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頭頸部腫瘤和創傷缺損修復外科學(簡體書)
滿額折

頭頸部腫瘤和創傷缺損修復外科學(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50 元
定價
:NT$ 1500 元
優惠價
871305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3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我國口腔頜面外科界在頭頸部腫瘤的治療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尤其在顯微修復重建外科領域,已經由簡單的創面覆蓋,逐步走向功能性重建、數字化外科輔助、神經動力性修復等方向,得到了國際同行的認可,因此,國際上將我國的口腔頜面外科稱為“ 具有中國特色的口腔頜面外科”,並被國際同行所借鑒。
《整形美容外科學全書:頭頸部腫瘤和創傷缺損修復外科學》主要介紹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30餘年來口腔頜面外科在顯微修復重建方面的心得與體會,並邀請國內同行進行必要的補充與完善。

作者簡介

張陳平,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口腔頜面外科主任醫師。1959年生,1982年畢業於原上海第二醫學院口腔系,獲學士學位;1989年獲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領面外科碩士學位;1992年獲博士學位。師承我國著名口腔頜面外科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邱蔚六教授。1998—2000年間,赴香港大學、美國Mount sinai醫學中心和Sloan Kettering癌癥中心以及國內多家(北京、天津、上海)腫瘤醫院頭頸外科進修學習。現任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口腔頜面外科行政副主任、腫瘤專業組學術帶頭人.同時擔任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頜面外科專業委員會口腔領面頭頸腫瘤學組組長,中國抗癌協會理事。還擔任Oral Onc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Maxillofacial Surge、《中華口腔醫學雜志》、《中國顱頜面外科雜志》、《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上海口腔醫學》、《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志》等國內外專業期刊的特約審稿專家。1997年入選上海市衛生局“跨世紀優秀學科帶頭人百人培養計劃”。主攻“頜骨缺損功能性重建的系列研究”,2008年入選“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計劃。曾先後榮獲國家級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6項,主持完成或參與完成國家及省部級課題10餘項,並獲得專利1項。近年來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70餘篇,參編專著11部。培養博士生17名,博士後1名。
張陳平教授長期致力於口腔頜面頭頸腫瘤的臨床及基礎研究,擅長口腔頜面及頭頸腫瘤的外科治療,尤其是頜面部缺損的功能性重建,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累計醫治頜面腫瘤病人13000餘例,自行設計並在國內外率先開展腓骨移植同期種植牽引(F-DID)技術用於下頜骨重建,獲得良好的臨床效果。

張志願,男,1951年5月出生於江蘇吳江,1991年獲口腔醫學博士學位,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上海交通大學口腔醫學院院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院長、教育部國家級重點學科帶頭人。兼任中華口腔醫學會副會長、中國抗癌協會頭頸腫瘤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抗癌協會常務理事、國際牙醫學院、英國愛丁堡皇家牙醫外科院和香港大學牙醫學院Fellowship。
從事口腔頜面外科37年,擅長口腔頜面部與頭頸部腫瘤的診治,尤其是口腔頜面部晚期惡性腫瘤侵犯顱底的顱頜面聯合切除術、侵犯頸動脈的頸動脈移植術以及口腔頜面頭頸部血管瘤、大型血管畸形的診斷和手術治療。已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scI收錄57篇),主編專著10部。第一負責人承擔國家“863”、“十一五”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課題共18項;以第一完成人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項,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口腔科學》(第6版)全國統編優秀教材獎二等獎1項以及其他省部級獎5項。被衛生部評為“衛生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曾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第四屆中國醫師獎、上海市領軍人才、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上海市高校教學名師獎,上海市“銀蛇獎”特別榮譽獎等。

孫堅,男,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師承我國著名的口腔頜面外科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邱蔚六教授,法國著名的Jean Louis Blanc教授和實施世界首例“換臉”手術的Bernard Devauchelle教授。率先在國內成功開展了多項高難度、功能性、開創性的手術,如對侵犯高位頸動脈的頭頸部惡性腫瘤實施根治手術,同期行頸動脈重建;血管化腓骨肌(皮)瓣聯合CAD/CAM三維塑形鈦網支架修復上頜骨大型缺損,使功能性上頜骨重建成為可能;累及顱後凹的惡性腫瘤的聯合根治;血管化腓骨肌(皮)瓣平行折疊結合人工關節重建下頜骨缺損;以及虛擬手術聯合術中導航輔助下的頜骨及顱骨等各類骨缺損重建等,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與神經外科聯合開展的顱頜面根治及缺損修復手術處於國內領先水平。每年主辦國家級繼續教育學習班“功能性外科在口腔頜面腫瘤治療中的運用”,在國內廣泛宣傳並推廣頭一口腔頜面部功能性外科的理念;同時多次受邀出席國內外頭頸外科、口腔頜面外科或修復重建外科的學術會議,並與國外著名專家交流成果和經驗,大大推動了我國頭頸部功能性外科的發展。

