薯仔原產于秘魯,傳到歐洲,是洋人的主食。什么炸薯仔條、薯仔茸等等,好像少了它會死人一樣。
薯仔好吃嗎?它沒有番薯那么甜,也不及芋頭的香。喜歡吃薯仔的人都是受了洋人快餐文化的影響,談不上有什么高級的味覺享受。我從前有個助手,薯仔條吃個不停,就一直被我當作笑話。
北京人的涼拌或生炒土豆絲,對北京人來說是種美味,其實他們吃的只是鄉愁,南方人對此道菜也不覺得有什么了不起。
薯仔薄切炸成片,更是很多人的看電視時吃的食物,我則認為不如吃米通飯焦更好。
餓起來當然什么都可以吃,我在背包流浪的時代中,拿烤薯仔來吃的日子不知過了多少。購買時價錢相同,立即去買,還要選重一點的。
北海道盛產的薯仔叫“男爵”,很松化,糖分很重,就那樣扔進木炭中烤,熟了涂上厚厚的一層牛油,還是勉強可以吃進口的。
我對薯仔一點兒好感也沒有,當成圖章倒是很好玩。用張紙,磨了濃墨之后根據切半的薯仔大小寫字,然后鋪在薯仔上,輕輕用手指一刮,就能印上去。這時用刀把空白處挑出來,就是一個完美的印。
做咖喱時也用薯仔,煮得醬汁進入,是唯一咽得下的例子。當然是先吃雞和牛腩,吃飽了就不會去吃它。吃咖喱薯仔也要爛熟,尤其當我牙痛的時候。
當今的營養師研究結果表明,其實薯仔是低卡路里和零脂肪的,并不是傳說的淀粉質很高的恐怖之物。但是,低脂肪的東西,永遠不是令人滿足的東西。
薯仔的種類很多,我看過大若菠蘿、小似櫻桃者,又紅又綠又黑又紫,在西方的菜市場中看得令人嘆為觀止。我最愛的薯仔,是當它變成伏特加,在冰格上凍得倒出來藕瓶壁。來吧,干杯。
番茄
名副其實的,凡是有個“番”字的東西,都是從別的地方傳來的。
番茄我們叫作“西紅柿”,但絕對沒那么甜,核帶苦澀,以為皮也很軟,吃進去后才知道皮是硬的,不易咬碎。
西洋人沒有番茄就像做不了菜,常看電視節目,名廚用個平底鍋,拿了一根鐵餐叉做菜,下大塊牛油之后就放番茄粒煎熟,千篇一律,真想叫他們收工。
番茄的樣子有時很美,傳到中國來時是作為觀賞用的。我最愛看一串串的番茄了,不知比葡萄美多少倍。最好的是意大利種,當季時在City’super也買得到,通常我是拿去裝飾我的辦公室。
談到番茄就想起薯仔,兩者都是我最討厭的食材。番茄磨成醬后甜膩膩的。任何難吃的快餐都能掩飾其味,但是叫我吃番茄醬,還不如叫我去吃白糖。
只有一個例子我是能吃得下的,那是友人鴻哥的泡菜,樣子紅紅的像韓國的金漬,但以番茄醬代替辣椒醬,椰菜代替白菜,放入口中有意外的驚喜,味道來自下了大量的大蒜,一有大蒜,任何東西都好吃嘛。
小時候也吃番茄的。那是沒有東西吃的年代,媽媽在院子里摘了一個自己種的,放進闊口杯,燒了一壺滾水倒入杯中,等數分鐘,番茄半熟,倒掉水,下大量的白糖,就那么攪碎了吃將起來。番茄皮黏住喉,總之吞都吞不下去,那種恐怖的感覺,至今想到亦起雞皮疙瘩。
當然有時會吃到甜的番茄。臺灣有種小番茄,葡萄般大,小販把它剖開,塞一粒加應子在里面,在公路旁買了一包,坐長途車解解悶是可以的。
新鮮的番茄很結實,皮拉得緊緊的,堅硬得要命。法國人稱之為“愛情蘋果”,相傳有催情作用。洋人總喜愛把番茄和性拉在一起,有些還說新鮮的番茄像女人的乳房。天哪,弄一個運動健將般的胸部給你摸,硬得令人生厭,還是軟一點的手感好。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0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