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陳實詩文卷
滿額折

陳實詩文卷

商品資訊

定價
:NT$ 710 元
優惠價
79561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62元
庫存:3
可得紅利積點:1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是一本跨越大半個世紀的創作集。作者陳實從青年時代開始,擁抱理想主義,嚮往自由、民主、博愛、世界大同的境界。

在漫漫人生中,她經歷貧窮、戰爭、離亂、疾病;在繁華的物質世界裏,遠離物質,沉浸在文學、音樂、寫作和翻譯的精神樂園裏。她以多病柔弱之軀,撰就出一本本精美的作品,無論著作或譯作,文字清麗秀逸,格調高雅,意境深邃,透露出一種高貴的氣息,閃射出人性與人道的光輝。

晚年雙目近乎失明,一隻眼睛完全失去視力,另一隻所餘無幾,猶如失聰的貝多芬,她以堅韌的毅力,忍受着無比的苦痛,首先使用放大鏡,然後依靠電子閱讀放大器,繼續讀,繼續寫,繼續譯,直到92歲高齡最後一息。她留下的作品全是大寫的「愛」,她頌揚與推崇的全是大寫的「人」。

作者簡介

陳實(1921.5.19-2013.7.1),香港女作家、翻譯家。廣東省海豐縣人,在廣州出生並接受教育。二次大戰時先後在桂林及昆明英軍服務團任翻譯員。1945年復員到香港定居,開始寫作。1947年參與創辦人間書屋,此後一直在港從事新聞及翻譯工作。已出版著作有散文詩集《當時光老去》,譯作《造物者悲多汶》(羅曼.羅蘭著)、《貝多芬:偉大的創造年代 從「英雄」到「熱情」》(羅曼.羅蘭著,與陳原合譯)、《搏鬥》(羅曼.羅蘭著,與黃秋耘合譯)、《聶魯達詩選》、《隱形的城市》(卡爾維諾著)、《不安之書》(F.佩索阿著)、《拉丁美洲散文詩選》、《洛爾迦的詩》(洛爾迦著,與戴望舒合譯)、《小銀和我─安達盧西亞的哀歌》(胡安.拉蒙希.美內斯著)等。

序一:為陳實先生作(節錄)

林賢治1

詩人、翻譯家陳實先生已於7月1日中午在香港去世。

次日,黄元女士來電話告知了這個消息,接着轉達陳實先生生前的一份囑託,希望我能為她即將出版的詩文集做一篇序文。

我深知這份託付的份量。二十年來,由我聯繫、編輯和出版的陳實先生的譯著有四種,遣憾的是,始終緣慳一面,其間有過不多的幾次電話和通信,都是因為書稿的緣故。至於陳實先生的生平經歷,幾乎一無所知。

幸好留下這麼多文字。對於真正的寫作者來説,文字會展現她的一切,即便隱沒了行跡,而精神仍將長久地存留原處,接引來者識辨跟尋。心想,對陳實先生來説,其實這也就夠了。

越一日,黄元女士親自帶來陳實先生的文稿,還夾了幾封私人通信,特意為我介紹她所認識的陳實先生,從生活到寫作,巨細靡遣。她是陳實先生的摯友、版畫家黄新波的女兒。聽她的描述,感受那份熱情、親近、敬重,心裏不禁起了一種莫名的感動。

----------------------------------------

1.林賢治(1948- ),廣東陽江人,作家,出版社編審。作品廣及詩歌、散文、魯迅生平硏究、文學及思想

批評。

 

文稿不包括譯文,書信一類文字也不在内,只是創作,但都屬於詩和散文;《流沙》在編目上稱小説,其實也是散文。看來她特別喜愛這兩類文體,大約這與她一生渴望自由呼吸有關。幾年前為她出版過的集子《當時光老去》自然收在裏面,那是她創作的一個小小切面,關於繪畫和音樂的。而此刻,打開在我眼前的,乃是她穿越兩個世紀的整個的精神人生。從前看她的文字,多是澄澈的溪水、月光和花朵,這時卻看見了火和灰燼,還有身後的深淵。

