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羅布泊檔案:羅布泊腹地探險之旅揭秘(簡體書)
滿額折

羅布泊檔案:羅布泊腹地探險之旅揭秘(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8 元
定價
:NT$ 228 元
優惠價
87198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1998年9月19日至10日1日出來,作者隨央視專題片攝制組深入羅布泊腹地并在死亡之海羅布泊待了13天。
這13天,是作者終生難忘的13天:“它叫我遠離塵囂,用這個獨特的羅布泊角度來重新看待和重新解釋世界上的許多事情”。“我常常想,如果我的一生能分成兩個階段的話,那么,羅布泊之行是一個界分點。即我的羅布泊之行之前的階段,與羅布泊之行之后的階段。”
全書共有23個章節,作者依據親身經歷,用優美而親切的語言對死亡之海羅布泊腹地探險經歷做了精細的描寫: 羅布泊古湖盆其實是由一層13米到18米鹽翹板結成的硬殼,硬殼下面是幾百米深的鹵水。那鹽殼就像墳堆一樣,擁擁擠擠直鋪天際。
這地方沒有生物,像月球表面一樣。在13天中,我們唯一見到的一個生物,是一種花翅膀的小蒼蠅,它是靠汲取鹽翹上的露水而活的。我們稱它是偉大的蒼蠅。
中亞細亞高原,它不但是中國的地理高度,也是中國的精神高度,每一個忙忙碌碌的現代人,他都有必要漸時地從瑣碎和庸常中撥冗而出,來這里進行一次遠行,洗滌靈魂,追求崇高!
閱讀此書,可以讓讀者身臨其境感受羅布泊的神秘和壯美,重新審視生命的價值。


作者簡介

高建群,當代重要的小說家,國家一級作家,陜西省文聯副主席,陜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1976年以《邊防線上》踏入文壇,1987年以《遙遠的白房子》引起文壇強烈轟動,1993年以《最后一個匈奴》奠定其實力派作家位置,并引發中國文壇“陜軍東征”現象,2003年以《胡馬北風大漠傳》再次引起轟動,并應邀在風凰世紀大講堂以“胡羯之血”為題演講。
迄今,已出版長篇小說《最后一個匈奴》《大平原》《統萬城》等七部,中篇小說《遙遠的白房子》《伊犁馬》《雕像》《大順店》《刺客行》《菩提樹》等二十多部,散文集《我在北方收割思想》《羅布泊大涅磐》《胡馬北風大漠傳》《狼之獨步》等十余部。計一千五百萬字。2004年他被中國散文學會評為當年度中國散文十佳,2005年被《中國作家》評為當代最具影響的中國作家。
批評家認為,高建群的創作,具有古典精神和史詩風格,是中國文壇罕見的一位具有崇高感和理想主義色彩的寫作者。

名人/編輯推薦

《羅布泊檔案:羅布泊腹地探險之旅揭秘》指出中亞細亞高原,它不但是中國的地理高度,也是中國的精神高度,每一個忙忙碌碌的現代人,他都有必要漸時地從瑣碎和庸常中撥冗而出,來這里進行一次遠行,洗滌靈魂,追求崇高!閱讀此書,可以讓讀者身臨其境感受羅布泊的神秘和壯美,重新審視生命的價值。

