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志節者萬世之業:孫中山勵志文選(簡體書)
滿額折

志節者萬世之業:孫中山勵志文選(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8 元
定價
:NT$ 228 元
優惠價
87198
領券後再享91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選取了孫中山在不同時期的演講和著述美文,再現了他投身民主革命、為推翻封建帝制、振興中華民族而不屈不撓的奮斗歷程,言論中盡顯振奮人心的遠大抱負和雄才大略,時至今日,依然會給后人巨大的思想啟示和精神力量。閱讀它不僅可以領略偉人的人格魅力和風采,同時可以提高我們的精神品質和修養。

作者簡介

孫中山,生于1866年,本名孫文,號逸仙,旅居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他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國父”,醫師,三民主義思想的創建者。著有《中山全書》、《總理全集》、《孫中山全集》。1925年,因肝癌去世,終年59歲。

名人/編輯推薦

有人說:“當一個民族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進取心的時候,她對自己艱苦卓絕的奮斗傳統一定會充滿光榮感和敬畏心,并會帶著崇高的歷史責任感將這種傳統發揚光大、代代相傳。”歷史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孫中山那天下為公,為國為民奮斗不止的進取和犧牲精神卻歷久而彌新。他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繼承和發揚。因為在今天,尤其在青年知識分子中,學習和繼承孫中山的精神顯得更為意義深遠。
孫中山的精神無法用幾篇文章可以說明和展現出來,但最有營養最能勵志的有三個方面:他心存祖國和人民,終生革命,不計個人名利;無懼于任何艱難險阻,在挫折中奮進,永不言敗;熱愛學習,與時俱進,勇于探索。而對青年的鼓舞和激勵是孫中山精神的現實價值。孫中山將畢生精力投入到國家民族的解放和振興的事業中,他還把中國未來的改變寄托在后來者身上。他曾寄語后輩:“我輩既以擔當中國改革發展為己任,雖石爛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敗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難而縮步。精神貫注,猛力向前,應付世界進步之潮流,合乎善長惡消之天理,則終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孫中山的這種精神給后人的不僅僅是精神營養,更是一種強大的動力和不竭的啟示。在選編時,旨在為青年提供勵志佳作,但因篇幅所限,只能選取小部分勵志美文。希望讀者能喜歡,并能從中受到鼓舞和激勵。

目次

致鄭藻如書001
上李鴻章書004
中國的現在和未來——革新黨呼吁英國保持善意的中立016
中國問題的真解決——向美國人民的呼吁037
在東京中國留學生歡迎大會上的演說046
《民報》發刊詞051
在舊金山麗蟬戲院的演說053
與倫敦《濱海雜志》記者的談話057
在歐洲的演說069
與西蒙的談話071
臨時大總統宣言書075
臨時大總統對外宣言書077
在南京同盟會會員餞別會上的演說081
臨時大總統解職辭087
在湖北軍政界代表歡迎會上的演說089
致鄭藻如書001
上李鴻章書004
中國的現在和未來——革新黨呼吁英國保持善意的中立016
中國問題的真解決——向美國人民的呼吁037
在東京中國留學生歡迎大會上的演說046
《民報》發刊詞051
在舊金山麗蟬戲院的演說053
與倫敦《濱海雜志》記者的談話057
在歐洲的演說069
與西蒙的談話071
臨時大總統宣言書075
臨時大總統對外宣言書077
在南京同盟會會員餞別會上的演說081
臨時大總統解職辭087
在湖北軍政界代表歡迎會上的演說089
在廣州嶺南學堂的演說091
在北京全國鐵路協會歡迎會上的演說093
在上海報界公會歡迎會上的演說095
敦促袁世凱辭職電104
討袁檄文106
討袁宣言108
12討逆護法令
114答日本《朝日新聞》記者問
118中國實業如何能發展
122在上海中國國民黨本部會議上的演說
127在桂林對滇贛粵軍的演說
160在桂林學界歡迎會上的演說
172建國方略
213在廣州全國學生評議會上的演說
220在廣州嶺南學生歡迎會上的演說
231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詞
235在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關于列寧逝世的演說
238在黃埔軍官學校的告別演說
248入京宣言
249國事遺囑
250家事遺囑
251致蘇俄遺書

