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金融可以顛覆歷史2(簡體書)
滿額折

金融可以顛覆歷史2(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6 元
定價
:NT$ 216 元
優惠價
87188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作者在籌建中國金融博物館的過程中,系統地研究和梳理了金融史,根據三十多年金融經驗,創作了《金融可以顛覆歷史》一書。深受讀者歡迎,並獲得了2014年第五屆中國圖書好書獎。
作者再接再厲創作了該系列書的第二冊。追溯地理大發現的金融驅動,美國獨立戰爭的債券能力,次貸危機的“縫紉機效應”等。你還可以看到:摩根、洛克菲勒、米爾肯和克拉克的金融傳奇……
金融是我們的朋友,不是我們的敵人。2015年的中國股災更讓我們瞭解金融的真正魔力。

作者簡介

王巍
中國金融博物館理事長、中國並購公會會長、萬盟並購集團董事長。
自1982年以來曾在眾多境內外金融機構擔任要職;直接策劃、組織了幾十家大型企業的改制、重組、上市與並購業務,長期擔任中歐和長江等商學院客座教授、曾獲得2012年美國並購論壇終身並購成就獎。2015年擔任亞洲並購協會(AMAA)主席和全球金融博物館協會(IFFM)聯合主席。
2010年以來在天津、蘇州、北京和上海等地分別創建了五家不同主題的金融博物館,與任志強劉曉光等共同發起了中國金融博物館書院,成為國內最具社會影響力的讀書平臺。

名人/編輯推薦

1. 長江商學院MBA總裁班金融課堂受歡迎課程。
周其仁、任志強作序,馬勇、雷頤等誠意推薦。
2. 大國崛起的金融邏輯。
一本書梳理大國崛起背後的財富力量與金融邏輯
3. 透過大國崛起的歷史和金融家的故事,可以獲得正確的金融觀念。
 

居然有了下冊
王 巍
《金融可以顛覆歷史》成為 2013 年度的商業暢銷書之一,還獲得了2014 年第五屆中國圖書好書獎,這是意外的驚喜。這本書本來是在籌備 和經營中國金融博物館過程中個人對於金融史的學習感悟,應牛文文社 長一再邀請,在他的《創業家》雜誌上連載而得到各界關注。我在攀登 珠穆朗瑪峰期間,被金融博物館同仁為推廣博物館而編輯成書,得到周 其仁教授的長文推薦,加上擁有眾多粉絲的任志強先生的推廣,躍上龍門, 拔幟登場,博同好者議論。周其仁教授和任志強主席在《金融可以顛覆 歷史》的序言中對“金融的本質”做了高屋建瓴的概括和提煉,對於理 解本系列圖書十分重要,因此放在書中,供讀者參閱。
此書出版後,多蒙各界點評,眾說紛紜。有上海《新聞晨報》大幅褒 獎,也有北京《新京報》整版批駁,炒作背後,也各見真知灼見的指教。 批評多在:其一,學術功力單薄,考據淺嘗輒止;其二,更屬六經注我, 議古論今,有失公正;其三,標新立異之論,理性思考不及。這正是諸 君明察之語,見則大喜過望,如逢知己。
博物館與提升學問和考據的研究院不同,更重在面向公眾啟蒙,入門 指導,旨在激發公眾關注金融和歷史。六經注我和標新立異正是創新的 起點。
2013 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啟動了利率管制的市場化進程,也就是 在20世紀80年代洗禮全球的金融自由化浪潮。互聯網革命和伴隨互聯 網生態誕生並成長起來的 80 後和 90 後新一代人終於登堂入室,成為社 會的主流創新者和消費者群體。不僅金融觀念,幾乎所有社會觀念和行 為都在顛覆和被顛覆中。筆者這本小書能夠進入年輕人的視野,真是機緣巧合。
一本書能提供給讀者的是作者的感悟和認知,但更重要的是更多問題 和對讀者的知識體系的新挑戰。到 2015 年 5 月,中國金融博物館書院已 經在各地舉辦了超過 200 場公益讀書論壇,有 3 萬多人參加。問題和挑 戰便是我們的創辦宗旨,啟蒙就是一個修復自我並帶動大眾一起思考的 過程。我的這本小書得以提供一個重要話題和空間,令人欣慰。
2015 年,我參與創建的中國金融博物館在北京又創立了第四家主題 博物館:互聯網金融博物館。同時,中國金融博物館書院成立了理事會, 任志強、劉曉光、趙長甲、俞敏洪、潘石屹等眾多企業家共同推動全民 閱讀事業,在上海開辦了首家外地分院,可喜可待。
非常感謝房亭河與黃犀兩位從事出版的朋友堅持不懈地信任、催促和 指點,這才有第二冊的問世。特別感謝秋離女士的協助,我個人的許多 觀點是在與她交流和討論中完善的,她的參與使得這本書更為豐滿。


2015 年 5 月 10 日

目次

序 言 居然有了下冊 王巍
推薦序 為什麼金融觀念很重要 周其仁
推薦序 對沉睡的社會進行一場啟蒙的“革命” 任志強

第一章 地理大發現背後的黃金夢 /001
從 15 世紀到 17 世紀,在大西洋、印度洋遠至太平洋的海面上,“地 理大發現”的風暴正席捲而來。往往能帶來幾倍乃至幾十倍利潤的遠洋 冒險,令歐洲各國的熱情空前高漲,他們的船隻成群結隊地出現在世界 各處的海洋上,尋找著新的貿易路線和交易夥伴——以追求土地、奴隸、 黃金為目的的航海熱激蕩了整整三百多年。

