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全球政治學(簡體書)
滿額折

全球政治學(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78 元
定價
:NT$ 468 元
優惠價
87407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全球政治學》由安德魯·海伍德著,本書意在 提供對國際關系/全球政治的最新的、完整的、前瞻 性的導論。展現對當代 國際關系理論與實踐的系統性與整合性導讀,通俗易 懂且包羅萬象地介紹了國際政治領 域一系列廣泛的核心概念,是一部優秀的國際政治、 國際關系導論教材。
國際政治往往給人以復雜、晦澀的感覺,但本書 很好地避免了這一問題。作者用賞心 悅目的文字、翔實的案例、真正全球性的視角,將全 球化時代的國際關系娓娓道來。讀 起來全無枯燥之感,同時也讓復雜的國際政治以鮮活 的姿態呈現在讀者的眼前。
《全球政治學》以第一章全球政治學導論為起始 ,在講述全球政治理論的基本問題的同時,涵蓋 了20世紀以來全球政治的一系列變化,以及隨這些變 化而發展的全球政治理論,如經濟全 球化、民族主義、全球化與資本主義危機、美國霸權 與全球秩序、核擴散與裁軍、恐怖 主義、全球環境問題等諸多問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使讀者在把握國際政治的宏大事 件的同時,能夠掌握國際政治的基本理論和相關概念 。

作者簡介

 安德魯.海伍德(Andrew Heywood)英國知名學者,多部政治學經典教材的作者,政府與政治學AS-Level及A-Level課程首席考試官,曾任英國克羅伊登學院(Croydon College)副院長、奧平頓學院(Orpington College)督學。具有二十多年的政治學教學與研究經驗,長期致力于政治學基礎和政治學理論的研究,主要著作有《政治學》(Politics)、《政治學核心概念》(Key Concepts in Politics)、 《政治學導論》(Political Theory: An Introduction)、《政治的理念與概念》(Political Ideas and Concepts:An Introduction)等,都是可讀性非常強、知識非常大的著作,深受世界各地讀者的歡迎。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第1章 全球政治學導論
什么是全球政治?
全球政治的視角
全球政治的持續與變革
本書的使用
總結
問題討論
延伸閱讀
第2章 歷史背景
現代世界的形成
“短暫的”20世紀:1914―1990
1990年以來的世界
總結
問題討論
延伸閱讀
第3章 全球政治理論
主流視角
批判性視角
全球性地思考
總結
問題討論
延伸閱讀
第4章 全球時代的經濟
資本主義和新自由主義
經濟全球化
全球資本主義危機
總結
問題討論
延伸閱讀
第5章 全球時代的國家與對外政策
國家及國家地位的變遷
從國家政府到多層治理
對外政策
總結
問題討論
延伸閱讀
第6章 全球時代的社會
社會聯系:不斷淡化?
全球化、消費主義和個人
全球公民社會
總結
問題討論
延伸閱讀
第7章 全球時代的民族
民族主義與世界政治
全球世界中的諸多民族
民族主義的復活
總結
問題討論
延伸閱讀
第8章 認同、文化和對西方的挑戰
認同政治的興起
宗教復興
對西方的挑戰
總結
問題討論
延伸閱讀
第9章 權力與21世紀的世界秩序
權力和全球政治
后冷戰時代的全球秩序
美國霸權與全球秩序
多極的全球秩序?
總結
問題討論
延伸閱讀
第10章 戰爭與和平
戰爭的性質
戰爭面貌的變化
為戰爭辯護
總結
問題討論
延伸閱讀
第1l章 核擴散與裁軍
核擴散
核軍備控制與裁軍
總結
問題討論
延伸閱讀
第12章 恐怖主義
理解恐怖主義
恐怖主義的意義
反恐
總結
問題討論
延伸閱讀
第13章 人權和人道主義干預
人權
人道主義干預
總結
問題討論
延伸閱讀
第14章 國際法
國際法的本質
變化中的國際法
總結
問題討論
延伸閱讀
第15章 貧困與發展
理解貧困與發展
一個更加不平等的世界嗎?
發展與援助的政治
總結
問題討論
延伸閱讀
第16章 全球環境問題
綠色政治的興起
氣候變化
資源安全
總結
問題討論
延伸閱讀
第17章 全球政治中的性別
女性主義、性別和全球政治
全球政治的性別化
總結
問題討論
延伸閱讀
第18章 國際組織與聯合國
國際組織
聯合國
總結
問題討論
延伸閱讀
第19章 全球治理與布雷頓森林體系
全球治理?
全球經濟治理:布雷頓森林體系的變遷
全球經濟治理的評估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改革?
總結
問題討論
延伸閱讀
第20章 區域主義與全球政治
地區與區域主義
歐洲一體化
總結
問題討論
延伸閱讀
第21章 全球未來的鏡像
鏡像與現實
爭論中的全球未來鏡像
一個未知的未來?
總結
問題討論
延伸閱讀
譯后記

書摘/試閱



盡管小布什政府宣稱(毫無多少證據)薩達姆政權與“基地”組織相互勾結,斷言(與隨后的證據大相徑庭)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但縣關鍵的理由是,薩達姆政權等“流氓”國家積極尋求,甚至可能已經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然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在21世紀是無法容忍的。
盡管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美國及其盟友初獲成功(塔利班與薩達姆政權的推翻),但是很快它們發現自己陷入了一場進退兩難、曠日持久的戰爭。兩場戰爭都蛻變為復雜的反叛亂戰爭。叛亂者使用游擊戰、恐怖主義和自殺性爆炸手段,證明了占優勢地位的美國軍事權力的局限性,如第10章所討論的。戰術失誤和戰略困境破壞了“反恐戰爭”。其中的戰術失誤包括最初在伊拉克未部署足夠數量的部隊、萬一美國目標難以實現時退出戰略的缺失、入侵伊拉克之前沒有設計推翻薩達姆之后清晰的伊拉克藍圖。關鍵的是,伊拉克戰爭將美國的注意力和資源從阿富汗轉移到伊拉克,使塔利班叛軍死灰復燃。
“反恐戰爭”的戰略手段同樣是充滿缺陷的。三個問題受到特別關注。第一,美國可能高估了軍事權力的效力。如越南戰爭那樣,游擊戰術不僅對一個軍事力量強大和資源充足的敵人來說極其有效,而且軍事手段的使用削弱了美國的“軟權力”,破壞了其在中東的聲譽,甚至可能疏離了溫和派穆斯林。在此意義上,美國可能自己創造了自己欲摧毀的“極端主義之弧”(arc of extremism)。第二,“自上而下”強加民主的戰略充其量是幼稚的,特別是沒能認識到“國家建設”的困難,也未意識到穩定的民主制度通常依賴一種民主文化以及某種程度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第三,“巴勒斯坦問題”的緩慢進展繼續使中東政治惡化。作為一種信條,新保守主義者傾向于支持以色列,但是這可能會激怒阿拉伯世界中反美、反西方的輿論,而且在此過程中加強了對穆斯林武裝分子的支持。
隨著伊拉克和隨后阿富汗叛亂日益惡化,“反恐戰爭”舉步維艱。這使小布什政府在2005——2009年第二個任期內逐漸采用多邊主義(multilateralism)。然而2009年1月奧巴馬總統執政以來更大的轉變出現了。“軟權力”理論家建議,美國應“學會合作和聆聽”(Nye2004)。對此奧巴馬當然會改變美國處理世界事務的基調,特別是與伊斯蘭世界。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07
絕版無法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