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糖尿病就要這樣吃
滿額折
糖尿病就要這樣吃
糖尿病就要這樣吃
糖尿病就要這樣吃
糖尿病就要這樣吃
糖尿病就要這樣吃
糖尿病就要這樣吃
糖尿病就要這樣吃
糖尿病就要這樣吃
糖尿病就要這樣吃
糖尿病就要這樣吃
糖尿病就要這樣吃
糖尿病就要這樣吃
糖尿病就要這樣吃
糖尿病就要這樣吃
糖尿病就要這樣吃
糖尿病就要這樣吃
糖尿病就要這樣吃

糖尿病就要這樣吃

商品資訊

定價
:NT$ 500 元
優惠價
80399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糖尿病在10大死因排第5名!
注意!導致血糖值升高的警訊!

□沮喪、憤怒、焦慮?
□翻來覆去、一夜難眠?
□容易感冒或感染發炎?
□暴飲暴食、享用大魚大肉無節制?
□沒有運動習慣?
小心!視網膜病變、足部感染、牙周病、動脈硬化找上你!
樂觀心態+充足睡眠+運動+飲食控制=穩定血糖,預防併發症

◎ 170道降低高血糖食譜
營養師提供營養分析,低熱量、低油脂、高纖維的料理,助您循序漸進改善身體不適,有效降低並穩定血糖值,吃得更安心。
◎ 90種穩定血糖特選食材
嚴選糖尿病族群必吃的90種好食材,高纖維延緩醣類吸收、蛋白質增強免疫力,穩定血糖、吃出健康,身體零負擔。

作者簡介

何一成 醫師

現職: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
學歷與資格: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士
國立陽明大學傳統醫藥研究所碩士
國家醫師高等考試及格
經歷:
世界抗衰老醫學會會員
家庭醫學專科醫師
前台北榮總醫師
省立桃園醫院家醫科總醫師
署立台北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
代表著作:
《生病了,就要這樣吃》
《8週改善糖尿病食療事典》
《8週降低膽固醇食療事典》
《8週降低高血壓食療事典》
《完美抗老特效食譜》
《酸鹼平衡特效食譜》
《心血管病防治特效食譜》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 何一成

糖尿病調養3大重點:飲食、運動、藥物

在門診中,我常向糖尿病的患者說,控制糖尿病有3大重點:飲食、運動、藥物。一般患者在門診中,藥物的開立與諮詢,大都可做得很好,但飲食控制就難以交代清楚,因此針對糖尿病患者,出一本關於控制飲食的書,就有相當大的價值。
糖尿病的飲食保健是本書的重點,飲食控制的要訣就是: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醣類食品要定時定量、少量多餐;注意食物升糖指數;少吃高油脂食物;少喝濃湯;炒菜宜用植物油。
本書提供六大類食物代換表及營養素含量,以4個步驟設計出專屬於您的健康飲食,再評估體重,計算每日總熱量,算出各類營養素應攝取量,以及算出各類食物的份數,再加上每一道示範食譜料理均詳細陳述營養分析,讓讀者一目瞭然。
門診中患者常問的問題有:空腹與飯後的血糖值,所代表的意義有什麼不同?糖尿病患者應該多久吃一次東西?為什麼控制飲食對糖尿病患很重要?飯吃得越少,血糖就能控制得越好嗎?高纖維的食物,對血糖的控制有什麼好處?有食物可以根治糖尿病嗎?口服降血糖藥物,與飲食的關係是什麼?
如果有一餐沒吃,所服用的藥物要如何調整?注射胰島素後,就不用再控制飲食嗎?要控制血糖,運動與飲食之間有什麼關聯?糖尿病患者可否吃點心或喝含糖飲料?糖尿病患者能不能吃水果?糖尿病患者可以吃糖或代糖嗎?本書針對患者常見的問題均提供解答。

目次

【作者序】糖尿病調養3大重點:飲食、運動、藥物 何一成 醫 師
【推薦序】推薦序控制糖尿病的關鍵—飲食習慣 蕭千祐 營養師
【導讀】如何使用本書
【食譜索引】糖尿病對症特效食譜 分類索引