從顯白的意象到幽隱的思路,無論多麼繁複和對立,都在交織着同一個主題,就是愛:愛自然、愛藝術、愛人類。陳實先生年幼失怙,隨同母親艱難度日,太早進入社會,輾轉謀職。我以為,這段經歷對她一生的影響是深刻的。因為愛的匱缺,所以她渴求;又因為有了愛的接受,所以她能給予。她愛善與美的一切,且能昇華至一個聖潔的境界,有一種宗教徒式的關懷。但是,在文字中,她又不像泛神論者惠特曼那樣浩浩天風般抒寫抽象的人類之愛,她的愛總是具體的,具體的事物和具體的人。「我必須歌頌那黑暗中的堅忍、孤獨寂寞的等待」,她這樣歌唱早夭的蟬,風雨中折斷的米蘭,掙扎向上的鴿子,垂死的天鵝……在《人,貓,鼠之間》等篇什裏,她寫了被歧視、被迫害、被遺棄的小動物,表達了一種欲愛而不能的傷感,期冀生命互助和心靈相通。她寫了底層的人物,寫童工,寫失去丈夫的女人,失去兒子的莊稼漢……她把所有這些人認作「面貌不同的孿生兄弟,沒有年紀的差別、性的差别」,擔負着共同命運的一群。

陳實先生把心底的愛獻給無名的弱小者、傷殘者,無家可歸的人。對於她,愛不僅是一種情感,而且是一種信仰,她藉此默默地守護着生命的尊嚴,人的尊嚴。

對朋友的摯愛,在陳實先生的作品中佔有很大的份額,同時也是最動人的篇章。她自稱朋友很少,二、三人而已,而且極少交集,惟憑書信往來,甚至連書信也沒有。朋友或者早逝,或者遠别,文化圈中的社交又不是她所能適應的,可以想見她在香港這樣一個繁華之地的孤獨與寂寥。她有一首短詩《不在的人》,是闡釋蕭邦的《前奏曲》的,其實是對友情的緬懷:

 

為你把靠椅

放在書架旁邊

 

為你把座燈

放在靠椅旁邊

 

靠椅空着

座燈亮着

 

讓它亮着

 

最後一個疊句用的真好。記憶、想像和意志中的永恒。為了這份友情,陳實先生珍藏它,又時時打磨它、展示它,讓朋友的工作及其品質在人前放出銀器般的光芒。

詩人戴望舒2是最早幫助她發表作品的人,我見過陳實先生的手稿上留有他修改的筆跡。她似乎惋惜戴望舒讓翻譯過多地佔用了創作的時間,曾經説:「如果你沒有花那麼多時間介紹西方文學到中國,如果你把用翻譯近百萬字散文和萬多行詩的時間都用來寫自己的詩,你今天在創作方面的成就會是怎麼樣的景象。」但是,她對於戴望舒所信守的「獨樂樂,不如與眾」的觀念是理解的、服膺的,所以會暗暗追隨。可以看到,她一生的寫作同樣以介紹西方文學為主,譯文的數量,也同樣遠遠地超出於創作之上。這不僅僅關乎寫作,這是一種人生態度,一種襟懷,一般人不容易做到的。

----------------------------------------

2.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詩人、翻譯家。抗戰爆發後於1939年來港,在多間報刊任編輯工作。1941年被日軍逮捕,受嚴刑,監禁兩個多月始獲釋。1949年離港。

目次

陳實傳略……11

序一:為陳實先生作……15

序二:永遠年輕的老人……25

 

