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雪裡蕭紅:親聆作家故居(簡體書)
滿額折

雪裡蕭紅:親聆作家故居(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3 元
定價
:NT$ 198 元
優惠價
87172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親聆作家故居:雪裡蕭紅》是一本從作家的故居、故地為圓心,輻射開來感受作家與作品的隨筆集。作者以親身的經歷與現場的感受,解讀著作家與作品,既有現場感、親切感,又有著探索與思辯的特色。十幾年來,作者在國內,尋訪過冰心、蕭紅、魯迅、豐子愷、沈從文等,在國外尋找過馬克吐溫、斯諾夫人、愛默生、梭羅、奧爾科特、霍桑、川端康成、向井去來等作家的故居與故地,每至一地便有一篇生動的隨筆。不是遊記、也不是現場素描,而是全心身的投入,去描寫其所見所思,視野開闊,感情細膩而深沉。

名人/編輯推薦

《親聆作家故居:雪裡蕭紅》是對世界著名作家蕭紅、林語堂、康科德、愛默生、梭羅、路易沙、霍桑、斯諾夫人、馬克·吐溫、川端康成等故居的簡介,通過這些簡介,讓我們更加了解這些名家的文學作品與文學創作思想。《親聆作家故居:雪裡蕭紅》不是遊記、也不是現場素描,而是全心身的投入,去描寫其所見所思,視野開闊,感情細膩而深沉。

目次

雪裡蕭紅
林語堂的山地故鄉
紅磚墻紅瓦房
山中葉笛
雨中鳳凰
丹柿小院的落葉
靈魂深處永久的家
慰冰湖畔的往事
故地難尋,青山依在
康科德的文學版圖
愛默生的手杖與演講服
瓦爾登湖的波光
愛默生與梭羅——鮮為人知的另一面
路易沙的家
霍桑最後的泊地
尋不見的斯諾夫人
貴族馬克·吐溫
巴基斯坦的詩人
向井去來的落柿舍
走進川端康成文學館
閱"古都"
後記