引言 糖尿病飲食保健20個Q&A
Q1 吃太甜會得糖尿病嗎?
Q2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點心或飲料嗎?
Q3 甜食不能多吃,但鹹的沒限制嗎?
Q4 甜食不能多吃,但油脂有限制嗎?
Q5 血糖在體內的功能是什麼?
Q6 糖尿病不治療會有什麼後果?
Q7 空腹與飯後的血糖值,代表的意義為何?
Q8 吃得太胖對糖尿病有什麼影響?
Q9 控制飲食為什麼對糖尿病很重要?
Q10 飯吃得愈少,血糖就能控制得愈好嗎?
Q11 第一型和第二型糖尿病如何進行飲食控制?
Q12 高纖維食物對血糖&血脂的好處?
Q13 糖尿病有根治的方法嗎?
Q14 口服降血糖藥物與飲食的關係是什麼?
Q15 偶而沒服藥,應該沒關係?
Q16 注射胰島素後,就不用再控制飲食嗎?
Q17 運動與飲食對血糖控制的重要性
Q18 糖尿病患者應該多久吃一次東西?
Q19 糖尿病患者能不能吃水果?
Q20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糖嗎?

Chapter1 糖尿病的日常生活保健
心理保健篇:維持樂觀輕鬆心態
生理保健篇:從頭到腳都健康
運動保健篇:保持最佳體能狀態

Chapter2 糖尿病食療調養
高纖蔬菜類
蘆筍
花椰菜
●花椰菜炒蛋 ●青花椰燉雞
秋葵
空心菜
大白菜
●白菜起司肉卷 ●白菜炒蜆
菠菜
●菠菜蝦餃 ●櫻花蝦拌菠菜
青江菜
芹菜
韭菜
萵苣
大黃瓜
●糖醋黃瓜拌鮪魚 ●黃瓜番茄炒蛋
苦瓜
●苦瓜瘦肉清心湯 ●納豆拌苦瓜
冬瓜
●冬瓜玉米濃湯 ●冬瓜炒鮮蚵
南瓜
●香煮南瓜 ●南瓜雞丁絲瓜 ●絲瓜羊栖菜飯 ●肉末炒絲瓜
玉米
●油菜炒玉米 ●玉米燴豌豆莢
番薯
●黃金甘薯湯 ●紅豆甜薯湯
馬鈴薯
●洋芋扁豆鮮奶 ●塔香馬鈴薯泥
山藥
●肉末炒山藥 ●紅茄山藥泥
蓮藕
●蓮藕烤肉串 ●蓮藕炒四季豆
牛蒡
●牛蒡燜鱈魚 ●香芋燉牛蒡
洋蔥
●鮪魚涼拌洋蔥 ●豆蔻炒洋蔥 ●洋蔥肉排
大蒜

辣椒
蒟蒻
●海鮮蒟蒻麵 ●低卡蒟蒻刈包

新鮮水果類
梅子
蘋果
●高纖蘋果飯 ●蘋果咖哩 ●蘋果肉桂卷 ●百香蘋果茶
金桔
柳橙
●柳橙黃金沙拉 ●橙香雞肉橘子 ●橘醋嫩豆腐 ●橘香蘋果奶
桃子
●酒釀仙桃 ●蜜桃奶酪櫻桃 ●粉紅櫻桃醋飲 ●櫻桃蔬菜卷
草莓
●莓果紅茶 ●草莓手卷
香蕉
●烤香蕉全麥吐司 ●香蕉紅豆沙拉
番石榴
●香芒番石榴汁 ●薑味甘草番石榴
番茄
●什錦蔬菜湯 ●番茄炒牛肉 ●番茄燴時蔬 ●涼拌紅白冷盤
●低脂火腿番茄沙拉