第二章 吹響工業革命號的東印度公司 /011
在我們的主流意識形態下,英國東印度公司是帝國主義的馬前卒, 剝削壓迫亞洲人民的商業機器,尤其是罪惡的鴉片戰爭的幫兇。這固然 具有一定的正確性,但簡單否定會有片面性。東印度公司是人類歷史上 第一個具有真正意義的跨國公司,它在造就全球經濟一體化、貿易市場 全球化和股份公司制度上都是奠基者。從更宏觀的歷史維度上,我們需 要瞭解東印度公司的真相。

第三章 中央銀行的起源與爭議 /021
中世紀的歐洲,在地中海沿岸的威尼斯、熱那亞等港口城市,常常 可以看見坐在長板凳上的人在翹首等待,等待遠航歸來的商人從各國帶 回金屬貨幣。這些貨幣的品質、成色、大小堪稱五花八門。“坐長板凳 的人”負責貨幣兌換,手中一部分沉澱下來的現金,則用於借貸給急需 用錢的人,以賺取利息。拉丁文“Banco”意指“長板凳”,銀行的英文 名稱“Bank”一詞由此而來。

第四章 蒸汽機與英國崛起 /033
很難想像一瞬間的靈感會如何改變世界。1765 年,詹姆斯哈格 裡夫斯發明珍妮紡紗機,將只能運轉一條棉紗一個紗錠的紡織機,升級 為可同時運轉八十條棉紗和八十個紗錠,拉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1769 年,詹姆斯瓦特改良蒸汽機,則成為這次革命的標誌和動力。這場革 命為歐洲的興起和殖民地國家的發展安上了“發動機”,以歐洲為核心 的嶄新文明影響全世界。

第五章 花 5400 萬買來的美國 /045
獨立戰爭以 5400 萬美元債務為代價換來成功,那麼,如何避免“打 江山”的負債拖累“守天下”?曾經在商業銀行工作的漢密爾頓有豐富 的經驗:對債權人,舊紙幣兌新紙幣,新紙幣購新債,舊債換新債;對 負債累累的政府,新紙幣購舊紙幣,新債兌新紙幣,新債換舊債。新舊 兩個時代的歷史遺留問題就這樣被漢密爾頓的“旋轉門計畫”體面地解 決!這樣,一個全世界獨一無二的資本市場在這裡初具雛形,直至規模 與影響力無可比擬,美國乃至世界經濟重心遂向華爾街轉移。

第六章 勝家縫紉機與消費金融 /057
乘坐五月花號橫渡大西洋的第一批美國人,帶來的節儉傳統,在這 片新大陸播下《聖經》福音——“借債的人就是痛苦的人”。然而,無 論是東海岸修築鐵道的工人,還是南方的種植園主,避免債務似乎是不 可能的。他們對“美國夢”的追尋,伴隨著以債務之橋直達理想的嚮往 與本能節儉之間的長久糾結。

第七章 金融大玩家摩根 /069
約翰皮爾龐特摩根,這位壟斷時代最後一位金融大佬,被稱為“華 爾街的拿破崙”,就其兩次拯救美國經濟的偉績而言,這個頭銜並不誇張。 在民間演繹的文本中,他被塑造為貪婪的代名詞,他的商業創新被認為 是巧取豪奪之舉,他對財富和權勢的追求被視為陰謀和貪婪,他的生活 方式當然是腐化和墮落的。當我們學會摒棄道德的有色眼鏡,開始正視 摩根的貢獻,才能在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中汲取更多的養料。

第八章 專利法與美式創新 /081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美國是一個被“發明”出來的國家,它的思想、 民主、生活方式,甚至名字都是被創新出來的。從本傑明佛蘭克林時 代開始,尊重知識就成了這個國家最鮮明的特徵。可以說,在這片被平 民精神激發出了無窮能量的土地上,無論你出身於任何階層,只要有才華、 有能力、有專長,不需要依賴於所謂的家世背景或政治權力,通過個人 的勤奮、勇氣,決心去奮鬥,就能實現自己想要的美好生活——這就是 “美國夢”。它為所有渴望逆襲的人提供人人均等的機會,而它的基礎, 則是源於對知識、創新、發明和思想的尊重,或者說,源於對專利的保護。

第九章 壟斷的功與罪 /091
19 世紀末到 20 世紀初的美國,可謂美國獨立以來的“英雄時代”, 國民經濟尤其是工業經濟飛速發展,逐漸趕超了老牌工業強國英國,其 中資本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完成了從分散到高度集中的歷史進 程。飛速發展的工業經濟在很多方面挑戰著人們的觀念,壟斷與反壟斷 之爭起就是其中突出的矛盾,洛克菲勒便是這場爭端中站在風口浪尖的 代表性人物。列寧曾經強調,資本主義必然走向壟斷,帝國主義是壟斷 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在這種語境下,壟斷在一代中國人中被妖魔化了。 在國內反壟斷又掀高潮的今天,我們有必要回到歷史的源頭,通過第一 個被《反壟斷法》定罪的洛克菲勒財團的故事,重新認識壟斷的功與罪。

