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歲月的智慧:金庸和他的師友們(簡體書)
滿額折

歲月的智慧:金庸和他的師友們(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8 元
定價
:NT$ 288 元
優惠價
87251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歲月的智慧(金庸和他的師友們)》(作者蔣連 根)是金庸先生的一本交游錄,《歲月的智慧(金庸和 他的師友們)》中詳細記述了金庸先生和學界、文化 界等諸多同仁、前輩、晚輩、同學師友等的交往。涉 及到的人物有小學老師陳未冬、中學老師章克標、同 學沈寶新、武俠前輩梁羽生、老報人羅孚、“代筆” 倪匡、“快樂畫家”黃永玉、美食家蔡瀾、紅學專家 馮其庸、北大教授嚴家炎、文學家巴金、老朋友邵逸 夫、棋師聶衛平等一大批文化大家,史料翔實、文筆 生動。

作者簡介

 蔣連根,筆名耕夫,生于1955年。也許生不逢辰,長身體的時候遇上了饑荒歲月,上學求知識的時候遇上了“文革”風暴,就業的時候遇上了上山下鄉。初中畢業為躲避下鄉去了一家工廠當爐前工,三年學徒終于熬成了師傅,心中卻依然留戀著昔日的校園。跟“白卷英雄”張鐵生同一年,報名參加了工農兵大學生的考試選拔,因為沒交“白卷”也就沒被選上,望門投止參軍入伍,竟然春風得意人了新聞道兒,因為新聞報道成績突出,記了兩次三等功,并代理師直屬隊的新聞干事。然而拒絕提干而復員回鄉,先在政府部門當秘書,不甘心于公務員的寂寞,1988年“跳槽”進人海寧日報社,當了二十余年的一線記者,專跑文化、教育線。在捧得多項新聞獎之后,不甘心于自己的低學歷身份,毅然走進全國成人高考的考場,先修經濟管理專科,再完成浙江大學的漢語言文學課程。現在一家區域報紙任編輯。“未必出類拔萃,但一定與眾不同。”這是他的人生追求。

