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實畫實說:圖畫中的心理奧秘
滿額折

實畫實說:圖畫中的心理奧秘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20 元
優惠價
90288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2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這是一本揭示藝術與心靈關係的書,書中所涉及到的理論和方法,在同類著作的論述中多被稱為「藝術治療」或「繪畫療法」。

康耀南先生獨闢蹊徑,在一般理論的基礎上,結合了自己多年藝術創作和心理分析的臨床經驗,創造發展出「藝術心理分析」的理論和方法。這是他做為一名藝術家充滿個人感悟的心路體驗,和做為一名心理分析師的理性經驗的結合與展現,相較單純的藝術心理治療,多了一份藝術家獨有的人文關懷。

全書一共由四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是藝術心理分析的理論和基本方法介紹,讓初學者對藝術心理分析有一個快讀的認知,並掌握簡單的分析原則。

第二部分是康耀南先生自己的作品分析,從講述如何開始創作,到逐步透過一幅幅獨具靈性的畫作展現出一條自我探索、能量提升、自我療癒、自我超越的藝術心路。

第三部分是康耀南先生做為心理分析師所遇到的案例分析,按照作品所表達的心理涵義主題分為自我認知、情感問題(家庭或愛情)、事業瓶頸、人生轉折四個方面。

第四部分是藝術心理分析的四種繪畫方法及其案例。
相信《實畫實說》這本書能幫助更多受到心理壓抑的社會大眾,運用自然的藝術來解放禁錮已久的心靈創傷。
《實畫實說:以藝術創作完成心靈探索》介紹了最貼近大眾的心理諮詢與治療方法——藝術心理分析,並且結合大量案例,理論聯繫實際,圖文並茂。
本書重點在於各式形象的心理分析,包括房屋畫分析、樹木畫分析、人物畫分析、風景畫分析、自由畫分析、塗鴉畫分析、壽司畫分析、接龍畫分析、吳冠中大師的作品分析及作者的創作分析。本書所收錄的案例,皆是以一般大眾為物件,但所提供的各種不同主題的繪畫方式,可以説明心理諮詢師、學校教師、家長、社會人士及學生們增進心理的專業知識。

作者簡介

康耀南

出生於台灣彰化,畢業於中原大學心理學系,曾在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深造並研究藝術治療,長期致力於藝術心理分析的推廣與教學,將藝術創作的概念融入心理諮詢中,成為中國本土藝術心理分析的創始者。2009年創造出12色彩性格心理投射測驗,探索和揭示隐藏在心靈身處的真實自我的本質,幫助人們更加了解自己,增進人際關係的應對能力,找到職場的正確方向,進而提升自我成長的能力。
2010年出版《12色彩性格》一書。曾舉辦個展十五次,出版個人畫集三本,油畫作品曾入選2004年第十屆全國美展、2009年第十一届全國美展,榮獲第二屆全國少數民族美術作品展油畫銅獎。目前,正與中國兒童中心合作推廣全國兒童畫室的項目。