散文詩

入冬前後……36

生活點滴……37

茉莉……37

急救病房……38

解夢……39

看日落……40

石頭記……41

人獸之間……42

死亡的故事……43

蟬……43

螃蟹……44

米蘭……45

鴿子……45

阿黃和夢子……46

白鳥……47

嬗遞……49

小寒……49

立春……50

驚蟄……50

清明……51

立夏……52

芒種……53

大暑……54

立秋……55

秋分……56

寒露……57

立冬……58

大雪……59

音樂印象……60

橋……60

向日葵……60

小丑……61

風景……61

沙漠……62

海妖……62

先知鳥……63

候鳥……64

影樹……65

變奏……65

偈……66

請帖……67

季節……67

窗前的黃昏……68

問答……69

秋之祭……70

喪禮進行曲……71

寓言……71

日暮景色……72

在墓園裏……73

追月……75

不在的人……75

寒夜……76

山上的湖……77

讀畫……78

生命的喜悅……78

友愛……78

故夢79

寂寞……79

小天使……80

對比……80

藝術品……81

噩夢……81

成人遊戲……82

向過去告別……82

自由神像……82

農家女……83

《黃新波油畫》隨想……84

夜鶯不唱歌(畫題:鐵絲網)……84

戰爭的故事(畫題:歸僑)……86

現代的亞當夏娃(畫題:都市的人)……87

在天地的正中央處(畫題:亡命路上)……88

塵歸塵,土歸土(畫題:觀音土)……90

播種的人(畫題:種籽)……91

你往何處去(畫題:獄牆外)……92

偉大的期待(畫題:廢墟)……94

傳統(畫題:保衛)……95

紅旗(畫題:黎明之獻)……96

福音使者(畫題:來了!)……97

父與子(畫題:晨)……98

香港風月(畫題:船女)……99

堤上(畫題:閒人)……101

海邊一景(畫題:浪花)……103

一天的實質工資(畫題:晚餐)……104

渡輪上(畫題:三等艙)……105

園丁(畫題:都市的動力)……106

黃昏隨想……108

寓言……108

一個小故事……108

無題……109

隨筆……111

蝴蝶……111

河……111

生活札記……113

玉屋……115

希臘人如是說……116

傳說……117

愛情故事……118

 

詩詞

人與蝙蝠……120

夜之樂章……125

我造反的兄弟……128

十四行……132

繭……133

蚊……134

讀《悲劇裏的演員——貝克特研究》……137

人,貓,鼠之間……138

「銀星一號」……140

八月十三日……142

有寄……144

你可記得——給J‧L‧博爾赫斯……144

搬家之前……145

關於眼淚的問題……145

安魂曲……146

父親……147

仿彭燕郊《對鏡》意……149

倦尋芳(懷人)……151

雜詠五題……152

偷聲木蘭花(夢中見故人偶得)……152

臨江仙(讀史有感)……152

定風波(答贈)……153

眼兒媚(歲暮書懷)……154

鵲橋仙(觀黃永玉《羅馬最初的黃昏》後作此)……154

題贈黃秋耘(兩闋)……156

踏莎行(其一)……156

踏莎行(其二)……156

 

散文

靜止的旅行……158

湖上的島——威尼斯……158

海上的島——香港……石澳……161

陸上的島——伊斯拉‧內格拉……165

散步……168

禱告……174

門外漫談……177

從一本畫看一個人——《新波畫冊》讀後……181

母親教我的歌……189

閒話夕陽文學……192

關於時間的對話……198

讀羅飛的《紅石竹花》隨想……203

窗內窗外……207

迷離境界……211

人間書屋、人間畫會和我……215

版畫家和他的油畫——新波逝世七週年祭……227

在現實與想像之間——新波的油畫……235

一次失去的會面——新波逝世十六週年祭……237

再寫新波……246

寄望舒——戴望舒逝世五十五週年祭……251

戴望舒最後的愛……256

告別蒙田……265

彭燕郊這詩人……268

俠客、詩人、小說家、畫家——我認識的黃永玉……272

 

文學評介

《造物者悲多汶》譯後小記……280

《貝多芬:偉大的創造年代——從〈英雄〉到〈熱情〉》

中譯本後記……282

《搏鬥》(初版)譯後記……286

《搏鬥》(第二版)後記……287

美國第一位桂冠詩人……288

美國第二位桂冠詩人……293

介紹五位美國現代女詩人……297

美國通俗詩人肯明斯……308

拉美詩人簡介……319

塞薩‧瓦葉霍簡介……339

西穆斯‧希尼和他的「泥炭沼詩」……341

胡安‧拉蒙‧希梅內斯簡介……345

附:《小銀和我》譯序……348

巴勃羅‧聶魯達:其人、其詩——《聶魯達詩選》譯後記……350

卡爾維諾《隱形的城市》譯序……368

關於佩索阿的其他……377

《拉丁美洲散文詩選》譯者序……386

《洛爾迦的詩》譯序……394

《帕斯詩選》譯序……403

 

小說

流沙……416

 

書信

1984……456

1985……461

1986……464

1987……477

1988……506

1989……516

1990……520

1991……528

1992……543

1993……546

1994……547

1995……550

1996……553

1997……566

1998……573

1999……578

2001……580

2002……584

2003……591

2004……594

 

編後語……605

附錄:陳實著譯集編目……612

書摘/試閱

散文詩

 

入冬前後

我在夢裏能做許多讓自己驚嘆的事——在空中飛,與禿鷹交談,在山巔跳單人探戈,在水底潛泳,穿插於綠海藻紅珊瑚之間,唱《歡樂頌》,彈《革命練習曲》——都是入冬之前的事。

