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臺灣政黨政治發展史(簡體書)
滿額折

臺灣政黨政治發展史(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9.5 元
定價
:NT$ 297 元
優惠價
87258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以時間為線,分五十年代、六七十年代、七八十年代、八九十年代、二十一世紀初五個時期分別論述了國民黨退臺之后臺灣政黨政治演變的進程,對每個時期臺灣政黨政治展現的主要特點、發展變化的原因、發生的重大事件等做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討,對于了解臺灣今天的政治現狀以及預測臺灣政黨政治的發展趨勢都有著極大的現實意義。

作者簡介

李立,湖南省祁陽人,臺灣問題專家、作家。發表論文300余篇,出版著作二十幾部。主要有:《目擊臺海風云》(榮獲中國作家協會頒發的2005年度優秀圖書)、《目擊臺海風云Ⅱ》、《目擊臺海風云Ⅲ》、《國民黨沉浮臺灣——從蔣氏父子到連戰馬英九》(上、下冊)、《世紀爭鋒——國民黨與民進黨決戰臺灣》、《國民黨上臺內幕》、《民進黨下臺內幕》、《國民黨與臺灣政治生態研究》、《中華文化在兩岸》、《親歷西安事變》、《李敖說事》《》、《割不斷的兩岸情》(主編)、《臺商創業之路》(主編)、《兩岸關系大事記》(副主編)、《臺灣政局大事記》(副主編)等。

名人/編輯推薦

《臺灣政黨政治發展史》由九州出版社出版。

目次

導論
一、什么是政黨、政黨政治和政黨制度
二、世界政黨政治的發展
三、亞洲政黨政治的發展
四、研究臺灣政黨政治的意義
五、臺灣政黨政治研究狀況
六、臺灣政黨政治的生態環境分析
第一章五十年代的臺灣政黨政治
第一節退臺前的中國國民黨
第二節國民黨退臺后的自我改造
一、國民黨的全面危機
二、國民黨的“改造運動”
三、國民黨穩定經濟的政策措施
第三節國民黨一黨專制與寡頭政治
一、一黨專制與寡頭政治的形成