第十章 庚子賠款真相 /101
1901 年 9 月 7 日,經過艱難談判,清政府終於與德﹑法﹑俄﹑ 英﹑美﹑日等 11 國駐華公使達成了屈辱的《解決 1900 年動亂最後議定 書》,即《辛丑合約》。其中第六款規定,清政府賠償俄、德、法、英、美、 日、意、奧 8 國及比、荷、西、葡、瑞典和挪威 6 個“受害國”的軍費、 損失費共計 4.5 億兩白銀,賠款期限為 1902 年至 1940 年,年息 4 厘, 本息合計 9.82 億兩白銀。這就是著名的“庚子賠款”。

第十一章 《凡爾賽和約》引發多米諾效應 /113
1918 年 11 月 11 日,《貢比涅森林停戰協定》簽訂,德國投降, 歷時 4 年零 3 個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協約國的勝利而告終。次年 1 月, 協約國在法國凡爾賽宮召開會議,商討向德國等戰敗國索取賠償、懲罰 條款及限制軍事發展事宜,隨後簽訂了《凡爾賽和約》。這次會議是中 國五四運動的導火索。這是人類首次通過契約的方式完成對世界大戰事 宜的處理,其對國際政治、經濟格局乃至現代金融的發展,均有不容忽 視的影響,唯有從細節上進行追溯,才能獲取歷史的價值。

第十二章 紅色政權與金融 /123
由於中國特殊的國情,金融這一重要的工具一度被賦予了太多特殊 的含義,嚴密的金融監管體制,讓金融行業難以發揮本應有的作用。回 顧紅色政權的建立過程,金融其實並未缺位,在革命的每個階段,金融 對革命目標的實現均有特殊的貢獻。如今我們重新梳理紅色金融史,對 認清金融作用以及未來的金融改革方向都有助益。

第十三章 美聯儲與大蕭條 /137
1907 年美國爆發金融危機,緊急關頭,約翰皮爾龐特摩根挺 身而出,憑藉巨大的個人影響力力挽狂瀾。事後,美國政府意識到倚靠 某個人的能力解決危機的方式具有太大的不確定性,有必要成立中央銀 行以履行穩定金融市場的職能。1913 年在奧爾德里奇等人的推動和規劃 之下,美聯儲成立。1929 年,美國爆發了大蕭條,美聯儲也迎來了第一 次“大考”,不幸的是,考試並不及格,大蕭條肆虐了十餘年,甚至間 接誘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使美國乃至全球遭受了極大的經濟和政治災 難。“大蕭條”成了學界的熱門話題,對於其經驗和教訓一直是眾說紛紜, 關於美聯儲存在的必要性的爭論更是延續至今。

第十四章 民國金圓券改革的失敗 /149
在抗日戰爭期間,貨幣濫發,國民政府法幣系統信譽受到損害。抗 戰勝利之後國民政府內部即開始醞釀幣值改革,挽救法幣的信用。根據
1946 年年初的統計,當時國民政府的中央銀行擁有 500 多萬兩黃金,9 億美元的外匯,還有美國償還國民政府的駐軍費 14 億美元,改革幣值 挽救民心,取信于民還是完全有機會的。然而,國共和談的失敗及隨後 戰爭的爆發,打碎了國民政府貨幣改革的願景。

第十五章 佈雷頓森林會議與美國經濟霸權 /163
1944 年 7 月 1 日,在美國的邀請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尾聲 之際,44 個國家的經濟特使聚集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一個叫作佈雷頓 森林的小鎮上。經過 3 周的討論,會議通過了以“懷特計畫”為基礎制 定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確立了以美 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即佈雷頓森林體系。此次會議的影響堪與雅 爾塔會議相媲美,前者界定了世界政治格局,後者則確定了世界經濟格局。 主流觀點認為,佈雷頓森林體系是美國經濟霸權確立的標誌,所幸它在
20 世紀 70 年代崩潰了。實際上,作為二戰後國際經濟環境穩定的基礎, 佈雷頓森林體系並未失敗,而是升級了。

第十六章 公私合營與社會主義改造 /17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在全國範圍內對農業、工商業 和手工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迅速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公有 制的既定目標,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三大改造”中,工商 業的改造是重點。工商業的改造又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將私營企業改 造為公私合營,一個是將私營企業主(資本家)改造為“自食其力”的 勞動者。在中國共產黨強力推動下,甚至出現了資本家敲鑼打鼓慶祝公 私合營的景象。回顧這段歷史,有助於我們重新認識價值的規律、商業 邏輯以及未來的方向。

第十七章 米爾肯與垃圾債券 /183
在搜尋引擎中輸入“垃圾債券”(junk bond),大多數的頁面將 出現一個名字——邁克爾米爾肯。在今天的美國康普頓百科全書裡, 邁克爾米爾肯的名字亦與“違法操作”“內部交易”等關鍵字緊密相 連。面對指控,他表示這是歷史理解問題,未來終將還他清白。2011 年 和 2012 年他在家裡和北京兩次與我見面時都強調,當年與他一起被起 訴的幾個同案嫌疑人經過近 10 年的抗訴,最後都勝訴了,也就證明了 他本人無罪。我問他為什麼當時認罪?他笑著說,我有錢,他們沒有錢。 我可以交錢認罰,換來時間辦我想做的有意義的事情,不是浪費在教育 法官和不懂金融的一批人身上。現在,米爾肯建立了一個米爾肯研究院, 每年邀請全球最重要的思想家舉辦論壇,每次都有 2000 人左右,影響巨 大。他非常認可中國金融博物館的創立,也表達一起推動金融教育的願望。

