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四時山色(簡體書)
滿額折

四時山色(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6 元
定價
:NT$ 276 元
優惠價
87240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香江第一健筆林行止精選集。分春山如笑、夏山如滴、秋山如妝和冬山如睡四部分。文字取自林行止「財經短評」和「林行止專欄」,他將社論和隨筆完美結合,五十餘篇文章,關注當下話題,港事、國事、天下事盡收眼底。經濟學家林行止對社會現象的獨到分析,以及妙趣橫生、雅俗兼收的筆觸,也為中國散文的類型創造了新品種,開拓了新領域。 林行止,1965年在英國劍橋工業學院攻讀經濟學,1969年畢業回港。曾任《明報晚報》副總編輯,主管經濟版。1973年離開《明報》,創辦《信報財經新聞》,1973年7月3日正式印行;他在《信報》撰寫的《林行止專欄》與《政經短評》,分析評論香港以至世界政經形勢。林行止善於把艱深複雜的經濟理論,以淺白的文字描述與分析;他寫的文章內容不限於政經,也包括中外見聞、嗜好雅趣、文化熱點等等。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經典隨筆,超值收藏:“香江第一健康筆”林行止先生的經典隨筆集,收錄經典隨筆四十余篇。林行止對事態的敏銳、對人情世故的通達,使其文章突破門限,紅酒、股市、松露、鵝肝、婚姻、賭博等都是他涉獵的范疇,可謂“中外不分,雅俗兼收”。
香港社會良心的本真文字:林行止被譽為“香港社會的良知”,林行止隨筆涉及的世情,秉持公共知識分子應有的堅持,《四時山色》獨立敢言的文風、妙趣橫生的筆觸,為中國散文的類型創造了新品種,開拓了新領域。
附贈精致藏書票一枚:最廣博的、最幽默的文化隨筆,隨書贈送精致藏書票一枚,精彩不容錯過!

世事原來如此
劉紹銘
我在美國讀書謀生那些年間,一直有看晚上六時電視新聞的習慣。ABC、CBS和NBC的主播各有特色。起初的一段日子我總三心二意地跳著臺看,后來終于鎖定了由Walter Cronkite(1916-2009)主持的CBS Evening News。電視新聞主播雖然不必以色相示人,但面目長得討人喜歡的在收視率上總占便宜。“靚仔”主播如Peter Jennings(1938-2005)不知迷死了多少女生。若以貌取人,Cronkite實在無法與Jennings爭長短。
Cronkite面目慈祥、聲音和藹,看來就像鄰居的伯伯。伯伯在二次大戰期間是“合眾社”(UPI)駐歐洲戰地記者。他1950年受聘CBS,但他在這機構的事業巔峰要等到1962年出掌晚間六時新聞才開始。越戰期間他的節目收視率最高。大概跟他曾是戰地記者,較易贏取公信力有關。越戰后期在電視上頻頻出現一些慘絕人寰的鏡頭,有引火自焚的比丘尼,有被燃燒彈所傷赤身露體在街上呼喊的孩子。要是負責報道這種新聞的“舵手”情緒一旦失控說三道四當起commentator(評論員)來,那就有失anchorman 的本分了。面對眼前的悲慘世界,Cronkite連自己也覺得語塞時,就干脆let the picture tell the story。謝幕時,Cronkite會慣例地說:“And that's the way it is.”接著報上當天的日期和年份。
Cronkite這句注冊商標的“收場白”帶有法國人說“c'est la vie”時的無奈姿態。“這就是人生了,嘆什么氣,認命吧。”“And that's the way it is”聽來像句旁白,說話人歷盡滄桑,什么事也見怪不怪,因為“世事原來如此”。許多事,就像王國維說的,“可信者不可愛,可愛者不可信。”我們或可把Cronkite的句子改寫為:And that's the way it always has been,以表示世事由來如此。
林行止隨筆涉及的世情,因本著公共知識分子應有的堅持,立論看來雖然不可愛,但若拿“reality principle”的原則去衡量,應知凡既成事實的,不可不信。他有些文章,破題就露出自己說話“不可愛”的本色。1997年香港“回歸”不到半年,他以《母語教育次重要,謀生語言最重要》為題寫了篇切合香港現實和利益的文章。香港政府“特許”一百家中學可用英語作教學語言,這種措施讓林行止生起“香港已進入‘計劃經濟’的不祥之感。……如果一百間認可中學的學位供不應求,怎么辦?……不少學生家長視英語教學的學校為首選,與他們的‘民族情操’及是否愛國無關,這只是遷就環境適應市場的選擇”。
殖民地時代的香港,中文雖然是絕大多數港人的母語,可憐卻不是官方“認可”的法定語言。為了謀生,香江子弟讀書只好苦練英文。如果學子“重”英“輕”漢,動機無非是兩者經濟效益比重的取舍。香港是中國領土,大國崛起,如果北京要替英國殖民時期在香港討生活的中原子弟出一口烏氣,大可公布中文是香港使用的唯一法定語言,把英語貶為“黑市”,你猜英語在香港的“霸權”會不會因此而失其強勢?林行止立論,以市場為理據,他承認“母語教育固然可令香港人更深刻地了解中國文化,同時可拉近與內地同胞的距離,但大家千萬不可忘記,英語是香港人保持國際競爭優勢賺取外匯的‘謀生語言’”。“And that's the way it is.”
