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大成功!葛森醫師癌症療法:葛森博士唯一手稿全公開,50個成功案例震撼醫學史!
滿額折

大成功!葛森醫師癌症療法:葛森博士唯一手稿全公開,50個成功案例震撼醫學史!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99 元
優惠價
90359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一部領先時代70年,
手稿卻一度陰謀遭竊的救命經典;
一位逃不過主流醫學迫害,
研究卻廣被醫師專家私下引用的醫學天才;
一個不開刀、不化療、不吃藥,
卻是史上最成功、最有效的重症療法!

★自然療法之父、蔬果精力湯&咖啡灌腸療法始祖──馬克斯.葛森反覆驗證,30多年的研究心血、臨床經驗,中文版首次曝光。
★10年蟬聯Amazon癌症類書TOP10──《救命聖經‧葛森療法》的源頭!
★50個癌症真實病例,記錄葛森療法如何對癌症產生關鍵性治療作用。
★搭配葛森療法施行指南《救命聖經‧葛森療法》閱讀,徹底搞懂葛森奇蹟。

史上第一位明確指出癌症並非單一疾病的醫師,
跨越時空,革命性救命觀點全收錄!
七十年前,葛森博士靠著自行發展的食療法成功治好自己的偏頭痛,經不斷改良後將治療範圍擴及結核病、癌症及退化性疾病,其中許多卓越觀點和治療法皆收錄於本書:

◆癌症非不治之症,是近代崛起之病:癌症在維持原始飲食的原始民族中的罹患率趨近於零。
◆不吃藥、不開刀、不化療:無需這些破壞性療法,便可讓腫瘤消退、逆轉癌症。
◆發炎不是壞現象:身體的防禦與癒合力量仰賴身體的「過敏性發炎」能力,癌細胞在發炎的體液中會被迅速摧毀!
◆只對付腫瘤根本是放錯重點:導正失衡的代謝系統才能有效治療癌症,肝臟循環系統的恢復更是一大重點。
◆無鹽飲食+現榨蔬果汁,鈉鉀平衡幫助細胞恢復活性:無鹽飲食減少腎臟負擔,排除水腫,增加體內負電位讓癌細胞被加速代謝掉;大量蔬果汁供應細胞有活性的氧化酵素和鉀。
◆咖啡灌腸排毒:除了排毒解毒,也有止痛作用,減少嗎啡和止痛藥的使用,減輕肝臟負擔。
◆低蛋白質飲食:搭配降低動物性蛋白質的攝取,比單純高鉀低鈉飲食更能促進大量的鈉湧出細胞;而且低蛋白質飲食通常也會同時降低脂肪的攝取量。

藥廠、醫界和政府聯合掩蓋的真相,
被埋沒的醫學天才!
葛森博士的患者中,有90%是被醫生宣判無救的癌末病人,經葛森療法醫治後仍有近50%治癒率,但是,如此大的成就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反而遭受無情的攻擊、打壓……

◆美國參議院派伯邀請葛森出席記者會,欲向大眾介紹成功治癒癌症的葛森療法,大批媒體卻被製藥同業公會、美國醫學會和美國癌症學會邀請去參加雞尾酒會。唯一報導葛森療法的主播雷蒙德,竟在隔天就被開除了!
◆反對者聲稱葛森療法不曾治好任何人,患者都是「自己好起來的」,不然就是原本的醫生誤診──根本沒得過癌症(病理學家威廉‧波伊德估計,每十萬個癌症病患會出現一個腫瘤自發性消退的案例)。
◆相關單位施壓,葛森博士的癌症治療研究難以申請到經費,也無法透過教學管道,讓更多醫療人士及學生了解更新、更正確的癌症治療觀點。
◆美國政府禁止葛森博士發表他的研究論文,主流醫界以此大做文章,向大眾宣稱葛森療法毫無科學根據,因為《美國醫學會期刊》並無刊載他的論文。
◆葛森博士決心出書突圍,手稿接近完成時,卻因為莫名疾病病倒,書稿在他處理疾病時遭竊。
◆復元後的葛森著手重寫該書,卻在《大成功!葛森醫師癌症療法》出版後不久再次病倒,他發現自己遭砒霜毒害,於書籍出版後一年辭世。