第十八章 中國早期的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自來水廠 /193
1907 年秋,軍機大臣兼外務尚書袁世凱入宮覲見慈禧太后,剛入 殿不久,一個小太監就慌慌忙忙地跑進來彙報宮內某處又“走水”了, 走水即失火。北京向來乾燥少雨,房屋又多為木材建造,極易發生火災, 皇宮大內也是如此,為了預防火災,宮廷曾在武英殿前設置激桶處,組 織了一支 200 人左右的激桶兵,所謂激桶就是專門裝滅火用水的大水缸。 這次宮內失火,雖然被激桶兵奮力撲滅了,但是因為取水不便,還是造 成了部分宮殿損毀。慈禧太后頗為無奈地問袁世凱:“防火有何良策?” 袁世凱趕緊回答:“以自來水對。”慈禧便將籌建自來水廠的工作交給 了袁世凱,袁世凱又推薦周學熙來具體辦理。於是,北京自來水廠的一 段傳奇經歷就此拉開。

第十九章 日本“廣場協議”真相 /201
20 世紀 70 年代之前,人們普遍認為日本是對美國言聽計從的跟班, 無獨立的政治、經濟地位可言,一旦日本敢於挑戰美國的權威,後果不 堪設想,一個經典的例子就是所謂的“廣場協議”。在廣場協議之前, 日本經濟飛速發展,美國經濟則停滯不前;而廣場協議之後,形勢出現 逆轉,美國經濟欣欣向榮,日本就此開始了“失落的十年”,陷入一蹶 不振。廣場協議成為美國打壓日本成長的武器,由此形成了國際資本市 場陰謀論的來源。

第二十章 龐氏騙局和溫州跑路潮 /211
次貸危機爆發後,華爾街成為千夫所指,而麥道夫的鋃鐺入獄,被 認為是給了華爾街又一個“響亮的耳光”。伯納德麥道夫這位曾經德 高望重的資深人士,被指控犯有證券欺詐、洗錢、偽證等多達 11 項罪名, 在 20 多年的時間中,從成千上萬的客戶中騙取了超過 500 億美元的資金。 其欺詐的手段被簡化為“龐氏騙局”再現,用我們習慣的說法即“拆東 牆補西牆”。結果,麥道夫接受了所有指控,承擔了所有罪責,坐實了“驚 天巨騙”的封號。值得注意的是,在資訊空前發達的當下,近百年前的 古老把戲是否還能玩得轉?所謂麥道夫“龐氏騙局”背後,又有哪些值 得商榷與思考的成因?

第二十一章 次貸危機的來龍去脈 /221
次貸危機之後,我曾邀請時任美國金融博物館館長 Lee Kjelleren 來中國討論合作事宜。在中國期間,他在北京國賓酒店做了一場演講, 討論次貸危機。那次的演講很成功,他把複雜的金融問題用老百姓能夠 理解的語言娓娓道來,幽默有趣。在提問環節,有人問次貸危機是不是 華爾街的陰謀?他的回答很簡單,美國為什麼要隔著自己的腦袋去向別 人的腳開槍呢?無疑,美國才是次貸危機的最大受害者。

第二十二章 KKR的杠杆收購
KKR 和杠杆收購,這個早期低調的公司屢屢刷新著收購交易的記錄,不出意料的,它的名字常常和這樣的形容詞聯繫在一起:最大的、最瘋 狂的、最冷酷的……若干諸如此類的渲染形容之後,人們往往將其所作 所為蓋棺論定為“惡意收購”。在金融乃至商業領域,我們似乎已經習 慣了“巧取豪奪”“貪婪”等“義正詞嚴”的形容詞,卻往往會忽視事 實背後的“真相”——如果拋開那些道德領域的指責,可能我們不難發現, 這些被視為不道德的商業行為,恰恰促進了社會的進步。

第二十三章 將世界甩在身後的風險投資家 /239
在新興的互聯網行業,吉姆克拉克連掘數井,完成了一項史無前 例的創舉——創辦了三家市場價值均在 10 億美元以上但又風格各異的 技術公司,大大改變了電腦業的面貌,因此被評價為“今後 20 年內矽 穀最有影響力的名字之一”。作為一個有目標的叛逆者,他一直在改變 和打破原有的規矩,改變了人們對於投資動力的認識,讓“風險投資” 這一觀點真正被大家所認識,激發了投資者們對新興企業的巨大熱情—— “將世界甩在身後”,親手拉開了一個新的創業時代的序幕。

書摘/試閱

第五章 花 5400 萬買來的美國

戰爭,總在以不和諧的節拍推進著全球疆域的分合。與此同時,工業革命讓生產力發生質的飛躍,在歐洲國家與殖民地之間開掘著“鴻溝”。 勞動分工在戰爭推動下激化國家矛盾,美國以債養戰,在獨立進程中走 出一條金融資本主義的新路。

