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中國式帶隊伍:帶隊伍就是帶人心(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式帶隊伍:帶隊伍就是帶人心(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5 元
定價
:NT$ 270 元
優惠價
87235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中國式帶隊伍:帶隊伍就是帶人心》立足于中國人的特性,充分發掘和利用《易經》中的團隊管理智慧,暢談帶隊伍必須解決的分工協作、合理授權、協調溝通、文化建設、領導激勵等問題,化成了可落地、可執行的解決方案。
方法持經達變,案例典型接地氣,見解深刻獨特,可讀性極強,是本書最大的特色。

作者簡介

曾仕強 中國式管理之父,當今中國極具影響力的管理大師與國學大師。臺灣交通大學教授,臺灣師范大學教授。英國萊斯特大學管理哲學博士,美國杜魯門州立大學行政管理碩士。研究中國管理哲學三十年,首倡中國式管理,名動政商學界,享譽海內外。
曾仕強先生深諳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管理學,學問淵深,世情洞達。他是央視《百家講壇》最受歡迎的主講專家之一,以深厚的中國文化功底和中西貫通的淵博學識在中國管理界獨領風騷。
楊智雄 曾仕強先生弟子,中國式管理研究機構專案顧問,中華儒道研究協會顧問兼發言人,華人領導經典論壇執行長;臺灣師范大學華人管理研究所、臺灣師范大學工研所博士班首席講師。
楊智雄老師擅長融合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西方管理理論,擁有多年領導管理實務經驗,已應邀參加中國大陸及臺灣地區、東南亞地區數百家機構演講上千場次,廣受好評。

 

名人/編輯推薦

在帶隊伍的過程中,分工協作、合理授權、協調溝通、文化建設、領導激勵……任一環節都可能成為你的短板。掌握了“帶隊伍就是帶人心”的核心理念,企業家的成功故事就可以被復制。

目次

序 中國式管理貴在實踐第一篇 學《易經》,通管理 第一章 《易經》中的陰陽文化 第一節 從自然中孕育出《易經》 第二節 從陰陽變化中領悟思想 第三節 化繁為簡與持簡馭繁 第二章 《易經》與管理 第一節 《易經》給予智慧非知識 第二節 《易經》中的基本概念 第三節 《易經》八卦的管理意義 第三章 《易經》中的三才之道 第一節 如何有效區分三個階層 第二節 三階層要秉持三才之道 第三節 三階層發揚儒道墨精神第二篇 營造團隊合力,聚攏人心 第一章 干部是隊伍的樞紐 第一節 優秀中堅干部難培養 第二節 干部的處境以及目標 第三節 干部的三大重要責任 第二章 雙向配合走向競合 第一節 同事間和諧分工合作 第二節 請示配合上級的運作 第三節 順利地交辦部屬任務 第三章 復合協作攜手共贏 第一節 向部屬轉達上級任務 第二節 將部屬情況上報上級 第三節 越級問題的解決之道第三篇 激發團隊愿力,融化人心 第一章 組織文化激發團隊活力 第一節 中美日組織文化差異 第二節 組織要有階段性調整 第三節 人資潛能的發展考評 第二章 有效領導鑄就團隊精神 第一節 對部屬要能先緊后松 第二節 長期有效的用人之道 第三節 領導步驟與有效匯報 第三章 正確激勵提升工作業績 第一節 自我激勵是最好激勵 第二節 激勵依層級有所分別

