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平常心(簡體書)
滿額折

平常心(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6 元
定價
:NT$ 216 元
優惠價
87188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這是星云、圣嚴、學誠等當今佛學界的九大宗師首次群賢畢集,為你開示人生智慧的精華合集。打開此書,大師教誨燦若繁星,是極為難得的心靈之旅。
大師所言,既不是高深難懂的佛理,也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說教,而是針對俗世人生的各種迷惘、煩惱和痛苦進行點撥,讓讀者進行自我調節、活在當下,收獲平安、喜樂和幸福的人生。


作者簡介

星云大師,國際著名佛學大師,佛光山開山宗長,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會長,主張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業,“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
圣嚴法師,佛學大師,主張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凈土,以教育完成關懷任務,以關懷達到教育目的。
學誠法師, 23 歲被推舉為福建莆田廣化寺方丈,成為全國最年輕的方丈。現同時亦是陜西扶風法門寺、北京龍泉寺方丈。
……
本書九位作者星云大師、圣嚴法師、學誠法師、覺光法師、惟覺法師、如瑞法師、戒忍法師、明海法師、第十一世班禪額爾德尼,均為當代高僧,是當今佛學界九大宗師首次匯聚一堂。

名人/編輯推薦

★ 星云大師、圣嚴法師、學誠法師、覺光法師、惟覺法師、如瑞法師、戒忍法師、明海法師、第十一世班禪額爾德尼,當今佛學界九大宗師首次群賢畢集,為你開示人生智慧。
★ 世事無常,怎樣才是最好的活法?打開此書,大師教誨燦若繁星,為你點破塵世中的迷茫與困惑,是極為難得的心靈之旅。
★ 人生就是放下,心安即是幸福。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為善不執,老死不懼,逆境不煩,吃虧不計。學會平常心,時時有福報,處處得善果。
★ 佛法即活法。大師所言,既不是高深難懂的佛理,也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說教,而是針對俗世人生的各種迷惘、煩惱和痛苦進行點撥,讓讀者進行自我調節、活在當下,收獲平安、喜樂和幸福的人生。


目次

前言:為你點破塵世中的迷茫與困惑
覺光法師: 放下就是一種成功
星云大師: 真正的發奮是活在當下 
惟覺法師: 讓心安住在當下 
圣嚴法師: 為蕓蕓眾生點亮心燈
如瑞法師: 珍惜今天,你才會有明天
戒忍法師: 做好自己的本分事
學誠法師: 青山無處不道場
明海法師: 在生活中觀自在
第十一世班禪額爾德尼: 舍利己心,取利他心

