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大河三千:騎游京杭大運河的日子(簡體書)
滿額折
大河三千:騎游京杭大運河的日子(簡體書)
大河三千:騎游京杭大運河的日子(簡體書)
大河三千:騎游京杭大運河的日子(簡體書)
大河三千:騎游京杭大運河的日子(簡體書)
大河三千:騎游京杭大運河的日子(簡體書)
大河三千:騎游京杭大運河的日子(簡體書)
大河三千:騎游京杭大運河的日子(簡體書)
大河三千:騎游京杭大運河的日子(簡體書)
大河三千:騎游京杭大運河的日子(簡體書)
大河三千:騎游京杭大運河的日子(簡體書)
大河三千:騎游京杭大運河的日子(簡體書)
大河三千:騎游京杭大運河的日子(簡體書)
大河三千:騎游京杭大運河的日子(簡體書)

大河三千:騎游京杭大運河的日子(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8 元
定價
:NT$ 228 元
優惠價
87198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是作者翟越帶領18人騎行隊伍,從大運河北京通州漕運碼頭啟程,歷時19天,騎達終點杭州拱宸橋,用車輪見證京杭大運河的前生今生......京杭大運河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長的古代運河,始鑿于春秋戰國,歷隋、元二代而全線貫成。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經天津、河北、山東、江蘇和浙江四省一市,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京杭大運河對中國南北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特別是對沿線地區工農業經濟的發展和城鎮的興起均起到了推動作用。
作者帶領騎行隊騎行京杭大運河的事跡有點類似古人從北京坐船到杭州,與帆槳為伍,與鷗鷺相親,以風光養眼,這是多么愜意的樂事啊。一路上,騎行者們倡議開拓出一條“大運河遺產綠道”,使其成為中外聞名的騎行、徒步大道,世界上最長的多功能運河遺產大道,它將是歷史、文明、休閑、旅游和體育運動的完美結合。在這條通道上,感受地質植被的變化和歷史人文的變遷:感受小麥到水稻,感受京劇到評彈,感受鐵馬秋風塞北、杏花春雨江南,感受千年前的春秋時期遺跡,也感受現代的南水北調,這也是運河文化的復興。


作者簡介

翟越
北京奧運會火炬手,體育博覽雜志社社長,步輪客戶外運動聯盟秘書長,“CCTV體壇風云人物年度評選”總評評委。
祖籍山東日照,1971年5月生于黑龍江省林口縣;
1989年至1993年,就讀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1993年至1995年,任當代體育雜志社記者、編輯;
1995年至2014年,任體育博覽雜志社記者、編輯、副主編、主編、總編助理、副總編輯、社長;
1998年出版專著《世紀末中國體壇熱點掃描》;
1999年出版合著《女足,中國的驕傲》;
2000年出版合著《CCTV體育人》;
2006年主編《奧運項目規則和禮儀》;
翟越 
北京奧運會火炬手,體育博覽雜志社社長,步輪客戶外運動聯盟秘書長,“CCTV體壇風云人物年度評選”總評評委。
祖籍山東日照,1971年5月生于黑龍江省林口縣;
1989年至1993年,就讀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1993年至1995年,任當代體育雜志社記者、編輯;
1995年至2014年,任體育博覽雜志社記者、編輯、副主編、主編、總編助理、副總編輯、社長;
1998年出版專著《世紀末中國體壇熱點掃描》;
1999年出版合著《女足,中國的驕傲》;
2000年出版合著《CCTV體育人》;
2006年主編《奧運項目規則和禮儀》;
2006年至2008年,組織百講“奧運大講堂”;
2007年主編30集動漫片《奧運項目規則禮儀》;
2008年、2009年策劃組織全國六城市健康跑;
2008年策劃導演15集電視片《光耀五環——北京科技奧運巡禮》
2009年主編動漫片《全民健身路徑鍛煉法》;
2011年策劃組織北京體育世紀十佳評選;
2012年策劃組織騎游京津冀及環京賽主題展覽;
2013年策劃組織騎行京杭大運河。

顯示全部信息

名人/編輯推薦

最長、最古老的大運河終獲認可,大運河申遺成功。如今的京杭大運河是中國惟一一條南北走向的長河,也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運河,它的長度是蘇伊士運河的16倍、巴拿馬運河的33倍,它和長城一起,被視為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兩項工程。作者用時19天,騎行3000里,用車輪見證京杭大運河的前世今生。

目次

引子
流過三千行過三千

第一章尋尋覓覓通惠河
兩訪白浮泉
長河觀柳:頤和園到白石橋
高梁橋:遼宋古戰場
積水潭、什剎海:城中第一佳山水
玉河、明城墻:修復的與無法修復的
大通橋東看二閘
八里橋之戰:敲響帝國的挽鐘
日落張家灣

第二章南北運河匯天津
初訪三教廟:滿天風雨下余杭

引子
流過三千行過三千

第一章尋尋覓覓通惠河
兩訪白浮泉
長河觀柳:頤和園到白石橋
高梁橋:遼宋古戰場
積水潭、什剎海:城中第一佳山水
玉河、明城墻:修復的與無法修復的
大通橋東看二閘
八里橋之戰:敲響帝國的挽鐘
日落張家灣

