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自在力:〔斷捨離〕人生改造篇
滿額折

自在力:〔斷捨離〕人生改造篇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50 元
優惠價
90225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斷捨離的最高境界!

《斷捨離》全系列熱賣突破80萬冊!
眾所期待的史上最強人生整理術完結篇!


藉由「斷捨離」,拋開所有不需要的執著;
透過「俯瞰力」,確立觀照一切的立足點;
掌握「自在力」,達到自由自在的人生新境界!


這個世界上有三種人:在地上的人、在樹上的人,以及在飛機上的人。在地上的人無法下定決心放棄「不需要、不適合」的物品;在樹上的人雖然經過了選擇與決斷的訓練,但依舊不時感到心浮氣躁、舉棋不定。
與前面兩種人相比,在飛機上的人則可以從天空自由俯瞰各種不同的人生風景,也能隨意回到樹上或降落地面。他們因為能夠審視自我,並擁有隨時捨棄「現在不需要的東西」的果斷與堅決,因此能活在當下,燃燒熱情。
如果說搭飛機是「自在力」的展現,那麼「斷捨離」便是我們搭上那架飛機的機票。我們先藉由「斷捨離」,學會用「減法」來面對自己與物品的關係;再透過「俯瞰力」,學會用「加法」來認識更深層的自我;最後,「自在力」則將帶領我們用「乘法」邁向人生的最高境界!

作者簡介

山下英子 やましたひでこ
早稻田大學文學部畢業。大學時期開始學習瑜珈,並透過瑜珈習得了放下心中執念的行法哲學「斷行‧捨行‧離行」,其後即致力於提倡以這種概念為基礎的新整理術「斷捨離」,將其實際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2001年起以「雜物管理諮詢師」的身分,在日本各地舉行一連串的「斷捨離」講座,造成話題。NHK、TBS、東京電視台,以及《每日新聞》、《日本經濟新聞》、《週刊女性》、《anan》等各大媒體爭相採訪,引起熱烈迴響,也使得「斷捨離」在日本掀起一股心靈改造運動,影響了無數讀者。
另著有《斷捨離》、《俯瞰力》、《斷捨離流 改變人生的整理魔法》、《歡迎來到斷捨離的世界》、《斷捨離減肥法》等書。

譯者介紹:
王蘊潔
一腳踏進翻譯的世界將近二十年,每天幸福地和文字作伴,在不斷摸索和學習中,譯書數量已經超越了三圍的總和。

名人/編輯推薦

名人推薦︰
東喜設計工作室總監吳東龍、作家/廣播主持人吳若權、筆記女王Ada、行為溝通專家裘凱宇 誠摯推薦!●依姓名筆畫序排列

之所以「斷捨離」受到熱烈討論並有廣大的迴響,在於它不是單純的空間收納整理術,更進一步地在於它勾勒出人們心中所嚮往的理想生活藍圖。那不只是眼睛看得見的,還有我們肉眼看不見的那份心靈自在。
我們都知道,在都市生活裡,最昂貴的是空間,最寶貴的是時間,從物、到事到人的處理方式,若能透過斷捨離去斷絕、捨棄、遠離「不需要、不適合和不舒服」的感覺,需要的是更多人生的智慧與思考,若能捨去惡趣味,留下好品味,選擇像清流中的香魚般,或是做一種書中所謂「搭飛機的人」,自立、享受自在力,感受真自由,就是人生最高吧!
東喜設計工作室總監 吳東龍

 

目次

前言~歡迎來到自在力的空中之旅

第1章 斷捨離並非只是丟棄物品而已
物品是「心靈的形體」
明確「現在的我」的輪廓
「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捨不得丟」的物品
把握事物的本質
減法的解決方法
靠自己的力量磨鍊生存的品味
紙上論壇 CASE 1 「捨不得把偶人娃娃丟掉……」(三十多歲‧女性)

第2章 整理物品,也整理心靈
尋找無法整理心靈的原因
心靈免疫能力低的原因
不必煩惱,不要丟掉思考的鑰匙
不要評價自己,只要正視自己
「我」是「我」的最大支持者
一半的「煩惱」可以靠自己消除
擺脫不必要的觀念
紙上論壇 CASE 2 「想要留下作為紀念……」(三十多歲‧女性)

第3章 確立「自我軸」,喜歡自己
用身體瞭解自我軸
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的力量
我行我素、自我犧牲、自作自受、後果自負
從自己做起
我們都不願承認失敗
有了自我軸,才能夠瞭解彼此的距離
靈活運用憤怒和嫉妒
我們常在不知不覺中限制自己
說話可以改變命運
磨鍊執著
紙上論壇 CASE3 「我想要報復媽媽」(三十多歲‧女性)

第4章 從「俯瞰」的角度認識人、事、物
為人生掀起革命的三大重點
「洗廁所可以提升財運嗎?」
俯瞰能夠重新檢視前提
分辨客觀和俯瞰的差異
從「形」的角度認識身體恆定性的「詮釋力」
金錢就是能量
「這樣的自己也很可愛」的立足點
紙上論壇 CASE 4 「無法放棄想要生第二胎的念頭」(四十多歲‧女性)