書摘/試閱

第三節
化繁為簡與持簡馭繁
《易經》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根源,是儒道兩家思想的源頭,是群經之首,是中國人的行為準則。
很多人問:“老師,要學《易經》,是不是先要把八卦學會了?”能夠先學會八卦當然很好,不過沒學會也沒關系。我們重視的是“用中見體”,也就是如何在使用中去了解中華文化經典的價值,這是我們學習的重點。《易經》跟企業管理具體有什么關系,是我們一直想探尋的。
中國人比較重視的是隱藏在事物背后的意識。比如我們喜歡看《三國演義》,重點不在于辨別歷史的真假,而在于挖掘歷史對企業管理、對人生究竟有什么啟發。
我們先來看看剝卦和謙卦。
剝卦,上為艮卦,下為坤卦。從表1-3中便知,五陰在下,一陽在上,陰盛而陽孤;高山附于地。山在地上好不好?山在地上,鋒芒畢露。鋒芒畢露的人,下場一般都很慘。此卦陰盛而陽衰,喻英雄主義,晚景凄涼。
謙卦,上為坤卦,下為艮卦。坤卦的卦象是地,艮卦的卦象是山,山在地下,深藏不露。此卦喻交互主義,立于不敗。老祖宗的話是很有哲理的,但一些年輕人不懂:“深藏不露?什么都不露,什么時候才能出人頭地啊?”其實,深藏不露不是什么都不露,而是不要隨便亂露。
當一個人很有才華的時候,就如同一座高山般威嚴地佇立在大家面前,這時候一定要特別小心,必須在山上挖很深的洞,把自己的才能藏住。如果總是喜歡出風頭,那就死定了。你喜歡出風頭,大家都會圍攻你;你如果藏得好,大家是不會為難你的。
當然,深藏不露的重點還在露,即在適當的時機露。當你很有才華的時候,你要把自己的才華埋藏起來,才不會激起大家的抱怨。但是,才能始終埋起來不用的話,就會變成庸才,大家會看不起你。所以,在適當的時機,適當地展現一下才華,是明智之舉。有才華要謙虛,但謙虛過度就是虛偽了。
有個老外,學了幾年的中文,他對我說:“老師,我雖然學了幾年中文,但我現在還是不敢跟大家說中文,也不敢買太深奧的書,就想著先買一本比較淺顯的書來看。于是,我買了一本《易經》。這書名看上去比較簡單,結果回去一看,一個字都不懂,你們老祖宗是不是喜歡騙人啊?”我說:“這你就不懂了,在你們西方,難就是難,易就是易,很難懂的書叫難經,很易懂的書叫易經。但是在我們中國人看來,難跟易的界限是不明確的,有時難是易,有時易也是難,難與易是相反相成的。”
說到底,還是要懂得變通。
中國人很重視“奇正相生”,《孫子兵法》也好,《道德經》也好,都強調“奇”跟“正”的相互轉化。比如“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正和,以奇勝”。“奇正相生”的重點在奇,為什么?出奇才能制勝,所以厲害的人總會出其不意。
孫子說:兵形象水。老子說:上善若水。中國人的人生哲學就是水的哲學。中國人的心態就像水一樣。水,往下流,各種臟亂它都可以沖刷掉,它是任勞任怨的。
我們再來看乾卦,乾卦是《易經》中的第一卦,是六十四卦中唯一一個每一爻都不錯的卦。乾卦的妙處在哪?原因是什么?我們不要講太復雜的東西,先來看簡單的例子。
問題:
當你的成績位列全班第一名時,同學問你是怎么做到的,你會如何回答?見表1-4。
表1-4 典型問題及處理方法
問題 當你的成績位列全班第一名時,同學問你是如何做到的,你會如何回答?
答案 陽剛:說出比他用功的事實,讓他知情。
陰柔:不跟他說用功的秘訣,怕他贏你。
和諧:雖然很用功,嘴巴卻回答是運氣的原因。
這個問題在西方人看來太簡單了,我成績第一名,是因為我比大家都用功,根據事實如實回答就好了。其實,這個問題有三種回答方式:陽剛、陰柔、和諧。陽剛跟陰柔屬于兩個極端,但也沒有絕對的好壞。我們先把這兩個方向找到,上限、下限找到以后,就很容易找到中庸之道,找到合理點,才能在變動的環境中,輕松愉快地處理事情。
為什么有的人成績很好卻沒人緣?我們看他的回答就知道了:“我為什么是第一名?很簡單,因為我比你認真,我比你用功,所以我成績當然比你好。”這樣的人太驕傲,當然不會有好人緣。