書摘/試閱


致鄭藻如書
鄭藻如曾任清朝津海關道和出使美國、日斯巴尼亞(西班牙)、秘魯三國大臣等職,一八八六年后病休故里香山縣濠頭鄉,當時孫中山是香港西醫書院學生。據學者推斷,此文為一八九〇所作。

竊維立身當推己以及人,行道貴由近而致遠。某留心經濟之學十有余年矣,遠至歐洲時局之變遷,上至歷朝制度之沿革,大則兩間之天道人事,小則泰西之格致語言,多有旁及。方今國家風氣大開,此材當不淪落。某之翹首以期用世者非一日矣,每欲上書總署,以陳時勢之得失。第以所學雖有師承,而見聞半資典籍;運籌縱悉于胸中,而決策未嘗施諸實事:則坐而言者,未必可起而行。此其力學十余年,而猶躊躇審慎,未敢遽求知于當道者,恐躬之不逮也。
某今年二十有四矣,生而貧,既不能學八股以博科名,又無力納粟以登仕版,而得之于賦畀者;又不敢自棄于盛世。今欲以平時所學,小以試之一邑,以驗其無謬,然后仿賈生之《至言》、杜牧之《罪言》,而別為孫某《策略》,質之當世,未為遲也。伏以臺駕為一邑物望所歸,聞于鄉間,無善不舉,興蠶桑之利,除鴉片之害,俱著成效。倘從此推而廣之,直可風行天下,利百世,豈惟一鄉一邑之沾其利而已哉?!
嗚呼!今天下農桑之不振,鴉片之為害,亦已甚矣!遠者無論矣,試觀吾邑東南一帶之山,禿然不毛,本可植果以收利,蓄木以為薪,而無人興之。農民只知斬伐,而不知種植,此安得其不勝用耶?蠶桑則向無聞焉,詢之老農,每謂土地薄,間見園中偶植一桑,未嘗不滂勃而生,想亦無人為之倡者,而遂因之不廣耳。不然,地之生物豈有異哉?縱無彼土之盛,亦可以人事培之。道在鼓勵農民,如泰西興農之會,為之先導。此實事之欲試者一。

古者圣人為民驅其蟲蛇禽獸而處之中土,而民乃得安熙于無事。今夫鴉片,物非蟲蛇,而為禍尤烈,舉天下皆被其災,此而不除,民奚以生?然議焚議辟,既無補于時艱;言禁言種,亦何益于國計。事機一錯,貽禍無窮,未嘗不咎當時主持之失計也。今英都人士倡禁鴉片貿易于中國,時賢興敵煙會于內,印度教士又有遏種、遏賣、遏吸,俱有其人,想煙害之滅當不越于斯時矣。然而懦夫劣士,慣戀煙霞,雖禁令已申,猶不能一時折槍碎斗。此吾邑立會以勸戒,設局以助戒,當不容緩;推貴鄉已獲之效,仿滬上戒煙之規。此實事之欲試者二。

遠觀歷代,橫覽九洲,人才之盛衰,風俗之淳靡,實關教化。教之有道,則人才濟濟,風俗丕丕,而國以強;否則反此。嗚呼!今天下之失教亦已久矣,古之庠序無聞焉,綜人數而核之,不識丁者十有七八,婦女識字者百中無一。此人才安得不乏,風俗安得不頹,國家安得不弱?此所謂棄天生之材而自安于弱,雖多置鐵甲、廣購軍裝,亦莫能強也!必也多設學校,使天下無不學之人,無不學之地。則智者不致失學而嬉;而愚者亦賴學以知理,不致流于頹悍;婦孺亦皆曉詩書。如是,則人才安得不盛,風俗安得不良,國家安得而不強哉!然則學校之設,遍周于一國則不易,而舉之于一邑亦無難。先立一興學之會,以總理其事。每戶百家,設男女蒙館各一所,其費隨地籌之,不給則總會捐助。又于邑城設大學館一所,選蒙館聰穎子弟入之,其費通邑合籌。以吾富庶之眾,籌此二款,當無難事。此實事之欲試者三。
之斯三者,有關于天下國家甚大,倘能舉而行之,必有他邑起而效者。將見一倡百和,利以此興,害以此除,而人才亦以此輩出,未始非吾邑之大幸,而吾國之大幸也。某甚望于臺駕有以提倡之,臺駕其有意乎?茲謹擬創辦節略,另繕呈覽,懇為斧裁而督教之,幸甚。
一八九〇年

