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虎之戰跡:二戰德國“虎”式坦克部隊征戰全記錄1942-1945第一卷(第一冊)(簡體書)
滿額折

虎之戰跡:二戰德國“虎”式坦克部隊征戰全記錄1942-1945第一卷(第一冊)(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9.8 元
定價
:NT$ 419 元
優惠價
87365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這是一套前所未見的“虎”式坦克部隊綜合戰史。由二戰史專家叢丕擔綱監製,並統籌全稿,將二戰德國“虎”式坦克部隊全戰歷盡數收錄。第一卷第二卷共四冊逾兩千張珍貴歷史照片,近三百張為近年新發掘確認!

作者簡介

鄭鑫,1986年生於河北唐山,吉林大學英語專業碩士,2013年起專注歐美軍事史研究,擔綱翻譯了多部二戰題材著作。
叢丕,1977年生於遼寧丹東,遼寧大學歷史系世界歷史專業碩士,二戰史專家。其博學多才,深厚的歷史學背景造就了其文章及著作均文筆細膩且考證嚴謹。其親自製作或監製的作品也已經深得國內軍事歷史愛好者的肯定與喜愛。

名人/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
二戰最強坦克部隊的決定版圖文巨著,一擊必殺之武器、精銳中的精銳部隊,一套前所未見的“虎”式坦克部隊綜合戰史。二戰史專家叢丕擔綱監製,並統籌全稿。