有的人雖然不敢驕傲,但依舊過于陽剛:“因為我上課認真聽老師講,下課去圖書館找參考資料,考前又充分準備,所以才考第一名的。”他一說完,剛剛贊美他并向他請教的同學就會悄悄地說:“贊美你一下就以為是真的。”我們會覺得奇怪,怎么會這樣?剛才不是還在問他怎么考第一名的嗎?為什么人家如實回答反倒自討沒趣了?
其實,大家都很清楚第一名是怎么拿的,不就是“上課認真聽,下課去圖書館找參考資料,考前充分準備”嘛,這是廢話,沒人想聽廢話。很多人講事實,實話實說,卻常常惹人厭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中國人悟出了“先說先死”的道理。這時,你心里可能會想,“以后人家問我是怎么考到第一名的,我不說就對了”。這也不對,“不說也死”。有的人怕同學下次超過自己,當同學向他請教的時候,他沒有分享自己成功的秘訣。這樣,同學會更生氣:“太驕傲了,稍微講講會死是不是?”
“先說先死,不說也死”,這是溝通的“兩難”。一個中國人如果不知道“先說先死”的道理,會死得不明不白。但是另外一個困難是“不說也死”。這方面我們隨時可以找到證明,說有說的困難,不說有不說的苦惱。
碰到這種兩難的境況,就要想著去突破,一定要說到不會死的程度。有的人成績很好,人際關系也很好,他會這么說:“沒有啦,是我運氣好,考的那幾道題我考試前剛好看過。”
你也許會覺得這樣說很委屈,沒有人知道你用功的事實。你大可放心,別的同學會替你澄清事實的:“你聽他吹牛,他說他運氣好,那你運氣好給我看看?他是上課認真聽,下課去圖書館找參考資料,考前又充分準備,成績才那么好的。人家客氣,你還以為是真的?”
有了成績,千萬不要一直不斷地向別人炫耀。自己的成績是別人說出來的。就好像品德,一個人是否有品德,是別人說了算的,你如果自己說自己人品很好,別人只會笑話你。
問題:
你好不容易在組織中因成績優異而獲獎,上臺領獎時請你發言,你會如何說?見表1-5。
表1-5 典型問題及處理方法
問題 你好不容易在組織中因成績優異而獲獎,上臺領獎時請你發言,你會如何說?
答案 陽剛:依事實說明,只有我最適合領這個獎。
陰柔:非常客氣地說謝謝,完全不發表其他意見。
和諧:謙虛說其實自己仍有許多缺點需要改正。
【注】以退為進/禮讓為先與當仁不讓的差別:時中。
比如有的歌手獲了獎,如果他一上臺領獎就說:“這個獎頒給我是對的,事實說明,我是最適合領這個獎的人。”那么,臺下所有的人都會討厭他。“這種話也講得出來,實在讓人惡心。”在中國人眼里,人只要驕傲,就出問題了。
如果只是很客氣地說“謝謝”,完全不發表其他意見行嗎?也不行,這雖不是驕傲卻是高傲,性質同樣嚴重。
那怎么辦?還有第三條路,比如謙虛地說:“其實在座的各位都比我適合領這個獎,大家都比我有才華,我碰巧遇上了,是因為大家的支持。我還有很多缺點要改正 ,以后會更加努力來回報大家。”你一說自己還有缺點,所有人只會更肯定你,更佩服你。“你表現得那么好,還那么謙虛。” 中國人講究以退為進、禮讓為先。
東西方的文化差異這就體現出來了(見表1-6)。西方人鋒芒畢露,強調個人英雄主義,“我是英雄,大家跟我學習就對了”。中國人大智若愚,強調深藏不露。我們常常說英雄氣短,是有原因的。西方人傲氣,喜歡說自己的優點。中國人客氣,喜歡說自己的缺點。
表1-6 東西方文化差異表現
地區
體現方面 西方文化 東方文化
展現方式 鋒芒畢露
(英雄主義) 深藏不露
(大智若愚)
語氣態度 傲氣 客氣
說出話語 說自己優點 說自己缺點
對方感覺 他人看缺點 他人看優點
【中國人的民族性格】你說東,他偏說西。
我們中國人,當你說優點的時候,別人看到的都是你的缺點;要想讓人家贊美你的優點,你反而要盡量講自己的缺點。我們常說“謙受益,滿招損”,其實就是這個道理。你越說“我才疏學淺,我要跟你學習”,對方會越覺得你有才華,很客氣。人是互相捧出來的,不是驕傲出來的。越有大智慧的人越客氣,這不是愚笨,而是大智若愚。中國人常說難得糊涂,難得糊涂不能真的糊涂,真的糊涂你就完蛋了。