編輯序
這是一本揭示藝術與心靈關係的書,書中所涉及到的理論和方法,在同類著作的論述中多被稱為「藝術治療」或「繪畫療法」。康耀南先生獨闢蹊徑,在一般理論的基礎上,結合了自己多年藝術創作和心理分析的臨床經驗,創造發展出「藝術心理分析」的理論和方法。這是他做為一名藝術家充滿個人感悟的心路體驗,和做為一名心理分析師的理性經驗的結合與展現,相較單純的藝術心理治療,多了一份藝術家獨有的人文關懷。
「理論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樹長青」,哥德的這句話就是藝術心理分析的最佳註解,也點明了其價值的獨特魅力。
繪畫做為心理治療的方法,最初只是一種人格投射測試工具。神經生理學實驗已證明,人的左腦控制語言、邏輯、抽象思維,右腦則兼管繪畫、音樂等藝術活動以及情緒、情感體驗。這就是為什麼以言語為仲介的談話(敘事)療法在針對理解和認知錯誤引起的心理障礙時是有療效的,但面對因情緒困擾和情感創傷等造成的心理問題時則收效甚微。美國心理學家Ley 的一句話非常形象的概括了這種現象:「一個人無法用左腦的鑰匙打開右腦的鎖。」因此,包括繪畫在內的藝術心理療法做為心理分析和治療的方法,有其不可替代的獨特地位。
如果只是把繪畫當成藝術心理治療的一種,人們也許會認為它是心理學家和心理治療師手中的專業工具,不是一般大眾可以掌握和運用的。事實上,康耀南先生透過這本書要告訴讀者的,正是對繪畫的另一種認識,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繪畫是一門藝術,但並非高不可攀,每個人都可以嘗試進行繪畫創作。現代社會中,藝術彷彿成為了藝術工匠們的產品,成為了名流顯貴附庸風雅、炫耀財富的資本,對於多數普通大眾來說,藝術卻與己無關,是可有可無之物。然而,藝術的本質絕非如此。藝術做為人類心靈對生活進行深刻體驗的創造物,忠實反映出創作者的情感和經驗;同時,對藝術品的鑑賞,又可以深化人對自身的理解和認識,讓心靈更活躍、更強健,從而超越理性思考,獲得自我本質的提升。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藝術技法的純熟與否,並非是進行藝術創作標準要求。只要對生活、對世界有獨特的體驗和領悟,都可以將其轉化為藝術創作的靈感,透過靈性的感性方式來表達自我。
其次,繪畫做為藝術心理分析和治療的方法,並非只有專門的心理分析師才可以掌握。事實上,人對圖畫的理解與語言文字不同,觀看圖畫的物件不同,對其涵義也不盡相同。把圖畫當成心理測試的工具,尋求不同表現元素的唯一涵義,如同破解密碼一樣,獲得一個標準的答案,這反而顯得不夠科學和嚴謹。反之,把圖畫還原為藝術作品,結合各人自己的經驗和認知去體悟畫面傳達的資訊,則能更接近畫面的真意。與畫面平等對話,而不是純粹的理性剖析,才是「實畫實說」的對話方式。因此,心理分析師的參與互動只是一種輔助,關鍵還是繪畫者自己要參與其中,才能真正接受畫面傳達的資訊,獲得自我的認知與轉化。
最後,藝術心理分析的主要目的並非治療,而是實現對自我的探索、提升、轉化和超越。藝術並不是自我的鏡子,它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因此,人與藝術的對話並不是靜止和單向的,並非依照「構思——創作——解讀」這樣的簡單方式進行,而是在不斷審視、發現新的、意料之外的要素中進行互動,在創作和分析的過程中,總會有新的自我部分被發覺出來,這些部分同時又被作品展現出來。這是一個不斷變化、不斷整合的過程,心靈就在這動態過程中不斷打破原有的自我認知平衡,又不斷取得新的平衡,從而獲得成長。
這三個方面,展現了康耀南先生對藝術和心靈的關係的獨特認識,並且做為理論基礎貫穿了本書。為了讓讀者能充分理解並借鑑他的藝術心理分析方法,康耀南先生沒有用太多筆墨去解釋其理論本身,而是用大量的真實案例來表現,用事實和圖畫本身去傳達一切——而這也同樣符合「實畫實說」的對話原則。

本書一共由四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是藝術心理分析的理論和基本方法介紹,讓初學者對藝術心理分析有一個快讀的認知,並掌握簡單的分析原則。
第二部分是康耀南先生自己的作品分析,從講述如何開始創作,到逐步透過一幅幅獨具靈性的畫作展現出一條自我探索、能量提升、自我療癒、自我超越的藝術心路。康耀南先生在表達這個過程時,並不強調藝術技法的訓練,他所傳達的重點在於「透過藝術創作激發自己的直覺,反映自己的思想,同時具體表達了自我當下的情感狀態。」
第三部分是康耀南先生做為心理分析師所遇到的案例分析,按照作品所表達的心理涵義主題分為自我認知、情感問題(家庭或愛情)、事業瓶頸、人生轉折四個方面。這四個主題包含了將人們在生活中遇到大多數心理問題,透過繪畫表現出來,展現出了一些共性特徵,可謂是人生心路的藝術表現。
第四部分是藝術心理分析的四種繪畫方法及其案例。雖然「房—樹—人測試」是最廣為人知的心理投射繪畫測繪法,但做為藝術心理分析物件的繪畫形式並不侷限於一種。無論千奇百怪的壽司畫、肆意渲染色彩的自由畫、團隊配合的接龍畫、意識與潛意識交織的塗鴉畫,讀者都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和興趣選擇一種來嘗試,帶著輕鬆愉悅的心情,透過遊戲般的塗抹發現新的自我。
附錄是康耀南先生對中國現代繪畫的代表人物吳冠中先生的七幅作品進行的藝術心理分析,為讀者展現了一個藝術家眼中的另一位藝術家筆下的藝術心路,讓讀者在進行藝術鑑賞的時候從心理分析的角度獲得新的審美體驗。
藝術創作和分析是一件神奇的事情。人與圖畫的關係,與其說是創作和被創作,倒不如說是一種偶然又必然的相遇,是一場沒有達到終點,一直在路上的精神之旅。這也是本書最大的意義所在。衷心希望讀者們能從圖畫中發現自己,找到自己心路的方向。