前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陸地戰場上,沒有任何一種坦克裝甲車輛的影響力能夠與德國“虎”式(Tiger)及“虎王”(Knigstiger,又稱為“虎”II )重型坦克相媲美,憑藉卓越堅厚的裝甲防護和88毫米坦克炮帶來的精准殺傷力,它們獲得了絕對的戰鬥優勢,特別是在敵眾我寡的情形下,顯示出百獸之王傲然無懼、呼嘯山林的威風霸氣,在富於經驗、鬥志高昂的車組駕馭下,屢屢創造以一擋百、以少勝多的戰場傳奇,寫就了二戰歷史上最為令人神往的英雄史詩。任何人都無法否認“虎”式及“虎王”坦克在二戰中後期德軍裝甲作戰中的核心地位,它們在進攻中扮演鋒銳難當的矛尖箭頭,在防禦中擔當巋然屹立的磐石砥柱,無論在己方陣營還是在敵方陣營都獲得了神話般的聲譽,有“虎”式在就能軍心穩定,就能令敵畏怯三分。時至今日,“虎”式坦克已經成為德國精英裝甲部隊最有力的象徵物,二戰戰場上最具威懾力的陸戰兵器,也是世界各國軍迷心目中人氣聲望最高的德國經典武器!
德國研製重型坦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37年,當時德國陸軍要求設計一款重量約35噸、裝備短身管75毫米坦克炮的“突破坦克”,在進攻中擔任先鋒角色,亨舍爾、波爾舍、戴姆勒-本茨等多家著名公司參與。在1940年的西線戰役中遭遇裝甲堅厚的英法重型坦克後,德軍改弦易轍,要求研發一種裝甲厚度達100毫米、裝備大威力坦克炮的重型坦克,由亨舍爾、波爾舍兩公司於1941年初展開競標。同年德軍發動“巴巴羅薩”行動,在戰場上受到了蘇軍T-34中型和KV重型坦克的巨大衝擊,這兩款新型坦克壓倒了德軍所有現役坦克和大部分反坦克武器,唯一能夠克制的僅有平射的88毫米高射炮而已,這一局面加劇了德軍新型重型坦克研發的迫切性,兩家公司的原型車於1942年初完成,經過比較後亨舍爾公司的方案勝出,于同年8月以“六號坦克”(Panzerkampfwagen VI)的名義投產,大名鼎鼎的“虎”式坦克由此誕生。
“虎”式坦克的設計是對以往德國裝甲車輛設計哲學的一次顛覆,不再追求機動、火力、防護三大性能的平衡,而是以犧牲機動性為代價獲得更優良的防禦能力和更強大的攻擊力。“虎”式坦克全重達57噸,正面裝甲厚度達100~120毫米,在正常交戰距離上可以免疫大多數盟軍和蘇軍坦克及反坦克武器的攻擊,主炮選用一門克虜伯公司研製的56倍徑88毫米坦克炮,脫胎於著名的Flak 18/36型88毫米高射炮,是二戰中性能最佳的坦克炮之一,其穿甲彈可在2000米距離上擊穿110毫米的裝甲,而且配合精良的瞄準具,在實戰中精度極佳,可在1000米外精確點殺目標。儘管“虎”式坦克存在機械可靠性差、維護困難、成本高昂等缺陷,但憑藉厚甲利炮就足以稱雄戰場,值得一提的是“虎”式坦克的裝甲板大多採用垂直佈置,遜色於T-34採用的傾斜裝甲設計,但賦予了坦克硬朗剛強的外觀形象,製造了心理上的巨大震懾力。在“虎”式坦克基礎上,德國人又設計了改良型的“虎王”坦克,於1944年列裝,其最大的改進在於大幅運用傾斜裝甲設計,具有更好的避彈外形,裝甲厚度達185毫米,將防護能力提升到更高的水準,同時安裝一門威力更強的71倍徑88毫米坦克炮,不過70噸的重量也使在“虎”式坦克上就已存在的缺陷更加突出,影響和制約了戰鬥力的發揮。
“虎”式及“虎王”重型坦克是二戰中後期德軍武庫中最強的坦克裝甲車輛,加上生產困難、數量不足,自然成為德軍不肯輕易動用的殺手鐧,在作戰使用上不配屬給基層裝甲部隊,而是集中裝備特別組建的重裝甲營(Schwere Panzer-Abteilung),作為獨立的精英作戰分隊部署到戰場的關鍵要點。額定編制45輛重型坦克的重裝甲營可謂是精銳中的精銳、王牌中的王牌,其指揮級別相當高,通常置於集團軍、集團軍群麾下,甚至由最高統帥部直接掌握,根據實際戰況配屬軍師級單位,擔負攻城拔寨、補缺堵漏的緊要任務,除了陸軍“大德意志”師和党衛軍第1、2、3裝甲師等精銳部隊外,極少有師級單位直轄營級規模“虎”式坦克單位的例子。到1945年戰爭末期,在德國陸軍序列內共組建了10個獨立重裝甲營、1個師屬重裝甲營(“大德意志”師)和1個遙控爆破重裝甲營,在党衛軍序列內組建了3個獨立重裝甲營,絕大多數“虎”式和“虎王”坦克都配屬於上述15個重裝甲營,在東西兩線拼殺搏命,從俄羅斯的荒漠雪原到諾曼第的樹籬林地,從突尼斯的戈壁丘陵到亞平寧的崇山峻嶺,處處留下虎蹤。