上李鴻章書

宮太傅爵中堂鈞座:
敬稟者:竊文籍隸粵東,世居香邑,曾于香港考授英國醫士。幼嘗游學外洋,于泰西之語言文字,政治禮俗,與夫天算地輿之學,格物化學之理,皆略有所窺;而尤留心于其富國強兵之道,化民成俗之規;至于時局變遷之故,睦鄰交際之宜,輒能洞其閫奧。當今風氣日開,四方畢集,正值國家勵精圖治之時,朝廷勤求政理之日,每欲以管見所知,指陳時事,上諸當道,以備芻蕘之采。嗣以人微言輕,未敢遽達。比見國家奮籌富強之術,月異日新,不遺余力,骎骎乎將與歐洲并駕矣。快艦、飛車、電郵、火械,昔日西人之所恃以凌我者,我今亦已有之,其他新法亦接踵舉行。則凡所以安內攘外之大經,富國強兵之遠略,在當局諸公已籌之稔矣。又有軺車四出,則外國之一舉一動,亦無不周知。草野小民,生逢盛世,惟有逖聽歡呼、聞風鼓舞而已,夫復何所指陳?然而猶有所言者,正欲于乘可為之時,以竭其愚夫之千慮,仰贊高深于萬一也。
竊嘗深維歐洲富強之本,不盡在于船堅炮利、壘固兵強,而在于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此四事者,富強之大經,治國之大本也。我國家欲恢擴宏圖,勤求遠略,仿行西法以籌自強,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堅船利炮之是務,是舍本而圖末也。
所謂人能盡其才者,在教養有道,鼓勵有方,任使得法也。
夫人不能生而知,必待學而后知,人不能皆好學,必待教而后學,故作之君,作之師,所以教養之也。自古教養之道,莫備于中華;惜日久廢弛,庠序亦僅存其名而已。泰西諸邦崛起近世,深得三代之遺風,庠序學校遍布國中,人無貴賤皆奮于學。凡天地萬物之理,人生日用之事,皆列于學之中,使通國之人童而習之,各就性質之所近而肆力焉。又各設有專師,津津啟導,雖理至幽微,事至奧妙,皆能有法以曉喻之,有器以窺測之。其所學由淺而深,自簡及繁,故人之靈明日廓,智慧日積也。質有愚智,非學無以別其才,才有全偏,非學無以成其用,有學校以陶冶之,則智者進焉,愚者止焉,偏才者專焉,全才者普焉。蓋賢才之生,或千百里而見一,或千萬人而有一,若非隨地隨人而施教之,則賢才亦以無學而自廢,以至于湮沒而不彰。泰西人才之眾多者,有此教養之道也。
且人之才志不一,其上焉者,有不徒茍生于世之心,則雖處布衣而以天下為己任,此其人必能發奮為雄,卓異自立,無待乎勉勖也,所謂“豪杰之士不待文王而后興也”。至中焉者,端賴乎鼓勵以方,故泰西之士,雖一才一藝之微,而國家必寵以科名,是故人能自奮,士不虛生。逮至學成名立之余,出而用世,則又有學會以資其博,學報以進其益,萃全國學者之能,日稽考于古人之所已知,推求乎今人之所不逮,翻陳出新,開世人無限之靈機,闡天地無窮之奧理,則士處其間,豈復有孤陋寡聞者哉?又學者倘能窮一新理,創一新器,必邀國家之上賞,則其國之士,豈有不專心致志者哉?此泰西各種學問所以日新月異而歲不同,幾于奪造化而疑鬼神者,有此鼓勵之方也。
今使人于所習非所用,所用非所長,則雖智者無以稱其職,而巧者易以飾其非。如此用人,必致野有遺賢,朝多倖進。泰西治國之規,大有唐虞之用意。其用人也,務取所長而久其職。故為文官者,其途必由仕學院,為武官者,其途必由武學堂,若其他,文學淵博者為士師,農學熟悉者為農長,工程達練者為監工,商情諳習者為商董,皆就少年所學而任其職。總之,凡學堂課此一業,則國家有此一官,幼而學者即壯之所行,其學而優者則能仕。且恒守一途,有升遷而無更調。夫久任則閱歷深,習慣則智巧出,加之厚其養廉,永其俸祿,則無瞻顧之心,而能專一其志。此泰西之官無茍且、吏盡勤勞者,有此任使之法也。