作者序
自古以來,人類就以藝術的表現方式在各種材質上進行創作,古代的岩畫就是最好的例子,它不分人種、地域的限制,出現在世界各個角落。那時的繪畫,並非出於審美目的的創作,而是為了宗教的目的,是在文字出現之前做為語言的載體,傳遞出人們內心對世界的認識和希望,可以視為意象對自我的表達,是一種人類透過畫與自我心靈溝通的方式。這種藉由圖畫的溝通方式,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反應,也是個體潛意識的視覺產物。
畫作所表達的往往是創作者內在心理的情緒投射,一旦完成創作,其作品就已擁有自主的生命。此時的創作者經過角色互換成為一位觀察者,經由創作發現了自我的「本色」。在創作過程中,個體透過圖畫內容釋放出非常多樣化的心理資訊,而做為觀察者的時候,這些資訊就能提升個體對「自性」的洞察力。
圖像思考屬於直覺式思維,它以我們的生活經驗為輪廓,但又不限於描繪那些經驗,是我們最真實的深層潛意識象徵物。事實上,只要不是以對景寫生的方式來處理畫面,而是表現出自己主觀的情境感受,都能在作品裡發現「真實不虛」的心理反應。
這是一本「實畫實說」的書,所謂「實畫實說」,即是以創作為橋樑,透過藝術心理分析這個平臺來溝通自我的真實心理狀態。過去二十年來,我投身於藝術創作的領域裡,其目的即是藉由創作各式不同的心像來認識自己。最令我難忘的經驗是來自於心像的流動。我因於一九九九年經歷臺灣「九二一集集大地震」而產生心理障礙,後創作了二十一幅作品,做為藝術心理分析的自我淨化過程。在本書的第二部分,我將這十二幅作品及藝術心理分析分享給讀者。這些作品的面向很廣,包括了自我的探索、自我的成長、兩性的關係等等,透過這些畫面,我解決了自身的問題,舒緩了苦痛,坦然地接受人生的失落,並深入瞭解真實的自我。
雖然我專門從事藝術創作,但以藝術描繪心路並非只有我或者從事藝術創作的人才能獨享,而是每個人都能嘗試並體驗的。它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人類本能,它一直都存在著,只等待被個體發掘。這種心靈果實的收穫,是難以用語言形容的,它直指內心,幫助我們形成完整的自我。
我們的生命故事,開始於孩提時代的影像而非言語。它的建構來自於多面向的各種生活經驗,無論是歡樂的或是痛苦的畫面,都是同時存在的。所以,當自己遭逢內心衝突與矛盾的時候,相較語言,透過繪畫創作來創造或重塑自己的世界會更直接和有效。我們可以透過「圖文並茂」的藝術方式,說明自己以個體獨特的「見解」去製造「我」想要的故事情節及其意義,傳達我們此時此刻的心理狀態。它也能協助我們超越痛苦,碰觸我們自身以外的人、事、物。
人人都具有心理自癒的內在能量,在創作作品的同時也治癒了自己的心理創傷。若能在當下保持一顆寂靜的心來創作,傾聽自己的「內在之聲」,相信讀者們也能運用自己原有的治癒本能,以藝術創作的方式來打開人生希望之門,進而完成心靈探索的自我成長過程。
如果大家都能透過藝術的外顯形式來表達自己的各種內在情緒,並能與作品進行互動交流,就可產生巨大的內在能量,幫助自己洞察人生的意義,遠離焦慮症、強迫症、憂鬱症、慮病症、解離症、轉化症等侵犯自我的心理障礙,這就是藝術心理分析的奧妙所在。
傳統的中華文化塑造了以社會團體的和諧為基礎,卻往往抑制了個體潛意識的發展目標。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實畫實說」的藝術心理分析理論有其獨特的價值。它能幫助更多受到心理壓抑的社會大眾,以運用自然的藝術來解放禁錮已久的心靈創傷。隨著時間的一步一腳印,希望讓藝術根植於我們的生活,呈現它自然的本性,以豐富我們獨一無二的精彩人生。