營養豆類
紅豆
黃豆
●黃豆渣麵疙瘩 ●黃豆蔬菜湯 ●黃金咖哩什錦豆 ●黃豆拌黑木耳
綠豆
黑豆
●黑豆炒高麗菜 ●黑豆鮭魚湯

芽菜豆菜類
苜蓿芽
豆芽
●乾絲炒豆芽 ●銀芽白玉鍋
四季豆
●四季豆炒洋蔥 ●四季豆燴油豆腐菜豆 ●菜豆炒牛肉 ●蒜蓉菜豆豌豆
●紅絲豌豆莢 ●青豆炒蛋

鮮美菇蕈類
金針菇
蘑菇
●南瓜蘑菇濃湯 ●蘑菇炒菠菜 ●洋菇蝦仁 ●洋菇燒牛肉
●鮮菇蒸蛋
鴻喜菇
●鴻喜菇肉卷 ●鮮蔬燴鴻喜菇
香菇
●香菇燜鮭魚 ●香菇牛蒡養生茶
杏鮑菇
●塔香杏鮑菇 ●烤杏鮑菇佐白蘿蔔泥
黑木耳
●涼拌糖醋黑木耳 ●黑木耳烤鯖魚 ●黑木耳炒白菜 ●木須牛肉
●黑木耳雞湯
銀耳
●綠椰銀耳咖哩 ●銀耳紅棗湯
舞菇
●蒜味舞菇 ●舞菇蔥煎蛋

五穀雜糧類
糯米
糙米
●山藥泥茶泡飯 ●海帶糙米飯 ●紅蘿蔔芝麻糙米飯
●高麗翡翠飯卷
胚芽米
小米
●高纖什錦飯 ●麥片小米粥
紫米
●蓮藕紫米粥 ●紫米蘆筍卷
白米
●野菇牛蒡飯 ●梅子雞肉飯
小麥
●麥香蒸鱸魚 ●蔬菜麥粥 ●蛤蜊麥飯 ●麥香豆奶
●麥香生菜沙拉
燕麥
●燕麥奇異果優格 ●鯖魚燕麥粥
蕎麥
●蕎麥蛋炒飯 ●蕎麥元氣茶
薏仁
●四神鮮魚湯 ●薏仁山藥糕

堅果種子類
栗子
核桃
●核桃炒飯 ●核桃燉排骨 ●核桃芋頭燒 ●杏仁核桃糊
芝麻
●黑芝麻蝦味濃湯 ●芝麻牛蒡雞片 ●麻醬酸辣涼麵 ●涼拌芝麻豆腐
花生
●花生雞腿湯 ●花生鮮菇燉飯 ●花生拌山蘇 ●五香花生
●清燉花生牛腩
南瓜子
●南瓜子米漿 ●南瓜子濃湯
杏仁
●杏仁奶酪 ●冰鎮杏仁番薯 ●杏仁木瓜燉排骨 ●杏仁烏骨雞湯
腰果
●腰果精力湯 ●腰果椰菜蛋沙拉 ●腰果炒空心菜 ●野菇焗烤腰果

健康海菜類
海藻
海帶
●海帶小米粥 ●冰糖海帶紅豆湯 ●海帶炒豌豆 ●咖哩海帶
●海帶拌西芹
紫菜
●紫菜炒馬蹄 ●紫菜玉米排骨湯 ●紫菜蒟蒻蒸肉 ●紫菜煎蛋
●紫菜綠菠蒸蛋
寒天
●寒天仙草凍 ●寒天番薯泥

美味海鮮類
海參
海蜇
干貝
鮪魚
●香酥炸鮪魚 ●橙醋鮪魚 ●蓮藕鮪魚湯 ●蒜香烤鮪魚
●青花椰炒鮪魚
鮭魚
●鮭魚涼拌菠菜 ●鮭魚洋蔥湯 ●蔥薑清蒸魚 ●鮭魚炒蛋
●鮭魚白花椰焗蛋
比目魚
●蒜香比目魚 ●蔥燒比目魚
鱈魚
●奶汁鱈魚 ●鱈魚洋芋球秋刀魚 ●芝麻薑汁秋刀魚
●香煎秋刀魚鯉魚 ●蘿蔔鯉魚湯 ●青豆燴鯉魚
蛤蜊
●蒜香蛤蜊青江菜 ●清蒸蛤蜊高麗菜
牡蠣
●鮮蚵豆腐煲 ●山藥炒生蠔
花枝
●蘆筍花枝餃 ●花枝彩椒片 ●花枝炒甜豆 ●洋蔥香炒花枝
●鮮味花枝羹
章魚
●章魚燉香芋 ●章魚炒紅蘿蔔