因稅而戰
1763 年,長達七年的英法戰爭結束,新登基的英王喬治三世剛 25 歲, 儘管從法國人手中獲得加拿大,北美十三個殖民地安然無恙,但是在軍 費嚴重透支財政的債務壓力下,他的決策是冒險的 ——向從未伸過手的 北美殖民地伸手。另一場戰爭的導火索點燃了。
1764 年,《食糖條例》頒佈,要求北美殖民地大量購買英國食糖、咖啡、 酒等商品;同年,《貨幣法》則禁止殖民地發行紙幣,只能使用英鎊;1765 年,《印花稅法》通過,對所有印刷品直接徵稅;1767 年,《湯森法案》開始對殖民地急需的日用品開徵高額關稅,包括玻璃製品、紙張、鉛、鐵、棉花、顏料、茶、食糖、朗姆酒。因為殖民地在英國議會沒有代表權,他們喊出“無代表,不納稅”的 口號,斷絕與英國的商貿往來,又通過加勒比海走私這些商品。抗議在 升級,殖民地有理由拒絕向英王支付英法戰爭費用。1770 年 3 月 5 日,“波 士頓屠殺案”英軍射殺五個當地人。1773 年冬,英國東印度公司停靠在 波士頓的茶葉運輸船被革命人士炸開,大量茶葉倒進海裡。“波士頓傾 茶事件”促使英國通過“不可容忍法案”,封鎖波士頓港,禁止各地集會。 第一屆大陸會議成立,呼籲當地人武裝起來,與英國作戰,成為即將來 臨的獨立戰爭決策機構。
戰爭的第一槍,“萊剋星頓的槍聲”在 1775 年 4 月 19 日的波士頓遠 郊打響。英軍聽說當地藏有革命者武裝與大量武器,千余名士兵前往鎮壓 途中被當地民兵阻攔發生交火,百餘人傷亡。8 月 23 日,年輕的英王宣 布殖民地反抗為非法,聲言“寧可不要頭上的王冠,也絕不會放棄戰爭”。
1775 年 6 月,第二屆大陸會議選舉華盛頓,後來的美國國父,任大 陸軍總司令,行使對所有武裝力量的指揮權。1776 年 3 月 17 日,英國皇 家海軍 100 多艘戰船、3 萬多正規軍,在紐約曼哈頓南端對抗沒有戰船、 沒有正規訓練的一萬余人大陸軍。戰敗後的大陸軍且戰且退,開始了長 達四年、輾轉南北的拖延戰術。

發行“大陸幣”,為戰爭融資
由於雙方實力懸殊,華盛頓常常為部隊缺乏供給困擾,即便戰事告急, 也要四處寫信催討軍需。而各州對此或者沒有回音,或者像新罕布什爾州派人送去300磅臘腸那樣應付差事。第一 屆大陸會議曾考慮通過徵稅來彌補軍費不足,但是,戰爭初衷在於反抗英國的橫徵暴斂,再以徵稅 為手段必然出師無名。加之十三州無徵稅權、無公共財產,印製鈔票似乎是第一選擇。
從 1775 年至 1780 年,大陸會議在激進派的推動下,批准印製了 37 次、1.91億美元“大陸幣”,為戰爭融資。除大陸幣之外,各州開始發行自 己的紙幣,甚至多於大陸會議的發鈔額。配合這一可兌換西班牙銀圓的 新紙幣,大陸會議強行禁止民間漲價,預防可能的通貨膨脹。在印鈔的 同時禁止漲價,長期看來政策失靈是必然的。
1775年6月,大陸會議票決通過發行 200 萬元大陸幣的決定,發行 紙幣的閘門從此一發而不可收,不斷印發的大陸幣越來越多,旋即貶值。1778 年 7 元 紙 幣 換 1 元 金 幣,1779 年 是 42 ∶ 1,1780 年 達 100 ∶ 1。
1780年3月18日,大陸會議,《獨立宣言》發表後成為美國最高權力機構, 決定以 40∶1 回收舊紙幣,廢止不用,另發行 1000 萬元新紙幣,結果失敗, 舊紙幣也不再流通。一直以來,這些紙幣無金銀等貴金屬作抵押,當地民眾對獨立的信心 才是最重要的保證!如同獨立戰爭之前這裡發行的“殖民券”:按商業 和工業的需要來發行等比例貨幣,保證產品從生產者傳遞到消費者手中, 並且保證其購買力,發行方不需要向任何人支付利息。這種新的政府信 用紙幣必然導致殖民地脫離英格蘭銀行的控制,也是引發獨立戰爭及之 前《貨幣法》出臺的原因。