站在羅布泊一處奇異的雅丹上,我眼角涌出一滴冰涼的淚。
朋友說這是羅布泊的最后一滴水。
站在羅布泊一處奇異的雅丹上,我把自己站成一尊木乃伊,從而給后世留下一處人造的風景。——題記
感謝生活,它慷慨地給予了我這么多
我在死亡之海羅布泊待了十三天,即從一九九八年九月十九日進去,到十月一目出來。我待的地方,是羅布泊最深處,地質學上叫它羅布泊古湖盆。這地方當是羅布泊最后干涸之地。
較之我之前去的那兩位或日先行者,或日先蹤者,或曰死亡者,我都進入得更深。
先行的地質學家彭加木,他失蹤的位置還沒有到古湖盆,只是即達古湖盆地緣的沙丘,紅柳、蘆葦、芨芨草地貌,羅布泊號稱有六十泉,他是去尋找泉水而失蹤的。他的考察團隊是從馬蘭原子彈基地方向進入的。
另一位先行者探險家余純順,則是從南疆的若羌方向,沿孔雀河古河道進入,他只走到了古湖盆邊緣然后迷路,然后心臟病瘁發而死。
其實在余純順出發之前,身體已經不適,大約也有一種不祥的預感,只是,當時六十幾家中外媒體云居若羌,宣傳態勢已經造成,你走也得走,不走也得走,余先生只好硬著頭皮,背著行囊出發了。——我把角色演到謝幕。
我的這本書出來以后,不少雜志報章從里面摘文章發。有一家刊物(好像是深圳畫報),用了個聳人聽聞的標題,叫“是誰害死了余純順”。我是在飛機上看到這雜志的,黑體大字標題吸引了我,我心里想,是誰害死了余純順呢?看完文章,結論是媒體害死了余純順,而那文章作者的名字竟然是我。這叫我哭笑不得。
那次羅布泊之行,我跟著的是央視的一個攝制組,攝制組則跟著前往羅布泊探取鉀鹽礦的新疆地質三大隊。這就是我的腿長,能走那么遠,那么深的原因。
我們在一個雅丹下面,支起帳篷,開起爐灶,一同來的一輛拉水車停在那里,就這樣開始了十三天的停駐。
羅布泊古湖盆其實是由一層十三米到十八米鹽翹板結成的硬殼,硬殼下面是幾百米深的鹵水。那鹽殼就像墳堆一樣,擁擁擠擠直鋪天際。
我們的正南面,霧氣騰騰處,當是那有名的樓蘭古城遺址。正東面,是鬼氣森森,千變萬化的白龍堆雅丹,正西面,則是另一個同樣有名的龍城雅丹。
這地方沒有生物,像月球表面一樣。在十三天中,我們唯一見到的一個生物,是一種花翅膀的小蒼蠅,它是靠汲取鹽翹上的露水而活的。我們稱它是偉大的蒼蠅。 那次羅布泊之行,距今已經十六年了。十六年來我再也沒有回去過。只是從電視上不斷地看到消息,說那里的大型鉀鹽礦開采已初具規模,說羅布鎮已經建立(我想它應當建在我當年居住過的雅丹位置),說一條正式公路,已經從哈蜜穿越羅南洼地,通到羅布泊。
這期間,羅布泊鉀鹽公司曾經給我來過幾次電話,要我回去講一講當年的事情。因為我那次見證了羅布泊鉀鹽礦第一口井的開掘,我還把作為樣井標記的那個小木撅和三角旗作為紀念,帶回我家中,它們現在正在我的書架上靜靜地待著。我得把它們帶回去,交到礦業集團的展覽館去。可是說歸說,我身子懶,重返羅布泊的事情,至今沒有成行。
我的羅布泊的十三天,是終生難忘的十三天。它叫我遠離塵囂,用這個獨特的羅布泊角度來重新看待和重新解釋世界上的許多事情。
羅布泊的十三天中,我做得最多的事情,是登上高高的雅丹,盤腿坐在那里,像一個得道高僧一樣,看紅日每天早晨從敦煌地面升起,在馬蘭地面落下。
我常常想,如果我的一生能分成兩個階段的話,那么,羅布泊之行是一個界分點。即我的羅布泊之行之前的階段,與羅布泊之行之后的階段。
編輯有心,希望這本關于羅布泊的書再版,謝謝他們。如果這本書能給讀者一些補益,一些知識量,一個認識世界的獨特視角,那么我的這案頭勞作也許是值得的吧!
前年的秋天,我曾重回過一次新疆。我在給一個景點題詞時說,中亞細亞高原,它不但是中國的地理高度,也是中國的精神高度,每一個忙忙碌碌的現代人,他都有必要漸時地從瑣碎和庸常中撥冗而出,來這里進行一次遠行,洗滌靈魂,追求崇高!
就說這些吧!感謝生活,它慷慨地給予了我這么多——這么多的閱歷,這么豐富的人生,這么多的思想,這么多高貴的讀者朋友。

書摘/試閱



第二條:這里是中國最干旱的一隅。羅布泊地區位于新疆東南,深居內陸,遠離海洋,高山阻擋了外來氣流,為極端的大陸性氣候所控制。因此這里極端干旱少雨,年降雨量也只有一十六毫米,年蒸發量卻在三千毫米以上。因此,羅布泊地區成了中國最干旱的一隅。
第三條:奇異的雅丹地貌。羅布泊四周這些奇異的雅丹是如何形成的,鬼斧神工嗎?天造地設嗎?
第四條:樓蘭古城。它在歷史上的耀眼奪目。它的沙埋千年。它在十九世紀末葉被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的偶然發現。圍繞樓蘭古城一百多年來越談越多,越多越令人惑然不解的各種話題。
第五條: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是古代連接東方和西方的經貿大道。羅布泊近旁的樓蘭是連接絲綢之路的樞紐。古代的商人們曾經踩出過三條道路。第一條叫絲綢之路南道,出陽關走小路經若羌、且未、于闐西行。第二條叫絲綢之路中道,出玉門關過疏勒河谷地折西北過羅布洼地,經樓蘭后順庫姆河西行。第三條就是走內蒙古額濟納旗,走天山以北的絲綢之路北道了。而中道的樓蘭道是主道。在歷史上,樓蘭曾經因為絲綢之路而繁榮,絲綢之路亦因為樓蘭而繁榮,然而,綺羅轉眼成舊夢。曾經熙熙攘攘,走馬燈一樣來來往往的這條古道上的商賈駝隊,曾幾何時已經沉寂,只有那古道上當年修筑的烽燧鄂博,還兩兩相望,孤獨地矗立在地平線上。絲綢之路這條古道,曾帶給中華民族太多的東西,巨大的物質財富,重要的政治與文化因素,在那海路尚未開通的年代里,它是這個東方古國和西方接觸的唯一途徑。絲綢之路的繁榮時期是在漢,鼎盛時期是在唐。絲綢之路使那時的古長安成為財富堆砌之地,中西文化并存、胡漢雜居之地,使古長安成為與古羅馬并稱的世界級大都市。絲綢之路的逐漸為黃沙所淹,路斷人稀是在宋,那時我們已經很少有絲綢之路的消息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9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