林行止念經濟出身,但文章取材,卻沒有自設門限。打開他歷年著作的目錄看,經他涉獵過的題目,絕對可以說得上是“中外不分,雅俗兼收”。就拿“breaking wind”來說吧,騷人雅士不好說,林先生博覽群書后,賜名所有關乎“放風”的事為“屁學”。望文生義,“屁學”研究的一個內定范圍是“拍馬屁”之道。其實,when Nature calls, gentle woman如英女王陛下也要放屁,忍無可忍的事,何必說話半吞半吐,羞人答答。
少時讀《浮生六記》,有些段落至今未忘,因其設想之奇堪作“妙想天開”之范本也。作者沈復(1763-?)說話先聲奪人:“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看來三白眼睛準有特異功能,說不定正是這種本領教他視物超乎物之表象,藉此領略到他說的“物外之趣”。夏夜被蚊子叮,本來不是滋味,但三白卻能把它們“擬”作群鶴舞于空中。他把蚊困于素帳內,“徐噴以煙,使其沖煙飛鳴,作青云白鶴觀,果如鶴唳云端,怡然稱快”。
林行止文章取材類別,斑斕駁雜,涉及的范圍,包括紅酒、股市、松露、鵝肝、婚姻、賭博、公廁、娼妓等等等等。雖說日光底下無新事,但視物若像沈三白那樣抽離現場,遠超表象,所看的東西跟別人就不一樣。話說一天林行止陪夫人“行公司”購物,兩小時后夫人空手而回,他自己卻“滿腦而歸”。原來他看到那一年的女裝手袋多是龐然大物,而且所有“名牌”都擺設了這種貨色。他想到了版權、抄襲與手袋功能等實用問題,于是決定“細察其紋理”,研究手袋的“深層結構”。結論是:《手袋碩大無朋,奴役女性征象》。林行止尋根究底的習慣,相信“萬物背后必有故事”的本性,讓他在大千世界看到水面片片的落花,皆是生生不息的文章題材。
林行止的書寫,可籠統分為兩大系列:“政經短評”和以“林行止專欄”名目發表的隨筆。“政經短評”是《信報》的社論,港事、國事、天下事盡收眼底。因為他對“原富精神”的理解,跟主張經濟自由放任的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家亞當·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的思維一脈相承,多年來“政經短評”吾道一以貫之的立論根據就是“實用主義”。他堅信人民追求私利之心,是推動社會進步、國家富強最可靠的原動力。為此他反對“免費午餐”,怕的是助長倚賴心理,吃過免費午餐,下一步就會要求吃免費早餐和晚餐。
因為林行止崇尚理性,“政經短評”不會表揚“浪漫精神”。在歌謠中劫富濟貧的羅賓漢是條漢子,但所作所為不足為法,一來因是犯法,二來因為富人“劫”后余生,也變成了待“濟”的窮人。一個劫無可劫的社會,就是“均貧”的社會,一窮二白的社會。
要富國強兵,就“浪漫”不起來。林行止言論處處以港人利益為前提,在任何夾雜人道主義或民族主義的情緒爭論中,為了堅守自己信奉的原則,不能不一士諤諤。他的話,不是“the liberals with a bleeding heart”聽得下去的。當年越南船民“投奔怒海”到香港,港府決定收容,林行止看準這將成為港人難以負荷的擔子,即以《假情假義假不到底的越南難民政策》為題,提出異議,主張原船遣返。辭典對“實用主義”(pragmatism)一詞的解釋是:“理性的、合乎邏輯的處理或思考問題的方法是因應獨特的問題而取決的,不是取決于既定的理論或觀念。”
相對于政經短評,“林行止專欄”的文字是散文類別中的隨筆。單看題目,可知《英國釣魚》、《橘子紅,火腿與風露》和《父親節寫父親節》是隨筆,不但內容跟政經短評大異其趣,連文字的顏色也不一樣。當然,“專欄”作者畢竟經濟出身,寫的雖是隨筆,難忘的是統計數字。《以錢換肉,世無肥人》應該是個好例子。
過重癡肥本來是個人的負擔,用不著旁人說三道四,但因此帶來的糖尿病、心臟病和中風等惡疾會增加大量公共醫療開支,癡肥在納稅人心中差不多是一種“原罪”。致肥的禍首不難檢定,如漢堡包、東坡肉、薯片等都是“禍從口入”的東西,但食物不像煙酒,政府可以“Sin Tax”名堂加重稅。怎么辦呢?