第二章南北運河匯天津
初訪三教廟:滿天風雨下余杭
漕運碼頭:誰曾弄舟蕩綠水
津門首驛河西務
先有三岔口,后有天津城
鏢不起滄州:一文一武一國寶一人祖
德州:德水安瀾九達天衢
臨清:繁華落盡總關情

第三章行在山水圣人間
裁彎取直會通河
聊城:鳳凰城、東昌府
將軍渡口過黃河
梁山:站得下那么多好漢嗎?
“運河之都”尋李白
黃昏獨上鳳凰臺
南陽:南四湖上一明珠

第四章大美江蘇:從徐州到揚州
徐州:初拜東坡
行至下邳訪窯灣
項羽:這江是過還是不過?
美酒飄香洋河鎮
逛河下,游淮安
盂城驛:華夏第一驛
途經邵伯
無運河不揚州
有功無德話楊廣

第五章戀戀江南:湖山佳處可堪眠
何處覓瓜洲?
北固山上懷稼軒
西津古渡正黃昏
毗陵驛:賈家父子訣別地
青果巷邊憶“二杰”
艤舟亭里祭東坡
雨訪七里山塘
半河半街平江路
戈春源:運河最早在蘇州
煙雨迷離訪二橋
寒山寺:暮煙疏雨過楓橋
留憾桃花塢、橫塘驛
走馬觀花過嘉興
雨游六和塔
眾詠杭州,誰是“TOP10”?
拱宸橋罷訪塘棲