“虎”式坦克的首次參戰是在1942年9月的列寧格勒前線,奠定威名則是在1943年7月的庫爾斯克戰役中,當時党衛軍“警衛旗隊”師的弗蘭茨?施陶德格上士(Franz Staudegger)指揮一輛“虎”式面對超過50輛T-34,擊毀了22輛,迫使蘇軍撤退,並因此獲頒騎士十字勳章,而關於“虎”式坦克最著名的戰例莫過於1944年6/7月間分別發生在東西兩線的維萊博卡日之戰和馬里納瓦村之戰。在6月13日諾曼第戰役初期,党衛軍第101重裝甲營由米夏埃爾?魏特曼中尉(Michael Wittmann)指揮的車組在維萊博卡日伏擊英軍裝甲部隊,單車擊毀超過20輛坦克和大量其他車輛,有力挫敗了英軍的進攻銳氣,魏特曼也因此一戰成名。與此同時,在東線戰場上,陸軍第502重裝甲營奧托?卡裡烏斯少尉(Otto Carius)的“虎”式於7月22日在馬里納瓦村向一支蘇軍坦克部隊發起迅捷的突襲,在僚車配合下在15分鐘內擊毀17輛蘇軍坦克,其中包括10輛“史達林”重型坦克!這兩次戰鬥是“虎”式神話中最令人津津樂道的部分了。實際上,在“虎”式坦克三年有餘的征戰中,類似的戰例還有很多,各重裝甲營中湧現了一大批“虎”式坦克王牌,至少有14位“虎”式坦克車長取得了擊殺超過100輛敵軍坦克的驕人戰績,其中戰果最多的王牌是陸軍第503重裝甲營的庫爾特?科尼斯佩爾上士(Kurt Knispel),他在擔任炮手和車長期間,確認擊毀168輛敵軍坦克。
從1942年至1944年,“虎”式坦克生產了1353輛,而在1944年至1945年間又有496輛“虎王”坦克裝備德軍裝甲部隊,總產量1849輛,而德軍在一個時期內保有的“虎”式坦克數量從未超過700輛!即使在1944年7月的巔峰期,全軍總共也只有671輛“虎”式而已!與之形成懸殊對比的是,德軍裝甲部隊的主力型號四號坦克製造了約8500輛,“黑豹”坦克製造了約6000輛,而美軍的M4“謝爾曼”坦克生產了近50000輛,蘇軍的T-34系列更是超過了80000輛!這意味著“虎”式坦克在前線常常要面對數十倍乃至上百倍的敵軍。然而,與其稀少的數量相比,“虎”式坦克單位的作戰效能卻異乎尋常的高,戰後對德軍18個連營級“虎”式坦克部隊戰果及損失的不完全統計顯示,上述部隊在戰爭期間以總共損失1715輛“虎”式或“虎王”坦克的代價,取得了擊毀了不少於9850輛敵軍坦克的戰績,交換比為1∶5.74,考慮到德軍戰損坦克中有很大比例並非毀於敵軍火力,而是由於機械故障、燃料缺乏等原因被德軍自行毀壞或遺棄,則實際戰鬥交換比將更高。在各裝甲營中戰績最高的是陸軍第503重裝甲營,擊毀了超過1700輛坦克,而效率最高的陸軍第502重裝甲營,以損失107輛坦克的代價摧毀了大約1400個敵方裝甲目標,交換比為1∶13。通過上述記錄和數位,我們不難發現“虎”式坦克無窮魅力的根源所在,籠罩在這件戰爭傑作頭上的耀眼光環絕非浪得虛名。儘管“虎”式坦克沒能、也不可能挽回第三帝國的敗局,但它卻留下了裝甲戰史上最令人盪氣迴腸的血火篇章。
戰爭結束後,充滿傳奇色彩的“虎”式坦克自然成為歷史學家和軍事愛好者們最為熱衷和著迷的研究物件,關於其技術發展和作戰歷程的文章、書籍可謂汗牛充棟、卷帙浩繁,其中最為出名的自然是奧托?卡裡烏斯親自撰寫的回憶錄《泥濘中的老虎》(Tiger im Schlam),戰後數十年間屢次再版,暢銷不衰。不過,讓人頗感困惑的是,在眾多著作中從未出現過一本全面記述“虎”式坦克部隊戰史的作品,實際上從客觀條件而言,撰寫這樣一部專著的確是一件極其困難的工作,因為“虎”式坦克部隊多以營連級小規模單位配合一線部隊作戰,其戰鬥行動較為零散,而且夾雜在其他部隊的作戰記錄中,細節難以考據,加上作戰範圍廣闊,線索龐雜,年代久遠,資料散失等原因,要想詳細地梳理出“虎”式坦克部隊的戰史難於登天,誠然,對於少數著名戰例,如維萊博卡日之戰,戰後的研究者們已經可以做到細緻入微,但就整體而言,至多也僅能勾勒出一個大致輪廓。不過,本書試圖通過另一種方式達到或接近於全面展示“虎”式坦克戰鬥歷程的目標,即以德軍組建的連營級重型坦克部位為單位,將各部隊保留下來的戰鬥日誌和大量戰場歷史照片相結合,直觀形象地記錄“虎”式坦克在戰爭中的行動。本書採用的文字和圖片均來自於第一手資料,原汁原味,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書數以千計的珍貴歷史照片中很大一部分並非由新聞部門出於宣傳需要而拍攝的,而是一線官兵的個人作品,雖然它們不及宣傳照片那樣清晰,卻是最貼近歷史事實的影像記錄,是最能夠展現“虎”式坦克及其車組成員戰鬥風貌的真實寫照,這也是本書的真正價值之所在。