向國外借錢打仗
只能在國內流通的大陸幣無法向國外購買軍火,1775 年 6 月 3 日, 大陸會議授權發行首批 600 萬英鎊公債,籌集金銀等硬通貨,用於購買 軍火。1776 年至 1778 年間,又向私人債權人發行約 6700 萬美元債券, 利率 3% 至 6% 不等。
當時推銷債券的手段層出不窮。比如,1776 年 11 月,“大陸借款辦 公室”專門成立通過出售彩票來融資,中獎者得到的不是現金,而是一 些年息 4% 期限 3 年以上的公債。這種通過彩票銷售為獨立戰爭借債融資 的方式,在頭幾年很是成功。
債券與大陸幣不同,這些債券都是私人用金銀購得,同時政府承諾以 後用黃金和白銀贖回,或者以減免稅收的辦法取消。州政府也發債,有 些商人更相信州政府,願意購買州政府債券。
內債之外,政府同時發行外債,向英國的敵對國法國、荷蘭及西班牙 借得價值超過 1200 萬美元的硬通貨貸款。早在 1777 年以前,政府多次 派代表出使法國及其他歐洲國家磋商借貸事宜。其間,美國獲得法國貸 款 635 萬美元,向西班牙借款 17 萬美元,向荷蘭貸款 130 萬美元。
“敵人的敵人”的支持,讓作為債權方的大陸會議更有底氣。法國也 希望借債給革命軍,通過在英國殖民地的戰爭牽絆住英國的力量。1778 年,美國與法國結成同盟,法國承認美國獨立。隨後,法國對英國宣戰, 兩國海軍多次發生海戰。而對於法國借出的 600 萬金幣,新生的美國政 府延續設計“殖民券”的超前思路,沒有立即購買軍用物資,而是用作 硬通貨擔保,發放 2700 萬以美元計價的債券。因為有法國 600 萬金幣擔保, 債券認購十分踴躍。
然而,至 1780 年下半年,戰場上華盛頓的軍隊獲勝希望渺茫,大陸幣隨之不斷貶值,多印鈔票不再是出路。政府債券無人買單,各州不願再發債券支持政府。多數士兵的服役期到年底也將結束,不願繼續接收 借條作為軍餉。軍費只有靠外借了。
華盛頓臨危授命本傑明佛蘭克林。他已近 70 高齡,靠著任法國大 使時在社會各階層積累的好名聲,再度前往法國,說服法國國王再借 250 萬金幣。這些金幣還未到岸,後來成為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部長的亞曆山 大漢密爾頓已先行將其作為抵押,通過國內貸款獲得“救命錢”,讓大陸軍堅持到 1781 年 9 月。似乎是一種 互換。佛蘭克林駐留法 國期間,一位法國青 年拉法耶特 不惜易容輾轉從西班牙來到美國喬治 城,在華盛頓麾下 任軍官,為獨立戰 爭立下汗馬功勞。 由於參加美國獨立 戰爭、經歷法國大 革命,他被稱作新 舊 兩 個 世 界 的 英 雄!在他和當時法 國外交大臣等法國 親美人士策動下, 法國國王才得以從 資金與軍事層面, 毫無保留地支援當 時各方並不看好的大陸會議。
最終,在法國 海軍增援下,美國大 陸軍在南方港口城市 約克鎮打贏 了 關 鍵 一 戰, 迫 使 英 軍 投 降,一舉扭轉了整個戰爭的局面。1783年9月3日,英國簽署《巴黎條約》,承認美國獨立。沒有美國當地的私人投資 者、法國國王、西班牙國王,以及荷蘭投資者的債務支持,我們熟悉的 美國可能根本不會存在。

債務立國
今天的美國金融博物館裡,一句漢密爾頓 1781 年的名言,點明了美 利堅建國之基:“國債,如果不太多的話,將是一種對國家的恩賜。”
獨立戰爭以 5400 萬美元債務為代價換來成功,那麼,如何避免“打 江山”的負債拖累“守天下”?曾經在商業銀行工作的漢密爾頓有豐富 的經驗,他知道,多印紙幣來償還債務無異於飲鴆止渴,引發社會波動 的通脹將是必然,並將威脅英法兩國圍困中的脆弱新政府。面對債券、 借條和政府及州政府發行的紙幣,身兼中央銀行功能的財政部決定發行 新紙幣,舊紙幣可按票面價格 1 ∶ 1 兌換,同時規定只有新紙幣可購買 政府債券,這樣舊紙幣迅速退出市場,新紙幣很快回流財政部。不到一 年時間,財政部用新發行的政府債券回購戰爭期間遺留的近三分之二舊 債務。
對債權人,舊紙幣兌新紙幣,新紙幣購新債,舊債換新債;對負債累 累的政府,新紙幣購舊紙幣,新債兌新紙幣,新債換舊債。新舊兩個時 代的歷史遺留問題就這樣被漢密爾頓的“旋轉門計畫”體面地解決!
如果當初通過徵稅來還債,美國必然成為左手徵稅、右手發債的“大政府”;因為有華爾街配合,以新債換舊債,美國才有今日的“大市場”。
當時華爾街如同一座活火山,平靜之下按捺不住發現金礦的喜悅。經 紀人們從各地以票面價格十分之一回購舊紙幣,期待著按原價兌換美利 堅合眾國的第一批紙幣。儘管此時,“旋轉門計畫”甚至還未被國會通過。 始自美國建國之初的貨幣及債券流通,促成了一個迴圈流經財政部金庫、 經紀人皮包、公司帳簿和家庭主婦衣兜的資本市場,其繁榮景象在英國 依靠政府徵稅、民間金融機構自律的分裂體系中是無法見到的。
這樣,一個全世界獨一無二的資本市場在這裡初具雛形,直至規模與 影響力無可比擬,美國乃至世界經濟重心遂向華爾街轉移。由此,美國 與歐洲的資本主義發展路徑亦在分野:
儘管沒有發債就沒有現代資本主義,歐洲的傳統資本主義強調重商主 義 ——東印度公司,以及為其“護航 ”的戰爭綿延近一個世紀,倚靠著 為軍費而生的英格蘭銀行,加之隨後巨額資本和海外市場觸動的工業革 命,這是一切的關鍵,尤其是這家百年公司的使命與歷史代表著歐洲對 國富民強的理解;而美國金融資本主義大不同,以發債獨立、以債還債 的國家,更能夠理解資本市場的深意 ——債務,是革命中凝結力量的利 益紐帶,是新生的合眾國得以鞏固並收穫信譽的可持續手段,在共贏中 美國迎來屬於它自己的世紀。
1791 年,政府債券市價已超過面值。1803 年,通過向國內外發行公債, 美國融資買下路易斯安那,使領土面積翻一倍。交易興旺的證券市場隨 後為工業革命、科技創新成功融資。至 1804 年,53% 的美國政府公債由 歐洲人購得,美國銀行 62% 的股份也在外國投資者手中,正如今天的美 國公債也多由中國、日本持有。
這一切可以歸功於漢密爾頓的債務證券化重組方案!漢密爾頓天才 般地將之前數以千計混雜的債券置換為少數幾隻政府債券,又推出“美國銀行”股票,直接促成了隨後股票交易所、投資銀行和經紀機構的興起,為證券購銷提供了成熟的平臺。
被譽為“美國金融之父”的他卻在此時淡出政壇。1804 年夏,漢密爾 頓划船從紐約州前往法律允許決鬥的新澤西州參加一場決鬥。此前,他的 政敵,前任副總統阿倫伯爾競選紐約州州長落敗,將脾氣發洩在漢密爾 頓一篇批評自己的報紙文章上,於是致信給他要求決鬥。那裡是一片臨河 的公園,恰好是三年前漢密爾頓的 19 歲長子決鬥喪命之地。或許,這可 以解釋為什麼他在掏槍關頭失去了當年創造資本市場時的決斷力。3 秒鐘的遲緩,子彈擊中漢密爾頓胸膛。47 歲的他與世長辭,而有 關資本市場的理想在自家所住的華爾街延續。

