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中國歷代通俗演義:清史演義(珍藏版)(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歷代通俗演義:清史演義(珍藏版)(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9.8 元
定價
:NT$ 239 元
優惠價
87208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作者簡介

蔡東藩,清山陰縣臨浦(今屬蕭山)人。著名演義小說作家、歷史學家。14歲中秀才,后又進京朝考,名列優貢,分發福建候補知縣,因不滿官場惡習,數月即稱病回鄉,辛亥革命之后,曾先后在杭州及紹興等地教書。1916年開始蔡東藩用十年時間完成了《中國歷代通俗演義》,時間跨度自秦始皇到民國九年,凡二千一百六十六年。其內容跨越時間之長、人物之眾、篇制之巨,堪稱歷史演義之最。被人譽為“一代史家,千秋神筆”。

名人/編輯推薦

◆一代史家,千秋神筆!陪伴毛澤東一生的枕邊書, 毛澤東不僅自己翻閱無數遍,還在開給毛岸英的書單中特意標出此書。
◆1935年會文堂鉛印本簡體版,權威足本,精裝珍藏版, 讀《二十四史》,不如讀蔡東藩。
◆上起秦始皇,下訖民國,中國唯一一套寫盡中國2000多年歷史百態的演義巨著,對普及中國歷史知識具有不可磨滅的功績。
◆自1916年出版以來,重印過幾十個版本,累計銷量超過1000萬冊。
◆本套通俗演義,權威定本,內容豐富 取材翔實,全11部,純質紙高清印刷,原汁味巨好看!
◆這部書的重新出版,不但可以作為一般人的讀物,并且也可以作為愛好歷史的人們的參考。

目次

第一回 溯往事慨談身世 述前朝細敘源流 001
第二回 喪二祖誓師復仇 合九部因驕致敗 005
第三回 祭天壇雄主告七恨 戰遼陽庸帥覆全軍 010
第四回 熊廷弼守遼樹績 王化貞棄塞入關 015
第五回 猛參政用炮擊敵 慈喇嘛偕使傳書 021
第六回 下朝鮮貝勒旋師 守寧遠撫軍奏捷 026
第七回 為敵作倀滿主入邊 因間信讒明帝中計 031
第八回 明守將獻城賣友 清太宗獲璽稱尊 036
第九回 朝鮮主稱臣乞降 盧督師忠君殉節 041
第十回 失輜重全軍敗潰 迷美色大帥投誠 046
第十一回 清太宗賓天傳幼主 多爾袞奉命略中原 052
第十二回 失愛姬乞援外族 追流賊忍死雙親 057
第十三回 闖王西走合浦還珠 清帝東來神京定鼎 063
第十四回 抗清廷丹忱報國 屠揚州碧血流芳 068
第十五回 棄南都昏主被囚 捍孤城遺臣死義 074
第一回 溯往事慨談身世 述前朝細敘源流 001
第二回 喪二祖誓師復仇 合九部因驕致敗 005
第三回 祭天壇雄主告七恨 戰遼陽庸帥覆全軍 010
第四回 熊廷弼守遼樹績 王化貞棄塞入關 015
第五回 猛參政用炮擊敵 慈喇嘛偕使傳書 021
第六回 下朝鮮貝勒旋師 守寧遠撫軍奏捷 026
第七回 為敵作倀滿主入邊 因間信讒明帝中計 031
第八回 明守將獻城賣友 清太宗獲璽稱尊 036
第九回 朝鮮主稱臣乞降 盧督師忠君殉節 041
第十回 失輜重全軍敗潰 迷美色大帥投誠 046
第十一回 清太宗賓天傳幼主 多爾袞奉命略中原 052