據林行止抄錄下來的統計數字看,若以超過正常體重三十磅或以上來計算的話,以美國標準來看就是“癡肥”了,人數為五千九百余萬,約為總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一。若現時的增重趨勢不變,到了二〇一五年癡肥人數將達百分之四十。英國情形更可怕,癡肥人數在一九九六至二零零八年間增加百分之四十九點三,估計到了二〇二〇年,英國每十名男士中有八名癡肥,女士則十中有七。
怎么辦?請經濟學家出手吧。他們認為癡肥者對醫生忠告“聽者藐藐”的原因是癡肥者沒有減磅的物質誘因。于是牛津和倫敦大學的經濟學者說服醫療當局撥款七萬五千英鎊,在肯特郡設立了一個信托基金,吸引肥人參加一個“以磅換鎊”(Pounds for Pounds Scheme)的“有償減肥計劃”。參加者不論用什么“自殘”手段減肥,一旦成功,便可拿到“獎金”。規章規定在指定期間減去十“英石”(stone)或一百四十磅并能保持兩年不變的,便可得三千英鎊現金。在四百零二名參與者中,半途而廢者約為百分之七十,余下者人均能減少二十五磅,獎金在八十鎊至四百五十二英鎊之間。
據說英美學者對這個試驗結果極為滿意,因為最少證明“利誘減肥”已見成效。當然,見利心喜的“瘦人”也許會故意增磅,然后再減肥以謀取獎金,但林行止認為這類漏洞存于大部分的規章法例中,要鼓勵減肥,不能因噎廢食。“以錢換肉”看來漸成風氣,倫敦大學和哈佛大學也有類似計劃,誘導學生“去磅”。除此以外,美國有不少網站開設了一些利己利人的“計劃”:比如你跟這類網站“簽約”規定每周減一公斤,如不成功,便須捐款一千元給你不喜歡的慈善機構。為了不想白白犧牲,參與者說不定變得個個潔身自愛,敢對麥當勞叔叔說“不”。《以錢換肉,世無肥人》發表于二〇一〇年九月一日。事隔一年,不知美國肥人減了多少?
林行止的隨筆不見“荷塘月色”,又看不到老人家的“背影”。古風不再,代之而起的是我們“現代人”日常生活的眼前現實,當下話題。梁實秋的散文話題多多,像《講價》、《敬老》、《退休》等人生大事,這種題目林行止亦優為之,只是梁實秋文章的架構,哪會動用到統計數字?林行止有《劣書棄之不可惜 開會必須計成本》一文,這話題梁先生當然亦會寫,但若說到“機會成本”,沒有數字支撐,公信力就會打折扣。為此我們可以說,經濟學家林行止隨筆,為中國散文的類型創造了一個新品種,開拓了一個新領域。

目次

序——世事原來如此
I 春山如笑
你OK我OK OK何來?