政府的債權邊界
漢密爾頓同時是“美國憲法之父”,在啟發日後美國法律體系的《聯 邦党人文集》中,他和制憲會議的召集人們提出,“如果人類都是天使, 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進行統治,就不需要對政府有任何外 來的或內在的控制了”,試圖厘清不是天使的政府,與不是天使的市場, 應該如何相處,同時論證政府的邊界在哪裡。
債權界定了政府的權力,維繫著與本國民眾及國內外投資者的信任關 系,在給予債務人信心的同時賦予其監督權。漫無邊際的、無債券約束 的政府權力,在美利堅建國者們看來,只會是低效率的代名詞。美國選 擇發債而不是徵稅,以解決獨立前後的財政困局,市場在這裡發揮主導 作用毋庸置疑。隨之而來的,政府權力被約束在發債權限內部,越過這 一債權約束構成的邊界,屬於非契約關係,不是政府的權力或義務,因此不應該屬於政府治理體系的一部分。
債務無非是適度的問題,至今中國仍是美國第一大債權國,對於雙方 的利弊或者解決方式,是值得思考的。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中,波 羅涅斯說,“不要向別人借錢,這將使你丟棄節儉的習慣。更不要借錢 給別人,你不僅可能失去本金,也可能失去朋友”。更多時候,債務不 是借或不借的問題,貿易中的出超國借給相應的入超國是一種必然,正 如中國購買美國國債,美國才會具有購買中國出口產品的實力;正如只 有提高英國殖民地的民眾收入,才會有能力消費英國機器制棉布。出口 減少,必然意味著購買外債的減少。適度的國家間債務,取決於適度的 出口與內需比例。
無論歷史上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如何譴責負債或者更具負面色 彩的高利貸,要知道債務作為一種工具,于國於民都可以是日常的朋友, 合理的處理債務可以讓我們提前品味幸福,激勵我們更合理地規劃人生。

第六章 勝家縫紉機與消費金融

“美國文化一直推崇簡樸生活,並將其當作民主的標誌。”對於如何處理獨立戰爭遺留下的債務,傑弗遜曾經與漢密爾頓爭吵不休。前者是 沉迷於“做農活、造釘子”的典型清教徒,出身富裕,對於後者提出的 交由華爾街進行國債經紀業務,無論如何也放心不下這條“人性墮落的 大陰溝”,更難以想像自由的美利堅合眾國需要聯邦政府出面發債。對 債務的看法不同,竟然觸發了美國政黨制的產生。傑弗遜的支持者自稱“民 主共和黨人”,漢密爾頓一方稱作“聯邦主義者”。大至國債,小到借貸, 勝家牌縫紉機此時試圖用人人可接受的方式解開心結。