目次

編輯序
作者序
chapter 1 畫由心生:透過圖畫與心靈對話
第一章 藝術心理分析就是「實畫實說」的對話方式
•藝術心理分析是認識自我的一種方式 •藝術心理分析的「實畫實說」
•藝術心理分析是自我與作品的對話方式 •藝術心理分析的七種表現特徵
•用藝術心理分析與創作對話
第二章 四種繪畫主題的藝術心理分析方法
•房屋畫的藝術心理分析方法 •人物畫的藝術心理分析方法
•樹木畫的藝術心理分析方法 •風景畫的藝術心理分析方法
chapter 2 以畫療癒:一位藝術家的藝術心路
第一章 心之出路:影像將我帶入生命之河
•將藝術創作視為心靈的出路 •找到符合自己的觀看方式
•讓心像自由流動的直覺 •創作方式無所不在
•用視覺感知更多的真相 •藝在當下:自我開悟的修行之道
第二章 自我探索:用畫筆講述內心的故事
•心路:佇立在人生的十字路上 •我是誰:探索人生意義的現在進行式
•我是機器人:心門緊閉,寸步難行 •我的探索:自我成長的開端
•堅定:將一切都定格在當下 •我與自我的對話:接近真實的自我
•沉思:面對心靈的重新洗禮 •承擔:自我探索的最終目標
•束縛:承受著苦難的束縛
第三章 畫即能量:完成心靈的淨化儀式
•互動的人生:享受生命的豐富盛宴 •如是我觀:用心感受天地之間萬物本色
•男女之間:寬容對方就是善待自己 •自得其樂:快樂地接受當下
•雙人舞:男與女之間是一種互補關係
第四章 意象投射:從自療到超越
•苦悶:我彷彿得了不治之症 •臣服於當下:平和的心境與我相伴
•自畫像:無形的壓力把我淹沒 •心網:重生的開始
•誰框住了我:有時候,等待是最好的方式 •我的領悟:生命在寂靜中變得清明
•迷思:清楚地認知下一步
chapter 3 讀圖見心:普通人的心路藝術
第一章 自我素描:與未知的自己同行
•沒有門的城堡 •大豬和小豬
•中心的留白 •飛不起來的翅膀
•被遮蔽的陽光 •重複塗抹的手臂
•光與暗的二元森林 •海中女人
•日月星辰同現 •巨大的頭
•房樹人在同一水平線 •強調對稱的人體
•畫面上方的海平面 •長髮女人
•門前中斷的道路 •多線條描繪的臉
•三角形的山 •沒有果實的果樹
•左手風車,右手氣球 •果實太多的果樹
第二章 情感水墨:眺望愛的風景
•走向感情小屋的兩人 •想像中的別墅
•家的平面圖 •不存在的家
•被花圃隔斷的門前小徑 •虛無的男士
•五官不清的夫妻 •太空梭般的房屋
•形象模糊的女性 •面對面的鴛鴦
•沒有窗戶的房子 •不完整的橋
•與陰影一樣大的太陽 •身著童裝的戀愛少女
•位於畫面左上角的大太陽 •葉子過多的樹
•情侶與天鵝 •大樹和小白兔
•牽手的背影 •兩棵靠近而封閉的樹
第三章 事業工筆:轉角處的柳暗花明
•桃紅色房子 •沒有眉毛、耳朵和下半身的人
•花朵圍繞的圓形水池 •被書桌隱藏起來的手和腳
•無心划船的船夫 •手勢與身體結成一個心形
•遠處層疊的山巒 •站在講臺後面的老師
•四艘不一樣的船 •不平衡的雙腳
•輕描淡寫的山水 •形似雪糕的參天樹
•沒有眼鏡支架和鼻子的人 •超出畫面界限的理想樹
•被牛牽住的牧人 •蝴蝶與鳳尾
•午後休閒的小女生 •沒有枝椏的明日樹
•機器人走在平坦的路上 •鞦韆與蘋果樹
第四章 人生寫意:在選擇中繼續前行
•校園屋頂 •向上方飛的鳥群
•不見全貌的別墅 •沒有樓梯的高腳木屋
•之字形溪流 •沒有門的房子
•海上的安全繩索 •透明的房屋
•被山與石阻隔的別墅 •半開放的生命樹
•沒有收穫的垂釣 •傘狀的楊柳
•停靠在海邊的船 •枯槁的白楊
•未與大門銜接的道路 •如百合花般盛開的梧桐
chapter 4 就畫論畫:心靈的速寫
第一章 自我投射畫:我是一個壽司
•中國壽司 •麵包壽司
•花朵壽司 •愛心壽司
•大雜燴壽司 •八○後壽司
•花壽司 •花蘿卷壽司
•營養壽司 •開心的彩虹壽司
•可口壽司 •美麗飯糰壽司
•清淡的壽司 •彩虹壽司
•海膽壽司 •幸福壽司
•開心壽司 •黃瓜人壽司
第二章 自由畫:讓色彩自由飛
•大江東去 •生活在平安中
•像我的靈魂
第三章 接龍畫:在人群中發現自己
•快樂 •和諧圓滿
第四章 塗鴉畫:流露潛意識的線條
•帽子 •金牛
•花 •雲中大山
•企鵝 •祥雲
•犀牛 •芳草地
•可愛的小兔子 •種的是寂寞
•可愛的小烏龜 •熊貓
•家 •圓圓點
•盛開的花 •飛翔
•舞蹈
附錄 吳冠中作品的藝術心理分析
•水鄉 •新苗
•白樺林 •濱海樓紅
•舟群 •熊貓
•海棠