故教養有道,則天無枉生之才;鼓勵以方,則野無郁抑之士;任使得法,則朝無倖進之徒。斯三者不失其序,則人能盡其才矣;人既盡其才,則百事俱舉;百事舉矣,則富強不足謀也。秉國鈞者,盍于此留意哉!
所謂地能盡其利者,在農政有官,農務有學,耕耨有器也。
夫地利者,生民之命脈。自后稷教民稼穡,我中國之農政古有專官。乃后世之為民牧者,以為三代以上民間養生之事未備,故能生民能養民者為善政;三代以下民間養生之事已備,故聽民自生自養而不再擾之,便為善政——此中國今日農政之所以日就廢弛也。農民只知恒守古法,不思變通,墾荒不力,水利不修,遂致勞多而獲少,民食日艱。水道河渠,昔之所以利農田者,今轉而為農田之害矣。如北之黃河固無論矣,即如廣東之東、西、北三江,于古未嘗有患,今則為患年甚一年;推之他省,亦比比如是。此由于無專責之農官以理之,農民雖患之而無如何,欲修之而力不逮,不得不付之于茫茫之定數而已。年中失時傷稼,通國計之,其數不知幾千億兆,此其耗于水者固如此其多矣。其他荒地之不辟,山澤之不治,每年遺利又不知凡幾。所謂地有遺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盡墾,山澤之利未盡出也,如此而欲致富不亦難乎!泰西國家深明致富之大源,在于無遺地利,無失農時,故特設專官經略其事,凡有利于農田者無不興,有害于農田者無不除。如印度之恒河,美國之密士,其昔泛濫之患亦不亞于黃河,而卒能平治之者,人事未始不可以補天工也。有國家者,可不急設農官以勸其民哉!
水患平矣,水利興矣,荒土辟矣,而猶不能謂之地無遺利而生民養民之事備也,蓋人民則日有加多,而土地不能以日廣也。倘不日求進益,日出新法,則荒土既墾之后,人民之溢于地者,不將又有饑饉之患乎?是在急興農學,講求樹畜,速其長植,倍其繁衍,以彌此憾也。顧天生人為萬物之靈,故備萬物為之用,而萬物固無窮也,在人之靈能取之用之而已。夫人不能以土養,而土可生五谷百果以養人;人不能以草食,而草可長六畜以為人食。夫土也,草也,固取不盡而用不竭者也,是在人能考土性之所宜,別土質之美劣而已。倘若明其理法,則能反磽土為沃壤,化瘠土為良田,此農家之地學、化學也。別種類之生機,分結實之厚薄,察草木之性質,明六畜之生理,則繁衍可期而人事得操其權,此農家之植物學、動物學也。日光能助物之生長,電力能速物之成熟,此農家之格物學也。蠹蝕宜防,疫癘宜避,此又農家之醫學也。農學既明,則能使同等之田產數倍之物,是無異將一畝之田變為數畝之用,即無異將一國之地廣為數國之大也。如此,則民雖增數倍,可無饑饉之憂矣。此農政學堂所宜亟設也。
農官既設,農學既興,則非有巧機無以節其勞,非有靈器無以速其事,此農器宜講求也。自古深耕易耨,皆藉牛馬之勞,乃近世制器日精,多以器代牛馬之用,以其費力少而成功多也。如犁田,則一器能作數百牛馬之工;起水,則一器能溉千頃之稻;收獲,則一器能當數百人之刈。他如鑿井浚河,非機無以濟其事;墾荒伐木,有器易以收其功。機器之于農,其用亦大矣哉。故泰西創器之家,日竭靈思,孜孜不已,則異日農器之精,當又有過于此時者矣。我中國宜購其器而仿制之。
故農政有官則百姓勤,農務有學則樹畜精,耕耨有器則人力省,此三者,我國所當仿行以收其地利者也。
所謂物能盡其用者,在窮理日精,機器日巧,不作無益以害有益也。
