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孟子詳解(簡體書)
滿額折

孟子詳解(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2 元
定價
:NT$ 192 元
優惠價
87167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孟子詳解(人文傳統經典)》編著者白平。 《孟子詳解》是先秦儒家學派的代表性著作,集文學性和思想性于一身,影響巨大。山西大學白平先生長期從事上古漢語研究,具有精深的訓詁學素養,對《孟子》研究很有心得。《孟子詳解》從語詞注釋、譯文、講解評述三個方面對《孟子》作了詳細解讀,是作者多年研究沉淀的結晶。白平先生對原書的字、詞、句均有十分到位的把握,為我們理解、體會孟子語意、語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作者簡介

白平,山西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漢語史。任山西大學文學院漢語言系副主任,山西省語言學會副會長。主要從事古代漢語、漢語史、訓詁學、校勘學、《春秋左傳》學、山西方言的教學與研究。主講的古代漢語課程為山西省精品課程,主持的《古代漢語教學資源庫》項目獲山西省政府一等獎。多次評為優秀教師。主持全國高校古籍整理委員會項目《春秋左傳集注》及山西省教委項目《古代漢語教學資源庫》。

目次

前言
梁惠王上
梁惠王下
公孫丑上
公孫丑下
滕文公上
滕文公下
離婁上
離婁下
萬章上
萬章下
告子上
告子下
盡心上
盡心下

書摘/試閱

盡心下
14.1孟子曰:“不仁哉梁惠王也〔1〕!仁者以其所愛及其所不愛〔2〕,不仁者以其所不愛及其所愛〔3〕。”公孫丑問曰〔4〕:“何謂也?”“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爛其民而戰之〔5〕,大敗,將復之〔6〕,恐不能勝,故驅其所愛子弟以殉之〔7〕,是之謂以其所不愛及其所愛也〔8〕。”
【注釋】
〔1〕梁惠王:魏國國君,姓畢,名(yīnɡ),死后謚為“惠”。在位時并未稱王,其子襄王即位后,追稱他為王。公元前362年,魏將國都從安邑遷到大梁(今開封西北),故魏也被稱為梁。
〔2〕以:連詞,為了。及:惠及。
〔3〕及:連累到。
〔4〕公孫丑:孟子的一個學生。
〔5〕糜爛:毀傷。
〔6〕復:再作戰。
〔7〕驅:逼著。殉:從,參加。
〔8〕之謂:叫作。
【譯文】
孟子說:“梁惠王很不仁義啊!仁義的人為了他所愛的人惠及他所不愛的人,不仁義的人為了他所不愛的人連累到他所愛的人。”公孫丑說:“您指的是什么事呢?”孟子說:“梁惠王為了奪取土地的緣故,不惜傷亡他的百姓而去和齊國打仗,大敗之后,要再打,擔心不能取勝,便逼著他所親近的大臣的子弟參戰,這就叫做為了他所不愛的人而連累到他所愛的人。”
【講解】
梁惠王為了掠奪土地、人口、財富,與周邊鄰國多次打仗,屢屢失敗,連自己的兒子和大臣們的子弟也都送了命。可參看上文1.5的內容。鄰國的民眾本來是梁惠王不愛的人,自己的兒子、大臣的子弟、魏國的民眾都不同程度地是梁惠王愛的人,但他卻為了奪取自己不愛的人而葬送了自己所愛的人,不惜用人命換取土地、財富等,所以是不仁義的。
孟子認為,仁義的君主應該推行仁政,使自己所愛的人過上好日子,從而吸引其他國家的民眾來投奔,這就是惠及所不愛的人了。
14.2孟子曰:“春秋無義戰〔1〕,彼善于此則有之矣。征者〔2〕,上伐下也,敵國不相征也〔3〕。”
【注釋】
〔1〕春秋:孔子編寫的《春秋》記載了東周時期二百四十二年的歷史,這段歷史時期稱為春秋時期。義:正義的。
〔2〕征:出兵征討。
〔3〕敵國:地位平等的國家。
【譯文】