書摘/試閱

星云大師:真正的發奮是活在當下
星云大師,1927年出生于江蘇江都,21 歲時出任南京華藏寺住持,授記為臨濟宗第四十八代傳人。國際著名佛學大師,中國臺灣佛光山開山宗長,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會長。1967年創建佛光山,以弘揚“人間佛教”為宗風,佛光山寺第一、二、三任住持。先后在世界各地創建200余所道場;創辦9所美術館,26所圖書館、出版社,20所書局,50余所中華學校、16所佛教叢林學院;著作等身,有《寬心》《舍得》《包容的智慧》《百年佛緣》等110余種佛學著述。
真正的發奮是活在當下
倡導“人間佛教”,赴臺弘揚佛法
如何去降服痛苦,獲得歡樂,這是每一個世人都想追求的。當年佛陀釋迦牟尼創始佛教,也是抱著這樣的目的。相傳,釋迦牟尼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凈飯王的兒子,是一個文武雙全、智勇兼備的王子,但是他卻有感于現實和人世的無常,并不想繼承王位,反而對探討人生痛苦的原因以及擺脫痛苦、獲得解脫的途徑和方法熱衷不已。為此他拋棄了宮廷的舒適生活,一個人來到森林中,走上了出家修行之路。后來幾經周折,他終于大徹大悟,解脫成佛,并創立了原始佛教。
王 魯 湘:佛祖當年也是因為考慮到人生的四苦,才發愿要普救眾生,然后出家創立了佛教。在您看來,佛教的根本宗旨是什么?作為一種宗教、一種學術,或者一種智慧來說,佛教最終要達到一個什么樣的目標呢?
星云大師:釋迦牟尼佛的主要目標是四教立心,對人進行教化,所以我想整個佛教的宗旨是為了讓出家人離苦得樂。
王 魯 湘:佛教理解的苦與樂的具體含義是什么?
星云大師:在人世間,苦是人的一種真實的、現實的情況,比方說社會上有刀兵水火之苦,家庭里有愛恨情仇之苦,身體上有生老病死之苦,內心中有貪嗔愚癡之苦,所以大自然界也給予我們一些痛苦。當然,佛教不是以苦為目標,苦是一種情況,主要的是能夠降服苦,能夠以終苦為樂,所以佛教有很多終苦為樂的梵文。所謂樂,就是能自在、安心、平安、獲得歡喜、獲得逍遙,覺得人生和世界都很有意義。
王 魯 湘:過去我接觸過一些僧人,也接觸過一些佛教信徒,他們好像是把更多的信佛的精力放在生命結束以后,也就是關注死后的世界和這種輪回,反而把當下人生的種種事情放棄掉了。我讀過太虛大師等高僧的一些著作,他們對中國佛教的這種狀態,特別是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信徒格外關注死后的世界這樣一種狀態,似乎不太滿意。
星云大師:人生當然有過去才有今生,有了今生也有來世。如果獲得了今生,光是把希望寄托在未來,那就太遙遠了,也不切實際,所以真正的發奮是活在當下,把當下的問題解決。現在的問題不解決,將來怎么解決呢?因此我們倡導人間佛教,也是佛陀的佛法,就是不偏重于神靈的、死后的世界,而是側重于在現實的人生中去做事情的境界。
縱觀中國佛教的發展歷程,先后經歷了東漢的依附、魏晉南北朝的發展、隋唐的鼎盛和宋元以后的衰微這四大時期。而近代以來,鑒于佛教衰落的趨勢,一批有識之士大聲疾呼佛教改革,為中國佛教的復興做出了努力,其中“人間佛教”的提倡,開創了中國佛教發展的新時代,而它的最早提出者,便是著名的太虛大師。
王 魯 湘:看到星云大師我就想起近一百年以來最著名的大師之一太虛大師,我覺得您在種種方面都可以說是太虛大師的繼承人。太虛大師最早主張佛教改革,而且還提出佛教應該是一種人間的佛教、人生的佛教。
星云大師:太虛大師是我最景仰的人。他提倡人間佛教,主張教理革命、教制革命、教產革命,適合現代佛教的需要。
王 魯 湘:太虛大師一生為這三大革命奔走呼號,而且在他生活的時代,中國非常困頓、苦惡,因此太虛大師認為佛教本身有一定責任,因為它沒有承擔起關注現實人生、拯救世逆的使命,所以太虛大師希望佛教界通過改革來承擔起這種使命,使佛教重新回到人間,可惜畢生沒有成功。您對太虛大師的這種作為有什么評價呢?
星云大師:太虛大師的思想對于他生活的時代而言很新,加上他只有一些理論,沒有寺廟這樣的基礎,所以難以成功。而且他在當時就已經引起了佛教界的反對。