書摘/試閱

第一章 
藝術心理分析就是「實畫實說」的對話方式

藝術心理分析是從心理投射測試和繪畫療法的基礎上發展而來。
相對於後者,藝術心理分析更靈活、更注重繪畫者自身對意象的表現方式和理解方式。換言之,藝術心理分析的重點在於「對話」,這不僅是繪畫者與心理分析師之間的對話,更是繪畫者與作品的對話。從本質上來說,藝術心理分析的終極目的則是繪畫者透過圖畫與自我進行的對話。

藝術心理分析是認識自我的一種方式
「自我」的概念在心理學中有多種理論解釋,我在這裡指的是自我的投射。藉助藝術心理分析我們可以得知「自我」的七種真實內在自我感受。

身體感覺
健康的心靈寓於健康的身體。當身體健康時,我們比較忽視它的存在,但身體衰弱時,我們會敏感地意識到它。許多知覺剝奪實驗已經證實,某種程度的知覺刺激,是維護個體健康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單調的環境與活動使個體暴躁不安、疲倦、厭煩。因此,獲得感官體驗是藝術心理分析維護自我健康的第一步。

自我認同
個體對自身的存在形成一種時間性的連續感,明日之我係今日之
我的延續。當我們正在從事愛好的事物和達成渴望的目標時,自我認
同的感覺也最強烈。個體所珍視的擁有物,也能增強個體的自我認同。
藝術心理分析與其他事物(明確的目標與價值觀)整合得愈加完整,
其自我認同感也愈加穩固。

自尊
自尊的前提是自愛或自豪,自愛或自豪可以產生自尊感,自尊感是主觀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面。藝術心理分析可以使自我人格成長,能夠與自己更加和諧地相處,讓我們接納且珍視自己現有的樣子,知道自己哪些行為是可以改善的,哪些是無法改變的。
自尊觀念的形成,是透過與他人交往中設想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投身於他人的角度再反觀自己的結果。對許多人來說,往往過分偏重外界的評價而忽略自己存在的價值。