渾然天成 防身利器
“丑女”折桂 行銷手段
上帝失公之郎“財”女貌
長人信心強 身高酬亦高
勾引可訓練 試情價不菲
江東子弟 臥虎藏龍
蓋茨父子上網補習
網絡迫使傳媒起革命
人人哥倫布 事事茫茫然
手袋碩大 奴役征象
政客嬉春
II 夏山如滴
中東三國記小
乘興到法國西南
奧國“野”游“樂與食”
見怪不怪在荷蘭
橘子紅 火腿“風”與“露”
修墓園立塑像:遲來的紀念
英國釣魚
環球化意識增添語言生命力
唐人番名可以休矣
以錢換肉 世無肥人
III 秋山如妝
高樓落成經濟見頂
股市理論與時機
羊群心理普遍 專家散戶跟風
貪念人人有 致富有幾人
富者可愈富 貧者怎更貧
主動出賣私隱 藝人新辟財路
女樂手測試 造詣與機會
投資名畫 回報難測
新聞有償壞品 娛樂無財不行
“公共知識分子”應有堅持
媒介評論者何必妄自菲薄
樂在其中 妙在無窮
溫情無價 禮物難免
IV 冬山如睡
禮品、禮券、私惠、公益
謀生語言 母語教育
香港往前看——富人樂土
女性壓倒男性的強項
外母節不了了之
習武練功夫 沏茶費工夫
閱讀有計較 開會算成本
畫意入饌 桃色薰風
魚生熱 海鮮價 全球化
家族財宏富“敵”國
賭波合法累窮人
小提琴工藝之秘 科學難破解
臥床自遣記閑書
漁火偷渡客 江上數峰青

書摘/試閱

“公共知識分子”應有堅持
作為一個階級,“公共知識分子”(public intellectuals,亦是英國人所稱的“媒介知識分子”[media intellectuals])是否已淪落,因為法學經濟學家波茨納的近著《走進民間的知識分子——公共知識分子的淪落》而引起“知識界”的熱烈討論。西方象牙塔內塔外知識分子有系統地討論知識分子的著作,可說琳瑯滿目,遠的不說,八十年代末期便有英國歷史學家(曾任親工黨的著名《新政治家周刊》老編多年)保羅?莊遜的《知識分子》問世(他還寫了多本大部頭大題目的書如《基督教史》、《猶太人史》、《美國人史》等,論者對這些書都有好評,惟指《知識分子》寫得最差勁)。至于所謂“公共知識分子”,在波茨納大著之前,《美國學者》(American Scholar,半學術性季刊)去年春季號已有普林斯頓歷史學教授格列夫頓(A. Grafton)的《公共知識分子和美國大學》的長文。……
知識分子尤其是“公共知識分子”所以引起這么多的討論,完全是他們的言論對社會有重大影響之故。這里應該對“公共知識分子”稍作說明,據梁福麟教授一月二十二日在本報所撰短文《大眾化知識分子的冒起》的解釋,他們有別于目的在傳授知識的象牙塔學者,與目的在影響政府政策而加入智囊組織的知識分子有異,與學有專長的論政學者亦不一樣,公共知識分子“觀察社會事態,……無論外交、內政、時事、民生、經濟,他們都提出觀點,讓各界(作)百花齊放式的討論”。
“公共知識分子”的淪落,由大學的普及化開始。在大學教育仍屬“小圈子”專利的年代——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前——知識分子見不平而發出獅子吼,他們免費在任何有聽眾的地方演說,為財政捉襟見肘的同仁刊物廉價甚至免費寫文章,把著作交給不見經傳的出版社出版,通常過著清貧淡泊不滯于物但無拘無束因而能率性而為自由發表意見的生活。一般而言,他們都未受過專業訓練,即并非世俗人心目中的專才,并且沒有固定收入,在職業或事業上均無所成。可是,他們有寫一手好文章或滔滔雄辯的本領,由于沒有專業(lack of professionalism),不必受專業知識的規范,使他們有揮灑自如的空間,什么題材都是好題目,從反貧窮、反獨裁、男女平等、環境污染、倡和平反戰爭以至城市規劃及拉近貧富差距等,他們都直敘胸臆,各有一套言之成理的說法。這是“公共知識分子”影響力最大的一段時期。
踏入五十年代,配合戰后教育事業的發展及智囊組織紛紛成立,它們亟需人才,遂向這班“無依無靠”的“公共知識分子”招手,很少人能夠抗拒物質的誘惑而成為建制中人。大學以高薪吸納人才非自今日始,在十九世紀末期,芝加哥大學便以當年屬天文數字的年薪七千美元在國內及歐洲“挖角”(當“挖”到著名學者時,教職員和學生還在校園“上街游行”以示慶祝)。現在大學和智囊組織的薪金仍甚吸引,還有顧問工作的收入及有機會申請各種基金會的研究經費,加上對終身職的追求或亟亟于左右政府決策的虛榮,令過往百花齊放的言論市場大為失色。……在一九五五年至一九八○年之間,“公共知識分子”中的精英大部分為建制所“編收”。建制知識分子的主要任務在傳授知識、為政府出謀獻策,對世事的品評有了這樣那樣的限制,不是偏左、偏右、中間偏左便是中間偏右,持平公正的言論在這期間內大倒退!