孟子說:“春秋時期沒有正義的戰爭,那次戰爭比這次戰爭好一點的情況是有的。出兵征討是地位高的攻打地位低的,地位相等的國家是不能互相征討的。”
【講解】
春秋時期,周王朝對諸侯的統馭能力喪失,諸侯之間互相攻戰,大部分戰爭都以兼并掠奪為目的,社會秩序陷入了混亂之中。有的戰爭雖然也打著道義的旗號,但背后往往有相應的利益企圖。
正常的情況下,只有天子才有征討諸侯的權利。春秋時期諸侯之間互相攻打,所以是社會統治秩序崩潰的表現,也是其戰爭不具有合法性的理由。
孟子講“春秋無義戰”,其實有點絕對,例如齊桓公曾經為救燕國而征討山戎,這樣的戰爭就不能說是不正義的。
14.3孟子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1〕,吾于《武成》〔2〕,取二三策而已矣〔3〕。仁人無敵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4〕,而何其血之流杵也〔5〕?”
【注釋】
〔1〕《書》:《尚書》。
〔2〕《武成》:《尚書》中的一篇,沒有流傳下來,內容可能是關于周武王伐紂的事情的。
〔3〕取:認可。策:竹簡。當時的古書大都寫在竹簡上。
〔4〕以:憑著。至:極,最。
〔5〕其:會。流:漂著走。杵:舂米的棒槌。
【譯文】
孟子說:“完全相信《尚書》的記載,還不如沒有《尚書》,我對于《武成》,只相信它兩三條竹簡上的話。仁人在天下是無敵的,憑著周武王這樣最賢仁的人去討伐紂這樣最不賢仁的人,怎么會血流得漂起杵來呢?”
【講解】
孟子見到的《尚書·武成》上,可能說周武王伐紂時打得很激烈,血流成河,將杵都漂起來了。孟子認為仁者的軍隊是正義之師,是敵方民眾的救星,所以不會受到激烈抵抗,自然也不可能死傷那么多人,因而認為《武成》的說法不符合事實。
說戰場上血流成河,當然是一種夸張的手法,但孟子認為仁義之師不會受到激烈抵抗,這確實有點想當然。不過,讀書時不能盲從,應該根據事理去判斷真偽,這一主張還是十分可貴的。
14.4孟子曰:“有人曰‘我善為陳〔1〕,我善為戰’,大罪也。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焉。南面而征北夷怨〔2〕,東面而征西夷怨,曰:‘奚為后我〔3〕?’武王之伐殷也〔4〕,革車三百兩〔5〕,虎賁三千人〔6〕,王曰:‘無畏,寧爾也〔7〕,非敵百姓也〔8〕。’若崩〔9〕,厥角稽首〔10〕。征之為言正也〔11〕,各欲正己也,焉用戰?”
【注釋】
〔1〕陳(zhèn):陣,作戰時的陣勢。
〔2〕南面:面向南。夷:此處泛指中原以外的部族。
〔3〕奚:何,為什么。后:把……事情放在后面做。
〔4〕武王:周武王,他打敗紂而建立了周朝。殷:商朝。
〔5〕革車:兵車的一種。兩(liànɡ):輛。
〔6〕虎賁(bēn):勇士的稱號。
〔7〕寧:使……安寧。爾:你們。
〔8〕敵:把……作為敵人。
〔9〕崩:指百姓紛紛跪倒。
〔10〕厥角:磕頭。厥:蹶,指跪地。角:額頭。稽(qǐ)首:先拜,然后雙手合抱按地,頭伏在手前邊的地上并停留一會,整個動作較緩慢。
〔11〕之為言:說的是。
【譯文】
孟子說:“有人說‘我會布陣,我會打仗’,這是大罪過。國君喜歡仁政,就天下無敵了。他到南方征討,北方的國家就會埋怨;向東方征討,西方的國家就會埋怨;人們會說:‘為什么把我們放在后面?’周武王討伐商朝時,只用了兵車三百輛,勇士三千人,武王對商朝的人們說:‘不要怕,我是來使你們安定的,不把百姓當作敵人。’商朝的人們紛紛跪下,向他磕頭參拜。‘征’的意思就是‘正’,人們都希望仁者來使自己的國家變‘正’,哪還用打仗?”
【講解】
孟子反對掠奪兼并的戰爭,他認為仁政能夠征服人心,在暴政折磨下的民眾會十分歡迎仁君來解救,無需血戰,敵方的民眾就會倒戈,變為支持自己的力量。
14.5孟子曰:“梓匠輪輿能與人規矩〔1〕,不能使人巧〔2〕。”
【注釋】