後來,氣溫降至十四度……十度……夢境變得凌亂,沒有完整的章節,沒有彩色沒有聲音,沒有親切的面孔,卻有陰沉的獸進行血腥獵食或被獵食。

氣溫跌到四度,我開始記不起夢裏發生的事情,忘記為甚麼哭為甚麼笑,日月在何處升沉,雲如何流,星如何閃,茶為何變涼。忘記今生猶如忘記前世。

現在,氣溫在零下……幾度?我開始明白,夢就是現實,開始認清生命的終點和起點,知道裂開的心會癒合,指甲頭髮在人死後會繼續生長,並且隱約記起蝴蝶如何在風裏戀愛而曇花每於午夜綻開——不去計算距離大寒有多遠。

 

生活點滴

 

茉莉

我在窗下讀信。信不長,涵蓋的時間卻長,從戰火把我們分開之前的日子寫到一個世代後重逢的日子以至將來邈不可知的日子。我已經從頭到尾讀了三遍,仍然不知道如何寫回信。

電台播着巴羅克音樂,那頑固低音嫋嫋纏繞着我的思緖,夾雜着你信上提到的人性和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

從讀信的時候開始,我一直望着窗外院子裏的一盆茉莉,音樂停止之後,才注意到它軟垂的枝條和沒有光澤的葉子。是移植的時候了,我吿訴自己,於是檢出園藝工具走出屋子。

小女兒在我身旁蹲下來看我幹活。用鐵鏟挖出整株茉莉的時候,從根下散落的泥土裏面有一條斷成兩截的蚯蚓,仍在蠕動着。

淚水在女兒眼眶裏湧動。不怕不怕,我説,它不痛(但願我能肯定),斷了的身體還會一環一環重新生長出來(但願我能證明),就像媽媽給你剪短的頭髮會再長起來一樣。

我把茉莉移植到泥地上。大地母親會給它新的生命,它的枝條會堅挺起來,葉子會變成油亮翠綠,明年夏天又會開出成叢成叢的白色小花,花香會從窗子飄進來,陪我讀書寫字。我知道。

 

急救病房

燈光昏暗,白色的人影在周圍移動,腳步沒有聲音,像飄。

(防空洞裏瑟縮的人。洞口外面下着雪,鵝毛雪,落到地上就化掉。北風好冷。)

好冷。迷糊中覺得有人脱去我的衣服,換上厚坯布的病人服。有人在我腕上拍打、擦酒精、打針打點滴。棉花團上留着血跡。

(血從口裏湧出,一陣一陣,像潮水一樣。我呆呆地想:要吐到甚麼時候?忽然,胸口裏面「啪」的一聲響,血立即止住——整個左肺為了給我止血,讓自己全塌下了,而呼吸也立即變得困難。……救傷車的哨聲由遠而近……)

有白衣人經過我身邊。我吃力地説:不能呼吸。她安慰我,天快亮了,醫生很快就來。我是陸地上的魚,張大了嘴巴喘息,每一次呼氣都發出吹噴吶的聲音。

(炸彈落地之前與空氣磨擦而生的聲音。為了比較安心,防空洞裏的人互相靠緊。有人喃喃安慰自己:天亮就會解除警報。〉

不知道甚麼時候開始,嗩吶聲消失,我沉入睡眠。天亮後醫生來為我聽診,我靜待他宣佈,死刑?徒刑?他説:轉移普通病房。

新病房光線明亮。我看見兩個含笑的面孔,我的女兒。床頭小几上的玻璃瓶裏有五、六枝橙色的非洲菊,每一朵花是一個太陽。

 

解夢

收拾雜物時,檢出一本舊筆記,其中用了整整五頁去探討和分析肯明斯的兩首小詩:一首關於找尋真理的四行詩(分成三節,一共用了十三個字)和一首關於生與死的八行詩(分兩節,共用了三十五字)。讀着讀着,好像又回到最初迷上這位語言魔術師的那一段日子。

愛德華‧埃斯特林‧肯明斯6,謙虛的詩人,用了一生的時間歌頌愛、生命、有情的人和春天。讀他的詩有點像找尋密碼的智力遊戲。

晚上,他走進我的夢。短頭髮,表情嚴肅,雙手交抱胸前,站在半明半暗的門外。我認得他。對望了一陣,我忍不住説:請問,你對真理、死和生有甚麼想法?