第5章 靠「自在力」活出愉快的人生
俯瞰人生,把握人生的內容
斷捨離是通往愉悅之路
自在力萌芽的瞬間
生活周遭的自在力
不否定,無法否定
「龍之眼,蛇之眼」,自在變化
黑色憤怒和白色憤怒
工作就是為神奉獻~奉獻的境界~
感受可以把內褲捲成一團的自在

後記~觀自在菩薩~看見內心的「菩薩」

 

書摘/試閱

斷捨離並非只是丟棄物品而已

●物品是「心靈的形體」

斷捨離是……丟棄不需要、不適合和不舒服的東西。
斷捨離是……意識化的過程,擺脫無自覺、無意識的狀態。
斷捨離是……取代。用需要、適合、舒服取代不需要、不適合和不舒服。
斷捨離是……重新檢視前提。重新檢討理所當然的觀念。
斷捨離是……恢復「流動狀態」的新陳代謝。
斷捨離是……遵循宇宙法則的生命構造。

描述斷捨離的方式千變萬化。
但是,可以用一句話表達斷捨離的精髓。
「斷捨離就是重新檢視相互的關係。」

對無論是人、事、物都一樣,我們隨時都應該將焦點放在目前的自己和這些人、事、物之間處於怎樣的關係上。
著眼點既不是「我」,也不是「物」,而是兩者之間肉眼看不到的「關係」。
眾所周知,斷捨離是捨棄不需要、不適合、不舒服物品的方法。
這種方法有什麼目的?是為了讓居住環境更舒適的方法?這種想法並沒有錯,但最終目標是為了獲得本書主題的「自在力」。
在此,我們將鎖定「相互關係」這個關鍵字,探討自在力到底是什麼。
可以說,斷捨離整理的並不是物品,而是心靈。斷捨離是「思考的證據」,也就是「心靈的形體」。因為所有物品都是購買或收受等「選擇、決定」後,得到的「結果」。每一樣物品經過各種不同的過程,目前才會出現在我們面前。所以,無論住處、職場等我們身處的空間,都擠滿了我們內心形體化的象徵。
斷捨離是藉由物品這種「可見的世界」為媒介,改變思考和感情這個「肉眼不可見的世界」。
斷捨離同時也是「關係的投影」。心愛的人贈送的、令人雀躍的禮物,討厭的人送的、不知該如何處理的物品。伴隨著這些物品所產生的感情,正是如實地象徵了我們和贈送對象之間的關係。
如果有家人或同居人,居家環境中的物品很可能成為自己和對方的勢力之爭、地盤之爭的工具。有人把家裡髒亂歸咎於他人,認為「全都是對方的東西,家裡根本沒辦法整理乾淨!」但實際斷捨離後,很可能發現大部分都是自己的破爛。我們經常把別人的東西看成破爛,不知不覺中把自己的行為正當化。
因此,物品和人際關係緊密相連。
由此可見,物品「雖是物品,卻又不是物品」。這句話聽起來好像在說禪,但斷捨離正是把物品視為「把肉眼不可見的東西形體化的存在」。
正視物品,可以看到自己的思考和感情的形體。這正是斷捨離的手法。

●明確「現在的我」的輪廓

在面對物品,重新檢視「相互關係」時,有兩個衡量標準,分別是「我想用嗎?」和「我現在想用嗎?」,徹底看清這兩個問題,就可以捨棄「不需要、不適合、不舒服」的東西。雖然很容易將焦點放在捨棄這件事上,但其實捨棄只是重新檢查相互關係的結果而已。
捨棄了大部分堆積的物品後,就可以親身感受到藉由思考「我想用嗎?」這個問題,強化了自我軸,藉由「現在想用嗎?」這個問題,強化了「現在」這個時間軸心。於是,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至今為止,從來沒有體會過的爽快和解脫。於是,就不會認為斷捨離只是整理的方法而已。
然後就會進一步發現,斷捨離並非停留在物品而已,而是日常的習慣、口頭禪和人際關係等所有事物的態度都會發生變化,會自然而然地加以運用、發展。
持續檢視相互的關係,就可以漸漸明確「此刻的我」的輪廓,不光是精神方面,同時也可以明確物理方面的輪廓。
坊間有很多人提倡「活在當下的重要性」,但相信大家都已經發現,光靠心態和想像訓練難以獲得實際成果。
正因為這樣,需要從內在、物品和地點(空間)這三方面,從多元的角度強化「現在的我」,就可以為人生帶來加速度的變化。轉職、離職、搬家,結婚、離婚、再婚、生孩子……這些都是我親自實踐,同時透過廣大讀者回饋所體會到的寶貴經驗。
掌握面對各種不同的情況時,都專心檢視相互關係的溝通能力後,可以促使生活方式本身發生改變,那就是自立、自由、自在的境界,掌握了能夠自由自在活出自己人生的能力。
自由、自由、自在的境界就是──
自立 能夠認識到相互關係的本質,凡事都「首先從自己開始」,除了表達這種決心,還要付諸行動,確立自我的軸心價值。
自由 正因為自我的軸心明確,所以能夠保持柔軟的身段,懂得隨機應變,在外界環境需要時,也能夠以別人的價值觀為軸心處理問題。
自在 不受善惡、正誤等二元論和不需要的觀念影響,具有可以包容各種思考、感情和感覺的氣度,能夠站在高處俯瞰,自然而然對天地神明心存感激。