自我形象
我們是以一種心像的概念做為形式來總結自己。例如,在形容別人時,我們會想到無助又脆弱、堅強又能幹、不討人喜愛、受人歡迎等種種概念,這樣得到的認識往往是片面而扭曲的。事實上,我們對自己也是如此。當我們的自我形象被扭曲時,問題就接踵而來。
藝術心理分析讓個體同時體驗到不同的自我形象,尤其是正向的自我形象,關係著自我成熟的發展。

自我擴展
我們會看重自己所珍視的東西,並將自己的活動範圍擴展至朋友、群體、國家和民族等。藝術心理分析可以使自己有所領悟,發展出更大的自我能量。

自我理性
想一下,你能知道哪裡最能發揮你的才華嗎?你知道如何探知問題背後的真相嗎?若是你未達目標或無法解決問題時,你該怎麼辦?當你面對這些問題,感覺到自己是一個問題解決者時,藝術心理分析能增強自我理性行動的建議。

自我奮鬥
一個成熟的個體,總能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標,並會隨環境的改變而對目標方向做適當的修正。藝術心理分析可以解釋自我的生活目標奮鬥方向,使個體的生活更深具意義。

藝術心理分析是自我與作品的對話方式
人們往往很不習慣去和自己的作品交談或向他人表達自己的體驗。我們在注視一幅繪畫作品時,總是以為該圖畫有確定的意義,總是企圖努力去解釋它,可是往往又感到很迷惑,無法瞭解它的意義所在。
我們一般和作品的對話方式,大都以物理特性為依據,比如形式、大小、線條、色彩、對比、明暗、陰影、圖形、布局、背景、空間關係等。
上述這些內容,是美術教育下的標準產物,它們和內在的心理作用沒有多大關係,只是以客觀的方式去評價作品好看不好看,以美學的眼光說明作品的存在意義,帶有判斷價值的意味。
在藝術心理分析中,強調作品的對話方式,包括哪個地方最吸引你、哪個地方你最不滿意、哪個是主角、哪些是配角、哪些是背景,你對色彩的看法、各種事物所在的位置、整個畫面的構圖方式,最後是你為它命名的主題。
藝術心理分析是將作品當作具有生命力的活體,它宛如另一位個體,具有獨一無二的完形,是創作者的經驗故事,無法以各種標籤或解說來包含它的本性。創作者透過富有情感的洞察力來與作品對話,會激發創作者與作品間的心理關係,這些賜予靈感的資訊,就是和真實自我相互溝通的心理分析歷程。
當人們在談論自身的作品時,我常鼓勵他們不要著急慢慢來,讓自我的故事逐漸從畫面冒出頭來,此刻作者可以感覺到他的心理感受,這種經驗很重要。在輕鬆自在的交談中,藝術心理分析就能發揮出它獨特的魅力,淨化個體心理上的各式情結。

用藝術心理分析與創作對話
當我們完成了一幅作品時,它即是另一個自我的投射物。它是有獨立自主的生命,它的形象也從未固定過,無法以絕對標準的樣式被我們描述。
放在我們面前的空白畫面是新生命的開端,在兩者互動合作下,不靠理智的支配準則去選擇特定的形象表現,重要的是畫面的主動需求,讓我們接近它、完成它。
在創作中傳達出感情的強度及其他的知覺狀態,就如同和另一個自我「實畫實說」般的真實不虛。讓畫中的主角自身來表白,從對話交流的過程裡,達成用藝術的手段完成心理分析的目的。
我們在創作活動中,逐漸恢復富有想像力的頭腦,表現出趣味十足的活力感,擺脫了習慣性的自我壓抑,並且經驗了不同的觀點。這對於化解心理衝突、創造新生命,都是非常重要的。
藝術心理分析是佛洛伊德的視覺版精神分析,將潛意識的東西藉由創作的過程揭露到意識層面,把自我的範圍擴大了,而更加完善了自己。
我們讓畫暢所欲言,自己只要默默擔任傾聽者的角色,完全接納它的存在價值。從各式畫境裡,意識將發生想像上的改變,最後內化為自我的產物。
藉由作品改變言談的溝通方式,從創作中經歷自身的轉變,這種對話能決定我們往後的發展方向,促成行為上的改變,增進自我的能量。
對創作者而言,剛開始感覺很奇怪,由於已經習慣於過度思考我們正在做的事情,要用「畫」來對話的新鮮模式,會有不知所措的心理反應。運用藝術心理分析的指導原則,是以第二人稱的方式和作品直接對話。作品有故事要說、有感受要表達、有怨言要傾吐,這些互動的做為要以積極的傾聽進行回應。
創作者與作品,雙方的互述衷曲,幫助個體的暢所欲言,解放自己的敏感心靈,這是藝術心理分析追求的身、心、靈合一之道。 
 
