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愛情的正常性混亂:一場浪漫的社會謀反
滿額折

愛情的正常性混亂:一場浪漫的社會謀反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80 元
優惠價
90342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愛情
是私生活中的神祇,
是宗教消失後的宗教,
是所有信仰盡頭的終極信仰。


愛是兩個人的徹底民主形式,
愛是全然個人的自我負責。

愛就是與自我相逢,是再創由你我組成的世界,
是瑣碎而不帶道德禁令的浪漫主義,
正變成一種大眾現象:愛,世俗的宗教。

那些期待找到愛的人,都正尋求此時此刻的救贖,
所謂的「彼岸」就在此世,
有它自己的聲音、形體與意志。
宗教告訴我們有死後的生命,
愛卻說,生命在死之前。

如果不正是因為另一個人使我成為我,
我為何要將另一人據為己有呢?
不過這正包括了一個佔據的特殊模式,
另一人的自由本身正式我們想要擁有的。

本書從社會學角度來審視愛情,將個別的生命史經驗放在較廣泛的社會秩序中來理解,或許更可以領悟到:混亂與正常都屬於秩序的一部份,正常或穩定代表著理想的狀態,混亂或不穩定則是現代人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愛情的正常性混亂,就是這兩種矛盾的統一。學著忍受它吧!

 

作者簡介

烏利西.貝克 Ulrich Beck
德國社會學家,於慕尼黑大學(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ät München)與倫敦政治經濟學院(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擔任教授。

伊利莎白.貝克-葛恩胥菡 Elisabeth Beck-Gernsheim
德國社會學家、心理學家、哲學家,於愛爾朗根-紐倫堡大學(Friedrich-Alexander-Universität Erlangen-Nürnberg)擔任教授。

譯者簡介
蘇峰山
台灣大學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魏書娥
德國德國畢勒菲爾德大學(Universität Bielefeld)社會學學院社會科學博士,南華大學生死學系副教授。

陳雅馨
台大社會所畢。自由譯者。譯有《愛情的正常性混亂》(立緒)、《未來的性》、《路西法效應》、《REPLAY重播》、《意識究竟從何而來?》、《危險療程》等書。

目次

〈序1〉愛情、婚姻、家庭的生命圖像 ◎葉啟政
〈序2〉愛情,隱身在正常的混亂之中 ◎顧忠華

導論:個人化、生活與愛的方式

1要愛情或者要自由
共同生活、分居或爭執

自由、平等、愛情 性別鬥爭的現況
從男性觀點看婦女解放及家務工作
工業社會:封建主義的現代形式
個體的終結,抑或無限主體的復興?

2從愛情到姦情
個體化社會中的關係變遷

愛情變得比以前更重要
傳統紐帶的斷絕 個人穩定性的來源
作為內在支柱的愛情與婚姻
愛情比以前更困難了 獨自生活的優缺點
中年危機 孩子是替代品? 尋找烏托邦?

3自由戀愛與自由離婚
解放的一體兩面

從前:義務與確定性
現在:更多自由、更少安全感
尋找共同世界 徹底詳談——愛情是家庭功課
變遷的倫理——全面導正 辛苦的堅持

4對孩子的摯愛

想要一個孩子 孩童是意義與自我的經驗
因為愛小孩所以不要有小孩?
題外話:愛情、責任與不確實感的糾葛
渴求孩子:想成為父母就像病人一樣
仍然是一種誘惑 愛之適足以害之

5夏娃最後的蘋果
或愛情的未來

喚醒錯誤的希望:重回核心家庭
離婚是婚禮的來賓:婚姻契約
親子關係是一組建材:基因工程與設計後代
消逝的點與暫時的身份認同:超越男性與女性的角色

6愛,我們的世俗宗教

婚姻、家庭與親密關係的解組與崇拜
資本主義中產階級、打破慣例和通姦
當前的浪漫主義:愛是一首流行歌曲
愛作為主觀的立法者:自有邏輯、衝突邏輯、弔詭
來自未來的回顧,或是最後的情人節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42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