目次

前言
序章
德軍重裝甲營的沿革和編制
德國陸軍獨立重裝甲營概況
陸軍獨立重裝甲營及遙控爆破裝甲部隊塗裝範例
陸軍第501/424重裝甲營
陸軍第502/511重裝甲營
陸軍第503/“統帥堂”重裝甲營

書摘/試閱

1943年7月10日:第502營被重新部署到博洛古波卡(Bologubowka),全營有36輛“虎”式、1輛三號N型和3輛三號L型可以作戰。
1943年7月20日:弗裡德里希•施密特上尉(Friedrich Schmidt)接任第502營營長,當日可用兵力為36輛“虎”式、1輛三號N型和3輛三號L型。
1943年7月21日:在蘇軍發起進攻前,第502營已經進入戒備狀態,該營第3連轉移波瑟羅克6號據點(Posselok 6)以西的鐵路三角路口集結。
1943年7月22日:第三次拉多加湖戰役開始,蘇軍以猛烈的炮擊和空襲揭開進攻的序幕。
1943年7月22-23日:第502營第3連沿公路以履帶行軍的方式進入第11步兵師和第23步兵師之間的阻擊陣地,其間2輛“虎”式遭敵方火力襲擊受損。在兩個小時的激烈戰鬥中,第502營有8人陣亡、22人受傷,1輛“虎”式全損,連長陣亡,由伯里斯中尉(Boris)任代理連長。第502營保有“虎”式坦克數量降至44輛。同日,第2連被運至茲尼戈裡(Znigri),配屬到第11、23步兵師的防區內。
1943年7月24-25日:第502營第2連的部分兵力在莫伊卡溪以北展開,由茨韋蒂上士(Zwetti)指揮的“虎”式坦克在支援第121步兵師第407擲彈兵團第3營的戰鬥中表現出色,摧毀了6座蘇軍碉堡和13輛T-34,還阻止了蘇軍繳獲2輛受損“虎”式坦克的行動。在隨後幾天裡,第502營的“虎”式坦克被分散部署到德軍防線各處,甚至以單車作戰!由於缺乏步兵的有效掩護和不利的地形條件,“虎”式坦克常常陷入險境,頻繁的機械故障也極大地困擾著“虎”式坦克車組。
1943年7月31日:第502營可用兵力為18輛“虎”式、1輛三號N型和3輛三號L型。
1943年8月2日:第502營第2連的一輛“虎”式陷入戰線之間無人地帶的泥沼中,被迫自行炸毀,全營保有坦克數量降至43輛。
1943年8月4日:第502營的“虎”式坦克奉命支援第58步兵師第220擲彈兵團第2營的反擊行動,德軍部隊從姆加附近的鐵路三角地帶沿一條公路發動進攻。
1943年8月5日:由瓦赫特參謀軍士(Wachter)指揮的“虎”式坦克在支援第58師部隊作戰時遭遇蘇軍反坦克部隊而被摧毀,第502營保有“虎”式坦克數量降至42輛。
1943年8月10日:第502營可以作戰的“虎”式坦克數量為13輛。
1943年8月12日:營長施密特上尉拒絕執行上級的錯誤命令,次日被撤職,任職僅三周,由朗格上尉(Lange)接任營長。
1943年8月20日:第502營可用“虎”式坦克數量為6輛。
1943年8月31日:第502營可用“虎”式坦克數量為11輛。
1943年9月:第三次拉多加湖戰役結束,蘇軍未能實現戰役目標,第502營在戰鬥中摧毀了100余輛蘇軍坦克。
1943年9月5日:第502營第1連轉移至托斯諾,第2連部署在切恩諾沃(Tschernowo),其他各部在加特契納近郊集結待命,該營所有坦克都需要緊急修理和維護。
1943年9月10日:第502營可用兵力為13輛“虎”式坦克。
1943年9月20日:第502營可用兵力為21輛“虎”式坦克,1輛“虎”式被送往後方工廠大修,全營保有“虎”式坦克數量降至41輛。
1943年9月30日:第502營有26輛“虎”式坦克可以作戰。
1943年10月6日:蘇軍在北方集團軍群和中央集團軍群的結合部發動了新的攻勢,內維爾(Newel)失守,第502營奉命調往普斯托什卡(Pustoschka),支援德軍部隊奪回內維爾。
1943年10月8日:第502營途徑托斯諾開赴前線。
1943年10月12日:第502營被配屬給第122步兵師。
1943年10月14日:在德軍攻擊準備階段,第502營的“虎”式坦克必須涉水橫渡舍斯肯卡河(Scherschenka River)才能抵達集結地域,但營長朗格上尉報告稱這條河流難以泅渡,隨即遭到解職,由第3連連長厄梅上尉代理指揮,實際上舍斯肯卡河對於“虎”式坦克來說並非嚴重的阻礙,車身低矮的突擊炮也能涉水渡河。
1943年10月15日:第502營的“虎”式坦克從戰線右翼支援第410擲彈兵團奪取了180.3高地,擊毀了1輛T-34和1輛噴火坦克,之後該營轉向左翼,配屬第290步兵師作戰。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65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