讓醫學的曙光永遠綻放……
在危險的多病年代,
是時候閱讀《大成功!葛森醫師癌症療法》!
葛森博士雖躲過了納粹,卻逃不過主流醫學對他的迫害!所幸《大成功!葛森醫師癌症療法》將其治療觀點保留了下來,其女夏綠蒂和其他支持葛森理論的醫師,也不斷在世界上推行葛森救命療法。目前至少有300多篇經過同儕評鑑的醫學文獻,記錄並證實葛森療法中許多重要原理、方法是可行、有效的,讓那些醫師說治不好或放棄的病患,找到重生的希望……

◆1950年代,被喻為「細胞生物學之父」的凌寧博士發證實高鉀低鈉有修復損傷的細胞之功能。
◆1970年代,弗里曼.寇普醫師找到葛森療法並運用到臨床上,成功修復人體受損生病的細胞。
◆1967~1969年,凱利牙醫為救自己胰臟癌而找到葛森療法,結果康復了!
◆德國約瑟夫.以色斯醫師的癌症整體療法,在十數年前與葛森飲食療法結合,攜手在墨西哥提華那市的CHIPSA醫院為病人服務。
◆日本星野仁彥醫師在1992年得到癌症,靠葛森療法活過20年。
◆全美首席胃腸科醫師新谷弘實醫師實施葛森博士的咖啡灌腸超過30年來維持自己的健康。
◆日本消化外科名醫濟陽高穗在找尋癌症末期治療法時發現並搭配葛森療法,結果大成功。

雖然許多方法都能獲得健康,
但葛森療法始終是我們達到整體療癒,
最完整、全方位的選擇!

作者簡介

馬克斯.葛森Max Gerson

1881年10月18日出生於德國的馮格齊。葛森博士為了治療長期嚴重的偏頭痛,而發現這「偏頭痛飲食」意外的「好副作用」──治好皮膚結核病,進一步研究和調整之後,發現「葛森療法」可以矯正、逆轉幾乎所有的退化性疾病。
「葛森療法」是自然的療法,利用身體本身的療癒機制,消除令人身體衰弱的疾病,可以在家中自行準備,或在醫師的監督下施行,最初由葛森博士(1881〜1959年)在西方工業化國家首先推出,至今已有超過70年的歷史,並真的治好了嚴重的癌症、糖尿病、結核病、心臟病、關節炎、偏頭痛、皮膚病,以及其他許多危及生命的病症,建立起重大醫療貢獻的地位,受到全世界自然療法界的推崇。

審訂者簡介
陳立川

美國肯塔基大學毒理學哲學博士,養生書作者,癌症研究與另類療法調查專家。
曾於美國國家健康研究院癌症中心從事博士後研究五年,專精癌症預防與細胞分化療法,並在美國國家健康研究院另類醫學辦公室評估癌症的另類療法一年。曾主編關於整合醫學、另類醫學的英文健康雜誌《整合健康與自癒》,並任教於美國華府首都整合醫學大學。
自美返台後,致力於整合醫學的教育與推廣,經常在台灣各醫院、醫學大學、醫學公會做相關演講與推廣。

名人/編輯推薦

葛森療法一直是我自己身體力行並推廣的,除了特殊情況外,我仍舊會維持每天飲用蔬果汁及咖啡灌腸的習慣,讓身體保持在最佳狀態。癌症並非不治之症,而是整體代謝系統的損壞,在維持原始飲食的民族中的罹患率幾乎趨近於零,本書詳細紀錄了葛森博士畢生研究心血,並提出反覆驗證癌症治療的卓越觀點……希望透過此書讓大家更清楚了解葛森療法並力行它,讓癌症的罹患率能夠逐年遞減,讓更多的人能重獲健康並保持健康。
──王明勇 ,生機養生專家

本書除了探討飲食作息與退化性疾病(含癌症)外,也呼籲大家重視環保,不要忽視環境污染,農?化肥栽培的農作物也會導致人們疾病,以馬鈴薯為例,用化肥栽培的馬鈴薯含有過量的水分、氯化鈉,缺少碘、鉀等礦物質,對人體不好,因而語重心長的寫下:「有機裁培的食物似乎就是癌症問題的答案」,真是有先見之明……建議要深入了解葛森療法,還是要詳讀本書,很榮幸能為本書推薦,並謝謝柿子文化繼《救命聖經‧葛森療法》之後又供獻給國人這本福音大作。
──王康裕 ,無毒的家創辦人