不但發明縫紉機,還發明分期付款
如同蒸汽機之於工業革命,被科技史權威李約瑟博士稱作“改變人類 生活四大發明”之一的縫紉機,在消費文明領域發動著一場革命。在19世紀的美國家庭,常見的是木制或金屬傢俱,還沒有一件可代表“機器 時代”的產品。直至 1851 年,機械工人列察克梅裡瑟勝家發明了這樣一種代替手工縫紉的精巧機器。1853 年,勝家牌縫紉機在紐約的工廠 投產,儘管一台售價 65 至 150 美元,相對于普通家庭 500 美元的年收入 仍稱得上奢侈。市場很快接受了這一家庭消費的“大件”,卻又在短時 間內跌入銷售低谷。
1856 年,勝家公司的市場行銷總監愛德華克拉克找到了原因,不 僅僅因為它的售價是家庭年收入的逾七分之一。當時,家庭主婦多為全職, 在使用縫紉機後,一件衣服費時僅需手工的五分之一,多餘的時間也是 空閒。為什麼需要一台如此售價不菲的機器來代替她們空閒的雙手呢? 他換位思考後,讓美國家庭先用上縫紉機,然後分期付款!首付僅需 5 美元,以後每月再付 3 至 5 美元,三年之內全款付清。輕鬆的分期付款 方案在今天再常見不過,當年卻威力巨大,二十年裡勝家牌縫紉機共計 銷售26萬餘台,超過同行們的總和。
由此,一種以預期收入分期支付現期需求的創新方案,在這一年裡開 創了嶄新的消費金融時代。它延續了 18 世紀末出現在為農業工人添置馬 匹、收割機等生產資料所設計的分期付款賒銷方案,又在非生產工具領 域的生活日用品方面,契合了消費者心理 ——即使是可有可無的奢侈夢 想,也可以依據預期中的收入,通過買賣雙方的理性約定提前實現。需 要克服的,僅僅是傳統倫理強加於人的罪惡感,或者說是一種對滿足非 剛性需求的自我懲罰機制。當人們度過了收入不可預期的墾荒年代,為 什麼仍需要堅守這一不必要的“痛苦”? 19 世紀末,分期付款銷售已經 在美國市場立足,“享樂主義”不再是一種主義,它可以是一種金融安排。
而作為家庭“蒸汽機”的發明者、兼致力於滿足享樂主義的金融創新 家,勝家公司一直命運多舛,它在 1986 年抽身退出自己開創的行業,轉 向煤氣表、電動工具,以及各種國防電子系統等多元化業務。它的縫紉機製造部門被分拆出售,兩年後獨立的“勝家縫紉機公司”因新股東涉嫌證券詐騙又急於出手。一位上海出生的加拿大籍香港人丁謂看到了價 值: 近 150 年 歷史 的 品 牌、與 散 布 在 100 多 個國 家 的 3 萬個 經 銷 商。這 位同行稱譽的“收購專家”和“公司醫生”,最終以每股 38 美元,共計 2.8 億美元價格收購了勝家縫紉機公司 76% 股權,將其私有化為自己的美善 集團,隨後以一連串過高估計未來利潤與股市溢價的多元化並購,將音響、 電冰箱、CD 機、鐘控收音機盡入囊中,試圖打造以三菱集團為標杆的家 用電器帝國,並且在國內複製分期付款體系,在國際市場推出各類“勝 家牌”日用品。
遺憾的是,如同分期付款不可不了解手上與未來的現金流,在全球五 個股市成功上市融資之後,美善集團因業績不力和造假賬,導致其香港 上市公司創下有史以來最高虧損紀錄,包括勝家在內的兩個縫紉機品牌 又被轉賣。今天的勝家縫紉機已經由美國一家並購基金控股,屬於持有 勝家、Viking 以及 Pfaff 三大縫紉機品牌的 SVP Holdings 公司。

消費創新引發三重革命
縫紉機在起居室裡掀起的革命,如同蝴蝶扇動翅膀引發萬里之外的 一場龍捲風。產生的革命效應首先發生在勞動力市場:沒有縫紉機之前, 家庭主婦們可能只能做烤麵包之類的工作,這些煩瑣的家務活足以填滿 她們的時間,甚至比丈夫們更忙碌;有了縫紉機,而且是可輕鬆實現的 分期支付方案,她們得以有空從事全職工作。美國的勞動力供給市場隨 之成倍擴容!
這也是一場了不起的革命。縫紉機的大規模應用,讓美國女性首先得到解放。隨後以縫紉機消費為標誌的分期付款,因導致一些家庭陷入債務困境,女性又多為耐用消費品購買的決策方,首當其衝地被指責為非 理性地消耗財富,這顯然是傳統文化中性別歧視在金融領域的反映。
消費原本是單純的消耗,存在于買賣雙方現金轉移的一瞬間,以及隨 後商品在使用過程中的價值損耗。但是,分期付款使消費行為中產生的 現金流可持續了 ——人們可以用未來的收入支付今天的消費,支付過程 因時間跨度增長而每次支付額降低,購買決策過程中的心理負擔得以減 輕,美 國市 場上 的家 庭消 費開 支隨 之加大。1850 年, 美國 人只 有 2% 左 右的收入用於購買耐用消費品。隨著分期付款模式的推廣,1880 年這一 比例已提升至 11%。此後,耐用消費品的生產增速每年達到 4.7%,遠遠 高於耐用工業品的增速。
分期付款規模化直接促成一系列相關產業的發展,除了零售商提供零 售消費信貸,商業銀行、信用合作社、消費者財務公司、銷售財務公司 等金融機構開始提供現金消費信貸。其中,商業銀行自 1946 年起就佔據 了全美消費信用貸款中 35% 的汽車貸款、60% 的房屋貸款。一些仲介機 構隨之而來,為消費信貸的提供方搭建消費者資訊平臺,他們包括消費 信貸報告機構,以及調查性的信貸報告公司。機構之間往往簽有相互使 用資料庫的合作協定,即使消費者搬家,也不會影響到當地信貸提供者 對其信用記錄的獲取。
通過涵蓋越來越多商品與服務的消費貸款,人們可以緩解在不同年齡 段收入不均導致的消費力不平衡問題。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各類基金 等金融品種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8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