導論
一、什么是政黨、政黨政治和政黨制度
二、世界政黨政治的發展
三、亞洲政黨政治的發展
四、研究臺灣政黨政治的意義
五、臺灣政黨政治研究狀況
六、臺灣政黨政治的生態環境分析
第一章五十年代的臺灣政黨政治
第一節退臺前的中國國民黨
第二節國民黨退臺后的自我改造
一、國民黨的全面危機
二、國民黨的“改造運動”
三、國民黨穩定經濟的政策措施
第三節國民黨一黨專制與寡頭政治
一、一黨專制與寡頭政治的形成
二、寡頭政治下的專制政策
第四節臺灣“花瓶黨”
一、中國青年黨
二、中國民主社會黨
第五節五十年代臺灣政黨政治特征
一、島內一黨專制形成
二、海峽兩岸對峙開始
三、美國影響進入臺灣
四、親日情緒初步顯現
五、省籍概念開始形成
第二章六七十年代的臺灣政黨政治
第一節反對國民黨獨裁的斗爭
一、反對一黨獨裁的《自由中國》
二、胎死腹中的中國民主黨
第二節國民黨“革新保臺”
一、蔣經國“接班”與新獨裁
二、聯大“驅蔣”與“外交孤立”
三、國民黨“革新保臺”措施
第三節黨外勢力的興起與壯大
一、《文星》雜志反對國民黨文化專制的斗爭
二、黨外勢力的形成與發展
第四節六七十年代臺灣政黨政治特征
一、多元文化下的島民性格的形成和島民意識的共存
二、黨外勢力在民主呼聲中興起壯大
三、政策本土化傾向與政權合法性危機加劇
第三章七八十年代的臺灣政黨政治
第一節國民黨“政治革新”政策
一、海內外的民主浪潮與政治多元化趨勢
二、國民黨的“政治革新”
三、國民黨反共拒和的“三不政策”
第二節民進黨的興起
一、黨外勢力的重新崛起
二、民進黨成立的政治經濟條件
三、民進黨的派系紛擾
四、民進黨的“臺獨”趨勢
第三節臺灣政黨政治雛形
一、政黨政治的點綴——泡沫黨的出現
二、 “泡沫黨”的特點及其起因
三、民進黨是國民黨惟一的“挑戰黨”
第四節七八十年代臺灣政黨政治特征
一、李登輝的當權與臺灣社會結構的變化
二、國民黨一黨獨裁統治崩潰及對臺灣政治的影響
三、“和平統一”主張對臺灣政壇的沖擊
第四章八九十年代的臺灣政黨政治
第一節李登輝上臺與國民黨的蛻變
一、黨內權力斗爭與大陸籍官僚的式微
二、國民黨的“法統危機”與李登輝的“憲政改革”
三、以“兩國論”取代“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第二節國民黨的分裂
一、黨內“主流派”與“非主流派”的分裂
二、“新黨”的成立與衰退
三、親民黨的成立與衰退
第三節民進黨的分裂
一、民進黨內部派系林立
二、民進黨的分裂與“新中間路線”的提出
第四節“臺獨”逆流的發展
一、島內“臺獨”力量的地域特征
二、民進黨向“臺獨黨”發展的過程及原因
三、民進黨的政策主張
四、“臺獨”勢力組成的“建國黨”
五、“建國黨”的政策主張
六、“臺聯黨”的成立與影響
第五節八九十年代臺灣政黨政治特征
一、政權“臺灣化”基本完成
二、“臺獨”傾向日趨明顯
三、島內主要政黨重整
第五章二十一世紀初的臺灣政黨政治
第一節陳水扁當選“總統”及其“綠化”政策
一、臺灣首次出現政黨輪替
二、陳水扁的“綠化”政策
第二節超黨派的兩大陣營對峙
一、“泛綠”陣營的基本情況
二、“泛藍”陣營的基本情況
第三節陳水扁連任對臺灣政治的影響
一、逐步升級的“臺獨”分裂活動
二、民進黨施政的社會后果
第四節國民黨下臺的原因及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國民黨下臺的原因
二、國民黨面臨的主要問題
三、國民黨向何處去
第五節泛藍政黨參訪大陸對兩岸關系及
島內政黨政治的影響
一、連宋訪問大陸的背景
二、“胡連會”的成果與意義
三、“胡宋會”與“六項共識”
四、“胡郁會”的重要成果
五、連宋訪大陸對島內政局及兩岸關系的影響
第六節第二次政黨輪替與島內政黨政治的變化
一、民進黨何以大敗
二、“立委”、“總統”選舉對臺灣政黨政治的影響
三、島內政黨格局加快向兩黨制邁進
第七節當代臺灣政黨政治的發展困境
一、“臺獨”影響臺灣政黨政治發展
二、“藍”“綠”惡斗影響臺灣政黨政治發展
三、影響選舉的焦點仍是統“獨”之爭
四、惡質選舉文化阻礙臺灣政黨政治發展
第八節臺灣政黨政治格局的變化及未來發展趨勢
一、臺灣逐步走向兩黨政治格局
二、小黨日益走向衰落
三、臺灣政黨理念及政策漸趨溫和
四、民意決定臺灣政黨政治走向



顯示全部信息

書摘/試閱



當然,蔣介石發動“改造運動”,也有清除異己和為大陸失敗尋找替罪羊的目的。國民黨退臺后派系猶存,組織渙散,基本喪失了戰斗力和影響力。在蔣介石看來,要重新振興國民黨,須借改造之機“擺脫派系傾軋的漩渦,滌除人事糾紛的積習”,削弱非蔣嫡系勢力。同時,蔣介石為開脫國民黨在大陸失敗的罪責,欲借改造之機,將黨務失敗的責任推卸給主管黨務的陳果夫、陳立夫等人。
(二)“改造”的過程和內容
19149年10月,蔣介石在臺北陽明山創辦“革命實踐研究院”,作為國民黨改造訓練國民黨高中級干部的一個機構。“研究院”從成立到1952年,共辦了20期,訓練了3666人。創辦該“研究院”的目的,是要國民黨高中級的官員在這里反躬自省,切實檢討挫敗的真實原因,改變他們失敗主義、投降主義、依賴主義的病態心理,想方設法去堅定他們反共反人民的信念,死心塌地追隨蔣介石。對于國民黨的基層干部則采取巡回訓練的辦法,普遍深入于各地,受訓之基層干部多達1.2萬人。訓練的中心內容,是要他們從思想上堅決反共抗俄。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8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