Chapter3 糖尿病健康飲食常識
戰勝糖尿病從飲食開始
飲食控制先了解食物代換表
4大步驟量身訂作專屬飲食
輕鬆外食12項祕訣
8種糖尿病併發症飲食保健法
附錄
六大類食物代換表

書摘/試閱

●糖尿病飲食保健Q&A
Q 吃太甜會得糖尿病嗎?
A 罹患糖尿病與甜食的攝取,沒有絕對關係

◎吃甜沒關係?
罹患糖尿病與甜食的攝取,雖然沒有絕對的關係,但是甜食會刺激胰臟分泌胰島素,如果長期過量食用,會使分泌胰島素的細胞負擔過重而退化,導致罹患糖尿病的機率上升。
糖尿病並不是單一因素所造成的,遺傳、肥胖、不良的飲食或生活習慣、缺乏運動等,都會增加患病的機率。如果家族中有人罹患糖尿病或肥胖,就要特別注意,每天應該做30分鐘中等強度的運動,多攝取高纖維低熱量的食物,減少甜食的攝取量,以降低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吃甜有關係!
如果已經罹患了糖尿病,調節血糖的能力就不好,更應該控制糖分的攝取,要減少含糖量偏高的食物,如甜點或水果等,一餐水果的量不要超過一個拳頭的大小,醣類食物應該以穀類複合式的澱粉為主,具有明顯甜味的醣類,不要超過醣類總量的10%。

Q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點心或飲料嗎?
A 可以,但一般點心、飲料多為高糖、高脂,應注意食用量

◎注意糖分的攝取量
一般市售的點心與飲料,多為高糖、高脂,不利於糖尿病患者血糖與血脂的控制,應該減少食用量,可選擇低糖點心、低糖飲料。每一餐要注意總熱量的攝取,在符合標準的範圍內,淺嚐是可以被允許的,一餐的果汁或含糖飲料不要超過150c.c.,每天總量勿超過300c.c.,點心不要超過半個拳頭。如果糖尿病患者是甜食的愛好者,使用代糖的點心和飲料是另一個選擇,但要注意每日容許使用量。

Q 偶而沒服藥,應該沒關係?
A 諮詢專業醫療人員,醫生會視患者情況調整藥物

◎定時服藥很重要
糖尿病患者應該詢問自己的診治醫師如何調整藥物,這是需要對食物及藥物有專業知識才能建議的,如果自行更改用藥的時間與劑量,容易使血糖值不穩定。
定時服用藥物對糖尿病患者來說很重要。有些藥物全天都有調節血糖的作用;有些藥物只有在吃飯的時候,才能產生作用,醫師會視患者的飲食狀況去調整藥物,有些藥物可因未用餐而停一次,有些可繼續服用。
不按時吃藥,血糖忽高忽低,容易讓胰臟細胞負擔過重而凋亡,同時因為血糖的變化,引發代謝紊亂,並加速併發症的發生。

Q 注射胰島素後,就不用再控制飲食嗎?
A 注射胰島素,並不能完全調整胰島素的功能

◎「飲食控制」是穩定病情關鍵
飲食控制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許多病患在接受胰島素治療後,誤以為胰島素分泌已達到正常人標準,所以就不再控制飲食,這樣是很危險的。這是因為注射的胰島素,並無法完全模仿身體可以因應進食,而調整胰島素分泌量。正常人可依血糖高低,而調整胰島素分泌,因此可維持血糖的穩定。另外糖尿病患者的身體細胞,對胰島素的反應也比較差,更是需要以飲食治療來輔佐。
◎暴飲暴食使血糖不穩定
在健康狀態下,人體的血糖濃度會維持在一定的標準值內,糖尿病患者則否。若此時不針對飲食加以控制,暴飲暴食,使血糖值忽高忽低,即使糖尿病患者已經注射胰島素,仍然很危險。