第十二回 失愛姬乞援外族 追流賊忍死雙親 057
第十三回 闖王西走合浦還珠 清帝東來神京定鼎 063
第十四回 抗清廷丹忱報國 屠揚州碧血流芳 068
第十五回 棄南都昏主被囚 捍孤城遺臣死義 074
第十六回 南下鏖兵明藩覆國 西征奏凱清將蒙誣 079
第十七回 立宗支粵西存殘局 殉偏疆巖下表雙忠 084
第十八回 創新儀太后聯婚 報宿怨中宮易位 090
第十九回 李定國竭忠扈駕 鄭成功仗義興師 096
第二十回 日暮途窮寄身異域 水流花謝撒手塵寰 102
第二十一回 弒故主悍師徼功 除大憝沖人定計 108
第二十二回 蓄逆謀滇中生變 撤藩鎮朝右用兵 114
第二十三回 馳偽檄四方響應 失勇將三桂回軍 120
第二十四回 兩親王因敗為功 諸藩鎮束手聽命 126
第二十五回 僭帝號遘疾伏冥誅 集軍威破城殲叛孽 132
第二十六回 臺灣島戰敗降清室 尼布楚訂約屈俄臣 138
第二十七回 三部內哄禍起蕭墻 數次親征蕩平朔漠 144
第二十八回 爭儲位冢嗣被黜 罹文網名士沉冤 149
第二十九回 聞寇警發兵平藏衛 苦苛政倡亂據臺灣 154
第三十回 暢春園圣祖賓天 乾清宮世宗立嗣 160
第三十一回 平青海驅除叛酋 頒朱諭慘戮同胞 166
第三十二回 兔死狗烹功臣驕戮 鴻罹魚網族姓株連 171
第三十三回 畏虎將準部乞修和 望龍髯苗疆留遺恨 177
第三十四回 分八路進平苗穴 祝千秋暗促華齡 183
第三十五回 征金川兩帥受嚴刑 降蠻酋二公膺懋賞 189
第三十六回 御駕南巡名園駐蹕 王師西討叛酋遭擒 195
第三十七回 滅準部余孽就殲 蕩回疆貞妃殉節 201
第三十八回 游江南中宮截發 征緬甸大將喪軀 208
第三十九回 傅經略暫平南服 阿將軍再定金川 215
第四十回 平海島一將含冤 定外藩兩邦懾服 220
第四十一回 太和殿受禪承帝統 白蓮教倡亂釀兵災 226
第四十二回 誤軍機屢易統帥 平妖婦獨著芳名 232
第四十三回 撫賊寨首領遭擒 整朝綱權相伏法 239
第四十四回 布德揚威連番下詔 擒渠獻馘逐載報功 245
第四十五回 撫叛兵良將蒙冤 剿海寇統帥奏捷 252
第四十六回 兩軍門復仇慰英魄 八卦教煽亂鬧皇城 258
第四十七回 聞警回鑾下詔罪己 護喪嗣統邊報驚心 265
第四十八回 愚慶祥敗死回疆 智楊芳誘擒首逆 271
第四十九回 征浩罕王師再出 剿叛傜欽使報功 277
第五十回 飲鴆毒姑婦成疑案 焚鴉片中外起兵端 283
第五十一回 林制軍慷慨視師 琦中堂昏庸誤國 289
第五十二回 關提督粵中殉難 奕將軍城下乞盟 295
第五十三回 效尸諫宰相輕生 失重鎮將帥殉節 301
第五十四回 奕統帥因間致敗 陳軍門中炮歸仁 307
第五十五回 江寧城萬姓被兵 靜海寺三帥定約 312
第五十六回 怡制軍巧結臺灣獄 徐總督力捍廣州城 318
第五十七回 清文宗嗣統除奸 洪秀全糾眾發難 324
第五十八回 欽使迭亡太平建國 悍徒狡脫都統喪軀 330
第五十九回 駱中丞固守長沙城 錢東平獻取江南策 336
第六十回 陷江南洪氏定制 攻河北林酋挫威 342
第六十一回 創水師衡陽發軔 發援卒岳州鏖兵 348
第六十二回 湘軍屢捷水陸揚威 畿輔復安林李授首 354
第六十三回 那拉氏初次承恩 圓明園四春爭寵 360
第六十四回 羅先生臨陣傷軀 沈夫人佐夫抗敵 366