他沒有回答,卻笑了一笑,露出潔白的牙齒。夢到了這裏也就完結。

早上起來,我發現窗子正對的小山坡那裏一棵比附近的樹都稍高一點的木棉,禿枝上不知道甚麼時候開了一朵孤單的大紅花。

----------------------------------------

6.參閲本書《美國通俗詩人肯明斯》。

 

看日落

多年前坐船去台灣,見過海上的日落,那情景很難用文字形容。城市的日落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尤其是近幾年,真是每下愈況;曾經有一個黃昏,偶然抬頭望向窗外,看見一個足球大小的紅色圓球吊在山線上,像沒有點亮的燈籠,正是落日,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空氣污濁的原故,竟然並不發光,使人為那種破落戶的寒酸味道難過。

唐人的詩,寫月亮的很多,寫太陽的卻少見(有一個可能是錯誤的印象,或者從後羿射日的神話和「時日曷喪」的詛咒得來,似乎古人對太陽並無好感)。記憶所及,最耳熟的兩句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是一首五絕的後半,前面兩句是「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最近才知道是李商隱的作品,以蘊藉含蓄見稱的詩人也寫如此「露骨」的作品,這發現破壞了我一向對他的印象。

喜歡元人馬致遠一段曲詞:「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勾畫出的是一個沒有僕從,沒有武器的中國唐吉訶德。

看日落的味道,可以悲涼,可以壯麗,也可以浪漫,全看當時的心境。

 

石頭記

有一年去南京,在鼓樓前的空地上流連了幾個鐘頭,挑選個體戶擺賣的雨花台石。拿在手裏看,不過是斑斑駁駁的石頭,沒有甚麼特別,可是浸在水裏就讓人另眼相看,有些斑點只會在水裏顯現色彩,而整顆石子也變得圓滑並且隱隱發出光澤。這些石頭應該放在注了水的香檳酒杯裏,高腳的,看正面也看背面,一隻杯裝一顆。

那次一共買了兩大包,有些自己留着,有些送人。自己留着的並不特別好看,但幾乎每一顆都有一個故事。

一顆灰灰的,有深綠色的斑點和赭色的線條,是唸中學時籃球場角落裏一棵大格樹,未輪及上場的同學就會在那樹腳周圍坐着嘻嘻哈哈閒聊;一顆褐黃色夾着一長串白色的,是有一次跟四個同學上白雲山見到亂石堆裏一條小溪澗,清涼的,溫柔的,軟和硬的對比,我們在那些亂石上吃了麵包——以後再去,都沒有找到它了;又一顆有一些細小的彩斑和幾條黑紋,是甚麼地方一條鋪石磚頭的小巷裏一株小樹乾瘦的枝條零落地掛着十來片葉子,淺綠、金黃、桔紅、淺紫……從來沒見過一株樹的葉子有那麼多不同的顏色。另外一顆是毫不顯眼的灰、白和黑的雲霧,沒有規則的圖形,是廣州西關外婆老家那些鑲在桌面和小几上的大理石。還有一顆,圓圓的、均匀的黑色,有一些網狀的翠綠細小線條,像柏樹的葉子,是已故一位好朋友的名字。

有一天,這些故事會跟我一起消失,但石子會留下。

 

人獸之間

近距離看駱駝,是在南京一個市集,比在圖片上看的印象不一樣,覺得牠體形沒那麼大,也不那麼軒昂,而且身上的毛似乎相當髒,又糾結得成團成塊。牠的主人若是愛牠,應該給牠梳洗一下,但他只把牠看作賺錢的工具,讓牠馱着人走圈子,按次收費,而牠自己並沒有得到獎賞。

多麼刻苦耐勞的動物,強健而溫馴。據説沙漠上的旅行如果找不到水源,會殺死駱駝去喝牠們為自己保命而存貯在身體裏面的水。牠們不會抵抗。

南京那頭駱駝,有很明亮的大眼睛,並且有長而濃密的睫毛,讓人想到嬰兒或者含羞的少女,無邪、善良、溫柔。

曾經想看一部電影卻錯過了,不知道情節也不知道是甚麼人演的,甚至不知道是中國還是外國製作,想看,只因為片名是《南京的基督》。

 

死亡的故事

 

早上醒來的時候有一種陌生的感覺。周圍的環境沒有改變——睡前讀的書還在枕邊,桌子,椅子,掛曆,座鐘……都還在。

我想起朋友們昨晚喝酒,爭論中國書法是時間的藝術還是空間的藝術。有人問我為甚麼沉默無言,我想説問題沒有爭論的必要。可是滿耳的蟬聲使我心不在焉地説了一句無意識的「寒蟬」;這樣一分神,蟬聲忽然消失了。