名人/編輯推薦

連根先生又出書了。
出書的常規,一次一本。連根這次破了規,一次兩本。一本是這里要說的《金庸和他的師友們》,還有一本是《金庸和他的家人們》
讓我驚異的是,書里還寫了我。
第一章第三節《老尚風流是壽征》里說:1998年11月20日,山西作家韓石山來到海寧,之前他看過章克標的《文壇登龍術》,一直想拜訪章克標老人。由蔣連根與另外兩位文友陪同,去桃園里新村看望了老人。章先生妻子李覺茵前年過世,老人孤單單地住兩間屋,洗衣做飯跑郵局均自個做。韓石山埋怨道:“你們只關心他的文學,怎么不關心他的生活,得給他找一個妻,老人離不開老伴呀!”此時,連根想起剛剛發生過的“女明星登報征婚”事件,便信口說:“章老,您也可以在報紙上登一則《征婚啟事》么!”。接下來便有了章克標百歲征婚的佳話。
這兩天沒事,從容地翻閱了連根先生的這本書稿。讓我感興趣的,一是動手之早,二是搜羅之廣。當然,還得加上多年的記者生涯,練得的一手好文筆,娓娓道來,而又清清爽爽。
不必細數書里的故事。書不長,常人盡一天之力,足可看完。重要的是價值,要叫我說,這本書,可說是解讀金庸的一把鑰匙。道理嘛,師長看學問,朋友看品格。師長看學問,是說從一個人的師長,可以看出他學問的路子。朋友看品格,就更好理解了,不贅。
看完全書,我覺得,金庸先生確實是一個了不起的大作家,同時又感到,這老先生太較真了。或許是他的童心,或許是他的天性,或許是愛惜羽毛,或許是身有軟肋,隨你是怎么說都行,但較真,卻是不能減去分毫的。
且舉一例。
書中第三章第三節《有“金石姻緣”的評點人——“紅學”專家馮其庸》里說:1996年12月,馮其庸與文化藝術出版社一位副總編赴港,與金庸簽訂合同,由金庸獨家授權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豪華珍藏版《評點本金庸武俠壘集》。1998年10月,由金庸本人重新點校,馮其庸和嚴家炎、陳墨等12位專家歷時三載評點的《金庸武俠全集》由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4個月后,金庸在杭州拒絕為-手持評點本的讀者簽名,并指責出版社是“聰明的盜版”,還說“像這樣的評點,就是小學生也會寫的”。馮其庸很大度,有報紙采訪,他說:“對于‘小學生’之類的話根本用不著辯解,也沒有意思,難道我還用證明我是不是小學生水平嗎?”
曲意辯解的是金庸,說他的話是那樣,意思不是那樣,云云。
我總覺得,這樣的事,原本就不應當發生。別說自己當初欣然應允。就是沒有應允,只要是拿了稿酬,看在對方都還是正經學者的份兒上,笑笑也就過去了。
最可笑的是與王朔的一場筆墨官司。
同一節中是這樣說的:1999年11月1日,北京作家王朔在《中國青年報》刊載一篇長達三千余字的文章,說金庸的一本武俠書,名字忘了,他實在讀不下去。“只留下一個印象,情節重復,行文羅嗦,永遠是見面就打架,一句話能說清楚的偏不說清楚,而且誰也干不掉誰,一到要出人命的時候,就從天下掉下來一個擋橫兒的,全部人物都有一些胡亂的深仇大恨,整個故事情節就靠這個推動著。”幾天后,金庸接招,在《文匯報》發表《不虞之譽和求全之毀》。各家報刊紛紛轉載,一場圍繞金庸作品的論爭由此打響。
王朔在大陸文壇,是有名的臭嘴,金庸對大陸文壇的情形,又不是不知曉,有什么必要接這個招呢?
究其然,我以為,作為一個大作家,金庸先生還是欠缺點什么。
以金庸的歲數,二三十年代的中國文壇,金先生只沾了個四十年代的邊兒,去了香港,忙于寫武俠辦報紙,這方面的書看的怕也不是很多,對舊時文壇上的情形,不太了然,更無切膚的體驗。還是我來說破吧。中國文壇,不,世界文壇也一樣,有一條鐵律,誰也難以違拗,就是:凡大作家必然是譽滿天下,謗亦隨之。最明顯的兩個例子,一個是魯迅,一個是胡適。當然,也可以逆推,那就是看他的“謗”到了什么程度,什么級別。若到了“國人皆曰可殺”,不用問,大作家也。
這個道理,現在影視界的三流演員都懂,且做起來有板有眼,有聲有色。
與我通電話時,連根先生流露出一點擔憂,怕他的兩本書出來后,金庸先生會不高興,說什么刻薄的話。我說了譽與謗的關系后,又說,金庸先生年紀大了不懂,蔣先生不該昧于此道吧。那邊,連根先生嗬嗬地笑了。看不見我也知道。當了爺爺的蔣先生,笑起來是頗有幾分嫵媚的。
知我罪我,隨蔣先生定奪吧。
我一句話也不會說。我雖知道這個道理,但我同時知道,對我這樣級別的作家來說,謗是不起任何作用的,壞的,好的。
是為序。
2013年8月2日于□□室

目次

少年之友
啟蒙“喔喔啼”――小學老師陳未冬
恩德何敢忘――中學校長張印通
老尚風流是壽征――中學老師章克標
“一事能狂”忘年交――副刊編輯陳向平
精誠合作三十年――同學沈寶新
同窗誼在救命有恩――同學沈德緒
合租衢州舊閣樓――同學王浩然
患難知己
亦狂亦俠亦文好朋友――武俠前輩梁騎生
金庸粱羽生的“催生婆”――老報人羅孚
曾代金庸寫小說――“代筆”倪匡
猶記當年寫“夜話”――助手潘粵生
紅過臉的兄弟還是兄弟――“明月”主編胡菊人
依戀舊時月色――“明月戀人”董橋
小字輩的朋友――消息發布人潘耀明
還喚金庸為“小查”――“快樂畫家”黃永玉
亦師亦友
結伴同游最長旅途的人――美食家蔡瀾
和而不同的老友――老報人董千里
有“金石姻緣”的評點人――“紅學”專家馮其庸
半師半友的學術同道――北大教授嚴家炎
“后輩小作家”最欽仰的人――文學家巴金
喜歡吃雞蛋,更喜歡那只生蛋的雞――“錢門弟子”余英時
行過大禮的圍棋老師――棋圣聶衛平
君子之交
電影江湖的武林盟主――老朋友邵逸夫
直通談笑過羅湖――“和平紳士”查濟民
作家堆里混了個棋手――棋界元老陳祖德
他開創了改編金庸劇的風潮――“百萬導演”張徹
出版新作向金庸致敬――“咖啡作家”溫瑞安
“月老”做成一場愛情游戲――金庸劇填詞人黃霑
比愛情少卻比友情多――小龍女的原型夏夢
晚年知遇
倡導“金學”第一人――“小巨人”沈登恩
可再加一“項”友聰明――大陸“金學”第一家陳墨
被放進丹爐里的孫悟空――專欄作家陶杰
畫出一個另類的江湖――御用“畫”家董培新
送他一技筆祝他“好好學習”――金庸劇制片人張紀中
另類師生剮樣情――洋導師麥大維
“故事為王”源自金庸小說――“小老鄉”編劇于正
參考文獻
后記