泰西之儒以格致為生民根本之務,舍此則無以興物利民,由是孜孜然日以窮理致用為事。如化學精,則凡動植礦質之物,昔人已知其用者,固能廣而用之,昔人未知其用者,今亦考出以為用。火油也,昔日棄置如遺,今為日用之要需,每年人口為洋貨之一大宗。煤液也,昔日視為無用,今可煉為藥品,煉為顏料。又煮沙以作玻器,化土以取礬精,煅石以為田料,諸如此類,不勝縷書。此皆從化學之理而得收物之用,年中不知裕幾許財源,我國倘能推而仿之,亦致富之一大經也。格致之學明,則電風水火皆為我用。以風動輪而代人工,以水沖機而省煤力,壓力相吸而升水,電性相感而生光,此猶其小焉者也。至于火作汽以運舟車,雖萬馬所不能及,風潮所不能當;電氣傳郵,頃刻萬里,此其用為何如哉!然而物之用更有不止于此者,在人能窮求其理,理愈明而用愈廣。如電,無形無質,似物非物,其氣付于萬物之中,運乎六合之內;其為用較萬物為最廣而又最靈,可以作燭,可以傳郵,可以運機,可以毓物,可以開礦。顧作燭、傳郵已大行于宇內,而運機之用近始知之,將來必盡棄其煤機而用電力也。毓物開礦之功,尚未大明,將來亦必有智者究其理,則生五谷,長萬物,取五金,不待天工而由人事也。然而取電必資乎力,而發力必藉乎煤,近又有人想出新法,用瀑布之水力以生電,以器蓄之,可待不時之用,可供隨地之需,此又取之無禁,用之不竭者也。由此而推,物用愈求則人力愈省,將來必至人只用心,不事勞人力而全役物力矣。此理有固然,事所必至也。
機器巧,則百藝興,制作盛,上而軍國要需,下而民生日用,皆能日就精良而省財力,故作人力所不作之工,成人事所不成之物。如五金之礦,有機器以開,則碎堅石如齏粉,透深井以吸泉,得以辟天地之寶藏矣。織造有機,則千萬人所作之工,半日可就;至繅廢絲,織絨呢,則化無用為有用矣。機器之大用不能遍舉。我中國地大物博,無所不具,倘能推廣機器之用,則開礦治河,易收成效,紡紗織布,有以裕民。不然,則大地之寶藏,全國之材物,多有廢棄于無用者,每年之耗不知凡幾。如是,而國安得不貧,而民安得不瘠哉!謀富國者,可不講求機器之用歟。
物理講矣,機器精矣,若不節惜物力,亦無以固國本而裕民生也。故泰西之民,鮮作無益。我中國之民,俗尚鬼神,年中迎神賽會之舉,化帛燒紙之資,全國計之每年當在數千萬。此以有用之財作無益之事,以有用之物作無用之施,此冥冥一大漏巵,其數較鴉為尤甚,亦有國者所當并禁也。
夫物也者,有天生之物,有地產之物,有人成之物。天生之物如光、熱、電者,各國之所共,在窮理之淺深以為取用之多少。地產者如五金、百谷,各國所自有,在能善取而善用之也。人成之物,則系于機器之靈笨與人力之勤惰。故窮理日精則物用呈,機器日巧則成物多,不作無益則物力節,是亦開財源節財流之一大端也。
所謂貨能暢其流者,在關卡之無阻難,保商之有善法,多輪船鐵道之載運也。
夫百貨者,成之農工而運于商旅,以此地之贏余濟彼方之不足,其功亦不亞于生物成物也。故泰西各國體恤商情,只抽海口之稅,只設入國之關,貨之為民生日用所不急者重其稅,貨之為民生日用所必需者輕其斂。人口抽稅之外,則全國運行,無所阻滯,無再納之征,無再過之卡。此其百貨暢流,商賈云集,財源日裕,國勢日強也。中國則不然。過省有關,越境有卡,海口完納,又有補抽,處處斂征,節節阻滯。是奚異遍地風波,滿天荊棘。商賈為之裹足,負販從而怨嗟。如此而欲百貨暢流也,豈不難乎?夫販運者亦百姓生財之一大道也,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以今日關卡之濫征,吏胥之多弊,商賈之怨毒,誠不能以此終古也。徒削平民之脂膏,于國計民生初無所裨。謀富強者,宜急為留意于斯,則天下幸甚!