目次

第一篇 基礎理論
第一章 頭頸部腫瘤術後缺損修復外科概論
第一節 頭頸部腫瘤的治療現狀
第二節 頭頸部腫瘤術後顯微修復重建外科
第二章 現代頜面部外傷缺損修復概論
第一節 軟組織缺損的修復
第二節 骨缺損的修復
第三節 器官缺失的修復
第三章 顯微外科基本技術和培訓
第一節 顯微外科設備
第二節 顯微外科器械與縫合材料
第三節 顯微血管縫合的基礎知識
第四節 顯微外科基本技術訓練規程
第五節 顯微血管縫合動物實驗訓練規程
第四章 顯微外科圍術期處理
第一節 術前準備和手術室患者的接待
第二節 手術中的注意事項
第三節 術後處理
第四節 遊離組織移植術後的血管危象及其處理
第五章 計算機輔助外科技術在頭頸部缺損修復重建中的應用
第一節 計算機輔助外科技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二節 計算機輔助外科技術的功能
第三節 計算機輔助外科技術的分類及其相關技術
第四節 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輔助制作(CAD/CAM)技術
第五節 快速成形技術
第六節 CAD/CAM和快速成形技術在頜骨重建中的應用
第七節 其他計算機輔助外科技術在頜骨重建中的應用
第六章 修復重建外科的護理與功能康復
第一節 術前護理評估及相應護理
第二節 手術前日及當日的護理
第三節 術後護理
第四節 功能康復

第二篇 常用的遊離組織瓣
第七章 遊離軟組織瓣
第一節 前臂皮瓣
第二節 上臂外側皮瓣
第三節 背闊肌皮瓣
第四節 腹直肌皮瓣
第五節 股前外側皮瓣
第八章 遊離骨組織瓣
第一節 髂骨肌(皮)瓣
第二節 腓骨肌(皮)瓣
第三節 肩胛骨(皮)瓣

第三篇 特定部位缺損的修復與重建
第九章 口腔軟組織缺損的修復與重建
第一節 唇缺損的修復與重建
第二節 舌缺損的修復
第三節 口底缺損的修復
第四節 軟腭缺損的修復
第五節 面頰部缺損的修復
第十章 頜骨缺損的功能性重建
第一節 下頜骨缺損的功能性重建
第二節 上頜骨缺損的修復與重建
第十一章 顳下頜關節缺損的修復與重建
第一節 顳下頜關節的解剖特點
第二節 顳下頜關節缺損的修復原則和方法
第三節 自體肋骨軟骨移植重建下頜骨髁突
第四節 全關節假體重建顳下頜關節
第十二章 頸動脈缺損的修復與重建
第一節 頸動脈的臨床解剖與重建的意義
第二節 腫瘤累及頸動脈的處理
第三節 頸動脈缺損的重建方法
第四節 頸動脈處理的相關問題
第五節 應用實例
第十三章 顱頜面腫瘤根治術後缺損的修復與重建
第一節 顱底的解剖特點
第二節 顱頜面腫瘤根治術的手術方法
第三節 顱頜面腫瘤根治術後缺損的修復原則
第十四章 頭頸部復雜外傷的修復與重建
第一節 復合性眼眶骨折的修復與重建
第二節 鼻眶篩骨折的修復與重建
第三節 頜面部陳舊性骨折的修復與重建
第四節 下頜骨粉碎性骨折的修復與重建
第十五章 面神經缺損的修復
第一節 神經吻合術
第二節 神經移植術