●心理保健篇:維持樂觀輕鬆心態
情緒起伏愈和緩,血糖值愈穩定

◎負面情緒影響病情
糖尿病患者在確定患病的時候,容易發生沮喪、憤怒、焦慮的情緒,這些反應都是正常的。不過,當負面情緒強度升高時,體內的壓力荷爾蒙會增加,使胰島素功能變得更差,不利於控制病情。
◎如何調適心情?
耐心遵照醫師指示用藥,注意生活保健、定期回診,有利於病情的控制,也能幫助自己愉快地控制糖尿病。
◎隨時舒緩情緒
運動可以產生抗壓力素,調節自律神經,緩和情緒。此外,運動可增加身體對胰島素的反應,使血糖新陳代謝變好,情緒也可因此舒緩。找出讓自己心情輕鬆愉快的方法,如看電影、漫畫、笑話、電視,或做體操、深呼吸、打太極拳、做瑜伽、靜坐等,都有助於血糖的控制。

●生理保健篇:從頭到腳都健康
睡得好,能促進血糖代謝,做好口足保健,能預防病變

◎優質睡眠穩定胰島素功能
擁有良好的睡眠品質,可降低血液中的壓力荷爾蒙,促使胰島素正常分泌與增加細胞對胰島素的反應,進而改善血糖值。如果睡眠時間過短,會使自律神經緊張,導致血糖升高,因此每天睡眠的時間,以睡滿7~8小時最好。

◎做好足部保健 預防併發症
糖尿病會引起患者足部的神經退化,而使痛覺、觸覺、溫度感覺降低,有時受傷了一段時間,自己才發現。另外,血糖控制差的患者,免疫力會下降,足部的血液循環也不好,導致傷口癒合能力差,容易被細菌感染;如果不能妥善治療,最嚴重的情況甚至需要截肢,糖尿病患者平日應做好足部保健。

●運動保健篇:保持最佳體能狀態
運動能暢通血液循環,降低糖尿病併發症罹患率

運動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度,使細胞有效處理血糖。運動不但可以維持理想體重,改善心臟血管功能,還能降低三酸甘油酯及總膽固醇、增加好的膽固醇,降低血管硬化的機率。運動更能改善足部的血液循環,減少血管阻塞。
◎有氧運動→穩定血糖+降血脂
運動分為有氧及無氧。有氧運動一般為較溫和的運動,運動過程中,肌肉收縮的能量,可完全經過氧化來供給,例如走路、慢跑、打太極拳、游泳、慢騎自行車等。
無氧運動是劇烈的運動,由於瞬間耗費能量很大,運動過程中肌肉收縮的能量,需經過無氧代謝過程來產生,如舉重、百米賽跑、槓鈴。
糖尿病患者應該進行的是有氧運動,對血糖與血脂較有益處。建議採用「333原則」,即一週至少運動3次、每次30分鐘、心跳速率達到每分鐘100~130下為原則,其中心跳速率視年紀及身體狀況作調整。每天的運動時間也可分成幾段進行,每次10分鐘,一天做3~5次,也可達到效果。
◎運動前確認身體狀態
運動前先請教醫師,做詳細的身體檢查,例如評估視網膜變化、心電圖、運動心電圖、心臟超音波、血壓、血糖、胸部X光、肺功能等。當血糖高於300mg/dl或低於100mg/dl時,暫時先不要做較劇烈的運動,可進行輕度運動,如散步、輕度柔軟體操等。

◎運動最佳時間:飯後1~3小時
運動最好是飯後1~3小時之間,並避開藥效尖峰時間。如果有清晨運動的習慣,最好吃過早餐後1小時再去。此外,避免在晚餐後進行激烈運動,否則半夜可能會發生低血糖的症狀。

◎運動三階段:暖身、運動、緩和
完整的運動分為三階段:暖身、運動、緩和,以避免肌肉、心臟、血管負擔過重。運動前最好先進行5~10分鐘的暖身,然後是20~60分鐘的運動,最後以5~10分鐘的緩和讓運動慢慢停下來。切記不要突然開始,也不要突然結束。