夫商賈逐什一之利,別父母,離鄉井,多為饑寒所驅,經商異地,情至苦,事至艱也。若國家不為體恤,不為保護,則小者無以覓蠅頭微利,大者無以展鴻業遠圖。故泰西之民出外經商,國家必設兵船、領事為之護衛,而商亦自設保局銀行,與相倚恃。國政與商政并興,兵餉以商財為表里。故英之能傾印度,扼南洋,奪非洲,并澳土者,商力為之也。蓋兵無餉則不行,餉非商則不集。西人之虎視寰區,憑凌中夏者,亦商為之也。是故商者,亦一國富強之所關也。我中國自與西人互市以來,利權皆為所奪者,其故何哉?以彼能保商,我不能保商,而反剝損遏抑之也。商不見保則貨物不流,貨物不流則財源不聚,是雖地大物博,無益也。以其以天生之材為廢材,人成之物為廢物,則更何貴于多也。數百年前,美洲之地猶今日之地,何以今富而昔貧?是貴有商焉為之經營,為之轉運也;商之能轉運者,有國家為之維持保護也。謀富強者,可不急于保商哉!
夫商務之能興,又全恃舟車之利便。故西人于水,則輪船無所不通,五洋四海恍若戶庭,萬國九洲儼同阛阓。辟窮荒之絕島以立商廛,求上國之名都以為租界,集殊方之貨實,聚列國之商氓。此通商之埠所以貿易繁興、財貨山積者,有輪船為之運載也。于陸,則鐵道縱橫,四通八達,凡輪船所不至,有輪車以濟之。其利較輪船為尤溥,以無波濤之險,無礁石之虞。數十年來,泰西各國雖山僻之區亦行鐵軌,故其貨物能轉輸利便,運接靈速;遇一方困乏,四境濟之,雖有荒旱之災,而無饑饉之患。故凡有鐵路之邦,則全國四通八達,流行無滯;無鐵路之國,動輒掣肘,比之癱瘓不仁。地球各邦今已視鐵路為命脈矣,豈特便商賈之載運而已哉。今我國家亦恍然于輪船鐵路之益矣,故沿海則設招商之輪船,于陸則興官商之鐵路。但輪船只行于沿海大江,雖足與西人頡頏而收我利權,然不多設于支河內港,亦不能暢我貨流,便我商運也。鐵路先通于關外,而不急于繁富之區,則無以收一時之利。而為后日推廣之圖,必也先設于繁富之區,如粵港、蘇滬、津通等處,路一成而效立見,可以利轉輸,可以勵富戶,則繼之以推廣者,商股必多,而國家亦易為力。試觀南洋英屬諸埠,其筑路之資大半為華商集股,利之所在,人共趨之。華商何厚于英屬而薄于宗邦?是在謀國者有以乘勢而利導之而已。此招商興路之扼要也。
故無關卡之阻難,則商賈愿出于其市;有保商之善法,則殷富亦樂于貿遷;多輪船鐵路之載運,則貨物之盤費輕。如此,而貨有不暢其流者乎?貨流既暢,則財源自足矣。籌富國者,當以商務收其效也。不然,徒以聚斂為工,捐納為計,吾未見其能富也。
夫人能盡其才則百事興,地能盡其利則民食足,物能盡其用則材力豐,貨能暢其流則財源裕。故曰:此四者,富強之大經,治國之大本也。四者既得,然后修我政理,宏我規模,治我軍實,保我藩邦,歐洲其能匹哉!