本書強調癌症真的有救了,藉著使用有機栽培的蔬果來抵抗退化性疾病、預防和治療癌症;並有足夠的智慧、勇氣和意志力去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和營養條件。癌症是與生命過程共存的現象,期盼大家不要急於縮短待在廚房的時間,成為願意為家人奉獻光陰的持家者,維持健康的家庭;並以天然的母奶代替配方奶,讓孩子能健康的成長,不受退化性疾病的折磨。
──李秋涼 ,財團法人愛德園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葛森博士在七十多年前便點出「癌症是與生命過程共存的一種現象」,揭示了癌症是全身的問題、局部的表現,而以咖啡灌腸為清腸淨肝的良方,配合足量的多鉀少鈉的蔬果精力湯補充營養及食物酵素,讓身體有機會恢復自癒的本能,癌症及其他慢性病往往不藥而癒,或得到一定程度的逆轉改善。這和手術、放療和化療相較王道且有效得多,而且簡單便捷,無毒(或少毒)、鮮少副作用。遺憾的是,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中,正確的新觀念若與積非成是的舊觀念相牴觸時,往往都得付出很大代價。所幸,有眼界、有良知、有勇氣的醫生、學者輩出,前仆後繼,承先啟後,如實說,如實做,為人類健康做出可歌可泣的努力與貢獻。
──何永慶 ,中華自然醫學教育學會健康促進教研中心主任

不論你選擇正統癌症療法與否,經過時間考驗的葛森療法對你的癌症症狀會有所幫助的……
──陳立川,毒理學博士&癌症研究與另類療法調查專家

葛森博士留下《大成功!葛森醫師癌症療法》一書,提出自然療法。不僅癌症患者可以參考,一般人也可以從中獲取自然養身之道,以預防癌症的發生。從別人的經驗得到啟發,也看到很多的人生智慧和毅力。
──陳曼麗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

欣然見到經典之作《大成功!葛森醫師癌症療法》中文繁體版發行流通。本書必然是人類解決癌症問題的在世明燈。
──梅襄陽 ,全球華人防癌長鏈倡導人

只要我們理智地做抉擇,從改善錯誤的飲食和生活作息下手,身體便能逐漸減少垃圾,血液會變得清潔並且含氧豐富,癌細胞就會自動萎縮,消失不見!本書列舉了五十名癌末患者透過葛森療法完全康復的案例,便是不容置疑的明證……讀完這本書,好好善待癌細胞!亮麗精彩的健康人生,正在後面等著你呢!
──歐陽英 ,歐陽英樂活生機網創辦人

目次

強力推薦
編輯序
超越時代的先知──馬克斯.葛森
癌症真的有救了

Chapter1 我的治療「祕訣」
Chapter2 救命的「整體概念」
Chapter3 75%的飲食要能保護器官
Chapter4 愈來愈成功的案例
Chapter5 葛森式癌症理論
Chapter6 癌症並非無可救藥
Chapter7 巴若瑟休斯的飲食療法
Chapter8 反對意見和其他食療法
Chapter9 難以察覺的早期癌症狀
Chapter10 癌症與肝臟的密切關係
Chapter11 惡性腫瘤常原發於肝臟
Chapter12 多鉀、無鹽、少脂少蛋白
Chapter13 輻射是人類未來的危機
Chapter14 鈉、鉀不衡就生病
Chapter15 器官中的酵素分佈
Chapter16 甲狀腺中的礦物質堆積
Chapter17 癌症的療癒
Chapter18 過敏在療癒過程的角色
Chapter19 營養可以救命
Chapter20 小毒素,大危機
Chapter21 抗病的無鹽飲食
Chapter22 癌症飲食中的鹽
Chapter23 致命的殺蟲劑
Chapter24 土壤是生命健康的基礎
Chapter25 飲食指南與咖啡灌腸
Chapter26 這樣做,逆轉可怕癌症
Chapter27 不要害怕好轉反應
Chapter28 其他的補充品
Chapter29 在家進行療法的重點
Chapter30 病人常犯的錯誤
Chapter31 小心具致癌效應的物質
Chapter32 派得上用場的圖表
Chapter33 混合性的飲食療法

書摘/試閱

Ⅰ. 2013 A.D.