“公共知識分子”的“復興”,始于八十年代,消費經濟旺盛造就了大量的出版物,令他們有充足的園地高談闊論,而電視的普及特別是網絡的發明,使“公共知識分子”的影響力發揮到極致。值得注意的是象牙塔學者,尤其是那些已獲得終身聘書及榮休教授,亦紛紛在非學術性媒介發表意見,不少學者甚且薄學術性刊物而專寫非供行家閱讀的大眾化作品。這些學者兼具“公共知識分子”身份的參與,令“公共論壇”大放異彩,亦使他們的影響無遠弗屆。
可是,數量大增只表示這個“行業”的再出發,不代表他們的質量相應提高,這正是波茨納引以為憂,認為“公共知識分子”階級今非昔比已趨沒落的底因。
波茨納根據名字(及其言論)在一九九五年至二○○○年見報率選出美國一百位有影響力的“公共知識分子”,其資料來自電腦資料庫(Lexis/Nexis),“準確性”應無疑義,惟其遴選標準引起很多爭議(表示異議的HotOrNot.Com甚至在網上進行“公共投票”以選出網民心目中的“公共知識分子”),這是“掛一漏萬”所不免的后果。“波茨納一百”第一位是基辛格(他的“老板”尼克遜則沒有加入角逐的資格),期內被引述次數達一萬二千五百七十次。進出象牙塔的經濟學家則依次為森瑪斯(第四名,九千三百六十九次,前財長現哈佛校長)、佛利民(第三十四名,二千五百三十四次)、克魯明(第五十名,二千零七十六次)、凱恩斯(第六十六名,一千七百零五次)、葛爾布萊斯(第七十名,一千五百九十五次)、薩克斯(第八十二名,一千四百五十次)及史特勒(一百名,一千二百次),其他讀者可能熟悉的名字還有奧威爾、赫胥黎、蕭伯納和Chomsky等。……被傳媒廣泛引述不等于“言論正確”,波茨納特別指出環境學名家艾力克教授(P. Ehrlich)一九七○年警告因為“人口爆炸”,一九七四年美國必須實行食水配給、一九八○年西方世界有數以百萬計人因“人口過剩資源不足致死”,已成為學術界笑談。而投資網站trendmacro.com則大數克魯明在《期望失落的年代》(見拙著《經濟家學》:《克魯明說了些什么》)對美國經濟的預測錯得十分離譜……“市場需求”令“公共知識分子”成為搶手貨,可惜他們的表現大多令人失望! 作為自由市場經濟信徒,波茨納對“公共知識分子市場”的運作大惑不解,因為“公共知識分子”提供不少劣貨但市場照單全收之外,訂單還陸續而來。這即是說,那些經常出錯的傳媒論者,不因言論差勁而乏人問津,反因其大膽敢言而成為搶手貨。這是完全不符合市場規律的。
波茨納設想一些規范“公共知識分子”信筆亂寫信口開河的方法,其一為學者把在傳媒發表的言論上網,并電郵至全國圖書館,讓行家作客觀評鑒;其一是“公共知識分子”必須公布其收入,令大眾監察其是否有“利益沖突”。“英隆丑聞”揭露多名“公共知識分子”曾接受英隆的“好處”,這使他們過去那些炎炎大言皇皇大作成為捧場文章,變得一文不值。不過,波茨納所建議二法,前者不一定有效,后者涉及私隱,行之不易。
美國“公共知識公子”的言論為人詬病, 作為一個階級正在淪落, 但從市場角度看則十分興旺,反而是言論最自由的香港,情況并不樂觀。因為“公共知識分子”并不太多,這主要是大專院校的知識分子因為工作壓力、政治敏感及機會成本等考慮而提不起勁,其次是兼收并蓄的園地愈來愈少。不過,香港的優點是“傳媒受眾”有較高的分辨能力,這令“公共知識分子”必須不斷自我完善,才能保住市場。
P233-238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40
缺貨無法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