王 魯 湘:好像元音法師等老一輩僧人就和太虛法師的意見不同。
星云大師:是的,我也是一樣,舊有的佛教也反對我。不過我的性格不是跟人對立的,我喜歡跟人相處,喜歡用慈悲。慈悲沒有敵人,用慈悲容易感化人,用慈悲最后必定能勝利。我有四句話:慈悲喜舍遍法界,惜福結緣利人天,禪凈戒行平等忍,慚愧感恩大愿心。人生最大的美德是慈悲。所以寧可沒有才干、沒有學問,但是不能沒有慈悲,慈悲心才是真正的美德。慈悲是沒有敵人的,我們要給人歡喜、信心、希望、方便,這就是“四給”。
王 魯 湘:太虛法師的“人間佛教”理念,包括對佛教進行改造的勇氣,最后由您在臺灣幫他實現了。
星云大師:這也是我在成長嘛,一方面我也需要往前走啊,另一方面也感到這個時代的腳步不停,我必須要為佛教增添血液,重整佛教的生命,面對世界。不論是小乘的、南傳的、大乘的、藏傳的、中原的佛教,人間佛教就是要把最原始的佛陀時代到現代的佛教,融合起來,統攝起來。我們提倡人間佛教,實踐布施、利行、同事、愛語,這才是今天人間及社會所需要的佛教。
明朝以后,曾經盛極一時的佛教在統治者的打壓排擠下退隱山林,加之諸多寺院僧侶腐朽成風,到民國時期,佛教已成了“西學東漸”思潮里“封建、落后、迷信”的“集大成者”。又歷經軍閥混戰、日本侵華、國共內戰,處于末路關頭的中國佛教亟待一場大刀闊斧的改革。就在此時,剛滿弱冠之年的星云就提出“不要想佛教能給我什么,要想我能為佛教做什么!”1949年,時任南京華藏寺監院的星云,帶領僧侶救護隊由南京出發,準備到上海登船,奔赴臺灣。
星云大師:剛到臺灣,人地生疏,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更別說救護了。后來好不容易有一個老和尚收留我,讓我做他的秘書,幫他寫稿,就這樣在臺灣住下了。在宜蘭弘法期間,我也經常到臺北編輯雜志。從《人生》《今日佛教》到《覺世旬刊》,前后有數十年的時間。每次從宜蘭出發,要經過21個山洞才能到臺北。一趟火車乘坐下來,鼻孔里經常都是黑黑的炭灰。
王 魯 湘:當時,臺灣的民眾幾乎沒有佛教的概念,老百姓雖然拜觀音,但同時也會拜土地神、媽祖等等,一些佛教寺院甚至神佛不分,在殿堂里供起神像。但好在有一些佛教信徒很想聽經文、學佛法,在與臺北一山之隔的宜蘭,幾位在家居士會定期請高僧大德到此說法,聽說您便是其中一位?
星云大師:當時李決和老居士正在為宜蘭人士找一位能講經說法的老師來傳播正信佛教,我見他慈眉善目,誠意殷殷,又見鄉野僻地無人肯去,便一口答應。到達之后,只見在一個龍華派的小寺院里,有三家軍眷各據一方,只剩下小小的一間佛殿。他們在佛殿旁邊為我設立一個床位,要我留下來講經,那也是我生平第一次步上弘法之路。
王 魯 湘:當時的宜蘭交通閉塞,經濟條件更與臺北相去甚遠,凡是之前到過宜蘭講經的法師,便都喊著下不為例了。
星云大師:我一去,那邊就有信徒,就是一些年輕人來跟我學習文學、佛學,因此我覺得這是前途,這是希望,這是未來。雖然很窮,物質缺乏,但由于在那里大家就像一個大家庭,都很認真,很和睦,所以我很喜歡宜蘭,一住就是幾十年。
王 魯 湘:1955年,您發起了環島弘法活動,宣傳影印《大藏經》;在宜蘭,您還主辦了布教大會,熱熱鬧鬧地扎起弘法的彩車。在此期間,您還常到臺灣的南部講經說法,并先后設置了高雄佛教堂、佛教文化服務處。聽說那段時間您一直在宜蘭高雄兩邊跑?
星云大師:從大陸到臺灣去的出家人,大概有一兩百人,都集中在臺北,因為臺北外省人比較多,語言比較通達,臺北人的水準也高一點。相比之下,南部沒有人去,因為那里語言不通,生活也比較落后一點。我去了那里以后,感覺到人情味很厚,我很喜歡那種本色的生活,就和他們打成一片了。后來他們留我在那里,辦佛學院、辦學校、開山創叢林,就這樣一步步做起來了。
王 魯 湘:實際上,您到臺灣之后也遇到過很多的誘惑,但是您一直以改革佛教、弘揚佛法為己任,一直堅定不移地在佛教改革和佛法弘揚上走著自己的一條路。
星云大師:當時有人看到我會舞文弄墨的,就來要我做編輯、做記者,那個時候因為窮,無立足之地,所以確實容易被誘惑。但是我自己覺得我是有根基的,這個出家是不能回頭的,“黃金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披肩難”,連一個出家人都做不好,還要去做什么其他事業呢?所以我念念于心的一個問題,就是把和尚做好。