書摘/試閱

我從漳州經天寶、南靖進入平和,來到林語堂的山地,只需要一個多小時,而在將近一百年前,林語堂從坂仔前往廈門上學,行程則要三天。坂仔屬平和縣的一個鎮,林語堂的坂仔當時只是一個村,現在房子和人口都多了,但地理位置未變。
“林語堂先生誕生室”是近年來根據一張老照片整修的,而老照片上的小屋比現在的房子更有情調,庭院中有井有花木,白色的墻與木板的壁,錯落有致,屋後有棵高大的鳳凰樹,我走進這個誕生室,感覺到實際是個小小的博物館,林語堂贊美坂仔幾段重要的話,以語錄的方式,放大了掛在墻上,紅底白字,很是奪目。
107年前,林語堂就誕生於這個小屋?據說,這位一生追求快樂的幽默大師出生時可是不快樂。上了 40歲的鄉村牧師、父親林至誠,外出布道染上重感冒,大汗淋漓,回家卻沒有及時更衣,轉為嚴重肺炎。
母親焦慮,林語堂卻在此時掙扎著來到這個世界。怎麼辦,連個照顧的人都沒有,連個請接生婆的人也沒有,母親只得自己為自己接生,忍痛產下了這第五個兒子。父親也只得拖著重病之軀,到屋後那條小溪中為母親清洗生產時的“那些臟東西”。這就是林語堂出生時的情景,他絕不比一般人高貴,也沒有什麼幽默,卻是多了幾分艱難。現在,催生林語堂的那張眠床就擺在小屋的中間,眠床後且有一木梯,據說,因為家庭人多,母親平日住在閣樓,等到腹中的嬰兒就要降生之時,才從樓上下來,睡到這張眠床上。我懷疑這張眠床是替代品,不是原物,一百多年前閩南的眠床不會這般簡陋,應該有雕花,雕花的床沿,雕花的床楣,雕花的床欞。而床後的木梯則比較接近真實,因為樓梯不屬家什之物,只求實用,粗糙一些是可能的。
出生時不快樂的林語堂,父親給他起了一個快樂的名字,叫和樂。和樂兄弟6個,姐妹2人,他在兒子中名列第五,也就是說,當他從這間小屋呱呱墜地之時,兄弟姐妹已是6人,一個很有生氣的家庭,也可能是一種充滿吵鬧的家庭。但鄉村牧師林至誠自有一套教子的辦法,兄弟姐妹之間要友好和善,平日臉上要掛滿笑容,尤其不許吵架。孩子們都很聽話,照著父親的教導去做,不時地將笑堆在臉上。和樂一出生,滿臉是血,但當他睜開雙眼,第一眼觀看這個世界時,卻是一片笑臉!指出這一點,對理解和研究林語堂極為重要,要知道,童年陰影往往從這時產生,和樂面對的是燦爛的微笑。據說這種定型式的笑臉,後來成了林家兄弟姐妹的一個“標識”,當他們離開這間小屋時,也將這個“標識”帶到了廈門,帶到了上海。在外面的世界裡,他們發現這個臉上總是掛著笑容的習慣並不怎麼好,“長大以後,我得盡量擺脫這個習慣,以免顯得傻氣”。在上海讀書時,林語堂嚴肅地勸告他的弟弟:不要見人就笑以示友好,不要引起他人討好的誤會。笑也是一種童年“陰影”?林語堂說要盡量擺脫,但實際上他的一生都沒有擺脫開去。我從誕生室存列的各個時期的照片上,都看到他臉上和善的笑容。
童年的林語堂,遵照父親的教導,臉上要掛笑容,他做到了,但七個兄弟姐妹(四哥和平早歿)完全不吵架,這可就難。據《林語堂傳》(林太乙著)記載:“和樂生性頑皮,有一次被大人關在屋外,不許他進去,他便從窗子扔石頭進去,一面叫道:‘你們不讓和樂進去,石頭替和樂進去!,他最喜歡大他五歲的二姐美宮,但兩人有時也吵架。有一次,和樂大發脾氣,便躺在泥洼,像豬一樣打滾,然後爬起來對二姐說,‘好啦,現在你有臟衣服洗啦!’有時他太頑皮,林至誠找棍子要打他。和樂一聽說要打,就嚇得面無人色。林至誠看了舍不得,只好把棍子放下來。”頑皮的林語堂,真要吵起架來,還真和一般的孩子不一樣,帶有某種獨創性,這些有趣的往事,也都發生在這間屋子。我當時還真想去找一找那個泥洼,可都一百年了,什麼樣的泥洼沒有填平呢! 林語堂在這所房子裡,住到10歲。10歲後,他便乘了小舟到廈門上學,開始是讀小學,繼爾進入教會辦的潯源書院讀中學。那時從水路到廈門,行程三天三夜,所以,林語堂和他的三哥和清往往是一年回家一趟,也就是在暑假才回坂仔,遠遠見到家屋,兄弟倆就棄船上岸狂奔,放聲大喊:“阿奶,我們回來了!”全家人以至全村人都為他們高興,為他們激動。
小小的屋子一下子多出了兩個在外地求學的兒子,真是熱鬧非凡,兄弟姐妹們都放任自由,有時,他們會躲進屋裡,等待母親出現,當母親走到門前時,會突然撲到母親的身上,讓母親又驚又喜;有時,他們也會來點小幽默,比如,在門外假裝成乞丐的聲音,向牧師娘要點水喝,令母親忍俊不禁。
就這樣,林語堂在這所房子裡,度過他充滿笑容的童年,這個事實竟然發生在1895至1905年的封建中國,發生在南中國一個貧困的山鄉,簡直就是一個奇跡!也許因了這個奇跡,也就造成另外一個奇跡,林語堂,一個山地牧師的兒子,竟然成為紅遍東西兩半地球的文化巨人。
林語堂到廈門上學兩年之後,父親任職的新教堂建成,舊教堂擴建為牧師的住宅,這時,牧師林至誠的住房就寬暢多了,有了個大客廳,客廳裡掛有兩張畫,一張是母親從《星期六晚報》上剪下的西洋少女,很俊很甜的臉,手裡拿著一頂無邊的帽子,另一幅畫是光緒皇帝,大概是因為父親擁護“百日維新”的緣故。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7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