顧我中國仿效西法,于今已三十余年。育人才則有同文、方言各館,水師、武備諸學堂;裕財源則辟煤金之礦,立紡織制造之局;興商務則招商輪船、開平鐵路,已后先輝映矣。而猶不能與歐洲頡頏者,其故何哉?以不能舉此四大綱,而舉國并行之也。間嘗統籌全局,竊以中國之人民材力,而能步武泰西,參行新法,其時不過二十年,必能駕歐洲而上之,蓋謂此也。試觀日本一國,與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維新之政為日幾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觀,以能舉此四大綱而舉國行之,而無一人阻之。夫天下之事,不患不能行,而患無行之之人。方今中國之不振,固患于能行之人少,而尤患于不知之人多。夫能行之人少,尚可借材異國以代為之行;不知之人多,則雖有人能代行,而不知之輩必竭力以阻撓。此昔日國家每舉一事,非格于成例,輒阻于群議者。此中國之極大病源也。
竊嘗聞之,昔我中堂經營乎海軍、鐵路也,嘗唇為之焦,舌為之敝,苦心勞慮數十余年,然后成此北洋之一軍、津關之一路。夫以中堂之勛名功業,任寄股肱,而又和易同眾,行之尚如此其艱,其他可知矣。中國有此膏育之病而不能除,則雖堯舜復生,禹皋佐治,無能為也,更何期其效于二十年哉?此志士之所以灰心,豪杰之所以扼腕,文昔日所以欲捐其學而匿跡于醫術者,殆為此也。然而天道循環,無往不復,人事否泰,窮極則通,猛劑遽投,膏肓漸愈。逮乎法釁告平之后,士大夫多喜談洋務矣,而拘迂自囿之輩亦頗欲馳域外之觀,此風氣之變革,亦強弱之轉機。近年以來,一切新政次第施行,雖所謂四大之綱不能齊舉,然而為之以漸,其發軔于斯乎?此文今日之所以望風而興起也。
竊維我中堂自中興而后,經略南北洋,孜孜然以培育人才為急務。建學堂,招俊秀,聘西師而督課之,費巨款而不惜。遇有一藝之成,一技之巧,則獎勵倍加,如獲異寶。誠以治國經邦,人才為急,心至苦而事至盛也。嘗以無緣沾雨露之濡,叨桃李之植,深用為憾。顧文之生二十有八年矣,自成童就傅以至于今,未嘗離學,雖未能為八股以博科名,工章句以邀時譽,然于圣賢六經之旨,國家治亂之源,生民根本之計,則無時不往復于胸中;于今之所謂西學者概已有所涉獵,而所謂專門之學亦已窮求其一矣。推中堂育才愛士之心,揆國家時勢當務之急,如文者亦當在陶冶而收用之列,故不自知其駑下而敢求知于左右者,蓋有慨乎大局,蒿目時艱,而不敢以巖穴自居也。所謂乘可為之時,以竭愚夫之千慮,用以仰贊高深,非欲徒撰空言以瀆清聽,自附于干謁者流,蓋欲躬行而實踐之,必求澤沛乎萬民也。
竊維今日之急務,固無逾于此四大端,然而條目工夫不能造次,舉措施布各有緩急。雖首在陶冶人才,而舉國并興學校非十年無以致其功,時勢之危急恐不能少須。何也?蓋今日之中國已大有人滿之患矣,其勢已岌岌不可終日。上則仕途壅塞,下則游手而嬉,嗷嗷之眾,何以安此?明之闖賊,近之發匪,皆乘饑饉之余,因人滿之勢,遂至潰裂四出,為毒天下。方今伏莽時聞,災荒頻見,完善之地已形覓食之艱,兇祲之區難免流離之禍,是豐年不免于凍餒,而荒歲必至于死亡。由斯而往,其勢必至日甚一日,不急挽救,豈能無憂?夫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不足食胡以養民?不養民胡以立國?是在先養而后教,此農政之興尤為今日之急務也。且農為我中國自古之大政,故天子有親耕之典以勸萬民,今欲振興農務,亦不過廣我故規,參行新法而已。民習于所知,雖有更革,必無傾駭,成效一見,爭相樂從,雖舉國遍行,為力尚易,為時亦速也。且令天下之人皆知新法之益,如此則踵行他政,必無撓格之虞,其益固不止一端也。