由此得到的自在力就是──
能夠把握「運氣」這種肉眼不可見的趨勢,在適當的時機得到適當的知識和人際關係,為生存方式掀起一場革命的能力。
於是就可以享受幸運的良緣,具備把孽緣變成一種學習的智慧。
兼具決心和勇氣的樂天派,為自己、為周圍、為社會奉獻,超越期待和願望的層次,具有實現希望的能力。

以演奏樂器來比喻。剛認識斷捨離,開始學習捨棄時,就好像剛擁有吉他。雖然不太會彈,但仍然拼命撥弦輕彈。漸漸瞭解彈吉他的方法後,就可以按照樂譜演奏,也可以在彈奏時發揮創意。
當可以即興演奏時,就進入了更自在的境界。只要憑當時的心情、感覺撥弦,可以和其他音樂夥伴用各自的方式演奏,發揮比自我意識更加深層的潛意識,和音樂夥伴共同演奏音樂,可以描繪出一個人無法彈出的美妙協奏曲,只有彼此都掌握自在力的人能夠體會這種和諧的世界。

●「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捨不得丟」的物品

不妨重新回到居住空間檢視一下。
家裡有沒有「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捨不得丟」的物品?
如果一眼就覺得是垃圾或是破爛,當然會不加思索地丟棄,珍惜的物品當然也不會成為丟棄的對象。
問題在於那些讓人覺得「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捨不得丟」的物品。看到這些物品時,雖然很想丟棄,卻總是忍不住看著它抱起雙臂沉思。或是一旦正視,就會看到某些難題,所以一直對它視而不見。
如果不面對「不知道為什麼」的問題,這些物品就會一直霸占空間,理所當然地融入住家的風景中。那些物品很占地方,看了很礙眼,現在根本用不到,為什麼捨不得丟?
這些讓人覺得「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捨不得丟」的物品是形成、強化自我軸的最佳材料。想要自在生活,首先必須強化自我軸,不要逃避不舒服的感覺,鼓起勇氣,勇於面對。
在重新檢視時,必須徹底思考「這件物品和我之間的關係是否具有生命?」這個問題。
也許一開始覺得物品只是物品而已。
因為「還沒有壞」、「還可以用」,所以「丟掉太可惜了」。
或是因為「那是他(她)送我的」,不由自主地想起對方的臉。
也可能想起「我以前很喜歡」,或是覺得「以後可能用得到」,將焦點轉移到過去和未來上。在檢視時,必須克制這種想法,將焦點集中在目前和該物品的相互關係上。
也許一開始只有隱約模糊的感覺,但漸漸可以明確掌握相互關係這種肉眼不可視的東西,就好像在看一些有視覺陷阱的畫,只要將焦點稍微偏移,就會看到另一幅畫。
這是一種訓練,讓我們瞭解某些事物的主體是無形的、肉眼看不到的東西。

●把握事物的本質

「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捨不得丟的」並非單純只指物品,「煩惱」這種壓迫心靈、一直在原地打轉的思考也一樣,因為這些物品、想法都會在住家、在內心賴著不走,令自己痛苦不已。
斷捨離將「捨不得丟的東西」、「煩惱」和「疾病」全部抽象化,也就是看清本質後,發現它們在本質上完全相同。因為「捨不得丟的東西」是物理世界的不健全,「煩惱」是精神世界的不健全,「疾病」是身體上的不健全。我們用家事勞動的觀念責備自己「不會整理」,責怪自己「已經過了適婚年齡,還無法結婚」,不知不覺中認為自己「得了○○病」,在這樣的心理狀態下生活。
斷捨離要用自己的思考確認這些觀念和想法的根源,也就是重新檢視前提。
面對這些觀念和想法,必須鼓起勇氣,正視為什麼會造成這些不健全,同時認識到既然自己為此深感煩惱,代表有一部分原因在自己身上。先從檢視這一點開始,逐漸解決問題。
曾經有一位參加講座的學員向我傾訴了她的煩惱,「我的孩子有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家裡整天弄得很亂,我根本應付不了」。我在各地舉辦講座,結識了很多這樣的人,我完全能夠理解這種狀況很痛苦,也很辛苦。但是,即使在醫學的領域這麼定義,如果認為「這孩子只是不容易靜下心,也很不會整理」,或是一開始就把自己的孩子套入這種框架,覺得自己難以應付,兩者的結果會大不相同。當然,有時候的確需要他人的協助,但在下定論之前,一定要看清現實,然後在這個基礎上,主動改變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就有可能帶來某些變化,千萬不要忘記還有這樣的選項。

【本節要點】
斷捨離是將焦點放在肉眼不可見的「相互關係」上,重新檢視的手段,可以找回人所應有的特色,最終有助於提升「人生的品質」。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25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