超越時代的先知──馬克斯.葛森
馬克斯‧葛森在1881年出生於德國,生長於德裔猶太家庭。幼年時期的葛森便充分表現出優異的資質和追根究底的精神,高中畢業時,他在全家人的商議下選擇攻讀醫學院。大學時期的葛森深受偏頭痛所苦,嚴重的程度讓他一週有三天的時間必須忍受噁心、嘔吐、頭痛欲裂等不適,在問遍了學校教授卻苦無對策後,這位年輕的準醫師決心想辦法找出解決之道。
成為醫生後,葛森博士也將這套飲食應用在偏頭痛患者身上,都得到了良好的效果,之後,他意外的發現偏頭痛飲食也能讓皮膚結核病好轉,這項飲食法因此受到世界著名的結核病專家,費迪南德教授注意,他在四百五十位皮膚結核病患者身上使用這項飲食,結果有四四六位完全康復(編註:皮膚結核病的好轉情形可輕易的由皮膚觀察得知,因此選擇觀察研究皮膚結核病)。葛森博士將飲食法用在其他疾病的治療上,使得癌症飲食療法逐漸趨於完備。葛森博士的病人中,最有名的當屬諾貝爾獎得主,史懷哲博士,葛森不但成功治癒了史懷哲博士的糖尿病,也將史懷哲博士罹患末期結核病的妻子──海蓮娜也治癒了。

葛森博士的病人中,有百分之九十都是癌症末期的病例,這些人不是無法開刀,就是試遍了正統療法、被醫生宣告無救的病人,這些人在葛森博士的治療下,還有百分之五十的機率能獲得康復──若患者願意完全配合療法,治癒機率則能更高。這些被主流醫生送回家等死的病人痊癒後,醫學界又跳出來抨擊葛森療法,並將病人的痊癒歸功於之前的正統療法發揮了功效。
1946年,美國參議員派伯聽聞葛森療法的成功,邀請葛森博士帶著五位治癒成功的病人出席記者招待會,準備將葛森療法的資訊傳達給大眾。然而,大批媒體卻被財力雄厚的製藥工業同業公會、美國醫學會和美國癌症學會說服,轉而參加有免費食物和酒類的雞尾酒會,也間接使得派伯參議員致力推動的抗癌提案功虧一簣。唯一出席記者招待會的,只有美國廣播的雷蒙德‧葛蘭‧史溫。雷蒙德對葛森療法的報導獲得大眾的熱烈關注,但雷蒙德本人卻在製藥工業的施壓下遭美國廣播開除。
自從發表了治療癌症的諸多證據後,葛森博士便不斷地遭受到打壓,就連政府單位也加入行列──葛森博士收到美國政府的禁令,禁止他在美國發表任何論文。在一次公開的訪問中,葛森博士宣示了不言放棄的決心,為了證明葛森療法卻有其效,他打算將畢生研究出版成書,翻譯成各國語言,讓每一個醫生都能閱讀這本書,也讓大眾明白葛森療法的理論基礎和確實有效的證據,當中將完整收錄五十名成功治癒的癌症病例。
1957年,在書稿幾乎接近完成時,葛森博士陷入了不明的疾病,當他分神處理疾病時,草稿卻遭秘書所竊;葛森原諒了遭到逮捕的秘書,然而陰謀遭竊的手稿卻已無法追回。他只好再花一年的時間重建這本書,1958年,葛森博士在本書出版後不久再次倒下,此次病況嚴重到難以挽救,臨死前,葛森再次做了檢驗,發現自己遭砒霜毒害,並於1959年3月8日辭世。如果他在第一次倒下時就被害死,《大成功!葛森醫師癌症療法》這部經典將永遠沒有被世人看見的一天。
距離葛森博士過世至今已超過五十年,他偉大的成就影響了許多人,濟陽高穗、新谷弘實、星野仁彥等日本名醫都盛讚他的傲人成就。如今,飲食足以左右健康的觀點早已受到醫界證實,在在證明了葛森博士的超越時代的先知觀點,然而,許多所謂的「專家」仍稱葛森博士為騙子,將數百名因葛森療法而痊癒的患者解釋為所謂的「自癒機率」,要不然就是先前的醫師誤診─患者根本不曾得過癌症;反對者甚至將葛森療法的費用誇大了五倍之多,刻意將葛森博士塑造成榨乾患者錢財的惡質庸醫。至今,反對者仍舊堅持葛森療法毫無科學根據,卻拒絕詳細檢視受葛森療法治癒的成功病例。

「葛森博士是我看過,醫學史上最名聞遐邇的天才,很不幸的,他受到政府反對機關的百般阻撓,不論從事科學研究或教學工作都困難重重;他的許多基礎概念都已受人採納,卻被使用在不會提及他的名字的地方。他在逆境中達成了看似不可能的成就,他成功治好的人都能為他想法的真實性作證。」──亞伯特‧史懷哲,諾貝爾和平獎得主,1959年3月10日

Ⅱ. 1958 A.D.