第六十五回 瓜鎮喪師向營失陷 韋楊斃命洪酋中衰 372
第六十六回 智統領出奇制勝 愚制軍輕敵遭擒 378
第六十七回 四國耀威津門脅約 兩江喋血戰地埋魂 385
第六十八回 戰皖北諸將立功 退丹陽大營又潰 392
第六十九回 開外釁失律喪師 締和約償款割地 397
第七十回 聞國喪長悲國士 護慈駕轉忤慈顏 403
第七十一回 罪輔臣連番下詔 剿劇寇數路進兵 409
第七十二回 曾國荃力卻援軍 李鴻章借用洋將 416
第七十三回 戰浙東包團練死藝 克江寧洪天王覆宗 422
第七十四回 僧親王中計喪軀 曾大帥設謀制敵 430
第七十五回 潰河防捻徒分竄 斃敵首降將升官 437
第七十六回 山東圈剿悍酋成擒 河北解嚴渠魁自盡 443
第七十七回 戮權閹丁撫守法 辦教案曾侯遭譏 448
第七十八回 大婚禮成坤闈正位 撤簾議決乾德當陽 455
第七十九回 因歡成病忽報彌留 以弟繼兄旁延統緒 462
第八十回 吳侍御尸諫效忠 曾星使功成改約 469
第八十一回 朝日生嫌釀成交涉 中法開釁大起戰爭 476
第八十二回 棄越疆中法修和 平韓亂清日協約 483
第八十三回 移款筑園撤簾就養 周齡介壽聞戰驚心 488
第八十四回 葉志超敗走遼東 丁汝昌喪師黃海 494
第八十五回 失律求和馬關訂約 市恩索謝虎視爭雄 500
第八十六回 爭黨見新舊暗哄 行新政母子生嫌 506
第八十七回 慈禧后三次臨朝 維新黨六人畢命 513
第八十八回 立儲君震驚匕鬯 信邪術擾亂京津 519
第八十九回 袒匪殃民聯軍入境 見危授命志士成仁 525
第九十回 傳諫草抗節留名 避聯軍蒙塵出走 533
第九十一回 悔罪乞和兩宮返蹕 撤戍違約二國鏖兵 541
第九十二回 居大內聞耗哭遺臣 處局外嚴旨守中立 547
第九十三回 爭密約侍郎就道 返欽使憲政萌芽 553
第九十四回 倚翠偎紅二難競爽 剖心刎頸兩地招魂 559
第九十五回 遘奇變醇王攝政 繼友志隊長亡軀 565
第九十六回 二顯官被譴回籍 眾黨員流血埋冤 571
第九十七回 爭鐵路蜀士遭囚 興義師鄂軍馳檄 578
第九十八回 革命軍云興應義舉 攝政王廟誓布信條 586
第九十九回 易總理重組內閣 奪漢陽復失南京 593
第一百回 舉總統孫文就職 遜帝位清祚告終 599

書摘/試閱

溯往事慨談身世
述前朝細敘源流
“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這聯語是前清時代的官民,每年寫上紅箋,當作新春的門聯,小子從小到大,已記得爛熟了。曾記小子生日,正是前清光緒初年間,當時清朝雖漸漸衰落,然全國二十余行省,還都是服從清室,不敢抗命;士讀于廬,農耕于野,工居于肆,商販于市,各安生業,共樂承平,仿佛是汪洋帝德,浩蕩皇恩。到小子五六歲時,嘗聽父兄說道:“我國是清國,我輩便是清朝的百姓。”因此小子腦筋中,便印有“清朝”二字模樣。嗣后父兄令小子入塾,讀了趙錢孫李,念了天地元黃,漸漸把“清朝”二字,也都認識。至《學》《庸》《論》《孟》統共讀過,認識的字,差不多有三五千了,塾師教小子道:“書中有數字,須要曉得避諱!”小子全然不懂,便問塾師以何等字樣,應當避諱?塾師寫出“玄”字,“曄”字,“胤”字,“弘”字,“颙”字,“”字,指示小子道:“此等字都應缺末筆。”又續寫“歷”字,“寜”字,“淳”字,隨即于“歷”(歷)字,“寧”字,“淳”字旁,添寫一“曆”字,“甯”字,“湻”字,指示小子說道:“‘歷’字應以‘曆’字恭代,‘寜’字應以‘甯’字恭代,淳字應以‘湻’字恭代。”小子仍莫名其妙,直待塾師詳細解釋,方知“玄”字、“曄”字是清康熙帝名字,“胤”字是清雍正帝名字,“弘”字“歷”字是清乾隆帝名字,“颙”字是清嘉慶帝名字,“寜”字、“”字、“淳”字是清道光、咸豐、同治帝的名字,人民不能亂寫,所以要避諱的。