●【糖尿病食療調養】
冬瓜
◎冬瓜為什麼能降血糖?
1 膳食纖維可以減緩醣類吸收,對緩解糖尿病症有助益。
2 維生素B1可幫助血糖的新陳代謝,有控制糖分之效。
3 水分多、熱量低,且有飽足感,糖尿病患可適量食用;也能去除體內多餘的脂肪與水
分,並延緩血糖上升。
◎冬瓜主要營養成分
1 維生素C含量高,與番茄差不多。
2 含有丙醇二酸、膳食纖維等,可改善血糖、防治肥胖。
◎冬瓜食療效果
1 可消暑降火、清熱化痰、除煩止渴,利尿消腫,對水腫、肝硬化腹水、慢性支氣管炎,
皆有改善效果。
2 冬瓜的鉀含量高、鈉含量低,有益高血壓患者食用,有消腫降壓功能。冠心病、動脈
硬化患者食用也有益處。
3 豐富的膳食纖維可幫助腸胃蠕動,有通便效果。
4 含多種維生素與微量元素,可以調節新陳代謝,預防黑斑與色素沉澱,適量食用可使皮膚
白皙柔嫩。
5 水分多而熱量低,適合減肥者食用。
6 產婦食用可作為催乳汁;熱咳有療效,亦有解酒毒作用。加蜂蜜打成汁飲用,可治療中暑、
失眠問題,且可消除暈眩、恢復體力。
◎冬瓜食用方法
1 冬瓜皮、籽、肉皆可食用,可煮湯、炒食,能清涼解暑,適合夏天食用。
2 製成冬瓜糖、冬瓜茶飲用,可止渴潤喉。冬瓜皮可曬乾成為中藥材,稱為「冬翠皮」,
一樣有清熱效用。
◎冬瓜飲食宜忌
1 原本就削瘦弱小者,不應吃太多冬瓜,以免更加瘦弱,甚至有陰虛火旺症狀。
2 冬瓜含豐富的鉀,腎臟疾病者勿過量食用,以免血中的鉀離子過高,引起心律不整等
問題。
3 冬瓜加鴨肉烹調,有助於預防貧血、促進食慾。

◆冬瓜玉米濃湯 消除血脂+低卡降糖
2人份
熱量 362.9大卡
醣類 62克
蛋白質 16.9克
脂肪 5.1克
膳食纖維 8.7克
膽固醇 9.6毫克

材料:
冬瓜150克、玉米150克、
紅蔥頭10克、脫脂高鈣牛奶1
杯,麵粉15克
調味料:
低卡植物奶油2小匙、鹽1/2小匙、胡椒粉少許
作法:
1 冬瓜洗淨後去皮籽切丁;切下玉米粒;紅蔥頭切碎;玉米鬚與切塊玉米心放滷袋備用。
2 奶油入鍋融化,爆香紅蔥頭,加麵粉略炒。
3 玉米粒和滷袋加入作法2,放適量的水燉20分鐘,加冬瓜碎煮熟。
4 最後加牛奶、鹽和胡椒粉煮勻。

降血糖功效:中醫典籍記載,冬瓜具消血脂作用。冬瓜是低熱量食物,故食用後可增加飽足感,達到延緩血糖上升的效果。

◆冬瓜炒鮮蚵 消脂降糖+防血管病變
2人份
熱量 103.5大卡
醣類 13克
蛋白質 9.6克
脂肪 1.8克
膳食纖維 2.6克
膽固醇 40.8毫克

材料:
冬瓜200克、青蚵80克、
薑絲30克
調味料:
低鹽醬油2小匙、代糖1/2小匙、鹽1/4小匙
作法:
1 青蚵用鹽水泡洗,再用流水洗淨瀝乾備用。
2 冬瓜洗淨去皮籽切塊,備用。
3 炒鍋加1/2杯水再加入作法2,煮8分熟。
4 最後加入作法1及所有調味料煮勻即可。