忍是一種大智慧
中國是一個講究修身養性、崇尚人倫道德的民族,五千年來,百家諸經無不推崇勤儉、忠義、守信、謙讓、孝順為美德,多少古圣先賢更是以之為修養、為傳家寶。其中,更將“忍”視為人生最大的修養。在佛教,“忍辱”更是菩薩必修的德目之一。
我們反觀今日的社會,種種亂象的根源,多是不能忍:忍不下一口氣,于是惡言刀槍相向;忍受不了他人的春風得意,于是嫉妒誣陷;因不能忍受各項壓力而放棄人生;因不能忍窮忍苦轉而投機取巧、欺瞞詐騙。可以說,蕓蕓眾生整日在不能忍當中汲汲營營、費盡心力,把生活搞得烏煙瘴氣、一塌糊涂。所以說,忍不但是人生一大修養,是修學菩薩道的德目,也是過快樂生活不可或缺的動力。
王 魯 湘:臺灣有一部電影叫《我就這樣過了一生》,大師有一篇文章《我就這樣忍了一生》,借用這個題目改了一個字,我讀了以后覺得很有感慨。您年輕的時候,身處亂世,剛到臺灣,孤身一人面對當時混亂的時局,這些時候固然有很多需要忍的事情,但是后來,當您已經成為大師,在信徒百萬的情況之下,卻說還有更多比以前更需要忍的事情,這讓我有些不解,這時的忍是從何而來,又該如何來理解呢?
星云大師:這樣的忍是一種力量、一種智慧、一種擔當。能忍才能化除一切問題,所以人在修行,第一需要學習的就是能忍。佛教講忍,有三種層次:第一是生忍,就是為了生存,我必須忍受生活中的各種酸甜苦辣、饑渴苦樂,不能忍耐,我就不具備生活的條件。第二是法忍,是對心理上所產生的貪、嗔、癡、我見,能自制,能自我疏通、自我調適,也就是明白因緣,通達事理。第三是無生法忍,是忍而不忍的最高境界。一切法本來不生不滅,是個平等美好的世界,我能隨處隨緣地覺悟到無生之理,所以忍就是能認清世出世間的真相,而施以因應之道,這是一種無上的智能。對每一個人來說,忍都是不可少的。
王 魯 湘:您對忍的定義讓我特別受啟示。忍首先是一種大勇義,其次是一種大擔當,最后還是一種大慈悲,實際上也就是佛教經常說的“忍、智、勇”這幾個方面的集中表現,是方方面面的修行都達到某一境界之后,才能表現出來的真正的忍。請問星云大師一生所忍的事情當中,有哪些是不得不忍的?
星云大師:忍并非懦弱、退縮的壓抑,而是一種忍辱負重的大智大勇,是能認識實相、敢于接受、直下擔當、懂得化解的生活智能。好像是一位父親回家,小孩子說“爸爸,你跪下來給我當馬騎”,爸爸就很歡喜,但如果是別人提出要把他當馬騎,他可能就會生氣。因為面對自己的兒子時,他知道這是我的兒子,他愛我,我也愛他,他要我這樣都是出于好意,所以我就很歡喜。
王 魯 湘:佛教所說的“忍”字和現在民間所說的那種帶有一點犬儒哲學的“忍”相比較而言,比如我們經常舉的一個例子就是韓信忍胯下之辱,再比如“忍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等等,是否有一些區別?
星云大師:是有區別的。我們看過去的俠客,殺身成仁、舍生取義,不茍且偷生,這其中就包含了忍的功夫。忍是一種犧牲,是一種奉獻,是一種大智慧、大力量、大勇敢。忍并不是說你罵我我不敢回口,你打我我也不敢還手,那是膽怯和懦弱的表現,甚至說明我也是一個壞人。因為對方給我一拳,甚至說把我殺掉而我沒有任何反抗,這樣的話對方會有因果,會有責任,會有負擔。
王 魯 湘:謝謝大師,這對大家應該是一個很好的開示,因為我們發現在中國的歷史中有很多關于忍的故事,而這些故事中的忍所包含的境界可能會產生一些誤導。
星云大師:比如說忍氣吞聲的忍,它忍之于口,雖然不回答你,但是面色不好看。對于更有修養的人來說,忍之于面,臉上也是微笑的,但心里是不高興的。你再忍下去,心里也很釋懷也很不計較,當是兒戲一樣,忍一口氣風平浪靜,這樣也有很多好處的。
王 魯 湘:這個忍字和佛教當中說的“退一步海闊天空”是不是也有一定的聯系呢?
星云大師:所謂的“退一步”,有時候要退步,有時候要向前,要看事情需要向前還是需要退后。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