癌症真的有救了!
寫這本書的目主要是想指出,治療癌症的有效方式確實存在──即使是在末期的病例中。我們可以從醫療史中得知,許多醫生十分執著於自己慣用的療法,對於任何可能改變這些療法的東西都表現出非常強烈的「過敏反應」。出版迥異於現行制度的癌症療法書籍,可能會引起一片反對聲浪,這是眾所皆知的極大困境。大多數醫師對於所有退化性疾病──尤其是癌症──的有效療方都抱持著沉重的悲觀主義,然而,徹底摧毀這個觀點的時機已經成熟了。
根據當前的官方統計數據,我們的人口中,每六人就有一人死於癌症。再過不久,全體人類就必須面臨一個抉擇──全部死於癌症,或有足夠的智慧、勇氣及意志力去徹底改變所有人的生活和營養條件,因為「癌症是一種與生命過程共存的現象」。
為了後世子孫的將來,我認為我們應立即改變農耕與食物保存的方式,否則,精神病患的收容機構必將逐年增加,甚至可能親眼目睹醫院還來不及擴張,就被退化性疾病患者擠爆的現象。七十年前,美國根本沒聽過白血病這種疾病;五十年前的肺癌還很罕見於診療室及解剖室,因此每個案例都值得發表……然而時至今日,情況卻愈來愈糟。
癌症治療的施行是項艱難的任務,無論病患選擇在醫院或家中治療,一整天都需要有人幫忙,尤其是末期階段的患者,他們非常脆弱,生命岌岌可危,家人必須放棄一些社交生活,並且徹底投身在這項人道關懷的工作上;病患家屬缺乏奉獻的熱忱,是現代生活中顯而易見的沉淪。

我的治療「祕訣」
正常的身體有額外的儲備能力可以抑制並摧毀惡性腫瘤,癌症病患的身體則不然,腫瘤會在最小的細胞單位中自由生長,不受到任何阻礙。而什麼樣的力量可以抑制這樣的進展?我的答案是,可以利用氧化酵素並維持它們的活性來達成目的。
我們知道:在原始生命型態的結構裡,細胞的活力幾乎全源自於厭氧環境,或者透過發酵作用。而在高等動物體內,低等厭氧發酵系統與氧化作用系統相互混雜,並藉由肺部的呼吸作用得以利用更多的氧分子。
人體內的惡性腫瘤會使代謝不斷地退化回到發酵作用,導致整個身體變得愈來愈腐敗,防禦及療癒能力也愈來愈弱。因此,理想中的癌症療法是要修復整個生物體的氧化功能,當然,這是個很難達成的目標,當中包含了:

? 整個身體的解毒。
? 提供鉀群營養素等必要礦物質。
? 只要身體中的氧化酵素沒有恢復機能或建立好,就要持續不斷的以綠色葉菜汁和新鮮小牛肝汁的形式補充氧化酵素,如此可以在身體中為氧化系統創造一個近乎正常的環境,而這個環境正是利用發酵作用的惡性腫瘤所不能適應的。

營養雖然是外在因素,但食物的攝取──即使是低於刺激標準的微量毒素,也能在生物體內產生影響,這可視為發病的前因。
在正常的身體中,一切都是活躍的,尤其是由礦物質所建構的基本物質,包括離子化或活化的鉀,以及帶正電的鉀群礦物質。然而,在生病的身體中──尤其是癌症患者──鉀是不具活性的,鈉及鈉群礦物質被分解成帶負電的離子,所有身體上其他異常的程序都是依據這個原理發展而來。為了癒療,身體必須用離子化的礦物質及天然食物來活化和解毒,才能使維持生命的重要器官再度發揮功能。
為了癒療自身,人體會引發一種發炎作用,那是一種非常可怕的變質反應。它使身體對異常或陌生物質(包括病菌、癌細胞、疤痕組織等)產生高度的敏感或過敏現象,當細胞愈惡性,治療就愈能發揮療效──我認為這就是「治療的最終效果或祕訣」。

