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經學的瓦解:從“以經為綱”到“以史為本”(簡體書)
滿額折
經學的瓦解:從“以經為綱”到“以史為本”(簡體書)
經學的瓦解:從“以經為綱”到“以史為本”(簡體書)
經學的瓦解:從“以經為綱”到“以史為本”(簡體書)
經學的瓦解:從“以經為綱”到“以史為本”(簡體書)
經學的瓦解:從“以經為綱”到“以史為本”(簡體書)
經學的瓦解:從“以經為綱”到“以史為本”(簡體書)
經學的瓦解:從“以經為綱”到“以史為本”(簡體書)
經學的瓦解:從“以經為綱”到“以史為本”(簡體書)
經學的瓦解:從“以經為綱”到“以史為本”(簡體書)
經學的瓦解:從“以經為綱”到“以史為本”(簡體書)
經學的瓦解:從“以經為綱”到“以史為本”(簡體書)
經學的瓦解:從“以經為綱”到“以史為本”(簡體書)
經學的瓦解:從“以經為綱”到“以史為本”(簡體書)

經學的瓦解:從“以經為綱”到“以史為本”(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8 元
定價
:NT$ 168 元
優惠價
87146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隨著辛亥革命帶來的帝制消失,與新文化運動帶來的反傳統思潮,中國學術也捲入了一場深層次的「革命」之中。這場革命的核心內容就是:經學的瓦解。 《經學的瓦解》展現了西學東漸中,中國學術研究的主流整體性從章太炎的「以史為本」轉向胡適之的「以史料為本」,新文化運動、整理國故、古史辨相繼興起,全面移植西方學術分科,從而實現中國學術現代轉型的基本歷程。 《經學的瓦解》從經學角度對現代分科之學賴以成立的一系列預設提出質疑。中國文明的核心即在經學,經學大義之相傳,方能保禮樂文明之不墜。作者提出:重回經學!

名人/編輯推薦

西學東漸,經學是如何被瓦解的?當經學遭遇民族國家,中國向何處去?我們還有能力賡續經學的命脈嗎?本書從經學角度,對現代分科之學賴以成立的一系列預設提出質疑,并有力回應了上述問題。

目次

導言 “后經學時代”的經學

第一章 章太炎的“新經學”
第二章 中國:成為“歷史”
第三章 胡適之:從“以經為綱”到“以史為本”的完成
第四章 孔子與六經的分離
第五章 經學的史料化與經學的瓦解

結語 為往圣繼絕學 

書摘/試閱

由此言之,“六經皆史”之所謂“史”,非今人之言“歷史”,而指史官之所職。官師合一,史官所職,即一代典憲,所以說“六經皆先王之政典”,而認識到這一點,便必須“貴時王之制度”,“必求當代典章,以切于人倫日用,必求官司掌故,而通于經術精微,則學為實事,而文非空言,所謂有體必有用也。”①章學誠的“經”,定位于過去的“先王政典”,即過去的圣王之法。在這一意義上,仍然沒有背離古文家的精神。
章太炎言“六藝,史也”,其“史”之義,本與章學誠同。
但是,在《馗書·清儒》中,章氏接下來以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的數理之學言《易》,又云《詩》若《薄伽梵歌》,《書》若《富蘭那》神話,《樂》猶《饈馬》、《黑邪柔》,②則都是從原始文明的角度,也就是所謂“神話”的角度來解釋此數經,易言之,章氏之“史”,不止是“史官”之史,而且是 “歷史”之史。
正因如此,章氏在自注中加了一句話:“人言六經皆史,未知古史皆經也。”③古代史官所記述的那些歷史性的陳跡,都是 “經”。就此而論,則經與史完全混合為一。如果說在章學誠那里“六經皆先王政典”,經即先王史官所職,那么,在章太炎這里,他進一步將“六經皆史”之“史”,由官書而視為歷史。1910年《教育今語雜志》載章太炎的白話文演講《經的大意》,說得更加清楚: 《尚書》、《春秋》固然是史,《詩經》也記王朝列國的政治,《禮》、《樂》都是周朝的法制,這不是史,又是什么東西?惟有《易經》似乎與史不大相關,殊不知道,《周禮》有個太卜的官,是掌《周易》的,《易經》原是卜筮的書。古來太史和卜筮測天的官,都算一類,所以《易經》也是史。古人的史,范圍甚大,和近來的史部有點不同,并不能把現在的史部,硬去分派古人。這樣看來,六經都是古史。所以漢朝劉歆作《七略》,一切記事的史,都歸入《春秋》家。可見經外并沒有史,經就是古人的史,史就是后世的經。
正因如此,章氏言經學之功能,有云:“魅鬼,象緯,五行,占卦之術,以宗教蔽六藝,怪妄!孰與斷之人道,夷六藝于古史,徒料簡事類,不日吐言為律,則上世社會汗隆之跡,猶大略可知。以此綜貫,則可以明進化,以此裂分,則可以審因革。”②此語《檢論》因之未改。斷以人道,夷經為史,是章太炎的基本主張,在這一主張中,六經的意義,在于使 “上世社會汗隆之跡”,大略可知。這里經學之意義,已完全轉化為史學之功能。尤其是接下來之言“明進化” 與“審因革”,以傳統古文家之見,六經為不同的圣王之法構成,鄭玄之后,彌合了這些古圣王之法的矛盾,作為圣王法集合的六經,可以通經致用,而對章太炎而言,六經以綜貫,可以明不同歷史時期的進化過程,六經以裂分,可以探研不同圣王之法的因革過程,章太炎與其前的鄭玄、章學誠不同,不在于他們都將六經看成“史”(官書),而在于他們對 “史” (官書)的態度,鄭玄將六經視為“法”,旨在使六經之法貫通而為一圓融整體,可以繼續求致太平之跡。章學誠將六經視為“史”(官書、政典),旨在闡明“官師合一” ,使人重當世政典,考求古經新用。而章太炎不但視六經為“史 ”(官書、政典),更重要的是,以“歷史”的眼光、態度來看待六經,因此,六經一變而成為“上世社會”的實錄。在這一意義上,章氏之六經,已經不止是“史”(官書、政典) ,而且是 “歷史”。對“史”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對“歷史” 的理解只有一個,那就是遙遠的古代。

P21-23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46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