竊以我國家自欲行西法以來,惟農政一事未聞仿效,派往外洋肄業學生亦未聞有入農政學堂者,而所聘西儒亦未見有一農學之師,此亦籌富強之一憾事也。文游學之余,兼涉樹藝,泰西農學之書間嘗觀覽,于考地質、察物理之法略有所知。每與鄉間老農談論耕植,嘗教之選種之理、糞溉之法,多有成效。文鄉居香山之東,負山瀕海,地多砂磧,土質磽劣,不宜于耕;故鄉之人多游賈于四方,通商之后頗稱富饒。近年以美洲逐客,檀島禁工,各口茶商又多虧折,鄉間景況大遜前時,覓食農民尤為不易。文思所以廣其農利,欲去禾而樹桑,迨為考核地質,知其頗不宜于種桑,而甚宜于波畢。近以憤于英人禁煙之議難成,遂勸農人栽鴉片,舊歲于農隙試之,其漿果與印度公土無異,每畝可獲利數十金。現已群相仿效,戶戶欲栽,今冬農隙所種必廣。此無礙于農田而有補于漏巵,亦一時權宜之計也。他日盛行,必能盡奪印煙之利,蓋其氣味較公土為尤佳,迥非川滇各土之可比。去冬所產數斤,凡嗜阿芙蓉之癖者爭相購吸,以此決其能奪印煙之利也必矣。印煙之利既奪,英人可不勉而自禁,英人既禁,我可不栽,此時而申禁吸之令,則百年大患可崇朝而滅矣。勸種罌粟,實禁鴉片之權輿也。由栽煙一事觀之,則知農民之見利必趨,群相仿效,到處皆然,是則農政之興,甚易措手。其法先設農師學堂一所,選好學博物之士課之,三年有成,然后派往各省分設學堂,以課農家聰穎子弟。又每省設立農藝博覽會一所,與學堂相表里,廣集各方之物產,時與老農互相考證。此辦法之綱領也,至其詳細節目,當另著他編,條分縷晰,可以坐言而起行,所謂非欲徒托空言者此也。
文之先人躬耕數代,文于樹藝牧畜諸端,耳濡目染,洞悉奧窔;泰西理法亦頗有心得。至各國土地之所宜,種類之佳劣,非遍歷其境,未易周知。文今年擬有法國之行,從游其國之蠶學名家,考究蠶桑新法,醫治蠶病,并擬順道往游環球各邦,觀其農事。如中堂有意以興農政,則文于回華后可再行游歷內地、新疆、關外等處,察看情形,何處宜耕,何處宜牧,何處宜蠶,詳明利益,盡仿西法,招民開墾,集商舉辦,此于國計民生大有裨益。所謂欲躬行實踐,必求澤之沾沛乎民人者此也,惟深望于我中堂有以玉成其志而已。
伏維我中堂佐治以來,無利不興,無弊不革,艱巨險阻猶所不辭。如籌海軍、鐵路之難尚毅然而成之,況于農桑之大政,為生民命脈之所關,且無行之之難,又有行之之人,豈尚有不為者乎?用敢不辭冒昧,侃侃而談,為生民請命,伏祈采擇施行,天下幸甚。
肅此具稟,恭叩鈞綏。伏維垂鑒。
文謹稟
一八九四年六月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9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