后來入場考試,益覺功令森嚴,連恭代的字,都不敢寫,方以為大清統一中原,余威震俗,千秋萬歲,綿延不絕,可以與天同休了。誰知世運靡常,興衰無定,內地還稱安靜,海外的風潮,竟日甚一日。安南、緬甸,是中國藩屬,被英法兩國奪去,且不必說。忽然日本國興兵犯界,清朝遣將抵御,連戰連敗,沒奈何低首求和,銀子給他二百四十兆兩,又將東南的臺灣省、澎湖群島,雙手捧送,日本國方肯干休。過了兩三年,奉天省內的旅順大連灣,被俄國租占了去,山東省內的膠州灣,被德國租占了去,膠州灣東北的威海衛,被英國租占了去,廣東省內的廣州灣,被法國租占了去,而且內地的礦山鐵路,也被各國占去不少。
嗣是清朝威勢全失,外患未了,內憂又起,東伏革命黨,西起革命軍,擾亂十多年,清廷防不勝防。后來武昌發難,各省響應,竟把那二百六十八年的清室推翻了,二十二省的江山光復了。自此以后,人人說清朝政治不良,百般辱罵;甚至說他是犬羊賤種、豺虎心腸,又把那無中生有的事情,附會上去,好像清朝的皇帝,無一非昏淫暴虐,清朝的臣子,無一非卑鄙齷齪,這也未免言過其實呢。我想中國的人心,實在是靠不住的,清朝存在的時候,個個吹牛拍馬,說他帝德什么大、皇恩什么深,到了清室推翻,又個個批他一錢不值,這又何苦?小子無事時,曾把清朝史事,約略考究,有壞處,也有好處;有淫暴處,也有仁德處;若照時人所說,連兩三年的帝位,都保不牢,如何能支撐到二百六十多年?不過轉到末代,主弱臣庸,朝政濁亂,所以民軍一起,全局瓦解。現在“清朝”二字,已成過去的歷史,中國河山,仍然照舊,要想易亂為治,須把清朝的興亡,細細考察,擇善而從,不善則改,古人說的“殷鑒不遠”便是此意。
閑文少表,且說清朝開基的地方,是在山海關外沈陽東邊,初起時,只一小小村落,聚群而居,壘土為城,地名鄂多哩,人種叫作通古斯族,他的遠祖,相傳是唐虞以前,便已居住此地,稱為肅慎國,帝舜二十五年,肅慎國進貢弓箭,史冊上曾見過的。傳到后代,人口漸多,各分支派,大約每一部落,戴一首領,多生得骨格魁梧,膂力強壯,并且熟習騎射,百步穿楊;趙宋時代,金太祖阿骨打,是他族內第一個出色人物,開疆拓土,直到黃河兩岸,宋朝被他攪擾的了不得。后來蒙古興起,金邦漸衰,蒙古與南宋聯兵,將他吞滅,還有未曾死亡的遺族,逃奔東北,伏處海濱,經過了二百多年,又產出一個大人物來。
這個人物,說是天女所生,真正奇事!小子尚不敢憑空捏造,是從史籍上翻閱得來:天女生在東北海濱長白山下,有姊妹三人,長名恩古倫,次名正古倫,幼名佛庫倫,三人系出同胞,相親相愛,只是塞外風俗,與內地不同,男子往來游牧,遷徙無常,女子亦性情活潑,最愛游玩。一日,姊妹三人散步郊原,到了長白山東邊,有一座布庫里山,洞壑清幽,別有一種可人的景致。那時正是春風澹蕩,春日迷離,黃鳥雙飛,綠枝連理,三人歡喜非常,便從山下蹀躞前行,約里許,但見一泓清水,澄碧如鏡,兩岸芳草茸茸,鋪地成茵,就假此小坐。佛庫倫天真爛漫,春興正濃,就約兩姊妹解衣洗浴。