書摘/試閱

四、術後呼吸道的管理 在麻醉清醒的前後階段,對呼吸系統的觀察和呼吸道梗阻的處理非常重要,所以要嚴密觀察患者的呼吸變化情況。頭頸部修復重建手術多涉及口腔黏膜、口底、口咽部、舌、頜骨、頸部等呼吸道上段區域,麻醉插管時對咽喉部的損傷、氣管內分泌物的潴留、氣管套管的阻塞、手術創口的滲血、動脈結扎線頭的脫落出血、組織移位、嘔吐物反流等情況都有可能發生,以上情況一旦出現,加上觀察不仔細、措施不得力、處理不及時,最終可能導致上呼吸道阻塞,引起窒息而危及生命。上呼吸道阻塞可能發生於以下各種情況: 1氣管內插管導管部分阻塞術後患者麻醉尚未完全清醒前,插管導管留置在氣管內,因為氣管和支氣管在正常情況下會保持一定量的分泌物,氣管插管的刺激也會增加分泌量,再加上有些患者尤其是50歲以上有吸煙史及慢性支氣管炎的男性患者分泌物黏稠且量多,因此,術後麻醉清醒前氣管插管護理必須保質、保量地將分泌物吸凈。某些缺乏臨床經驗的實習醫師、護士因害怕吸引導管放置於插管內太深而引起患者的躁動,常常將導管插入過淺而未到達氣管內,導致未能將分泌物吸凈。如果再加上麻醉較深、清醒期較長、氣管插管導管較細,就有可能導致插管導管部分阻塞,影響通氣,造成呼吸困難。此時可表現為:監護儀測得的氧分壓明顯下降,患者煩躁不安,甚至出現口唇發紺、鼻翼翕動等。導管阻塞得越完全,上述癥狀表現得越嚴重。一般情況下,只要保持負壓吸引器功能良好,將吸引導管插入到達一定深度,盡快將分泌物吸凈,癥狀就會緩解。 2拔除氣管插管操作不當導致上呼吸道阻塞麻醉清醒後拔除氣管插管的指征是:①咳嗽、吞咽反射完全恢復;②意識基本清醒;③年老者最好肌力也有一定的恢復。拔管前應將口腔、鼻腔、氣管及導管內的分泌物完全吸凈。拔管時,保持吸引導管頭位於氣管內,一邊吸引,一邊連同氣管導管慢慢退出。導管拔除後,再一次把口腔內分泌物吸凈,鼓勵患者咳嗽,並將患者的頭偏向一側。此外,氣管內插管時可能會對咽喉部造成機械性損傷,並發喉部組織水腫,因此在拔管前應常規使用地塞米松5mg靜脈推注。頜骨重建後行骨移植術而做頜問結扎固定時,在拔管前必須把頜間結扎固定松開至能張口,以防拔管後嘔吐導致誤吸而窒息。如果未能按上述方法正確地進行拔管,就有可能導致拔管後分泌物、嘔吐物、血塊等阻塞上呼吸道。為了防止意外發生,拔管時應事先準備好鼻咽通氣道、氣管切開包等急救用品,一旦發生窒息,應立即將患者的頭偏向一側,吸出分泌物或嘔吐物;若經上述處理後窒息癥狀無明顯緩解,應做緊急氣管切開術。 3氣管切開後氣管導管內套管阻塞頭頸部修復重建手術如涉及雙側下頜骨、口咽部等部位,需要在氣管切開插管麻醉前施行氣管切開或在術後作預防性氣管切開。一般的金屬氣管導管有內、外兩個套管,內套管是為了防止痰液凝固、發生阻塞而用的,故需注意按時消毒,一般應每天消毒1~2次。每次取出內套管後,應放在3%過氧化氫溶液中浸泡或立即煮沸,使套管內痰塊軟化,並用小刷子順著管腔內壁刷凈,然後煮沸5~10分鐘後再套入使用。病室的室溫應保持在25~27℃,濕度保持在65%~75%之間,必要時可將慶大霉素、d一糜蛋白酶等滴人內套管,使痰液稀釋,易於咳出。如未能正確地按照上述護理常規操作,同樣會造成內套管部分或完全阻塞,導致呼吸困難,甚至窒息而危及生命,此時應盡快拔除內套管使癥狀得到緩解。 4術後出血導致呼吸道梗阻口咽部、顱底部和頜骨手術,尤其是腫瘤切除後用皮瓣、復合組織瓣即刻修復後易出現深部滲血,再加上手術創傷引起口咽部、口底廣泛性血腫、水腫,也可能發生面動脈近心端結扎線頭脫落而致出血,血腫壓迫呼吸道會引起呼吸困難,甚至窒息而危及生命。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30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