提早檢查不一定能及早發現
一開始,病人會普遍地感到失去活力和精力虛弱,抱怨容易疲倦或沒力氣,這樣的情況在許多不同的疾病中也可能發生。早期症狀的出現,到後來確診為癌症之間,可能相距了幾年、幾週或幾天的時間;也或者在一開始的診察就發現了癌症。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初期的胃癌不會出現臨床症狀,而是偶然經由手術或其他原因而發現的。我甚至見過許多癌症病患,來找我治療的幾個月前,才在完善的癌症預防診所做過檢查,當時在他們身上找不出任何病變與疑點。這種為迎合大眾期待所設計的預防方法和早期檢查,看來似乎沒有實質上的成果。
癌症是整體代謝系統的疾病,病變多集中在肝臟裡,因此我不相信那些針對特定類型癌症所做的診斷測試。相反的,我卻在其他退化性疾病中找到類似、幾乎一模一樣的臨床症狀,如結核病、糖尿病、動脈硬化、肌肉萎縮症、肝硬化及許多其他疾病。雖然到目前為止我沒有足夠的案例做充分而清晰的證明,但根據我的觀察,癌症案例中(尤其是癌末期)的代謝失調,似乎與其他退化性疾病中的情況不大相同。

預防復發的2大要素
在透過葛森療法康復之後,我發現預防方法有兩項必要的要素:(1)維持體內鉀與碘的含量,以及(2)維持肝臟與重要器官的功能。血清中的鉀含量能夠被準確測量,但卻無法在器官中測試出來。由此獲得的經驗使我們能夠慢慢導出一些結論,又依據這個基礎,能對病患的未來給予珍貴的指引。
為了這個理由,我重申我的一些發現如下:某些病患血清中的鉀含量數年來一直保持低水平,大部分的人甚至在低標之下,但一直感覺良好且完全沒有症狀。當鉀含量到達低標以下的一.五至兩毫克,並且維持了一陣子,必須警告病患再度接受局部醫療及食療,以預防復發。
10
癌症與肝臟的密切關係
「肝臟是人體中最大的器官,它在各種生理活動上的多樣性及重要性是其他器官無法超越的,因此,無論處於健康或疾病中,肝臟的狀態及運作效率的穩定,是整個身體系統中最重要的一環。」
肝臟有許多功能,且大部分與其他器官有著密切的關聯,因此必須做好幾種測試才能測出肝功能的程度。由於肝臟的狀態不停的上下起伏,在得到一個確定的結果前,還需要經過反覆的測試。葉綠素能維持植物的代謝與生命,用葉綠素來比喻肝的重要性,是再貼切不過的描述。
有五十位病患罹患各種腸胃癌,當數名學者檢驗病患的肝功能時,他們發現了一種已知的肝功能障礙,而在腫瘤移除後,肝臟經過一段時間後也能恢復到某種程度,是故,這些變化顯示退化是可以逆轉的。我對後述治療的預期也是一樣:腫瘤團塊與腺瘤的消除以及肝功能的恢復。

癌症的療癒取決於肝臟的恢復程度
柏曼主張:「愈來愈多證據顯示,肝硬化與原發性肝癌密切相關,而環境因素也扮演了重要角色。」賈斯伯.布龍德說:「我們曾試著證明肝硬化並非獨立的疾病,它只是一種代謝失調所引發的一連串症狀,但現代醫療把那些症狀視為自成一格的疾病。那些被稱為食道炎、胃炎、十二指腸炎、胃與十二指腸潰瘍、膽囊炎、膽管炎、胰腺炎、直腸炎,及其他被認為只是機能作用階段的代謝失調症候群,肇始於肝功能障礙及肝門靜脈高血壓,然後導致肝組織硬化,繼而導致癌症。癌症是肝臟長期受損而引起的組織變異,變異組織中的結構變化是代謝失調的結果,不是成因。」
他根據統計得到以下觀點:罹患內臟腫瘤的病人有百分之九十八是死於肝功能失調,而不是死於腫瘤本身。對於如何協助肝臟抵禦外力或保健身體,他甚至沒有任何建議。布龍德的觀念看來正確又合乎邏輯,但他所列舉的肝併發症似乎就太篤定了,即使是在末期的病例中,那些併發症都不太明顯。雖然多數的癌症案例都有肝臟肥大的「肝硬化前期」,但並非所有的案例都會發生肝硬化。
據幾位學者研究觀察,假如動手術從某個腹部器官裡移除腫瘤,肝臟會是第一個復元的器官,這則研究顯示,腫瘤的毒素似乎是導致肝病變(在較晚期)的根本原因。肝細胞的功能對於維繫生命是那麼的重要,堪與植物中的葉綠素相比。肝臟在生物學上的獨特性,使它在近年來有「生命的平衡輪」之稱。