浴未畢,忽聞鳥聲嚄唶來,三人昂首上觀,約有兩三只靈鵲,仿佛像姊妹花一般。就中有一鵲吐下一物,不偏不倚,正墜在佛庫倫衣上,佛庫倫眼快手快,急忙拾取,視之,乃一可口的食物。她也不辨名目,就銜在口內。兩姊問她所拾何物,她已從口中囫圇咽下,模糊答道:“是一顆紅色的果子。”兩姊也不及細問,遂各上岸,著好衣服,緩步同歸。誰知佛庫倫服了此藥,肚子竟膨脹起來,她自己也不知所以。到十個月后,竟產出一男,不但狀貌魁奇,并且語言清楚。佛庫倫不忍拋棄,就在家中撫養。
光陰迅速,襁褓嬰兒,竟作髫年童子,只是佛庫倫無夫而孕,未免惹人議論,幸而窮荒草昧,人跡稀少,始得撫育成人。兒名叫做布庫里雍順,系是佛庫倫所取,因她在布庫里山下,食了朱果,以致孕育,所以特地將“布庫里”三字,作為兒名,留一紀念。布庫里雍順到了十多歲,穎悟非凡,自念有母無父、當屬何族,遂問他母親佛庫倫。佛庫倫命以“愛新覺羅”四字。愛新覺羅,是長白山下居民的土音。其后布庫里雍順遺裔建一滿洲國,遂相傳為滿洲語,若作漢文解說,“愛新”與“金”字同音,“覺羅”即姓氏意義,布庫里雍順的族系,即此可以明白了解。佛庫倫是否天女,小子也不消細說了。
且說布庫里雍順漸漸長大,也學些騎馬射箭的技藝,閑暇時又在河邊折柳編筏。看官,你道他折柳編筏,是何意思?他是具有大志,暗想窮居草莽,終究沒有生色,若將柳條編成一筏,可以駕筏出游。果然天下無難事,總教有心人,柳條越編越多,越多越大,居然成了一葉扁舟。布庫里雍順喜不自禁,就輕輕在筏上坐住,順著河流,飄揚而去。英雄冒險,膽大敢為,冥冥中亦像有風伯、河神當先引導,竟把那布庫里雍順送到一個安樂的地方。
原來長白山東南有一大野,名叫鄂謨輝,野中有一村落,約數十百家。這數十百家內,只分三姓,習成強悍,專喜械斗,因此自相殘殺,連歲不休。一日,有女子汲水,見一柳筏,隨流漂至,其間有青年男子,端坐在內,頓時駭異非常,急忙回告父兄。那時父兄即臨河眺望,果然岸傍有一少年,頭角崢嶸,儀表英偉,不覺失聲道:“這是天生神人。”隨即引之登陸,問從何來?布庫里雍順從容對答,說是天女所生,由長白山下至此。霎時間哄動鄉閭,無論男女老幼,一齊出觀,見了布庫里雍順,都道這個好郎君,真正難得。于是各邀布庫里雍順至家,仿佛一桃花源。幾至大家爭論起來。還是布庫里雍順從旁勸解,說我初到此地,辱承待愛,自當次第謁候。又指汲流女子的父兄道:“我與他相見最早,理應先到他家,問候起居。”眾人見他舉止謙恭,吐屬風雅,便個個嘆服,一無異言。布庫里雍順就隨了汲流女子的父兄,直至家內。那家格外優待,餉以酒食。飲半酣,座上老人更詳問氏族,布庫里雍順一一還答。老者又問以婚未?布庫里雍順答言未婚。老者即起身入室,半晌間引一少女出室來前。走近視之,雖是鄉村弱質,倒也體態端方。仔細端詳,就是汲流女子。老者囑女子對答行禮,布庫里雍順亦離座作答。禮畢,女子轉身入室,老者便對布庫里雍順道:“小女伯哩年將及笄,如蒙不棄,愿附姻好。”布庫里雍順不得不推遜一番。老者執意不允,布庫里雍順方與老者行翁婿禮。老者擬擇日成婚,自是布庫里雍順就住在此家;暇時到村中各家問訊,村人見他彬彬有禮,無不歡迎。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08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