藝術心理分析的「實畫實說」
分析心理學的先行者榮格首先提出運用積極想像力的方式,以刻意的全神貫注而產生的一連串冥想促成內心的對話,用客觀性的形式,增進潛意識的表現力。
自發性地將畫作完成後,創作者一般會先以直線式的敘述來說明其作品,那是展開「實畫實說」探索的前奏曲。藝術心理分析是注重當下視覺化本能的經驗,這是藝術心理分析的本質所在。
因此,所有的對話都是圍繞在作品身上:你看到了什麼?你發現了什麼?你感受到了什麼?你領悟到了什麼?這種畫與話的內心對話活動,是解放心理衝突最好的實證方式。
藝術心理分析,就是運用創作心路歷程下的當下進行生命詮釋的方法。它有超越語言的力量,所謂的「言有盡而意無窮」,就是最貼切的表達方式。
藝術心理分析是一種非語言的人際互動溝通方式,這些圖畫所呈現的心理意象(Mental Representations)都是我們潛意識中的內在需求、心理情結、衝動本能的象徵。
我們使用繪畫做為自我療癒的手段,幫助自己發現內心世界與外在環境之間的互動性溝通,藉由創作的經驗讓個體有一個平臺去探索自我成長的機會,使得自己的情感得到良好的抒發。
個體若能以圖畫代替生活日記,試著用「實畫實說」的方法去記錄自己的生活狀態,再透過藝術心理分析與作品對話,以此來增進自我的瞭解,同時也淨化自己的心靈,最後提升自我潛能的成長,使得限制自我能量的陰影逐漸褪去,展現出自由自在的心靈色彩。

藝術心理分析的七種表現特徵
我們在創作過程中,不管最後出現什麼樣的繪畫主題,都會無意識地將心理上的各式情結自動揭露出來。從這些當下的表達手法裡,可以看出某種相關的潛意識本能反應。
以下列出七種表現特徵做為變項,用藝術心理分析的方法,判讀其各種心理作用模式。

一、力度
過於用力的線條——神經緊繃的傾向,或是有強大野心的表徵,或是有缺乏控制的攻擊性行為傾向。
過於柔弱的線條——存在心理調適上的困難,或有畏縮害怕不能做決定的傾向,或是有情緒低落、缺乏安全感的傾向。

二、方向
強調橫向動作——無力感、自我保護,或有女性化的傾向。
強調直向動作——自信感、果斷開放,或有過動化的傾向。
強調曲線動作——比較不自我中心,能自由轉換情緒,或有怕被束縛的傾向。
強調不斷變化動作——有缺乏安全感的明顯傾向。

三、筆觸
確定而不猶豫——有堅定信心、具有野心大的傾向。
斷斷續續而不連貫——有做事有頭無尾的傾向。
一筆畫完——有思考果斷、行為敏捷的傾向。
彎彎曲曲——有依賴、柔弱、順從及情緒化的傾向。

四、線條長度
線條長——有自我控制強,太過的表現則有壓抑行為的傾向。
線條短而不連續——有容易衝動、興奮且非理性的傾向。
畫圈圈和草圖式——有焦慮、強迫、憂鬱和膽怯的傾向。

五、陰影
來回塗陰影——有充滿焦慮無力感的傾向。

六、內容
主題很大——有攻擊性,或誇大或過度情緒化的傾向,是因無力感而產生補償作用。
主題很小——自卑無能,或拘謹退縮或缺乏安全感,有自我退化、能量薄弱的傾向。

七、構圖
以中間為主——強調現在的重要性,有積極進取的傾向。
以上方為主——有高層次的理想,有不合常理的樂觀傾向。
以下方為主——有匱乏感,沒有安全感,有情緒低落的傾向。
以邊緣為主——缺乏自信,依賴而害怕獨立,有逃避新經驗的傾向。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88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