2014?我指著大漠的方向
鳴謝



顯示全部信息

書摘/試閱

兩訪白浮泉
京杭大運河共分七段,最北一段是通惠河,通惠河的源頭在白浮泉。
2013年3月18日,踏上新車,開始探訪白浮泉。過頤和園后沿京密引水渠而行,正是初春,柳色剛泛青,大地方回暖,心緒亦上佳,我就這樣開始對京杭大運河進行考察。過稻香湖時,遠眺西山,竟然有了詩興,口占一絕:“春過西山入畫圖,驅馳百里向白浮。吟到豪情心事涌,輕車飛過稻香湖。”
驅車百里,尋找白浮泉。一路遙想著,大運河到底意味著什么?
大運河和萬里長城并稱,聞名于世,堪稱祖先留下的珍貴物質和精神財富,也是“活著”的、流動的重要人類遺產。它以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被譽為“古代文化長廊”、“古代科技庫”、“名勝博物館”、“民俗陳列室”,其歷史遺存是研究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絕好實物資料。
沿八達嶺高速輔路騎到白浮橋邊,問路附近黑車司機,回答說早就沒水幾十年了,下橋沿河向東,現在那地叫龍山度假村。
下橋后就是京密引水渠,幾百年后修的這條引水渠還在走著當年通惠河的路線,只是個別地段小有偏差。
一路向東,終于見到這座山—龍山。此處位于昌平城東南七里,也稱神山,又叫鳳凰山。山并不高,等高線,還不到百米,本是籍籍無名,只因在1291年遇到郭守敬,這山與泉便被寫進了北京史。
我國著名地理歷史學家侯仁之寫道:“與歷史上之北京城息息相關者,首推白浮泉。”當時的大背景是,元朝定都此地,大都對水依賴,無論是運糧還是生活,都要數倍于金中都。能否找到水,關乎城市的興衰。水利工程學家郭守敬出場了,其當時的職務是都水監。
史上記載,郭守敬“習知水利,且巧思絕人”。他是河北邢臺人,1262年被起用“興俢華北水利六事”,迅速受到重用。1291年發現白浮泉時,他已是須發皆白的60歲老人,官至水利官員的最高級別。這30年間,他提出以海平面為零點的海拔標準,早于德國數學家高斯500多年;換算出一年的長度約為365.2425天,與理論值只差23秒;他還主持修建了北京的天文臺,堪稱全能科學家。
元定都后,北京每年需糧130萬擔,而當時漕運只能到達通州,這最后到京的20多公里不得不依靠近400輛大車來陸運,為此“驢畜死者不可勝計”。郭守敬苦尋多時,慧眼識珠,選定了北京北部燕山腳下昌平白浮泉作為北運河源頭。這里在昌平城南,沙河以北,有燕山余脈形成的小山,謂之龍山。有兩眼旺泉,日夜出水,源源不斷,水量豐富,是燕山地下水脈的重要出水口。可以想象,七百多年前,當郭守敬來到龍山發現這雙泉的感受。必是欣喜異常,《元史·郭守敬傳》記載,在給忽必烈的上書中,他寫道:“大都運糧河,不用一畝泉舊源。別引北山白浮泉水,西折而南,經甕山泊,自西水門入城,環匯于積水潭,復東折而南,出南水門,合入舊運糧河。”忽必烈看來也是同樣心情,“帝覽奏喜曰:當速行之。”果然速行,一年多就建好了。
郭守敬詳細勘測地勢之后,發現白浮泉海拔55米,水量大而且穩定,就沿50米等高線向西南,在神山筑堰截住向東南流的白浮泉,開渠繞神山先向西行,然后轉南下,避開沙河、清河的河谷低地,并在沿途攔截沙清二河的上源百泉、虎眼泉、馬眼泉、冷水泉等,注入甕山泊,設計了一條長達30公里的河渠,這一條渠道,就是著名的“白浮堰”,出甕山泊后向東南流,經長河(如今昆玉河)經萬壽寺、紫竹院、動
物園、高梁河一線注入積水潭。天氣晴好,遠遠地,我就看到了山上龍王廟。修繕一新,陽光下仿佛圣殿。可惜,因沒人介紹,被保安擋在龍山度假村門口,說盡好話,盡職的保安堅決不放行,只好悻悻而歸。
騎完京杭大運河后,開始寫這部游記。到2013年11月底,基本寫完初稿,這一頁還得補上。請北京文物局文保處介紹,此番便一路綠燈。進來停車場邊就見到刻有“龍山”的石碑,幾只流浪貓在附近慵懶躺著或踱著,今天天氣很好,它們是這里的主人。和攝影師孫亞利還有陪同的保安一道扛著器材上山,保安拿著鑰匙,依次打開都龍王廟廟門和正殿龍王殿大門。
這山并不高,站在山頂制高點,四處望望,有心曠神怡之感。我盡力北望,望向20公里外的南口居庸關。中國大地上這兩項偉大的人工工程萬里長城與京杭大運河,合成一個人字,而這個人字的交叉點就在昌平。都龍王廟位于龍山之巔,建于元末,明洪武年間重建,明清時是著名的祈雨之所,香火鼎盛。廟坐北朝南,由照壁、山門、鐘鼓樓、正殿及配殿等建筑組成。廟前的一口井,早已干涸,應該就是所說的那口白浮泉。殿里正中是龍王像,在中國農業社會里,這是個讓人又敬又愛有時也恨的角色。兩邊有風神、雨神、雷公、電母側立。雷公的形象就是《封神演義》中的雷震子。
小院不大,殿前立著幾塊碑,有些碑刻上很多字已風化,內容主要記載當時的民俗風情,還有塊新碑則記載了重修經過。這塊地后來歸了北京一商集團,因念其歷史價值,2004年起公司投巨資將廟重修,由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規劃設計,修繕都龍王廟一如舊制。
從龍王廟下來就是著名的白浮泉九龍池。白浮泉又名龍泉,建有水池,將水圍起,流水出處有青石雕刻的九個龍頭,取名九龍池。水自龍口噴出,有“九龍噴水”之稱。20世紀50年代,水慢慢減少,到了70年代后就已成為一潭死水。如今“九龍噴水”當然只停在傳說中,當年拍《話說運河》專題片拍到的也只是九個空空的龍頭。
我們在山上看到有水塔,據說還能使用,偶爾也會往池里放些水來。1989年重建疏浚后,池邊另建碑亭一座,仿元代風格。亭內立碑一塊,侯仁之先生為之撰文,劉炳森先生為之書丹,鐫刻《白浮泉遺址整修記》:“白浮水導引入京,始于元朝。時新建大都城,急需引水以濟漕運……”池邊最新一塊石碑上刻有“大運河遺產”標識,立于2013年7月,也就是我們從杭州回來以后。
我們在周圍尋找當年的痕跡,也下到池塘里看看摸摸這九個石制龍頭,當年山上的水就是通過這龍頭流入池中,然后向南向西開始通惠河的。歷史上這一代山泉眾多,玉泉山之泉號稱天下第一,而頤和園周邊還可以種水稻呢。往事悠悠,只可追憶,池邊有只大白鵝嘎嘎叫個不停,顯然在怪我們闖入它的領地。這白鵝是可以當警衛的,小時候就曾被它擰過。
有北京市政協委員曾建議,借2014年南水北調進京契機,恢復有著北京“母親泉”之稱的白浮泉。“白浮泉是北京水文化的標志,如果景觀恢復再現,可以讓后人更多地了解人類行為對自然生態產生的影響,教育意義重大。”我也期待那一天。久站覺冷,想起柳宗元的《小石潭記》:“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我們也該記之而去,記在相機里,記在攝像機中,記在心底。出來就是原來的白浮堰,現在的京密引水渠,居然也是干涸的。
這條渠起于密云水庫,經懷柔水庫,過順義、昌平、海淀,從1961年起,每年向北京輸水3億立方米以上,是北京市如今最重要的水源地。曾路過兩次,戒備森嚴,據說北京奧運會時那兒整整布置了一個團的兵力。至于干涸,是冬天需要清理河道,還是南水北調后,就不再需要往北京運水,不得而知。
從白浮泉往西,這京密引水渠一路也是斷斷續續,一會地上,一會地下。過了陽坊,直通頤和園。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98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