降血糖功效:中醫典籍記載,冬瓜可消血脂且熱量低,能增加飽足感。青蚵富含磷脂類及EPA、DHA,有助於預防血管病變。

●糖尿病健康飲食常識
戰勝糖尿病 從飲食開始
控制好飲食,是血糖值穩定的關鍵

飲食、運動、藥物是控制糖尿病的三大要素,其中飲食控制是最基本、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一環。大多數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在病發初期,如果能善用飲食控制,通常有很好的效果,許多人甚至不必使用藥物,而較嚴重的患者,也能因此減低藥物的使用量。

◎控制飲食→血糖穩定
正常人進食後,血糖透過胰島素的協助,進入細胞,轉換成能量為人體所用。糖尿病患者由於胰島素作用不良,使得血液中的葡萄糖,無法順利進入身體組織被利用,於是血液中的血糖上升,進而對身體造成許多傷害。
一般人的血糖濃度可以自行調節在一定的範圍內,但糖尿病患者則否,若不針對飲食加以控制,血糖值變動更是劇烈,屆時血糖高時,會傷害身體器官,血糖低時,細胞便得不到充分的能量供應。
◎飲食控制8要訣
◆1 均衡攝取,控制總熱量
許多人在確認罹患糖尿病後,以為再也不能吃甜食與美食,而感到心情低落,實際上糖尿病患者任何食物都可以淺嚐,重點是要注意進食的分量。飲食重點在均衡以及熱量控制,對血糖不利的食物要少吃。
◆2 定時定量、少量多餐
建議糖尿病患者進食要定時定量、少量多餐較理想,一天吃4~6餐,每隔3~4小時進食一次。此外,依照身體活動量的差異,每餐食用適量的醣類食品,比較容易控制血糖。
◆3 維持理想體重
如果體重過重應該減肥,目標需設定在每星期約減少0.5公斤。體重降低可改善胰島素的功能,有助於血糖的代謝利用,建議最好採用飲食搭配運動方式,達到減重目的。
◆4 注意食物的升糖指數
糖尿病患者選擇食物時,可參考該食物的「升糖指數」。所謂升糖指數,是食用含有50克醣類的食物,使血糖上升的幅度與時間,對照等量醣類的標準葡萄糖效應的比例值。升糖指數愈高,對血糖值的影響愈大。
不過,升糖指數只是個參考,因為食物中的蛋白質、脂肪多寡也會影響升糖指數,例如冰淇淋、培根的升糖指數,都比吐司或米飯還低,升糖指數比較適合評估醣類食物對血糖的效應,不適合評估以蛋白質或脂肪為主的食物。
精緻且有明顯甜味的食品,升糖指數通常都很高,如糖果、煉乳、汽水、蛋糕等,應該減少食用。喜愛吃甜食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適量使用代糖來調味。
◆5 多攝取高纖維食物
食物中的纖維質可減緩糖分的吸收,如富含纖維質的蔬果及全穀類,這些豐富的高纖維食材,能延緩糖分在腸胃中被吸收的速度,以降低血糖的升高速度。
◆6 少吃高油脂食物
少吃油炸、油煎或豬皮、雞皮、鴨皮、內臟等油脂量高的食物,以免產生高血脂,不利於心血管健康。
◆7 少喝濃湯
由於濃湯常加入太白粉、番薯粉等精製澱粉調製而成,易使血糖上升。
◆8 炒菜宜用植物油
炒菜宜選用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油,如黃豆油、花生油、葵花油、橄欖油,可改善血脂組成狀態;盡量少用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如豬油、奶油,以免不利於心血管健康。

◎糖尿病患者脂肪攝取量如何分配?
糖尿病患者攝取脂肪以不超過總熱量30%為原則,其中飽和脂肪酸5~10%、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大約10%、單元不飽和脂肪酸10~15%、膽固醇<300mg/天。
烹飪方式宜採清蒸、水煮、涼拌、烤、燒、燉、滷等方式,少用油煎、油炸。少吃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內臟,以免產生高血脂。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0 399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