那蟬已經叫了七、八天,最初隱隱可聞,然後漸漸響亮熱烈。昨日黃昏,爭論開始之後,正當我們不在意,牠跟那位循聲尋來相會的情人大約在合力繁殖後代,然後相繼在夕陽的餘暉中結束生命。悲劇和喜劇,往往都在我們不在意的時候發生。

之後,有一天,我如常地穿過鄰近的公園回家,在一棵尤加利樹下撿到一段斷枝,仍然柔軟,可是一端的葉子已經枯黃。公園的管理員告訴我,前一陣有蟬在那樹上叫,嫩枝是因為雌蟬在上面造成裂縫產卵,受了損傷而斷掉。

我想像隨樹枝下墜的蟬蛹已經鑽進泥裏,也許等十七年,也許等二十年,就會破土而出,開始另一次生命的循環。

我必須歌頌那黑暗中的堅忍、孤獨寂寞的等待。

 

螃蟹

無情的冷風刺進骨頭

在堅硬的冰雪裏僵着發枓……

 

維瓦爾迪7的《冬季》協奏曲,開頭是用這兩行詩作説明的。詩並不高明,不知是誰人所寫,也許就是作曲家自己。有一段小提琴獨奏,背景的映射是威尼斯海產市場,魚販子們搬動大盤大盤的魚類,冰冷的,沒有感覺沒有表情。被自己逃生時噴放的甚麼染成全身漆黑的墨魚,像邋遢的抹地布一樣扔在攤子旁邊;一隻螃蟹在死去的同伴之間,忽然揚起一隻手,慢慢的,幾乎是溫柔地,彷彿在向這世界吿別……是甚麼偶然的機緣,是甚麼名字甚麼國籍的陌生人的攝影機捕捉到這一瞬的動作,讓我看到多年前千萬里外一隻螃蟹臨終的掙扎?

每次聽《四季》都禁不住想起這鏡頭,也禁不住想起德‧波娃8的一句話:「一切死亡都是兇暴的。」死亡,從有到無的突變,不論自願或非自願,不論是人或其他生物,都一樣。

----------------------------------------

7.維瓦爾迪(Antonio Lucio Vivaldi, 1678-1741),意大利巴羅克音樂作曲家。

8.德‧波娃(Simone de Beauvoir, 1908-1986),法國作家、政治活動家。

 

米蘭

最初不過是一株瘦怯的盆栽,移植之後,一年一年過去,竟長成幾乎三米高的樹,長時間開着一簇一簇淡黃色的小花,葉子濃密青翠,夏天常有小麻雀在枝頭棲息,那是愛和信賴的表現。

那一年夏秋之間,颱風特別猛烈,狂風夾着暴雨吼叫了整整一夜,而米蘭在黑暗中無助地搖晃。第二天,我發現它橫在東歪西倒的盆栽之間,齊根折斷。

我依舊把它靠放在原來生長的角落裏,它也努力顯出精神奕奕的樣子,好像甚麼也沒有發生。

現在那牆角是空着的,然而我只要閉上眼睛,仍然可以看見它的軟枝在風裏搖曳,而濃密的葉子發出下雨一樣的沙沙聲。

 

鴿子

有一個時期,我的住處位於兩家醫院之間,接近大路,車輛頻繁來往的聲音,加上不時有救護車淒厲的叫聲,使人心緖非常不寧,然而其中也夾着附近人家所養的鴿子的咕咕聲,比對之下,尤其在清晨和黃昏,格外顯得和平安詳。

鴿子給我的印象,是溫柔、高貴而充滿自信,再也料不到那線條柔美的身體卻藏着一顆剛烈的心。我的母親説,她曾養過兩隻鴿子,感情非常融洽,後來其中一隻死了,另一隻便開始不飲不食,兩三天之後也死了。母親說牠是「上吊」死的。飛鳥上吊是難以想像的事,然而母親受過教育,能寫一手好字,能賦詩填詞,對這個悲劇得到這樣的結論,應該不會毫無根據,可惜我那時年紀太小,不曾追問細節。

兩隻鴿子是雌是雄,大概母親也不清楚吧。無論如何,這殉情的故事(殉友也是一種殉情吧?)給我留下忘不掉的記憶。母親是不苟言笑的人,我沒有理由懷疑故事真實性。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無庫存之港版書籍,將需向海外調貨,平均作業時間約3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縮短等待時間,建議您將港書與一般繁體書籍分開下單,以獲得最快的取貨速度。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561
庫存: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