書摘/試閱



少年金庸最愛去的是自家的書房,一幢盛滿豐富藏書的屋子。書房里掛一牌匾,上書“澹遠堂”三個紫色的字,是康熙皇帝當年為查升寫的三字旁邊有九條飛舞的金龍。查升是金庸的祖先,康熙年問大詩人查慎行之侄。查升這一代,一家叔侄五人(查嗣韓、查慎行、查嗣臻、查嗣庭、查升)官拜翰林,當時全家共有七人都中進士,稱為“一門七進士,叔侄五翰林”,是查家最顯赫的年代。書房里還掛著一幅對聯,寫著“竹里坐消無事福,花間補讀未完書”,是查升的手筆。少年金庸常常對著牌匾和對聯沉思,發憤讀書的心境由此而生。如今,這幅對聯掛在香港金庸的書房里。
查良鏞自小對書有一種親切感,閱讀課外書成了習慣。低年級時看《兒童畫報》《小朋友》《小學生》,后來看內容豐富的《小朋友文庫》,再似懂非懂地閱讀各種各樣的章回小說,到五六年級時,就開始看新文藝作品了。除了家中的書,金庸還看了許多坊間的偵探小說、武俠小說。那時,社會還是非常的保守,當時《紅樓夢》被視作誨淫的禁書,《水滸傳》也是誨盜的壞書,可在班上,陳未冬唯獨允許查良鏞一人閱讀。
陳未冬在自傳《我的故事》中如此記述:“當時,查良鏞(金庸)也在本校就讀,是五年級成績最佳的學生。他聽課、做事都很認真,特別是作文寫得好,我對他的每篇作文都細加圈點、認真批改,作為范文在課堂上評析。我曾把他的作文本交給諸暨民報社的駱文華,他看后也認為很不錯,還選了幾篇在《諸暨民報》上刊登了。”
陳未冬的這一舉動,竟然將套良鏞的寫作熱情撥得更旺了。暑假以后,陳先生讓查良鏞跟他一塊兒編五年級的級刊,刊頭上畫的是一只大公雞,取名為“喔喔啼”。查良鏞組稿、編改、抄寫,干得很歡。開頭半月出一期,后來一周出一期,有時兩三天出一期,把小小的級刊辦得生動活潑。
1936年,查良鏞從龍山小學堂畢業,考人浙江省立二中(今嘉興一中)。自此與陳老師離別,查良鏞離開了海寧。
1983年,陳未冬因病住院,同室病友是香港《大公報》的一位編輯,兩人聊天,陳先生問他:“金庸是不是海寧人?”這位編輯也說不清,回港后便將此事告訴了金庸。金庸聞之大喜,寫信寄往醫院,此后,金庸托人再三打聽,卻未得到陳先生的消息。
直到1988年5月,陳未冬獲知金庸的確是海寧人,便寫信托人寄給金庸,問他是不是龍山學堂的查良鏞。10月14日,金庸復信問候:“生受老師教誨,已五十余年了,但老師的聲音笑貌歷歷就在目前……數十年來編報,老師之指點,固無時或忘也。分隔五十余年,回思教誨愛護之恩,感懷良深。明年如能抽空,當來杭州叩見。奉上近照一幀,以代先此致候……受業弟子查良鏞叩。事隔不久,有同事赴港,陳來冬修書一封托為問候金庸。金庸見信,即吩咐秘書:“是我老師的客人,快去請來!”見到家鄉來客,金庸再三詢問老師近況,還讓人帶上禮物。
1992年12月初,金庸終于重返家鄉。他在杭州茶葉博物館參觀時偶遇陳未冬的小女兒陳琿,金庸驚喜道:“你是我的小師妹啊!”隨即掏出一封問候信,讓帶給陳先生。12月8日上午9時,金庸攜夫人林樂怡女士來到陳老師的家。“老師好!師母好!”金庸深深彎腰鞠躬,行了大禮。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