我遇到一個媽媽,她會炒很多拿手好菜。她不只會炒菜,還喜歡讓人一品她的手藝。所以她經常會跟先生說:“周末的時候,你叫同事和朋友來家里吃飯吧。”
這天,先生叫了幾個好朋友來家里聚餐。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這時女兒嘆氣道:“我這幾年那么認真學我媽的廚藝,可就是學不像。”所有人一聽,都七嘴八舌夸起這位媽媽來:“是啊,做得太好吃了,我還從來沒吃過這么好吃的菜。”“都趕上飯店的大廚了。”“如果我也能做得這么好吃的話,那就可以天天大飽口福了。”“你看這剁椒魚頭,色香味俱全。”
自己的手藝得到大家的肯定,這位媽媽心里特別高興,說:“沒什么,就是幾個家常菜而已,哪能跟大廚比,大家喜歡吃的話就經常來吃吧。”

我們要了解中國人的思維,了解中國人的民族性格特征:你說東,他偏說西。乾卦告訴我們,當雙方都強勢時,硬碰硬是不行的,巧妙地處理,才能海闊天空。
我們再來看否卦和泰卦(見表1-7)。
表1-7 否卦與泰卦的對比
上下卦畫(名) 交流 卦名 說 明
反正 否 高高在上,自以為是
重視福利,見風轉舵
正面 泰 以大事小,展現親和
真情感動,體諒別人
《易經》:天地交泰/三陽開泰/否極泰來:泰到否只要一階段,否到泰卻要六十三階段。
我們常說“否極泰來”,也都知道“否極泰來”出自《易經》中的兩卦——否卦和泰卦。
天在天上,地在地下,是否卦。天在地下,地跑到天上去了,反而叫泰卦。為什么會這樣?天在天上,就是高高在上,自以為是。在人事界,在上位的人,高高在上,不理會員工的實際困難;員工也不求上進,認為愚者自愚,賤者自賤,只求滿足自己的欲望,不顧組織的安穩,往往重視福利、見風轉舵,當然是否的狀態。干部到了這種地步,才想到離職而去,恐怕也沒人敢要了。
《易經》是講變化的,宇宙間萬事萬物都在不斷地變化發展,這是一個動態的氣的交流。天的氣是往上升的,地的氣是往下降的,一個上升,一個下降,有沒有交集?沒有交集。沒有交集的話,氣會不會形成良性循環?當然也就不會了。
企業組織要想良性循環,一定要讓天的氣往下降,地的氣往上升。怎么做呢?領導一定要以大事小,展現親和力,員工才會被真情感動、體諒領導。企業組織才會有“天地交泰”“三陽開泰”之象。
《易經》除了告訴我們陰陽變化的道理外,還告訴了我們另外一個道理——三易,即變易(變、化)、簡易(執簡馭繁)、不易(相對永恒不變)。
宇宙間任何事物都是變化的,我們怎么掌握?未來的經營環境也是快速變化的,我們怎么掌握呢?《易經》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萬變不離其宗。在三易中,很多人都注意到了變易,但很少有人能懂得變易的本質。
很多人問:“老師,是否有一種課程,我們學了以后就不用再學了,或不用再學習其他課程了?”這是不可能的。企業經營每天有每天的問題,每天的問題都是新的,但是萬變不離其宗,我們在變易中不能只掌握表層現象,而要抓住它的經。
也就是說,方法要變,原則不能變。什么叫原則不能變?領導頭腦不能亂。作為領導,要日理萬機,要能抓到不易的部分。不易是什么?企業中事務繁雜,領導要歸納哪些是例行事務,哪些是例外事務。80%的例行事務是可以交代部屬去做的。領導注意到例外的事務時,大概就可以掌握原則了。當領導在抓住例外事務這個大原則的前提下,自然能化繁為簡,也就有辦法執簡馭繁。但是,領導也要明白,有時候僅僅努力是沒用的,用心才是最重要的。
中華文化為什么能夠源遠流長?因為中華文化在持續中有變化,在變化中有持續。隱藏在其背后的是持經達權之道(見表1-8)。
經,指正道、常道。權,指奇道、變道。“變易”和“不易”是“易”的基本含義,合變易與不易,構成中國人常說的“有所變有所不變”:有所不變為“經”,有所變為“權”。持經達權就是有經有權。我們持經達權,才能夠有所變有所不變,有所為有所不為。
很多人以為“以不變應萬變”就是都不變,其實不是這樣的,而是以不變的經來應付萬變的權。
表1-8 持經達權之道
持【經】 達【權】
變化 以【不變】 應【萬變】
原則方法 原則:方向【事半功倍】 方法:速度【事倍功半】
層面 道:用人藝術
戰略面【整體性】 術:做事技術
戰術面【局部性】
個人 做人態度【心目中有老板】 才華洋溢【能夠舉一反三】
組織 知人善任 事必躬親
時間 長期【吉兇】 短期【利害】
計算機 文字、數字、圖案 Word、Excel、PE2、PPT
Photoshop
出版 經典音樂、書籍 流行音樂、寫真集
天氣 春、夏、秋、冬 每天天氣變化
中西管理 中國管理哲學【民族差異性】 西方管理科學【一致性】
領導最重要的是懂得知人善任,而不是事必躬親。如果領導的目標是做事,那他會發現有做不完的事。作為高階領導,只做一件事,只有一件任務,就是知人善任,就是用人。為什么?因為當領導不會用人的時候,給他再多的人也沒有用,再好的人才到他的組織中也會被糟蹋。所以相比于做事技術,中國人更重視用人的藝術。
我們可以看到,流行音樂大多是今年流行明年就不流行了,真正能夠持續賺錢的反而是經典音樂。我們應該先抓住不變。比如排名前20%的商品,是不需要變的,因為這是我們的優勢。我們最優勢的20%,幾乎影響著我們80%的收入,優勢部分也變,那最后肯定完蛋。我們要變的是落后的80%,我們要考慮對這80%怎么做更新,怎么做調整。所以越懂得經的人,越能抓住常道的人,就越占便宜。
當然,我們也要注意變化的部分。天氣每天都有變化,僅僅注意到這點沒有什么意義,重要的是從每天的天氣變化中看到永恒的規律——春、夏、秋、冬四季循環往復。我們要能視變易為簡易,又能在變易中掌握不易的道理。也就是說,在變化中找出共同性的根源來。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3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