誘發發炎作用能抑制腫瘤
這些研究揭示了一重大跡象:在罹癌的身體中,是毒素的發展減低了過敏性反應,是故,人體產生過敏性發炎作用(癒療能力)的能力,似乎需依賴最完整的解毒作用和近乎正常的代謝作用。
癒療器官(肝臟、內臟神經系統和網狀內皮系統)若能受到充分的活化,徹底排毒的身體就有能力產生過敏性發炎作用。
我自己的研究觀察顯示,很晚期的癌症病患已經失去了對原本偏頭痛的過敏反應和其他類型的過敏反應。在癒療的期間,偏頭痛症狀局部復發,但在病患完全治療好後就消失了,因為所搭配的飲食療法在大部分未結合癌症的案例中,就足以治療過敏性的偏頭痛症狀;我在其他過敏現象中也觀察到類似的狀況。在這些所有的例子中,有發現到過敏反應的程度與中毒程度和期間長短呈逆向關係。有過敏症狀的癌症病患必須強制維持無鹽、低動物脂肪及低蛋白質的飲食許多年。
我們一定要記得,腫瘤團塊被摧毀和分解之後,直到復元前,吸收作用一直都是排泄器官的重大負擔,特別是肝臟和腎臟,假如我們不幫助病患日夜加緊的排除多餘的毒性物質,病患很可能會陷入肝昏迷的嚴重後果,正如我在治療之初所遭受的挫敗。

葛森式癌症飲食療法
葛森飲食完全不同於一般營養,它只限於新鮮的水果汁液、菜葉和蔬菜:以天然形式提供大量的生鮮果汁和蔬菜,或磨細、做成新鮮的蔬果及葉菜沙拉、以自身汁液烹煮的蔬菜、糖漬水果、水煮水果、馬鈴薯和燕麥粥、希波克拉底湯和無鹽裸麥麵包。
此外,所有食物都必須新鮮調理,而且不摻食鹽。六到十二週後,可以添加軟乾酪(無鹽、無乳脂)及優格(以脫脂奶和脫脂奶油製做)以補充動物性蛋白質。這種飲食形成了醫療的基礎,它的原理是必須將鈉盡快排除掉,而且組織中的鉀必須盡可能增進到最高濃度。
這種飲食能夠比一般營養更容易且迅速的消化;它對代謝作用的負擔已經減至最低,並激發有毒物質和代謝作用中異常媒介物的排除。由於每餐所含熱量更少,而且身體消化每餐的時間也更快了,因此供應的餐食必須更大份量並且更頻繁。病患應盡可能多吃多喝,有的人甚至需要在夜間應額外的餐點。

咖啡灌腸加強排毒
身體的排毒作用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在一開始的時候,絕對需要施行頻繁的灌腸,無論日夜(我們平均每四小時進行一次咖啡灌腸,不分日夜,遇到嚴重疼痛、噁心、普遍性的神經緊張和消沉時會更加頻繁)。灌腸也有助於對抗痙攣、心前區疼痛,以及鎮痛劑上癮而突然戒斷導致的不適。我們平均每隔一天給予兩湯匙的口服蓖麻油,然後加上一杯黑咖啡;五小時後除了咖啡灌腸之外,再施行一次蓖麻油灌腸,彼此的頻率不相干擾。雖然如此實行的困難性是可想而知,然而,實驗已經證實了頻繁的灌腸能夠完全去除病患對鎮痛劑的需求。在治療的第一天裡,有些病患每兩小時做一次灌腸,甚至更頻繁。較晚期的病例中毒很深,且吸收腫瘤團塊、腺瘤等讓他們承受更多的毒素;許多年前我有幾位病患就是因為重度肝昏迷而無法挽救,那時我還不知道,也因此忽略了這件事的重要性─也就是利用蔬果汁及灌腸等輔助,頻繁且規律地持續排除毒性物質。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59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