〔1〕梓(zǐ):制造器具的木工。匠:從事建筑的木工。輪:制造車輪的木工。輿:制造車箱的木工。與:給與。規:圓規。矩:用來畫直角的曲尺。
〔2〕巧:技藝精良。
【譯文】
孟子說:“木匠們能傳授給人圓規和曲尺,但不能使人都技藝精良。”
【講解】
仁者能教給人們好的政治理論,提出仁政的規劃,也能給人們作出好的施政示范,卻并不能使受教者都成為和自己一樣的仁者。要當一個君子,不僅要學習,還得認真實踐,才能達到老師的水平,甚至超過老師。
14.6孟子曰:“舜之飯糗茹草也〔1〕,若將終身焉〔2〕,及其為天子也,被袗衣〔3〕,鼓琴〔4〕,二女果〔5〕,若固有之〔6〕。”
【注釋】
〔1〕飯:吃。糗(qiǔ):炒熟的米、麥等,指干糧。一說為冷粥。茹:吃。草:指野菜。
〔2〕終身:過完一輩子。
〔3〕被:穿著。袗(zhěn)衣:華美的衣服。
〔4〕鼓:彈奏。二女:指堯的兩個女兒,是舜的妻子。果:侍奉。
〔5〕固:本來。
【譯文】
孟子說:“舜在吃干糧、野菜的時候,好像將要這樣活一輩子,在當了天子以后,穿著華美的衣服,彈著琴,堯的兩個女兒侍奉著,好像一直就是過的這樣的日子。”
【講解】
舜最初是農民,在歷山種地,所以過著苦日子。后來當了天子,過的就是好日子了。但他的心境并沒有改變。早年沒有因苦而痛苦,后來也沒有因闊而得意。
舜是圣人,他的志趣是修身上進,實踐仁義,生活的苦樂,地位的高低,對他來說是一樣的,不會影響他崇高的精神境界。
14.7孟子曰:“吾今而后知殺人親之重也〔1〕:殺人之父,人亦殺其父。殺人之兄,人亦殺其兄。然則非自殺之也?一間耳〔2〕。”
【注釋】
〔1〕親:親屬。重:嚴重。
〔2〕一:疑本當作“一人”。間(jiàn):隔著。
【譯文】
孟子說:“我今天才知道殺死別人的親屬是很嚴重的:殺了別人的父親,別人也要殺你的父親。殺了別人的哥哥,別人也要殺你的哥哥。這樣的話,不就等于是親自殺了父親或哥哥嗎?中間就隔著別人家的一個人而已。”
【講解】
古人認為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必須報復,往往導致惡性循環的嚴重后果。儒家仁義,一向反對輕易殺人,既然敬愛自己的家人,就應該推想到別人也敬愛自己的家人,殺害別人的家人,等于是給自己的家人帶來了生命危險,和親自殺死自己的家人一樣了。
14.8孟子曰:“古之為關也〔1〕,將以御暴〔2〕。今之為關也,將以為暴。”
【注釋】
〔1〕關:關卡。
〔2〕以:用來。御:防止。暴:殘暴的行為。
【譯文】
孟子說:“古代設立關卡是為了防止暴虐行為,現在設立關卡是為了施行暴虐行為。”
【講解】
古代設立關卡是為了查禁壞人的出入,為社會安全提供保障,而后來的關卡則是為了征收過關賦稅,守關者還會對過往的人們敲詐勒索,所以等于是對人施暴。儒家一直主張廢除過關的稅收。
14.9孟子曰:“身不行道〔1〕,不行于妻子〔2〕。使人不以道〔3〕,不能行于妻子。”
【注釋】
〔1〕道:道義。
〔2〕行:針對……實現行動目的。妻子:妻子和兒女。
〔3〕使:役使。以:按照。
【譯文】
孟子說:“自身不做道義的事情,自己的主張就連妻子和兒女都不接受。不按照道義的標準使喚別人,自己的命令就連妻子兒女都不聽。”
【講解】
君子必須以道義的行為給世人做出榜樣,指揮別人時也必須一切都符合道義的標準,自己的主張才能被人接受。如果自身不義,指揮別人時也違反道義,就連和自己最親近的人都不會聽從。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意思是說:“執政者如果自身端正,即使不用下命令,下屬也會照他的意愿辦事;如果自身不端正,即使下命令,下屬也不會聽從。”孟子這里講的也是這個道理。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67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